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度稳定性好的恒温油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7575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温度稳定性好的恒温油槽,其包括内槽体、槽盖、外槽体、热交换装置及加热装置,内槽体包括一用于盛装油液的腔体,内槽体放置于外槽体内,且内槽体和外槽体之间的侧壁形成有换热腔,槽盖与内槽体相盖合,热交换装置包括换热器和换热管,换热器设于换热腔内,换热器的两端连接有换热管,且换热管的一端伸入内槽体后与另一端相连,加热装置设于内槽体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内槽体底部的加热装置和侧边的换热管同时加热油液,使内槽体内不同深度油液的温度能够快速达到某同一温度点,且恒温油槽所需的某一温度可以长时间保持,使得恒温油槽的温度稳定性好。

A Constant Temperature Oil Tank with Good Temperature Stabilit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stant temperature oil groove with good temperature stability, which comprises an inner groove body, a groove cover, an outer groove body, a heat exchange device and a heating device. The inner groove body includes a cavity for holding oil. The inner groove body is placed in the outer groove body, and a heat exchange cavity is formed between the inner groove body and the outer groove body. The groove cov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groove body, and the heat exchange device includes a heat exchanger and a replacement device. The heat pipe and the heat exchanger are arranged in the heat exchange chamber. The two ends of the heat exchanger are connected with heat exchanger tubes, and one end of the heat exchanger tube extends into the inner groove body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other end. The heating device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inner groove body. The utility model can simultaneously heat the oil through the heating device at the bottom of the inner groove body and the heat exchange tube at the side, so that the temperature of the oil in different depths of the inner groove body can quickly reach a certain temperature point, and a certain temperature required by the constant temperature oil groove can be maintained for a long time, so that the temperature stability of the constant temperature oil groove is go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度稳定性好的恒温油槽
本技术涉及恒温槽
,具体涉及一种温度稳定性好的恒温油槽。
技术介绍
恒温油槽温度的稳定性是考量恒温油槽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一个稳定、波动小的恒温环境是恒温油槽必不可少的使用条件,由于恒温油槽在使用时需要在下长达几小时的时间内保持在某同一温度点,以保证恒温油槽的使用效果。外部环境温度对恒温油槽温度的稳定性影响最大,而现有的恒温油槽一般将加热装置设置于槽的底部,为了保证槽内温度的稳定性,尽管加热装置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但加热后槽底的温度无法及时往上传递,恒温油槽内温度的稳定性往往达不到要求。同时,目前恒温油槽的降温仅仅依靠槽体的自然散热来实现,由于槽体本身是保温的,恒温油槽需要降低至一定温度所需的时间较长,降温的效率低,往往无法满足使用要求。此外,加热装置在加热油液时,不同深度的油液温度差异较大,距离加热装置越近的油液越容易被加热至所需要的温度,所以为了保证槽内不同深度油液的温度能够均匀分布而设有搅拌装置,使恒温油槽的温度具有较好的均匀性。虽然现有的恒温油槽上设置了搅拌装置,可以使其槽内的温度具有较好的均匀性,但是搅拌装置在进行搅拌时,不仅搅拌混合均匀的效率较低,而且容易形成往上的漩涡流,漩涡流冲击槽体和槽盖后导致油液飞溅,易弄脏恒温油槽和飞溅出恒温油槽而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度稳定性好的恒温油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温度稳定性好的恒温油槽,包括内槽体、槽盖、外槽体、热交换装置及加热装置,所述内槽体包括一用于盛装油液的腔体,所述内槽体放置于外槽体内,且所述内槽体和外槽体之间的侧壁形成有换热腔,所述槽盖与内槽体相盖合,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换热器和换热管,所述换热器设于换热腔内,所述换热器的两端连接有换热管,且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伸入所述内槽体后与另一端相连,所述加热装置设于内槽体的底部。优选地,所述内槽体的顶部往所述腔体的中心方向延伸形成第一突沿,所述内槽体的顶部往外侧延伸形成第二突沿,所述第二突沿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卡块,所述内槽体的底部形成有定位块。优选地,所述外槽体的顶部设有卡槽,所述卡块与卡槽相卡配,所述外槽体的顶部往内槽体的方向延伸形成挡台,所述第二突沿抵靠于挡台上,且所述第二突沿和挡台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外槽体的内底壁上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块与定位槽相配合。优选地,所述外槽体的外壁上包覆有绝热层。优选地,所述第一突沿下方的腔体内对称设置有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与所述腔体的内壁之间分别形成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上分别设有第一搅拌装置和第二搅拌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和第二搅拌装置均由电机驱动,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和第二搅拌装置均包括搅拌轴和由上至下依次安装于所述搅拌轴上的若干个导流件,所述导流件将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内的液体由上至下进行输送。