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earl tea continuous shaping system based on automatic feeding and a control method. The system includes PLC control unit, initial stir-frying unit, cooling unit and re-stir unit. Through setting up vertical hoist, weighing mechanism, dividing mechanism and vibrating conveyor in initial stir-frying unit and re-stir-frying unit, automatic feeding and re-stir-frying of pot can be realized. The continuous shape of pearl tea production can be realized, and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pearl tea can be greatly improved. The control method includes the first stir-frying feeding link, the first stir-frying link, the cooling link, the second stir-frying feeding link and the control process of the second stir-frying link. The control method makes the above shaping system more automa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自动供料的珠茶连续化做形系统以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茶叶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基于自动供料的珠茶连续化做形系统以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珠茶炒制主要是依靠双锅曲毫机来完成的,此种机械主要依靠摆动的炒板对锅中的茶叶进行翻炒,从而使茶叶逐步卷曲成形,最终形成球状。目前此类机械是单机生产,自动化程度较低,主要表现在:无法自动称重上料,加工过程中需要人工上料,上料的重量主要靠经验估计,给料重量精度不够;出料时需停机后人工卸料,机器不能实现自动出料;由于以上问题也存在于并锅复炒环节,导致珠茶做形无法实现自动并锅。阻碍了此类机械在茶叶生产线的应用,造成珠茶做形工序无法实现连续化及自动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自动供料的珠茶连续化做形系统以及控制方法。该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具有可自动加料,卸料,自动并锅复炒,实现珠茶生产的连续化做形,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以及珠茶品质。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基于自动供料的珠茶连续化做形系统,包括PLC控制单元、对茶叶依次进行加工的初炒单元、摊凉单元以及复炒单元;所述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自动供料的珠茶连续化做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PLC控制单元、对茶叶依次进行加工的初炒单元、摊凉单元以及复炒单元;所述初炒单元包括第一立式提升机(110)、第一称重机构、倾斜式输送机(200)、第一水平输送机(310),第一分料机构、第一振动式输送机(610)以及多台双锅曲毫机,所述倾斜式输送机(200)的输送带上方设有将茶叶摊匀的拨爪,所述双锅曲毫机的各个炒锅上方分别设有向对应炒锅内投料的气动储料装置;所述第一立式提升机(110)出料落在第一称重机构上,所述第一称重机构出料落在倾斜式输送机(200)上,所述倾斜式输送机(200)的出料落在第一水平输送机(310)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自动供料的珠茶连续化做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PLC控制单元、对茶叶依次进行加工的初炒单元、摊凉单元以及复炒单元;所述初炒单元包括第一立式提升机(110)、第一称重机构、倾斜式输送机(200)、第一水平输送机(310),第一分料机构、第一振动式输送机(610)以及多台双锅曲毫机,所述倾斜式输送机(200)的输送带上方设有将茶叶摊匀的拨爪,所述双锅曲毫机的各个炒锅上方分别设有向对应炒锅内投料的气动储料装置;所述第一立式提升机(110)出料落在第一称重机构上,所述第一称重机构出料落在倾斜式输送机(200)上,所述倾斜式输送