一种音箱插头及插座的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9519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1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音箱插头及插座的连接装置,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头通过凸接部与插座的凹接部相配合;凸接部外侧壁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设有卡扣机构,卡扣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板、伸缩套、连接板、卡扣杆;凹接部设有第三凹槽,凹接部内侧壁设有卡接通道,凹接部侧壁内设有退扣机构,退扣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按钮部、连接杆、挡板、退扣杆,伸缩套和退扣杆均套设有弹簧;当插头与插座配合时,凸接部位于第三凹槽内;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音箱插头及插座的连接装置,通过插头的卡扣机构卡接在插座的内侧壁上,使得插头和插座之间不易脱落,通过插座的退扣机构有利于将插头从插座中拆卸下来。

A Connecting Device for Soundbox Plug and So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音箱插头及插座的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音箱插头及插座的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插头通常通过直接插接的方式与插座相连,虽说直接插接的插头及插座具有插入拔出简单方便的优点,但是长期使用后插头和插座容易松动甚至脱落,从而导致电器经常断电、影响电器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音箱插头及插座的连接装置,通过插头的卡扣机构卡接在插座的内侧壁上,使得插头和插座之间不易脱落,通过插座的退扣机构有利于将插头从插座中拆卸下来。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音箱插头及插座的连接装置,包括相互配合的插头本体和插座本体,所述插头本体通过凸接部与所述插座本体的凹接部相配合;所述凸接部包括呈柱状的第一基座,所述第一基座沿自身轴线方向设有呈柱状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插芯,所述插芯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第一端子,所述第一凹槽侧壁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第二端子,所述第一基座外侧壁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卡扣机构,所述卡扣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板、伸缩套、连接板、卡扣杆,所述固定板通过胶粘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所述伸缩套外周套设第一弹簧,所述卡扣杆外露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凹接部包括呈柱状的第二基座,所述第二基座沿自身轴线方向设有呈柱状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一基座的半径,所述第三凹槽内设有与环状凸起,所述环状凸起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基座的轴线重合,所述环状凸起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半径,所述环状凸起内侧壁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第三端子,所述环状凸起外侧壁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第四端子,所述第二基座外侧壁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二基座在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之间设有空腔,所述第三凹槽设有与所述空腔相连通的卡接通道,所述第二基座从所述第四凹槽到所述第三凹槽处设有退扣机构,所述退扣机构包括按钮部、连接杆、挡板、退扣杆,所述按钮部一端位于所述第四凹槽内、且另一端悬空于所述第二基座的外部,所述挡板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所述按钮部连接、且另一端伸入所述空腔与所述挡板连接,所述退扣杆位于所述挡板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侧,所述退扣杆远离所述挡板的一端伸入所述卡接通道,所述按钮部、所述连接杆、所述挡板和所述退扣杆一体成型,所述退扣杆在所述空腔内套设有第二弹簧;当所述插头本体的凸接部插设到所述插座本体的凹接部内时,所述第一基座位于所述第三凹槽内,所述环状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插芯位于所述环状凸起中间的凹槽内,所述卡扣杆位于所述卡接通道内,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三端子导电连接,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四端子导电连接。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凹槽的半径小于所述卡扣杆外露于所述第一基座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基座的半径两者之和。