优选地,所述导流件包括防溅挡板、安装板、导流齿及安装部,所述防溅挡板穿设于搅拌轴上,所述防溅挡板的底部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外沿阵列设置有所述导流齿,所述导流齿相对于安装板倾斜设置,且所述导流齿与搅拌轴旋转方向的夹角A为65-80度,所述安装部设于安装板底部的中心位置,用于将所述导流件固定于搅拌轴上。优选地,所述导流件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导流件等间距安装于搅拌轴上。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的上方设有托盘,所述托盘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腔体的内壁相适应,所述托盘上设置有多个引流孔。优选地,所述外槽体的侧边设有一散热风机,所述散热风机与换热腔相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可以通过内槽体底部的加热装置和侧边被加热的换热管同时加热油液,使内槽体内不同深度油液的温度能够快速达到某同一温度点,且恒温油槽所需的某一温度可以长时间保持,使得恒温油槽的温度稳定性好。2、恒温油槽需要降温或者停止使用时,槽体在自然散热的同时,通过换热器将换热管制冷带走内槽体内的油温,并通过散热风机将热气排出,恒温油槽需要降低至一定温度所需的时间短,降温的效率高。3、使用前将油液加热至一定温度的过程中,搅拌轴上安装的导流件将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内的油液由上至下进行输送,油液被搅拌时不会产生漩涡流以致发生飞溅,同时,腔体上层的油液和位于腔体底部被加热后的油液沿着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进行循环,使得不同温度的油液很快被均匀混合,搅拌混合均匀的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内槽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外槽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导流件的正视图;图5为导流件的仰视图;图6为油液在腔体内的流动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内槽体,11.腔体,12.第一突沿,13.第二突沿,14.卡块,15.定位块,16.第一导流板,17.第二导流板,18.第一流道,19.第二流道;2.槽盖;3.外槽体,31.换热腔,32.卡槽,33.挡台,34.密封圈,35.定位槽,36.绝热层;41.换热器,42.换热管,43.散热风机;5.加热装置;6.托盘,61.引流孔;71.电机,72.搅拌轴,73.导流件,731.防溅挡板,732.安装板,733.导流齿,734.安装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技术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参考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温度稳定性好的恒温油槽,包括内槽体1、槽盖2、外槽体3、热交换装置及加热装置5。配合图1至图3所示,内槽体1包括一用于盛装油液的腔体11,内槽体1放置于外槽体3内,且内槽体1和外槽体3之间的侧壁形成有换热腔31,槽盖2与内槽体1相盖合。内槽体1的顶部往腔体11的中心方向延伸形成第一突沿12,内槽体1的顶部往外侧延伸形成第二突沿13,第二突沿12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卡块14,内槽体1的底部形成有定位块15。外槽体3的顶部设有卡槽32,卡块14与卡槽32相卡配,外槽体3的顶部往内槽体1的方向延伸形成挡台33,第二突沿13抵靠于挡台33上,且第二突沿13和挡台33之间设有密封圈34,外槽体3的内底壁上设有定位槽35,定位块15与定位槽35相配合。外槽体3的外壁上包覆有绝热层36。配合图1和图6所示,热交换装置包括换热器41和换热管42,换热器41设于换热腔31内,换热器41的两端连接有换热管42,且换热管42的一端伸入内槽体1后与另一端相连。外槽体3的侧边设有一散热风机43,散热风机43与换热腔31相通。加热装置5设于内槽体1的底部,换热器41既可以制热后通过换热管42从内槽体1侧面将油液加热,使内槽体1内不同深度油液的温度能够快速达到某同一温度点,也可以制冷后通过换热管42带走内槽体1内的油温,并通过散热风机43将热气排出,恒温油槽降温的效率高。加热装置5的上方设有托盘6,托盘6的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温度稳定性好的恒温油槽,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槽体、槽盖、外槽体、热交换装置及加热装置,所述内槽体包括一用于盛装油液的腔体,所述内槽体放置于外槽体内,且所述内槽体和外槽体之间的侧壁形成有换热腔,所述槽盖与内槽体相盖合,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换热器和换热管,所述换热器设于换热腔内,所述换热器的两端连接有换热管,且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伸入所述内槽体后与另一端相连,所述加热装置设于内槽体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度稳定性好的恒温油槽,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槽体、槽盖、外槽体、热交换装置及加热装置,所述内槽体包括一用于盛装油液的腔体,所述内槽体放置于外槽体内,且所述内槽体和外槽体之间的侧壁形成有换热腔,所述槽盖与内槽体相盖合,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换热器和换热管,所述换热器设于换热腔内,所述换热器的两端连接有换热管,且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伸入所述内槽体后与另一端相连,所述加热装置设于内槽体的底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度稳定性好的恒温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槽体的顶部往所述腔体的中心方向延伸形成第一突沿,所述内槽体的顶部往外侧延伸形成第二突沿,所述第二突沿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卡块,所述内槽体的底部形成有定位块。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温度稳定性好的恒温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槽体的顶部设有卡槽,所述卡块与卡槽相卡配,所述外槽体的顶部往内槽体的方向延伸形成挡台,所述第二突沿抵靠于挡台上,且所述第二突沿和挡台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外槽体的内底壁上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块与定位槽相配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温度稳定性好的恒温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槽体的外壁上包覆有绝热层。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温度稳定性好的恒温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沿下方的腔体内对称设置有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林丁亚闽周伟波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瑞德利校准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