机(200)的出料落在第一水平输送机(310)上,所述第一水平输送机(310)出料落在第一分料机构上,所述第一分料机构用于将茶叶分别等量投入到气动储料装置中,所述双锅曲毫机出料落在第一振动式输送机(610)上;所述摊凉单元包括茶叶摊凉机(700)以及将第一振动式输送机(610)出料输送至茶叶摊凉机(700)上的第二立式提升机(120),所述茶叶摊凉机(700)包括多个上下交错布置的水平输送带机构,所述茶叶摊凉机(700)中上方水平输送带机构出料落在下方水平输送带机构上且上方水平输送带机构与下方水平输送带机构的送料方向相反;所述复炒单元包括第三立式提升机(130)、第二称重机构、第二分料机构、第二振动式输送机(620)以及至少一台双锅曲毫机,所述复炒单元中双锅曲毫机的炒锅上方也分别设有向对应炒锅内投料的气动储料装置;所述第三立式提升机(130)将茶叶摊凉机(700)出料输送至所述第二称重机构上,所述第二称重机构出料落在第二分料机构上,所述第二分料机构用于将茶叶分别等量投入到复炒单元的气动储料装置中,所述复炒单元的双锅曲毫机出料落在第二振动式输送机620上;所述初炒单元双锅曲毫机的台数是复炒单元双锅曲毫机台数的多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动供料的珠茶连续化做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炒单元中双锅曲毫机并列布置有两台且分别为第一双锅曲毫机(510)与第二双锅曲毫机(540);所述第一双锅曲毫机(510)的炒锅上方设有向对应炒锅内投料的第一气动储料装置(810)与第二气动储料装置(820),所述第二双锅曲毫机(540)的炒锅上方设有向对应炒锅内投料的第三气动储料装置(830)与第四气动储料装置(840);所述第一分料机构用于将茶叶分别等量投入到第一气动储料装置(810)、第二气动储料装置(820)、第三气动储料装置(830)以及第四气动储料装置(840)中;所述复炒单元中的第三双锅曲毫机(570)的炒锅上方分别设有向炒锅内投料的第五气动储料装置(850)与第六气动储料装置(860);所述第二分料机构用于将茶叶分别等量投入到第五气动储料装置(850)与第六气动储料装置(860)中;所述第一称重机构、第二称重机构各自包括称重底板(119)、压缩弹簧(117)以及通过所述压缩弹簧(117)支撑安装在所述称重底板(119)上的称重料斗(111),所述称重底板(119)上安装有用于感应称重底板(119)变形量并以此测量所述称重料斗(111)内茶叶重量的应变片(118);所述称重料斗(111)上安装有称重料斗气缸(114)以及用于控制称重料斗气缸(114)内活塞杆是否动作的称重料斗电磁阀(116),所述称重料斗(111)底部出口处设有对开式出料门(113),所述称重料斗气缸(114)内活塞杆与所述对开式出料门(113)之间通过出料门连杆(115)连接;所述称重料斗气缸(114)的活塞杆实施伸缩动作并通过所述出料门连杆(115)带动对开式出料门(113)动作以打开称重料斗(111)出口或关闭称重料斗(111)出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自动供料的珠茶连续化做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料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401)、第二驱动电机(402)以及安装在第一机架平台(910)上且由水平输送带机构形成的茶叶配送小车(400),所述第一机架平台(910)上安装有导轨(904),所述导轨(904)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茶叶配送小车(400)的输送带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茶叶配送小车(400)底部设有在所述导轨(904)上滚动并带动茶叶配送小车(400)移动的橡胶滚轮(405),所述导轨(904)一端设有左限位开关(901),所述导轨(904)另一端设有右限位开关(902);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01)驱动茶叶配送小车(400)沿所述导轨(904)向左移动或向右移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02)驱动茶叶配送小车(400)的输送带向左送料或向右送料;当所述茶叶配送小车(400)移动至与所述左限位开关(901)触点接触时所述茶叶配送小车(400)停止移动,所述茶叶配送小车(400)的输送带向左送料且相应出料落入第一气动储料装置(810)内,或所述茶叶配送小车(400)的输送带向右送料且相应出料落入第三气动储料装置(830)内;当所述茶叶配送小车(400)移动至与所述右限位开关(902)触点接触时停止移动,所述茶叶配送小车(400)的输送带向左送料且相应出料落入第二气动储料装置(820)内,或所述茶叶配送小车的输送带向右送料且相应出料落入第四气动储料装置(840)内;所述茶叶配送小车(400)送料时间为不特定时间,由PLC控制单元程序设定,以确保茶叶配送小车(400)上的茶叶全部输送进入气动储料装置内;所述第二分料机构由从上向下呈台阶状布置且送料方向平行的第二水平输送机(320)以及第三水平输送机(330