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出式防风晾衣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8232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7: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伸出式防风晾衣架,包括安装架和晾衣装置,晾衣装置与安装架可旋转连接,晾衣装置包括第一晾衣臂、第二晾衣臂和防风组件,第一晾衣臂或第二晾衣臂为型材,型材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限位部以及对称设置在第一限位部两侧的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形成相互平行的挂件轨道,第二晾衣臂内设有中腔轨道,防风组件设置在中腔轨道中且可沿中腔轨道长度方向伸缩,防风组件包括防风型材本体、压缩弹簧、第一挂件板和第二挂件板,利用压缩弹簧的推力压紧钩挂在防风组件上的衣架。该伸出式防风晾衣架可钩挂数量较多的衣架、不易掉落,防风效果极佳,收纳方便、节约空间,能够很好地解决狭窄房间晾衣问题。

Extended windproof clothes hang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extended windproof clothes drying rack, which comprises an installation rack and a clothes drying device. The clothes drying device can be rotatably connected with the installation rack. The clothes drying device comprises a first airing arm, a second airing arm and a windproof component. The first airing arm or a second airing arm are profiles, and the profiles include a first forming limit part and a second limit part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first limit part, and the first airing arm. The limit part and the second limit part form parallel hanging track. The second airing arm is equipped with a middle track. The windproof component is arranged in the middle track and can expand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middle track. The windproof component includes the windproof profile body, the compression spring, the first hanging plate and the second hanging plate. The clothes rack on the windproof component is tightly hooked by the thrust of the compression spring. The extended windproof clothes drying rack can hook up a large number of clothes hangers and is not easy to fall off. It has excellent windproof effect, convenient reception and space saving, and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airing clothes in narrow room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伸出式防风晾衣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晾衣架,尤其涉及一种伸出式防风晾衣架。
技术介绍
传统的晾衣架,一般常见的分为三种,一种是固定在阳台内顶部的吊装式晾衣架,第二种是固定在阳台或窗台外侧的固定式晾衣架,第三种是用于室内没有吊装器件的立式的晾衣架,无论是吊装型还是立式晾衣架对于空间要求都比较高,对于小型的单身公寓或者空间狭窄的房间没有阳台,那么就难以安装此类晾衣架,不仅行走不便而且难以收到阳光的照射,不利于衣物的干燥,然而对于安装在阳台或窗台外侧的固定式晾衣架,最大的缺点就是在雨天不能直接将晾衣架收回,只能一件件收衣,另外大部分晾衣架晾置的服装的数量十分有限,有几个孔就只能晾几件衣服,由于防风效果很差,导致衣服容易在大风中掉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节约空间、能晾置数量较多的衣架且防风效果极佳、使用方便的伸出式防风晾衣架。