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刻门洞文物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8675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石刻门洞文物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的主体由自上而下依次对应于石刻门洞的门楣、门柱以及门槛位置的若干块超白钢化玻璃构建而成,并相应与门楣、门柱以及门槛表面均保持间隙;其中,对应于门楣下表面和门槛上表面的玻璃为平放玻璃,其他均为竖立玻璃;所述若干块超白钢化玻璃自上而下在靠近平板玻璃边缘处经缓冲材料相互粘接并压紧固定;最底层的竖立玻璃的底部安装有缓冲条。该保护装置结构简明、维护简便、实现成本低,充分利用自身的重量,并通过带有硅胶缓冲的底部玻璃释放于地面;同时,巧妙地利用对应于门槛部位的玻璃台面维持自重平衡,从而在与文物本体无任何连接的情况下,满足了结构稳定性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刻门洞文物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石刻门洞文物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石刻门洞自上而下可分为门楣、门柱、门槛三个部分,其保护装置应有效对其三个部分同时保护。目前,石刻文物保护大多以钢结构和玻璃并存的形式进行保护,常规的保护装置(保护罩、保护支架等)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保护装置通常需要与石刻文物本体(例如门柱或门槛)连接,会对文物本体会造成二次伤害。(2)保护装置自身的稳定性大多建立在文物本体之上(例如,与石刻文物本体连接固定、压接固定等),这样就在文物本体上增加了额外的荷载,加剧了文物疲劳强度;(3)保护装置普遍存在部分遮挡文物信息的情况,不能最大化的将文物全貌表现。(4)保护装置不具备接受较大外力的能力,更不具备长时间持续接受外力干扰的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新的石刻门洞文物保护装置,给出了一种新的文物保护思路,并切实有效地解决了目前石刻门洞保护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解决方案如下:该石刻门洞文物保护装置的主体由自上而下依次对应于石刻门洞的门楣、门柱以及门槛位置的若干块超白钢化玻璃构建而成,并相应与门楣、门柱以及门槛表面均保持间隙;所述若干块超白钢化玻璃按放置方向分为竖立玻璃和平放玻璃,对应于门楣下表面和门槛上表面的玻璃为平放玻璃,其他均为竖立玻璃;所述若干块超白钢化玻璃自上而下在靠近平板玻璃边缘处经缓冲材料相互粘接并压紧固定;最底层的竖立玻璃的底部安装有缓冲条,作为与地面的接触部位。基于以上解决方案,本技术还进一步作了如下优化:考虑到游客可能会触碰到门楣部分正面,所以,对应于门楣的正面和背面也设置有一对竖立玻璃,其底部经缓冲材料相互粘接并压紧于对应于门楣下表面的平放玻璃上。石刻门洞的门槛由位于中间的门槛主体和位于两侧的门墩组成,对于门墩高于门槛主体的这一类石刻门洞,则对应于所述门槛上表面的平放玻璃相应分为三块,其中对应于两侧的门墩的平放玻璃与对应于门槛主体的平放玻璃之间通过相应的竖立玻璃以及缓冲材料连接。上述超白钢化玻璃为双层夹有透明有机胶片的超白钢化玻璃,从而万一玻璃破损时能够避免对人员或文物造成损伤。上述缓冲材料优选透明的中性硅胶。上述缓冲条的材料优选中性硅胶,当然,透明的中性硅胶最佳。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从上至下多块玻璃依次压紧并可靠粘接,充分利用保护装置自身的重量,并通过带有硅胶缓冲的底部玻璃释放于地面;同时,巧妙地利用对应于门槛部位的玻璃台面维持自重平衡,从而在与文物本体无任何连接的情况下,满足了结构稳定性的要求。2、对石刻门洞无任何视觉遮挡,使得文物信息能够全面展现,满足日后游客观赏、学者研究。3、通过缓冲结构有效释放动荷载,可长时间不间断接受外力(主要指游客踩踏和触碰),充分满足使用和保护功能。4、保护装置结构简明、维护简便、实现成本低。