)构成,所述第二水平输送机(320)出料落在第三水平输送机(330)上,所述第三水平输送机(330)向左送料时相应出料落在第五气动储料装置(850)内,所述第三水平输送机(330)向右送料时相应出料落在第六气动储料装置(860)内;所述第二水平输送机(320)、第三水平输送机(330)送料时间为不特定时间,由PLC控制单元程序设定,以确保第三水平输送机(330)上的茶叶全部输送进入气动储料装置内;所述茶叶摊凉机(700)包括摊凉机架、摊凉电机、摊凉输送带、摊凉输送带转动轴、摊凉出料口,所述摊凉电机通过联轴器与摊凉输送带转动轴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自动供料的珠茶连续化做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锅曲毫机(510)、第二双锅曲毫机(540)以及第三双锅曲毫机(570)各自包括炒茶组件、出茶组件以及热风组件;所述炒茶组件包括炒锅一(511)、炒锅二(512)、炒茶电机(513)以及炒板支撑曲轴(517),所述炒锅一(511)、炒锅二(512)的底部分别设有加热底座(520),所述炒茶电机(513)驱动轴上安装有炒茶偏心轮(514),所述炒板支撑曲轴(517)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炒茶用的炒板(518)以及与炒板支撑曲轴(517)垂直的炒茶摇杆(516),所述炒茶偏心轮(514)与炒茶摇杆(516)之间通过炒茶连杆(515)连接,所述炒茶电机(513)驱动炒茶偏心轮(514)转动并通过炒茶连杆(515)、炒茶摇杆(516)带动炒板支撑曲轴(517)往复摆动以使得炒板(518)实施翻炒动作;所述出茶组件包括双锅机架(539)、出茶安装座以及出茶气缸(522),所述炒锅一(511)、炒锅二(512)固定安装在出茶安装座上,炒锅一(511)、炒锅二(512)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40°,所述炒锅一(511)、炒锅二(512)前方设有安装在双锅机架(539)上的出茶主动轴(525),所述炒锅一(511)、炒锅二(512)后方设有安装在双锅机架(539)上且与出茶主动轴(525)平行布置的出茶从动轴(532),所述出茶安装座固定安装在出茶从动轴(532)上,所述出茶主动轴(525)上垂直固定有出茶主动杆(524)以及出茶主动摇杆(529);所述出茶安装座上固定有出茶从动摇杆(541),所述出茶从动摇杆(541)上固定有与所述出茶从动轴(532)平行的出茶联动轴(531);所述出茶主动摇杆(529)与所述出茶联动轴(531)之间通过出茶连杆(530)连接;所述出茶主动摇杆(529)、出茶连杆(530)、出茶从动摇杆(541)与双锅机架组成双摇杆机构;所述出茶连杆(530)轴端加工有螺纹段,所述出茶联动轴(531)轴端设有供所述螺纹段通过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出茶连杆(530)且与所述螺纹段螺纹配合的螺母;所述出茶气缸(522)上的出茶活塞杆(523)与所述出茶主动杆(524)驱动连接,所述出茶活塞杆(523)回缩则驱动出茶主动杆(524)转动并带动与出茶从动摇杆(541)固定连接的出茶主动轴(525)转动,并通过所述双摇杆机构实现出茶安装座上的炒锅一(511)、炒锅二(512)转动60~70°以实施出茶过程;所述热风组件包括沿风路依次安装的通风机(536)、加热管(537)以及将加热后的热风通入炒锅一(511)和炒锅二(512)内的通风管(538),所述炒锅一(511)和炒锅二(512)上方安装有环形锅圈,所述通风管(538)沿所述锅圈内壁布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自动供料的珠茶连续化做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炒茶组件还包括霍尔元件(519),所述炒茶偏心轮(514)上设有与所述霍尔元件(519)配合用于检测所述炒茶偏心轮(514)是否停止转动且炒板(518)是否处于复位状态的铁磁性部件;所述炒板(518)为弧形炒板,所述炒板(518)底部边缘为与炒锅锅底曲率半径一致的弧形边,所述炒板(518)板面对应的圆心角为85°,所述炒板(518)板面的曲率半径为425mm,所述弧形边对应的圆心角为180°;所述炒板(518)底部边缘与锅底间隙为0.5-1.5mm,当所述炒板(518)板面位于铅垂位置时,所述炒板(518)底部边缘与锅底间隙为0.5mm;当所述炒板(518)在两个摆动极限位置时,所述炒板(518)底部边缘与锅底间隙为1.5mm;所述出茶组件还包括安装在出茶主动轴(525)上且用于检测炒锅一(511)、炒锅二(512)出茶后是否复位的行程开关(521),当所述炒锅一(511)、炒锅二(512)复位时,所述出茶支撑杆(526)与所述行程开关(521)触点接触;所述第一气动储料装置(810)、第二气动储料装置(820)、第三气动储料装置(830)、第四气动储料装置(840)、第五气动储料装置(8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兵,李为宁,秦军卫,张正竹,宋扬扬,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