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码模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09330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1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读码模组系统包含:一外壳,具有一上侧与一下侧,其中该下侧形成一读码窗;多个读码器,并列安装于该外壳的内部,每一读码器朝向该下侧的读码窗;多个触发感应器,每一触发感应器通过该下侧的读码窗感应一待检测物到位,以触发该等读码器从该待检测物上读取信息;以及至少一光源,可调整角度地配置于该外壳的下侧,以照射该等待检测物。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涵盖待检测物上所有可能出现的读码区域。

Code Reading Modul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读码模组系统
本技术涉及读码模组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模组化设计并列读码器的读码模组系统。
技术介绍
在PCB的生产过程中,因为所经过的制程站非常繁杂,需要有条码信息来做料件的追溯查询,简单说就是一个待检测物只搭配一个以条码编译的号码,根据此号码,可将料件所经过的生产站别、制程参数等记录下来,方便日后的资料收集与分析,也因此产线会架设读取条码的系统,去做资料追踪与记录的流程。请参考图1,显示一种现有技术中读码系统的架构图。现有读码系统包含单一读码器10,配置于多个待检测物的上方;以及,一支架机构11,用以固定该读码器10。该读码器10扫描得到条码的影像后,本身模组可解码再通过传输线传递条码序号出去,或是直接传递影像去解码处理,把条码序号与相关的生产参数绑定在一起。然而,因为生产的料件多样且尺寸变化很大,所以造成单一读码系统无法涵盖料件上条码可能出现的所有位置,而经常要人工移动料件的位置,去对应读取条码的位置,如果同时检测多片料件,也会造成要扫描读取多片料号,但只有单一读码器受到使用的限制,导致生产线产能无法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读码模组系统,模组化设计并列读码器以涵盖待检测物上所有可能出现的读码区域。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读码模组系统,包含:一外壳,具有一上侧与一下侧,其中该下侧形成一读码窗;多个读码器,并列安装于该外壳的内部,每一读码器朝向该下侧的读码窗;多个触发感应器,每一触发感应器通过该下侧的读码窗感应一待检测物到位,该触发感应器触发该等读码器从该待检测物上读取信息;以及至少一光源,可调整角度地配置于该外壳的下侧,以照射该等待检测物。其中,该读码模组系统进一步包含:一支架机构,安装于该外壳的内部,以并列配置多个读码器及触发感应器。其中,该读码模组系统进一步包含:一散热系统,配置于该外壳的上侧;以及,一正压系统,配置于该外壳的内部。其中,每一触发感应器配置于两个读码器之间,当两个读码器之间的触发感应器感应一待检测物的出现时,会即时触发该两个读码器从该待检测物上读取信息。其中,多个读码器电气连接一排线,该排线传送所有的设定参数而一次设定该等读码器。根据本技术所实施的读码模组系统,能够获得以下功效:(1)模组化设计并列读码器可涵盖待检测物上所有可能出现的读码区域;(2)搭配辅助光源,以改善读码环境;(3)外壳内部配置正压与排气系统,确保在恶劣环境可以正常运作;(4)搭配触发感应器,可以在料件到位时,才触发读码器开始辨识条码;以及(5)多个读码器串接一排线传送所有的设定参数而一次性设定该等读码器。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读码系统的架构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公开的读码模组系统的内部架构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公开的读码模组系统的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公开的读码模组系统的方块图。图中,各组件与附图标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待检测物10读码器11支架机构20读码模组系统21外壳22辅助光源23触发感应器24散热系统25正压系统26电源系统27交换机28调整支架29排线211开合盖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首先参考图2及图3,其分别显示本技术读码模组系统的内部架构图及仰视图。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读码模组系统20安装于多个待检测物1的上方。本技术读码模组系统20以模组化设计并列数个读码器10来涵盖每个待检测物1上所有可能出现的读码区域。本技术读码模组系统20包含:一外壳21,具有一上侧与一下侧,其中,该下侧形成一读码窗,如图3所示仰视图。该外壳21的内部安装有多个调整支架28,该等调整支架28以并列方式配置多个读码器10,每一读码器10朝向该下侧的读码窗。该等调整支架28调整该等读码器10的高度,以配合产线做实际的对焦调整。此外,该外壳21具有一开合盖211,以便于维修人员对配置于该外壳21的模组或零件进行维修。如图2及图3所示实施例,由2个读码器10来涵盖每个待检测物1上所有可能出现的读码区域。较佳地,2个读码器10之间配置一个触发感应器23,每一触发感应器23通过该下侧的读码窗感应一待检测物1到位,该触发感应器23触发其两侧的读码器10从该待检测物1上读取条码信息。如图3所示,本技术读码模组系统20进一步包含:两个辅助光源22,位于该外壳21下侧的读码窗边缘且位于多个读码器10的两侧。该辅助光源22通过调整支架以可调整角度地安装配置于该外壳21的下侧,用以照射该等待检测物1,以改善读码环境,提升解码的良率。请参考图4,其显示本技术读码模组系统的方块图。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读码模组系统20包含:多个读码器10与多个触发感应器23,该等读码器10以并列方式配置且触发感应器23配置于两个读码器10之间。该等读码器10与该等触发感应器23电气连接一排线29,用以接收所有设定参数以一次设定该等读码器10,避免使用多个读码器10导致网路传输线和电源线的增加,使外壳21的内部产线很难整理。该排线29连接至一交换机27,且该交换机27具有一网线接口(图未示),该网线接口配置于该外壳21上,通过该交换机27将读码器10的资料串在一起,对外该网路接口或是其他的资料格式传到资料中心作处理,绑定条码编号与料号的生产参数履历。此外,由于本技术系统暴露在工厂的高温高湿的环境,可能造成线体和读码器的损毁而造成产线的成本与维修费用增加,本技术读码模组系统20进一步包含:一散热系统24,较佳为排热风扇以安装于外壳21的上侧,如图2所示;以及,一正压系统25,安装于外壳21的内部。因此,本技术读码模组系统20可以维持模组内部的洁净度和通风,使模组的整体操作环境不受外界的高温高湿的侵蚀。本技术读码模组系统20进一步包含:一电源系统26,以提供读码器10、触发感应器23、辅助光源22、散热系统24及正压系统25等运作所需的电力,所有电源统一串线到电源系统26,简化因为多条码模组造成的线数过多的问题。此外,电源系统26具有一电源接口(图未示),该电源接口配置于该外壳21上。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读码模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外壳,具有一上侧与一下侧,其中该下侧形成一读码窗口;多个读码器,安装于该外壳的内部,每一读码器朝向该下侧的读码窗;多个触发感应器,每一触发感应器通过该下侧的读码窗感应一待检测物到位,该触发感应器触发该等读码器从该待检测物上读取信息;以及至少一光源,配置于该外壳的下侧,以照射该等待检测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读码模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外壳,具有一上侧与一下侧,其中该下侧形成一读码窗口;多个读码器,安装于该外壳的内部,每一读码器朝向该下侧的读码窗;多个触发感应器,每一触发感应器通过该下侧的读码窗感应一待检测物到位,该触发感应器触发该等读码器从该待检测物上读取信息;以及至少一光源,配置于该外壳的下侧,以照射该等待检测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读码模组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散热系统,配置于该外壳的上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读码模组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正压系统,配置于该外壳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读码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玺在杨昊霖李彦志杞美瑜
申请(专利权)人:联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