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天线元件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天线元件,特别是一种以电感单元互相耦接的双天线元件。
技术介绍
现今的通信装置大多采用具备多重输入输出(multi-inputmulti-output,简称MIMO)技术的多天线系统,以提升通信装置的传输距离、传输品质以及传输速度等等。传统上,通信装置的天线之间的距离,至少需设置为天线的最低操作频段的0.65倍波长以上,以获得良好的隔离度。然而,全面屏设计的通信装置已蔚为主流,其屏幕周围的边框十分狭窄,大幅降低了可配置天线的区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天线元件,具有体积小以及制作简单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天线元件,适用于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双天线元件包含第一辐射部、第二辐射部、天线接地部、第一短路接脚、第二短路接脚和电感单元。第一辐射部耦接第一信号源。第二辐射部耦接第二信号源,其中第一辐射部和第二辐射部配置成收发第一频段或第二频段中的信号,且第一频段的中心频率高于第二频段的中心频率。第一短路接脚耦接于第一辐射部和天线接地部之间。第二短路接脚耦接于第二辐射部和天线接地部之间。电感单元耦接于第一辐射部的末端和第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天线元件,适用于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天线元件包含:第一辐射部,其耦接第一信号源;第二辐射部,其耦接第二信号源,其中所述第一辐射部和所述第二辐射部配置成收发第一频段或第二频段中的信号,且所述第一频段的中心频率高于所述第二频段的中心频率;天线接地部;第一短路接脚,其耦接于所述第一辐射部和所述天线接地部之间;第二短路接脚,其耦接于所述第二辐射部和所述天线接地部之间;以及电感单元,其耦接于所述第一辐射部的末端和所述第二辐射部的末端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天线元件,适用于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天线元件包含:第一辐射部,其耦接第一信号源;第二辐射部,其耦接第二信号源,其中所述第一辐射部和所述第二辐射部配置成收发第一频段或第二频段中的信号,且所述第一频段的中心频率高于所述第二频段的中心频率;天线接地部;第一短路接脚,其耦接于所述第一辐射部和所述天线接地部之间;第二短路接脚,其耦接于所述第二辐射部和所述天线接地部之间;以及电感单元,其耦接于所述第一辐射部的末端和所述第二辐射部的末端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天线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部和所述第二辐射部为单极天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天线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部和所述第二辐射部各自为U型结构,且所述第一辐射部和所述第二辐射部对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天线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部包含:第一辐射段,其耦接所述第一短路接脚及所述第一信号源;第二辐射段,其耦接所述第一辐射段;以及第三辐射段,其包含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三辐射段的所述第一端耦接于所述第二辐射段,所述第三辐射段的所述第二端耦接于所述电感单元;其中,所述第二辐射段垂直于所述第一辐射段以及所述第三辐射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天线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辐射部包含:第四辐射段,其耦接所述第二短路接脚及所述第二信号源;第五辐射段,其耦接于所述第四辐射段;以及第六辐射段,其包含第一端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绍文,李政哲,
申请(专利权)人: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