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伸出式防风晾衣架,包括安装架和晾衣装置,所述晾衣装置与安装架可旋转连接,所述晾衣装置包括第一晾衣臂、第二晾衣臂和防风组件;现有技术中晾衣架构件一般为圆柱管状,防风效果很差,没有卡接限位的作用,都需要另外用卡夹卡接衣架,另一种,为了防风,一般是在晾衣架上设置晾衣孔,但是这样挂的衣架数量就十分受限制,很难做到两者的统一,现在已经过研究、创新,专利技术了本伸出式防风晾衣架,不仅能够防风而且钩挂衣架的数量不受晾衣孔的限制,其第一晾衣臂或第二晾衣臂为型材,型材的两端安装有堵头,第一晾衣臂和第二晾衣臂可旋转连接,该型材为特殊制造的,所述型材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限位部以及对称设置在第一限位部两侧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形成相互平行的挂件轨道,所述挂件轨道用于钩挂衣架,所述第二限位部内沿长度方向设有中腔轨道,中腔轨道用于安装防风组件,防风组件可以安装在第一晾衣臂中和第二晾衣臂中,本专利技术将防风组件放置在第二晾衣臂中。现有技术中,防风效果好的晾衣架防风件一般为挂孔,但是在风力较大的情况下,挂孔并不能起到防风的作用,仍然会被吹落,只能另外用卡夹夹住衣架,十分不便,现在专利技术一种防风效果极佳且使用方便的防风组件,所述防风组件设置在中腔轨道内,所述防风组件可沿中腔轨道方向伸缩,防风组件包括防风型材本体、压缩弹簧、第一挂件板和第二挂件板,所述防风型材本体内设置有内腔轨道,所述内腔轨道底部设有开口,所述压缩弹簧卡接在内腔轨道中,所述第一挂件板固定在防风型材本体底部且靠近开口处,第一挂件板的侧面设有若干个均匀排布的第一挂件通孔,所述第二挂件板顶部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宽度大于开口宽度,第二挂件板从开口处延伸至内腔轨道内且通过固定板与压缩弹簧固定连接,第二挂件板底部延伸至第一挂件板的底部形成弯钩部,第一挂件板的底部位于弯钩部内,第二挂件板的侧面设有若干个与第一挂件通孔相互适配的第二挂件通孔。为了便于钩挂衣架、增强防风效果,所述第一限位部底部通过底板与第二限位部底部连接,第一限位部顶部设有顶板,所述底板与顶板之间设有两个垂直于底板的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与顶板之间连接有弧状的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垂直固定在底板上的第三限位板,所述第三限位板与底板之间连接有弧状的第四限位板,所述第四限位板、底板、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之间形成所述挂件轨道,挂件轨道为弧状且宽度从底部向外逐渐增大。为了增强稳定性,减少对安装架的拉力,所述第一限位部的顶部与第二限位部均设有减重空腔,所述减重空腔不局限于三角形、弧形和方形,只要能够实现减重效果的都在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内。为了便于防风组件滑动,节约空间,所述第一限位板向上延伸至顶板,所述顶板、底板与第一限位板之间形成内腔轨道。为了使晾衣架与衣架接触位置贴合卡接且能起到防风效果,所述第二限位部为扇形,第二限位部底面宽度沿垂直于底板方向逐渐增大。为了方便卡接衣架,所述第四限位板为朝挂件轨道方向突出的弧状,所述第二限位板为内腔轨道方向凹陷的弧状且与第四限位板对应设置。为了保证良好的防风效果,所述固定板上分布有若干个限位卡柱,所述限位卡柱为圆柱状,限位卡柱的直径小于所述压缩弹簧的内径,压缩弹簧套接在限位卡柱上,进一步提高防风效果,所述限位卡柱的高于底面的外周面固定有限位卡块,限位卡块从限位卡柱外周面延伸出弹簧外,所述限位卡块用于卡接压缩弹簧。为了所述固定板顶部设有若干组卡接槽,每组卡接槽设有两个且成对设置,所述压缩弹簧套接卡接槽上,为了防止压缩弹簧松动,所述卡接槽顶部内壁上设有卡接块,所述卡接块用于卡接压缩弹簧。为了方便旋转,节约空间,所述安装架包括安装板、两个安装块和第一转轴,所述安装板固定在墙面上,所述安装块垂直固定在安装板上,所述第一晾衣臂的一端设置在两个安装块之间,所述第一转轴贯穿两个安装块和第一晾衣臂,第一晾衣臂可绕第一转轴转动。进一步便于旋转,所述第一晾衣臂远离安装块的一端贯穿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顶部贯穿第二晾衣臂,第二晾衣臂可沿第二转轴转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经过试验与研究,本专利技术主要有三个有益效果,第一,在利用第一晾衣臂与第二晾衣臂上的挂件轨道不受挂孔的限制,可钩挂更多的衣服;第二,独特的挂件轨道对衣架有良好的卡接作用,不用另外安装衣夹,防风效果好,而且利用防风组件中压缩弹簧对第二挂件板推力,使得第一挂件通孔与第二挂件孔对衣架分别产生向上和向下的推力,从而夹紧衣架,即使在室外风力较大的情况下防风效果也是极佳;第三防风组件可沿第二晾衣臂内的中腔轨道滑动,第一晾衣臂与第二晾衣臂均可旋转,不使用时,可将防风组件收纳在中腔轨道中,第二晾衣臂旋转叠加在第一晾衣臂上一起靠置在墙边,收纳方便、节约空间,能够很好地解决狭窄房间晾衣问题且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型材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型材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型材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型材与防风组件的安装状态示意图;图6为防风组件结构示意图;图7为防风组件使用状态示意图;图8为