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胸、腹腔穿刺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7420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胸、腹腔穿刺引流管,包括上板和下板,上板安装于下板顶部,上板底部设有第一凹槽,下板顶部设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形成储物空间,下板底部设有开口,开口内插设有穿刺针,穿刺针纵向对称分别两根半针头,两根半针头尾部均连接有翼板,翼板横向滑动于储物空间内,上板顶部设有连接管,连接管内部与第一凹槽连通,连接管顶部环形设有多个插槽,插槽内插设有支架,支架顶部连接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内插设有引流管。该穿刺引流管改变传统穿刺针与引流管的连接方式,使得穿刺手术变得更加易操作,解决穿刺针扎入深度难以把握的问题,减轻操作人员的操作难度。

A New Type of Thoracic and Abdominal Puncture Drainage Tub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dical devices, in particular to a new type of thoracic and abdominal puncture drainage pipe,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plate and a lower plate. The upper plate is installed on the top of the lower plate. The upper plate has a first groove at the bottom, a second groove at the top of the lower plate, a storage space between the first groove and the second groove, an opening at the bottom of the lower plate, a puncture needle inserted in the opening, and a longitudinal pair of puncture needles. Two semi-needles are said to be separately. The tails of both semi-needles are connected with a wing plate. The wing plate slides transversely in the storage space. A connecting pipe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upper plate. The inner part of the connecting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groove. A plurality of grooves are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connecting pipe. A bracket is inserted in the groove, a regulating mechanism is connected on the top of the bracket, and a drainage pipe is inserted in the regulating mechanism. The puncture drainage tube changes the connection mode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puncture needle and the drainage tube, making the puncture operation more easy to operate, solving the problem that the puncture needle penetration depth is difficult to grasp, and reducing the operation difficulty of the ope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胸、腹腔穿刺引流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胸、腹腔穿刺引流管。
技术介绍
胸腹腔积液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多发病,其病因有多种。目前,对胸腹腔积液进行治疗时,通常采用穿刺引流的方式,以减轻患者受压迫的症状,缓解其呼吸困难的处境。同时,对抽取的积液或组织进行化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现有的胸、腹腔穿刺引流管的操作较为复杂,容易对于操作不熟练的医务人员造成较大的麻烦,无法把握穿刺针的深浅,难以快速完成后续进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现有的胸、腹腔穿刺引流管的操作较为复杂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胸、腹腔穿刺引流管。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新型胸、腹腔穿刺引流管,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安装于下板顶部,所述上板底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下板顶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形成储物空间,所述下板底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储物空间连通,所述开口内插设有穿刺针,所述穿刺针纵向对称分别两根半针头,两根所述半针头尾部均连接有翼板,所述翼板横向滑动于储物空间内,所述上板顶部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内部与第一凹槽连通,所述连接管顶部环形设有多个插槽,所述插槽内插设有支架,所述支架顶部连接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由两个内螺纹半环组成,所述内螺纹半环一侧插设有锁销,两个所述内螺纹半环之间插设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上套设有外螺纹套,所述外螺纹套与内螺纹半环螺纹配合。优选的,所述插槽与支架间隙配合。优选的,所述外螺纹套外径小于连接管的内径。优选的,所述引流管底部端面为楔形端面。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胸、腹腔穿刺引流管,有益效果在于: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改变传统穿刺针与引流管的连接方式,使得穿刺手术变得更加易操作,穿刺针穿透皮肤、肋间组织和壁层胸膜或腹膜后,下板与皮肤相抵,解决穿刺针扎入深度难以把握的问题,引流管采用螺旋推进的方式逐渐向下抵近内腔,穿过穿刺针,进入壁层胸膜或腹膜内,而后进行引流操作,减轻操作人员的操作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胸、腹腔穿刺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胸、腹腔穿刺引流管的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上板1、下板2、第一凹槽3、第二凹槽4、储物空间5、开口6、翼板7、穿刺针8、连接管9、引流管10、插槽11、支架12、调节机构13、内螺纹半环131、锁销132、外螺纹套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新型胸、腹腔穿刺引流管,包括上板1和下板2,上板1安装于下板2顶部,上板1底部设有第一凹槽3,下板2顶部设有第二凹槽4,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之间形成储物空间5,下板2底部设有开口6,开口6与储物空间5连通,开口6内插设有穿刺针8,穿刺针8纵向对称分别两根半针头,两根半针头尾部均连接有翼板7,翼板7横向滑动于储物空间5内,上板1顶部设有连接管9,连接管9内部与第一凹槽3连通,连接管9顶部环形设有多个插槽11,插槽11内插设有支架12,插槽11与支架12间隙配合。支架12顶部连接有调节机构13,调节机构13由两个内螺纹半环131组成,内螺纹半环131一侧插设有锁销132,两个内螺纹半环131之间插设有引流管10,引流管10底部端面为楔形端面,引流管10上套设有外螺纹套14,外螺纹套14外径小于连接管9的内径,外螺纹套14与内螺纹半环131螺纹配合。工作原理:使用时,以穿刺针8穿透患者的皮肤、肋间组织和壁层胸膜或腹膜,直到下板与皮肤相抵,完成穿刺工作,然后旋转引流管10,通过外螺纹套14与内螺纹半环131螺纹配合,逐渐推进引流管10延伸,直到引流管10底部抵近胸膜或腹膜内,完成安装工作,引流管10另一端通过负压泵进行引流,完成引流。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胸、腹腔穿刺引流管,包括上板(1)和下板(2),所述上板(1)安装于下板(2)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1)底部设有第一凹槽(3),所述下板(2)顶部设有第二凹槽(4),所述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之间形成储物空间(5),所述下板(2)底部设有开口(6),所述开口(6)与储物空间(5)连通,所述开口(6)内插设有穿刺针(8),所述穿刺针(8)纵向对称分别两根半针头,两根所述半针头尾部均连接有翼板(7),所述翼板(7)横向滑动于储物空间(5)内,所述上板(1)顶部设有连接管(9),所述连接管(9)内部与第一凹槽(3)连通,所述连接管(9)顶部环形设有多个插槽(11),所述插槽(11)内插设有支架(12),所述支架(12)顶部连接有调节机构(13),所述调节机构(13)由两个内螺纹半环(131)组成,所述内螺纹半环(131)一侧插设有锁销(132),两个所述内螺纹半环(131)之间插设有引流管(10),所述引流管(10)上套设有外螺纹套(14),所述外螺纹套(14)与内螺纹半环(131)螺纹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胸、腹腔穿刺引流管,包括上板(1)和下板(2),所述上板(1)安装于下板(2)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1)底部设有第一凹槽(3),所述下板(2)顶部设有第二凹槽(4),所述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之间形成储物空间(5),所述下板(2)底部设有开口(6),所述开口(6)与储物空间(5)连通,所述开口(6)内插设有穿刺针(8),所述穿刺针(8)纵向对称分别两根半针头,两根所述半针头尾部均连接有翼板(7),所述翼板(7)横向滑动于储物空间(5)内,所述上板(1)顶部设有连接管(9),所述连接管(9)内部与第一凹槽(3)连通,所述连接管(9)顶部环形设有多个插槽(11),所述插槽(11)内插设有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希慈杨天微张扬齐
申请(专利权)人: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