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舞台灯液冷散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08488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8: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舞台灯液冷散热系统,其包括一主体,所述主体内设有发光源;一旋转支架,其枢接于所述主体的相对两侧;一底座,其位于所述旋转支架下方,且与所述旋转支架通过旋转轴相连接,所述旋转支架绕所述旋转轴自转;一液冷器,其包括集热器、循环管、水泵、散热块和排热扇,所述集热器位于所述发光源下方并与所述发光源热传导,所述水泵、所述散热块和所述排热扇皆安装于所述底座内,所述集热器、所述水泵和所述散热块通过所述循环管串联。通过将舞台灯液冷散热系统更加合理地布局,减少了所述主体内部器件的占用空间。

A Stage Lamp Hydraulic Cooling Heat Dissipation System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tage lamp liquid-cooled heat dissipation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main body with a light source in the main body, a rotating bracket pivoted on the relative sides of the main body, a base under the rotating bracket and connected with the rotating bracket through a rotating axis, the rotating bracket rotates around the rotating axis, and a liquid-cooler, which includes a collector and a circulation. The collector is located below the light source and conducts heat with the light source. The water pump, the heat sink and the heat exhaust fan are all installed in the base. The heat collector, the water pump and the heat sink are connected in series through the circulation pipe. By arranging the stage lamp liquid cooling and heat dissipation system more reasonably, the occupancy space of the internal components of the main body is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舞台灯液冷散热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舞台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舞台灯液冷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当前市场的大功率LED舞台灯,散热系统大部分是热管风冷系统,散热效果不是很理想,还有少部分散热系统使用液冷散热系统,这些液冷散热系统虽然散热效果比风冷效果强,但是占用的体积较大,整个液冷散热系统紧挨着LED光源模组,尺寸巨大,从而导致电脑灯的灯头尺寸很大,进而导致整个灯具尺寸很大,除了不方便组装外,还影响舞台布局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舞台灯液冷散热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舞台灯液冷散热系统,其包括一主体,其内设有发光源;一旋转支架,其枢接于所述主体的相对两侧;一底座,其位于所述旋转支架下方,且与所述旋转支架通过旋转轴相连接,所述旋转支架绕所述旋转轴自转;一液冷器,其包括集热器、循环管、水泵、散热块和排热扇,所述集热器位于所述发光源下方并与所述发光源热传导,所述水泵、所述散热块和所述排热扇皆安装于所述底座内,所述集热器、所述水泵和所述散热块通过所述循环管串联。进一步地,所述主体相对的两侧各设有第一枢接口,所述旋转支架包括支座和一对支耳安装座,所述支耳安装座位于所述支座的相对两侧,所述主体位于两个支耳安装座之间,所述支耳安装座朝向所述主体的方向设有第二枢接口,所述第一枢接口枢接于所述第二枢接口。进一步地,所述循环管自所述集热器向所述第一枢接口的方向延伸,接着穿过所述第一枢接口和所述第二枢接口,在所述第一枢接口和所述第二枢接口处形成第一转折部,然后在所述第二枢接口远离所述主体的一侧向下弯折,并沿着所述支耳安装座的内壁向下延伸到达所述支座,在所述支座的底部向下弯折并穿过所述旋转轴,在所述旋转轴处形成第二转折部,然后与所述水泵或所述散热块中的一个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循环管包括主干管和支管,所述主干管与所述支管相连通,所述支管的截面直径小于所述主干管的截面直径,所述第一转折部和所述第二转折部皆由多条支管构成。进一步地,所述支耳安装座分为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所述循环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座的第二枢接口,所述主体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座的一侧设有旋转插轴,所述旋转插轴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座的第二枢接口并延伸进所述第二安装座内,所述支座内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皮带带动所述旋转插轴转动,所述主体随所述旋转插轴转动而转动。进一步地,所述液冷器还包括水箱,所述水箱的一端通过循环管与所述水泵相连接,所述水箱的另一端通过循环管与所述散热块相连接,所述水箱位于所述底座内。进一步地,所述水箱远离所述水泵的一侧设有用于调整所述水箱倾斜角度的把手。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对应所述把手设有通孔,所述把手穿过通孔显露于所述底座外。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散热口,所述排热扇安装于所述散热块的一侧,且所述排热扇朝向所述散热口。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所述集热器设在所述主体内,将所述水泵、所述散热块和所述排热扇安装于所述底座内,整个液冷散热系统布局更加合理,减少了所述主体内部器件的占用空间,极大减少了所述主体的整体体积,还减少了所述主体的整体重量。