5、由于保护装置与石刻门洞不接触、存在间隙(而不是完全封闭),石刻门洞自然保持与保护装置外界处于同一温、湿度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保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玻璃零件拆分示意图。图3为保护装置的正视图。图4为保护装置的侧视图。图5为保护装置对石刻门洞保护状态下的侧视图(对门楣、门柱以及门槛剖视)。图6为竖立玻璃与平放玻璃粘接的细部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超白钢化玻璃;101-竖立玻璃;102-平放玻璃;2-透明有机胶片;3-缓冲材料(透明的中性硅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6所示,该石刻门洞的保护装置采用的零部件仅为超白钢化玻璃1、透明有机胶片和缓冲材料(透明的中性硅胶)3,再无其它辅助结构或材料,一般人的视觉感受只有玻璃的存在,目的是让观众参观时,视觉中弱化保护手段,而强调突出文物信息。如图1、图3所示,保护装置的主体由自上而下依次对应于石刻门洞的门楣、门柱以及门槛位置的若干块超白钢化玻璃构建而成,并相应与门楣、门柱以及门槛表面均保持间隙(如图5所示);这些超白钢化玻璃按放置方向可分为竖立玻璃101和平放玻璃102,对应于门楣下表面和门槛上表面的玻璃为平放玻璃102,其他均为竖立玻璃101(涉及门楣正面和背面、门槛各立面以及门柱);这些超白钢化玻璃自上而下在靠近平板玻璃边缘处经缓冲材料(透明的中性硅胶)3相互粘接并压紧固定;最底层的竖立玻璃的底部安装有缓冲条(中性硅胶),作为与地面的接触部位。这样,保护门楣、门柱的材料(超白钢化玻璃)从上至下,多块超白钢化玻璃依次稳固地与门槛保护材料(超白钢化玻璃)进行粘接,安全地将整体保护装置自重,通过带有硅胶缓冲的底部玻璃释放于地面,其中较大接触面的门槛处玻璃基础及其所属的整体保护装置的自重是结构稳定的关键因素。每一块超白钢化玻璃均采用双层结构,双层玻璃间夹有透明有机胶片,从而万一玻璃破损时能够避免对人员或文物造成损伤(类似于挡风玻璃的原理,虽然破损但不会有玻璃碎片飞溅)。常见的石刻门洞的门槛由位于中间的门槛主体和位于两侧的门墩组成,门墩高于门槛主体,所以对应于门槛上表面的平放玻璃相应分为三块,其中对应于两侧的门墩的平放玻璃与对应于门槛主体的平放玻璃之间通过相应的竖立玻璃以及透明的中性硅胶连接。如图4、图5所示,对于门楣的保护,保护门楣正面和背面的竖立玻璃高度适当(超出普通人正常触摸高度)即可,不必达到与门楣同等高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刻门洞文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护装置的主体由自上而下依次对应于石刻门洞的门楣、门柱以及门槛位置的若干块超白钢化玻璃构建而成,并相应与门楣、门柱以及门槛表面均保持间隙;所述若干块超白钢化玻璃按放置方向分为竖立玻璃和平放玻璃,对应于门楣下表面和门槛上表面的玻璃为平放玻璃,其他均为竖立玻璃;所述若干块超白钢化玻璃自上而下在靠近平板玻璃边缘处经缓冲材料相互粘接并压紧固定;最底层的竖立玻璃的底部安装有缓冲条,作为与地面的接触部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刻门洞文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护装置的主体由自上而下依次对应于石刻门洞的门楣、门柱以及门槛位置的若干块超白钢化玻璃构建而成,并相应与门楣、门柱以及门槛表面均保持间隙;所述若干块超白钢化玻璃按放置方向分为竖立玻璃和平放玻璃,对应于门楣下表面和门槛上表面的玻璃为平放玻璃,其他均为竖立玻璃;所述若干块超白钢化玻璃自上而下在靠近平板玻璃边缘处经缓冲材料相互粘接并压紧固定;最底层的竖立玻璃的底部安装有缓冲条,作为与地面的接触部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刻门洞文物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于门楣的正面和背面设置有一对竖立玻璃,其底部经缓冲材料相互粘接并压紧于对应于门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皓许志锋吴军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远航展览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