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SMD接线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9450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1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LED‑SMD接线端子,包括绝缘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金属夹线装置以及设置于壳体上的滑片;夹线装置包括一供导线穿插的通径,通径上设有至少一个弹片用以夹紧导线;壳体上有沿通径开设的滑槽,滑片底部设有可通过滑槽伸入通径的凸台,滑块沿滑槽推进后带动凸台推开弹片离开导线。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滑片为前后滑动,在行业安装尺寸已定的情况下,滑片定位和作用施加力,能完美地实现接线和脱线。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寿命长,有利于提高导线接线和脱线效率。

An LED-SMD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ED-SMD接线端子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LED-SMD接线端子,所述LED-SMD意为表面贴装发光二极管。
技术介绍
现有的LED接线,一般都是使用导线与接线端子通过螺母螺旋固定连接或通过铆钉等,或者是通过焊接等连接,近年来,尤其是那些需要打开接线端子的塑体,用连接件或固定件,如螺栓,铆钉等把导线金属端与接线端子内金属导电体固定连接,然后再合上连接器接线端子实现导线连接在连接器上,甚至需辅助类工具等,此类结构接线复杂,脱线时也需重新打开塑体,脱线也及其不便。虽然,现在已有人专利技术了可一次性接线的接线端子,但由于此类接线端子结构复杂,且接线效果不太理想,在使用寿命上也不长,未能符合现今多元化的接线要求。比如,一种按压式的接线端子结构,该接线端子结构的按钮所设计的推动装置一端连结与外壳背部,另一端连结于外壳上表面,且推动装置的第一、第二推动装置部分分别与外壳背部走向相匹配和外壳上表面走向相匹配,此结构的推动装置需要横跨塑体背部和上部,同时由于推动装置具有一定的弯度,按压推动装置时,第一推动装置部分受到的弯曲作用力较大,推动装置使用时间久了之后容易失去弹性,造成整个端子的报废;另外,外壳需设计与推动装置配对的凹槽,当推动装置占据了外壳背部和外壳上表面较大面积时,凹槽的面积也较大,容易造成异物从凹槽中进入塑体内接触到接触框,存在意外发生的风险。且接触框采用左右两块板式弹簧相互夹紧导线的方式实现接线,通过按钮作用力于助滑斜面而撑开两块板式弹簧之间的间隙距离而被打开,此结构需要对两个助滑斜面同时施加作用力,会增大两块板式弹簧打开的难题,且按压操纵杆所施加的力也较大,不利于方便接线和人性化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LED-SMD接线端子。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LED-SMD接线端子,包括绝缘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金属夹线装置以及设置于壳体上的滑片;夹线装置包括一供导线穿插的通径,通径上设有至少一个弹片用以夹紧导线;壳体上有沿通径开设的滑槽,滑片底部设有可通过滑槽伸入通径的凸台,滑块沿滑槽推进后带动凸台推开弹片离开导线。进一步的,滑槽前端上方设有一遮挡板,遮挡板和滑槽所在的壳体表面之间形成限位空间,滑片前端伸出凸台并伸入在限位空间中进一步的,夹线装置本体为一对弹片形成的弹性夹,两弹片之间形成通径。进一步的,弹片呈八字布置,夹紧端彼此之间的间距小于穿插导线的直径。进一步的,弹片夹紧端端头相向弯折从而夹紧端整体呈喇叭形。进一步的,夹线装置还包括一设置于通径上方且与弹性夹连接的弹性舌片。进一步的,夹线装置还包括一处于弹性夹底部的水平底板;底板上处于通径入口一端连接有SMD连接接触片;接触片贴合于壳体上对应通径的接线口中。进一步的,凸台前窄后宽的流线型且端部呈圆弧曲线。进一步的,底板的相对两侧还分别设有贴合壳体内壁的竖直紧固片,从而将夹线装置固定进一步的,夹线装置为一体结构。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滑片为前后滑动,在行业安装尺寸已定的情况下,滑片定位和作用施加力,能完美地实现接线和脱线。在接线时,可直接把预先裸露有金属端的导线插入绝缘壳体内并与导电金属夹线装置形成卡接式连接;脱线时,通过滑片推动滑打开夹线装置的弹片,令导线金属端与导电金属插件不再处于固定夹紧的状态,然后直接抽出导线即可完成脱线的步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寿命长,有利于提高导线接线和脱线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分解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的接线前的结构状态。