附图说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舞台灯的剖视图;图3为舞台灯的内部结构图;图4为液冷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一转折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剖视图;图7为第二转折部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舞台灯平放时水箱的操作示意图;图10为舞台灯吊挂时水箱的操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中所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舞台灯液冷散热系统,其包括主体1、旋转支架2、底座3和液冷器4。所述主体1内设有发光源11,所述发光源11由控制电路(未图示)供电并控制发光,所述主体1的顶部设有出光镜12,所述发光源11发出的光通过所述出光镜12射向舞台灯外部,所述发光源11主要由LED灯构成。所述主体1相对的两侧各设有第一枢接口13,两侧的第一枢接口13位于同一条水平线上,所述主体1可以绕所述第一枢接口13旋转。如图1-4中所示,所述旋转支架2包括支座21和一对支耳安装座22,所述支耳安装座22位于所述支座21的相对两侧,所述旋转支架2整体呈U字型,所述主体1位于两个支耳安装座22之间,且所述主体1位于所述支座21的上方。所述支耳安装座22朝向所述主体1的方向设有第二枢接口23,所述第一枢接口13枢接于所述第二枢接口23。所述底座3位于所述旋转支架2下方,所述支座21的底部设有旋转轴211,所述旋转轴211穿过所述底座3的顶端,所述旋转支架2通过旋转轴211与所述底座3相连接。所述底座3内设有电动机(未图示),所述电动机(未图示)通过齿轮或者皮带带动所述旋转轴211转动,所述旋转支架2随所述旋转轴211自转而自转。所述支耳安装座22分为第一安装座221和第二安装座222,所述主体1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座222的一侧设有旋转插轴14,所述旋转插轴14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座222的第二枢接口23并延伸进所述第二安装座222内,所述支座21内设有驱动电机212,所述驱动电机212通过皮带带动所述旋转插轴14转动,所述主体1随所述旋转插轴14转动而转动。如图1-4中所示,所述液冷器4包括集热器41、循环管42、水泵43、散热块44和排热扇45,其中所述液冷器4的冷却液在所述循环管42内流通。所述集热器41贴于所述发光源11下表面,所述集热器41用于吸收所述发光源11散发的热量。所述集热器41内设有曲折的水道(未图示),通过曲折的水道(未图示)增加所述冷却液与所述集热器41接触的面积,提高散热效果,所述集热器41由金属制成。所述水泵43、所述散热块44和所述排热扇45皆安装于所述底座3内,所述集热器41、所述水泵43和所述散热块44通过所述循环管42串联。所述底座3的一侧设有散热口31,所述排热扇45安装于所述散热块44的一侧,且所述排热扇45朝向所述散热口31,所述排热扇45用于将所述散热块44的热量排出所述散热口31外。相对于将整个液冷散热系统紧挨着发光源11来说,通过将所述集热器41设在所述主体1内,将所述水泵43、所述散热块44和所述排热扇45安装于所述底座3内,整个液冷散热系统布局更加合理,减少了所述主体1内部器件的占用空间,极大减少了所述主体1的整体体积,还减少了所述主体1的整体重量,提高所述底座3重量,使整个舞台灯的重心往所述底座3的方向偏移,使舞台灯的摆放和安装更稳。所述液冷器4还包括水箱46,所述水箱46的一端通过循环管42与所述水泵43相连接,所述水箱46的另一端通过循环管42与所述散热块44相连接,所述水箱46位于所述底座3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集热器41、所述散热块44、所述水箱46、所述水泵43通过所述循环管42依次连接,最后所述水泵43再通过所述循环管42与所述集热器41连接,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温度较低的冷却液在所述水泵43的牵引力的带动下,先从所述散热块44出发,接着进入所述水箱46,再进入所述水泵43,紧接着进入所述集热器41,经过所述集热器41加热后变成温度较高的冷却液,再通向所述散热块4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舞台灯液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体,其内设有发光源;一旋转支架,其枢接于所述主体的相对两侧;一底座,其位于所述旋转支架下方,且与所述旋转支架通过旋转轴相连接,所述旋转支架绕所述旋转轴自转;一液冷器,其包括集热器、循环管、水泵、散热块和排热扇,所述集热器位于所述发光源下方并与所述发光源热传导,所述水泵、所述散热块和所述排热扇皆安装于所述底座内,所述集热器、所述水泵和所述散热块通过所述循环管串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舞台灯液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体,其内设有发光源;一旋转支架,其枢接于所述主体的相对两侧;一底座,其位于所述旋转支架下方,且与所述旋转支架通过旋转轴相连接,所述旋转支架绕所述旋转轴自转;一液冷器,其包括集热器、循环管、水泵、散热块和排热扇,所述集热器位于所述发光源下方并与所述发光源热传导,所述水泵、所述散热块和所述排热扇皆安装于所述底座内,所述集热器、所述水泵和所述散热块通过所述循环管串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舞台灯液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相对的两侧各设有第一枢接口,所述旋转支架包括支座和一对支耳安装座,所述支耳安装座位于所述支座的相对两侧,所述主体位于两个支耳安装座之间,所述支耳安装座朝向所述主体的方向设有第二枢接口,所述第一枢接口枢接于所述第二枢接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舞台灯液冷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自所述集热器向所述第一枢接口的方向延伸,接着穿过所述第一枢接口和所述第二枢接口,在所述第一枢接口和所述第二枢接口处形成第一转折部,然后在所述第二枢接口远离所述主体的一侧向下弯折,并沿着所述支耳安装座的内壁向下延伸到达所述支座,在所述支座的底部向下弯折并穿过所述旋转轴,在所述旋转轴处形成第二转折部,然后与所述水泵或所述散热块中的一个相连接。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松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明道灯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