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拟交通荷载的融冰道路模型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拟交通荷载的道路融冰模型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属于道路工程
技术介绍
我国地域辽阔,北方的冬季常面临严重的冰雪问题,尤其是道路路面的冰雪堆积与清除问题一直困扰着各级交通管理部门,每年由于道路路面积雪结冰所造成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达到数亿元。世界各国长期以来均非常重视道路路面积雪结冰的处理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相关试验研究,探索出多种治理路面积雪结冰的技术方法。目前工程界普遍采用电热法解决这一问题,电热法一般通过埋设发热导线采用电热法向道路内部提供热量,以达到融雪化冰效果。然而,电热法直接向路面材料提供大量热量,路面材料在接受热量的同时还面临着交通荷载的重复循环施加,两种因素叠加作用,将造成路面材料耐久性问题。目前学术界和工程界对电热除冰法引发的道路路面材料耐久性问题尚缺乏足够的研究,理论研究仰赖于实验研究的充分开展,目前研究路面材料耐久度的试验装置尚不成熟。综上所述,亟需提出一种能够研究交通荷载作用下电热融冰路面材料耐久度特性的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交通荷载作用 ...
【技术保护点】
1.模拟交通荷载的道路融冰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整个模型试验装置位于恒温模型试验室中,模型试验装置由沥青道路模型、交通荷载施加装置、伺服油源(1)、控制器(30)组成;所述的恒温模型实验室为实验平台提供封闭的室内空间,配备有低温设备与温度保持装置,可以保证模拟交通荷载的道路融冰模型试验装置能够长时间处于0℃以下的低温试验条件中;所述伺服油源(1)为向作动器(2)提供动力的机械装置,所述控制器(30)为整个装置的控制单元,伺服油源(1)、作动器(2)、电机(7)及传感器均与其直接相连,并受其控制;所述的沥青道路模型自上而下包括:道路模型面层上层(21)、道路模型面层中层( ...
【技术特征摘要】
1.模拟交通荷载的道路融冰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整个模型试验装置位于恒温模型试验室中,模型试验装置由沥青道路模型、交通荷载施加装置、伺服油源(1)、控制器(30)组成;所述的恒温模型实验室为实验平台提供封闭的室内空间,配备有低温设备与温度保持装置,可以保证模拟交通荷载的道路融冰模型试验装置能够长时间处于0℃以下的低温试验条件中;所述伺服油源(1)为向作动器(2)提供动力的机械装置,所述控制器(30)为整个装置的控制单元,伺服油源(1)、作动器(2)、电机(7)及传感器均与其直接相连,并受其控制;所述的沥青道路模型自上而下包括:道路模型面层上层(21)、道路模型面层中层(22)、道路模型面层下层(23)、道路模型基层(24)、道路模型底基层(25)和道路模型垫层(26),在道路模型基层(24)中部预先埋置“S”型纵向排布的加热导线(27),在道路模型面层下层(23)中部预先埋置平行横向排布的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28),在道路模型面层上层(21)放置结冰探头,所述道路模型按照沥青路面铺设规范进行预制施工,养护脱模后放置在交通荷载施加装置下方;所述加热导线(27)直接与控制器(30)相连,由控制器(30)控制其发热效率,所述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28)与控制器(30)相连,由控制器(30)接收记录其监测应变信号;所述交通荷载施加装置包括:作动器(2)、作动器伸缩杆(3)、压力传感器(4)、位移传感器(5)、循环荷载箱(6)、电机(7)、电机传动轮(8)、荷载轮传动轮(9)、荷载滚轮轴(10)、传动带(11)、荷载滚轮(12)、荷载滚轮支架(13)、框架柱(14)、框架梁(15)、循环荷载箱框架(16)、循环荷载箱承载板(17)、循环荷载箱面板(18)、电机支架(19)、轴承(20);框架柱(14)和框架梁(15)形成门型框架,作为交通荷载施加装置的反力支架;作动器(2)竖向安装于框架梁(15)的上部,作动器(2)的上端固定有位移传感器(5),作动器(2)的作动器伸缩杆(3)穿过框架梁(15),其下端与压力传感器(4)相连,压力传感器(4)固定在循环荷载箱承载板(17)上,循环荷载箱承载板(17)牢固固定在循环荷载箱(6)上方;循环荷载箱(6)为框架型箱体结构,其外部由多块循环荷载箱面板(18)安装在循环荷载箱框架(16)构成,循环荷载箱框架(16)是循环荷载箱(6)主要传力结构;电机支架(19)牢固吊装在循环荷载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衡林,陈智,付勤友,马强,裴尧尧,刘一鸣,肖彧,阙梦珂,杨亚宁,姚晋文,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