图3b为本专利技术接线时的结构状态。图3c为本专利技术取线时的结构状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参照附图。本专利技术包括绝缘壳体3、设置在壳体3内的夹线装置1以及设置于壳体上的滑片2。其中,夹线装置1采用金属材质且为冲压折弯包覆为空心结构的一体式结构。夹线装置本体1为一对弹片呈八字形构成的弹性夹10,弹性夹10之间为供导线4穿插的通径,壳体3上对应通径入口的位置设有接线口12。夹紧端13彼此之间的间距小于穿插导线4的直径,当导线4沿着通径插入,两侧面弹片自由撑开,故而导线被弹片端面夹紧,在导线反作用下两弹片夹紧端牢靠卡紧。特别的,弹片的夹紧端13端头彼此相向弯折,呈喇叭口。对应通径上方的壳体表面有沿通径开设的滑槽9,滑片2底部设有可通过滑槽9伸入通径的凸台20,滑片2沿滑槽9推进后带动凸台20撑开两弹片离开导线4,此时导线4不再处于固定夹紧的状态,然后直接抽出导线4即可完成脱线的步骤。特别的,滑槽前端上方设有一遮挡板13,遮挡板13和滑槽9所在的壳体表面之间形成限位空间,滑片2前端伸出凸台并伸入在限位空间中。其中,前端是指朝向滑片推进的一端。通过滑片前端在限位空间的限制,可以防止滑片在行程中脱出。滑片上方还设有突出的按压推动区21以及行程止挡凸起22。遮挡板13的边沿开设有与行程止挡凸起33形状匹配的凹槽14,一旦滑片2推进至行程止挡凸起22进入凹槽14时,滑片2不能够进一步推进,行程终止。为了减小滑片2推动的阻力,凸台20前窄后宽的流线型且端部呈圆弧曲线,以配合弹性夹10的形状。夹线装置1还包括一设置于通径上方且与弹性夹连接的弹性舌片8。在滑片顺着滑槽推动时,滑片与滑槽配合,使其能够在舌片8限位防脱,且可自由前后滑动。夹线装置1还包括一处于弹性夹底部的水平底板5。底板的两端沿长度方向延伸出连接接触片。其中处于通径入口一端的SMD连接接触片11贴合于壳体上对应通径的接线口12中。底板100的相对两侧还分别设有贴合壳体内壁的竖直紧固片7,从而将夹线装置1固定。根据接线的实际情况,在壳体内可以排列分布多个夹线装置,对应地,壳体上也必须对应地开设有多个滑槽和滑片。应当指出,上述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然而,本领域技术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多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LED‑SMD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金属夹线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滑片;所述夹线装置包括一供导线穿插的通径,所述通径上设有至少一个弹片用以夹紧导线;所述壳体上有沿所述通径开设的滑槽,所述滑片底部设有可通过所述滑槽伸入所述通径的凸台,所述滑块沿所述滑槽推进后带动所述凸台推开所述弹片离开导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ED-SMD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金属夹线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滑片;所述夹线装置包括一供导线穿插的通径,所述通径上设有至少一个弹片用以夹紧导线;所述壳体上有沿所述通径开设的滑槽,所述滑片底部设有可通过所述滑槽伸入所述通径的凸台,所述滑块沿所述滑槽推进后带动所述凸台推开所述弹片离开导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ED-SMD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前端上方设有一遮挡板,所述遮挡板和所述滑槽所在的壳体表面之间形成限位空间,所述滑片前端伸出所述凸台并伸入在所述限位空间中。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ED-SMD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线装置本体为一对所述弹片形成的弹性夹,两所述弹片之间形成所述通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LED-SMD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呈八字布置,夹紧端彼此之间的间距小于穿插导线的直径。5.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万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市万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