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卡扣机构的数量为二,两个所述卡扣机构对称分布,所述退扣机构的数量与所述卡扣机构的数量相同,所述退扣机构和所述卡扣机构一一对应。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端子和所述第四端子均为弹片端子,所述第三端子的凸面朝向所述环状凸起的中心线,所述第四端子的凹面朝向所述环状凸起的中心线。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基座的外侧壁上环设有方形环,所述方形环的四角处均设有固定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音箱插头及插座的连接装置,其插头凸接部外侧壁的第二凹槽内设置卡扣机构,所述卡扣机构由依次连接的固定板、伸缩套、连接板、卡扣杆组成,其中伸缩套外周套设第一弹簧,而其插座凹接部内侧壁设置卡接通道,使得当插头与插座配合时,对称设置的卡扣杆可以通过旋转插头来卡进相对应的卡接通道内,卡扣机构的设置限制了插头在插座内发生转动,从而使得插头和插座之间不易脱落,保证了插头和插座的使用寿命;同时插座凹接部侧壁设置退扣机构,退扣机构由依次连接的按钮部、连接杆、挡板、退扣杆组成,其中退扣杆在空腔内套设第二弹簧,退扣杆位于卡接通道内,当使得当插头与插座配合时,退扣杆远离按钮部的一端和卡扣杆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均位于卡接通道内,且退扣杆和卡扣杆相互挤压,当需要将插头从插座中拔出时,只需同时按下凹接部侧壁两侧的按钮部,然后旋转插头即可从插座中取出插头,退扣机构的设置有利于将插头从插座中拆卸下来,从而保证了音箱的下一次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音箱插头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音箱插头的凸接部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音箱插座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音箱插座的左视图;图5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音箱插座的凹接部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音箱插头的凸接部与插座的凹接部连接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音箱插头及插座的连接装置的A处放大图。图中:100、插头本体;200、插座本体;300、凸接部;310、第一基座;311、第一凹槽;312、第二凹槽;313、插芯;314、第一端子;315、第二端子;400、凹接部;410、第二基座;411、第三凹槽;412、卡接通道;413、空腔;414、第四凹槽;415、环状凸起;416、第三端子;417、第四端子;420、方形环;421、固定孔;500、卡扣机构;510、固定板;520、伸缩套;521、第一弹簧;530、连接板;540、卡扣杆;600、退扣机构;610、按钮部;620、连接杆;630、挡板;640、退扣杆;641、第二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及技术方案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包括相互配合的插头本体100和插座本体200,所述插头本体100通过凸接部300与所述插座本体200的凹接部400相配合;所述凸接部300包括呈柱状的第一基座310,所述第一基座310沿自身轴线方向设有呈柱状的第一凹槽311,所述第一凹槽311内设有插芯313,所述插芯313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第一端子314,所述第一凹槽311侧壁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第二端子315,所述第一基座310外侧壁设有第二凹槽312,所述第二凹槽312内设有卡扣机构500,所述卡扣机构500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板510、伸缩套520、连接板530、卡扣杆540,所述固定板510通过胶粘于所述第二凹槽312的底部,所述伸缩套520外周套设第一弹簧521,所述卡扣杆540外露于所述第二凹槽312;所述凹接部400包括呈柱状的第二基座410,所述第二基座410沿自身轴线方向设有呈柱状的第三凹槽411,所述第三凹槽411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一基座310的半径,所述第三凹槽411内设有与环状凸起415,所述环状凸起415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基座410的轴线重合,所述环状凸起415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凹槽311的半径,所述环状凸起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音箱插头及插座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的插头本体(100)和插座本体(200),所述插头本体(100)通过凸接部(300)与所述插座本体(200)的凹接部(400)相配合;所述凸接部(300)包括呈柱状的第一基座(310),所述第一基座(310)沿自身轴线方向设有呈柱状的第一凹槽(311),所述第一凹槽(311)内设有插芯(313),所述插芯(313)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第一端子(314),所述第一凹槽(311)侧壁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第二端子(315),所述第一基座(310)外侧壁设有第二凹槽(312),