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固定板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装架;11、安装板;12、安装块;13、第一转轴;2、第一晾衣臂;21、第二转轴;3、第二晾衣臂;31、第一限位板;32、第二限位板;33、减重空腔;34、中腔轨道;35、第四限位板;351、卡位块;36、顶板;37、底板;38、第三限位板;4、防风组件;41、防风型材本体;42、压缩弹簧;43、第一挂件板;431、第一挂件通孔;44、第二挂件板;441、第二挂件通孔;442、固定板;843、限位卡柱;444、限位卡块;445、卡接槽;446、卡接块;45、开口;46、弯钩部;47、内腔轨道;5、挂件轨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被本领域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本专利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伸出式防风晾衣架,包括安装架1和晾衣装置,所述晾衣装置与安装架1可旋转连接,所述晾衣装置包括第一晾衣臂2、第二晾衣臂3和防风组件4,为了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伸出式防风晾衣架,包括安装架(1)和晾衣装置,所述晾衣装置与安装架(1)可旋转连接,其特征是:所述晾衣装置包括第一晾衣臂(2)、第二晾衣臂(3)和防风组件(4);所述第一晾衣臂(2)或第二晾衣臂(3)为型材,第一晾衣臂(2)和第二晾衣臂(3)可旋转连接,所述型材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限位部以及对称设置在第一限位部两侧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形成相互平行的挂件轨道(5),所述挂件轨道(5)用于钩挂衣架,所述第二限位部内沿长度方向设有中腔轨道(34);所述防风组件(4)设置在中腔轨道(34)内且可沿中腔轨道(34)长度方向伸缩,防风组件(4)包括防风型材本体(41)、压缩弹簧(42)、第一挂件板(43)和第二挂件板(44),所述防风型材本体(41)内设置有内腔轨道(47),所述内腔轨道(47)底部设有开口(45),所述压缩弹簧(42)卡接在内腔轨道(47)中,所述第一挂件板(43)固定在防风型材本体(41)底部且靠近开口(45)处,第一挂件板(43)的侧面设有若干个均匀排布的第一挂件通孔(431),所述第二挂件板(44)顶部设有固定板(442),所述固定板(442)的宽度大于开口(45)宽度,第二挂件板(44)从开口(45)处延伸至内腔轨道(47)内且通过固定板(442)与压缩弹簧(42)固定连接,第二挂件板(44)底部延伸至第一挂件板(43)的底部形成弯钩部(46),第一挂件板(43)底部位于弯钩部(46)内,第二挂件板(44)的侧面设有若干个与第一挂件通孔(431)相互适配的第二挂件通孔(4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伸出式防风晾衣架,包括安装架(1)和晾衣装置,所述晾衣装置与安装架(1)可旋转连接,其特征是:所述晾衣装置包括第一晾衣臂(2)、第二晾衣臂(3)和防风组件(4);所述第一晾衣臂(2)或第二晾衣臂(3)为型材,第一晾衣臂(2)和第二晾衣臂(3)可旋转连接,所述型材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限位部以及对称设置在第一限位部两侧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形成相互平行的挂件轨道(5),所述挂件轨道(5)用于钩挂衣架,所述第二限位部内沿长度方向设有中腔轨道(34);所述防风组件(4)设置在中腔轨道(34)内且可沿中腔轨道(34)长度方向伸缩,防风组件(4)包括防风型材本体(41)、压缩弹簧(42)、第一挂件板(43)和第二挂件板(44),所述防风型材本体(41)内设置有内腔轨道(47),所述内腔轨道(47)底部设有开口(45),所述压缩弹簧(42)卡接在内腔轨道(47)中,所述第一挂件板(43)固定在防风型材本体(41)底部且靠近开口(45)处,第一挂件板(43)的侧面设有若干个均匀排布的第一挂件通孔(431),所述第二挂件板(44)顶部设有固定板(442),所述固定板(442)的宽度大于开口(45)宽度,第二挂件板(44)从开口(45)处延伸至内腔轨道(47)内且通过固定板(442)与压缩弹簧(42)固定连接,第二挂件板(44)底部延伸至第一挂件板(43)的底部形成弯钩部(46),第一挂件板(43)底部位于弯钩部(46)内,第二挂件板(44)的侧面设有若干个与第一挂件通孔(431)相互适配的第二挂件通孔(4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伸出式防风晾衣架,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限位部底部通过底板(37)与第二限位部底部连接,第一限位部顶部设有顶板(36),所述底板(37)与顶板(36)之间设有两个垂直于底板(37)的第一限位板(31),所述第一限位板(31)与顶板(36)之间连接有弧状的第二限位板(32),所述第二限位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建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固尔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