所述第二凹槽(312)内设有卡扣机构(500),所述卡扣机构(500)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板(510)、伸缩套(520)、连接板(530)、卡扣杆(540),所述固定板(510)通过胶粘于所述第二凹槽(312)的底部,所述伸缩套(520)外周套设第一弹簧(521),所述卡扣杆(540)外露于所述第二凹槽(312);所述凹接部(400)包括呈柱状的第二基座(410),所述第二基座(410)沿自身轴线方向设有呈柱状的第三凹槽(411),所述第三凹槽(411)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一基座(310)的半径,所述第三凹槽(411)内设有与环状凸起(415),所述环状凸起(415)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基座(410)的轴线重合,所述环状凸起(415)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凹槽(311)的半径,所述环状凸起(415)内侧壁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第三端子(416),所述环状凸起(415)外侧壁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第四端子(417),所述第二基座(410)外侧壁设有第四凹槽(414),所述第二基座(410)在所述第三凹槽(411)和所述第四凹槽(414)之间设有空腔(413),所述第三凹槽(411)设有与所述空腔(413)相连通的卡接通道(412),所述第二基座(410)从所述第四凹槽(414)到所述第三凹槽(411)处设有退扣机构(600),所述退扣机构(600)包括按钮部(610)、连接杆(620)、挡板(630)、退扣杆(640),所述按钮部(610)一端位于所述第四凹槽(414) 内、且另一端悬空于所述第二基座(410)的外部,所述挡板(630)位于所述空腔(413)内,所述连接杆(620)一端与所述按钮部(610)连接、且另一端伸入所述空腔(413)与所述挡板(630)连接,所述退扣杆(640)位于所述挡板(630)远离所述连接杆(620)的一侧,所述退扣杆(640)远离所述挡板(630)的一端伸入所述卡接通道(412),所述按钮部(610)、所述连接杆(620)、所述挡板(630)和所述退扣杆(640)一体成型,所述退扣杆(640)在所述空腔(413)内套设有第二弹簧(641);当所述插头本体(100)的凸接部(300)插设到所述插座本体(200)的凹接部(400)内时,所述第一基座(310)位于所述第三凹槽(411)内,所述环状凸起(415)位于所述第一凹槽(311)内,所述插芯(313)位于所述环状凸起(415)中间的凹槽内,所述卡扣杆(540)位于所述卡接通道(412)内,所述第一端子(314)和所述第三端子(416)导电连接,所述第二端子(315)与所述第四端子(417)导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音箱插头及插座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的插头本体(100)和插座本体(200),所述插头本体(100)通过凸接部(300)与所述插座本体(200)的凹接部(400)相配合;所述凸接部(300)包括呈柱状的第一基座(310),所述第一基座(310)沿自身轴线方向设有呈柱状的第一凹槽(311),所述第一凹槽(311)内设有插芯(313),所述插芯(313)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第一端子(314),所述第一凹槽(311)侧壁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第二端子(315),所述第一基座(310)外侧壁设有第二凹槽(312),所述第二凹槽(312)内设有卡扣机构(500),所述卡扣机构(500)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板(510)、伸缩套(520)、连接板(530)、卡扣杆(540),所述固定板(510)通过胶粘于所述第二凹槽(312)的底部,所述伸缩套(520)外周套设第一弹簧(521),所述卡扣杆(540)外露于所述第二凹槽(312);所述凹接部(400)包括呈柱状的第二基座(410),所述第二基座(410)沿自身轴线方向设有呈柱状的第三凹槽(411),所述第三凹槽(411)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一基座(310)的半径,所述第三凹槽(411)内设有与环状凸起(415),所述环状凸起(415)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基座(410)的轴线重合,所述环状凸起(415)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凹槽(311)的半径,所述环状凸起(415)内侧壁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第三端子(416),所述环状凸起(415)外侧壁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第四端子(417),所述第二基座(410)外侧壁设有第四凹槽(414),所述第二基座(410)在所述第三凹槽(411)和所述第四凹槽(414)之间设有空腔(413),所述第三凹槽(411)设有与所述空腔(413)相连通的卡接通道(412),所述第二基座(410)从所述第四凹槽(414)到所述第三凹槽(411)处设有退扣机构(600),所述退扣机构(600)包括按钮部(610)、连接杆(620)、挡板(630)、退扣杆(640),所述按钮部(610)一端位于所述第四凹槽(414)内、且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区国基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声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