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鼻胃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7405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成人鼻胃管固定装置,包括一鼻胃管夹持机构,鼻胃管夹持机构上接触鼻胃管的接触面上粘附有一双面胶;还包括一用于固定在用户头部的松紧带;松紧带包括用于覆盖在用户人中处的主带体;松紧带还包括四个分支带体,四个分支带体分别为第一分支带体、第二分支带体、第三分支带体以及第四分支带体;第一分支带体设置在第二分支带体的上方,且第一分支带体与第二分支带体的右端与主带体的左侧相连,第一分支带体与第二分支带体的纵向间隙为用于容纳左耳的空间;第三分支带体设置在第四分支带体的上方,且第三分支带体与第四分支带体的左端与主带体的右侧相连。便于了鼻胃管固定装置的重复使用。

Adult nasogastric tube fixato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dult nasogastric tube fix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nasogastric tube clamping mechanism, in which a double-sided glue is attached to the contact surface of the nasogastric tube contacting the nasogastric tube; also includes a elastic band for fixing the user's head; a elastic band includes a main band for covering the user's head; and a elastic band also comprises four branching bands, four branching bands being the first, respectively. The first branching band body is located above the second branching band body, and the right end of the first branching band body is connected with the left side of the main band body. The longitudinal gap between the first branching band body and the second branching band body is used to accommodate the left ear. The third branching band body is located in the fourth branching band. Above the body, the left end of the third and fourth branching bands is connected to the right side of the main band body. It facilitates the reuse of the nasogastric tube fix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人鼻胃管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鼻胃管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鼻胃管多为柔性细条状。临床医学中,当病人出现昏迷,口颈部疾病、严重烧伤以及手术原因导致吞咽困难,无法经由口部进食时,病人可采用插鼻胃管灌食的方式,将食物以鼻饲的方式通过鼻胃管输送至患者胃部,为患者提供必需的食物和营养。传统的鼻胃管固定方式多采用3M胶布,将人体体外的鼻胃管交叉在鼻翼两侧,再以工形或T形固定方式,将鼻胃管固定于人体面部。为了保证固定效果,医护人员还会使用胶布将与鼻胃管连接的体外导管黏贴在患者脸颊或者耳廓处。但是临床护理过程中,发现采用3M胶布固定的方式,存有一定的弊端,比如患者皮质汗腺分泌易使得固定的胶布松脱、脸部容易出现固定胶布的痕迹、医护人员需要定期更换3M胶布保证对鼻胃管的固定效果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成人鼻胃管固定装置,以解决胶布固定鼻胃管固定效果不佳,需要频繁更换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成人鼻胃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鼻胃管夹持机构,所述鼻胃管夹持机构上接触鼻胃管的接触面上粘附有一双面胶;还包括一用于固定在用户头部的松紧带;所述松紧带包括用于覆盖在用户人中处的主带体,所述鼻胃管夹持机构固定在所述主带体的中央;所述松紧带还包括四个分支带体,四个分支带体分别为第一分支带体、第二分支带体、第三分支带体以及第四分支带体;所述第一分支带体设置在第二分支带体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分支带体与所述第二分支带体的右端与所述主带体的左侧相连,所述第一分支带体与所述第二分支带体的纵向间隙为用于容纳左耳的空间;所述第三分支带体设置在第四分支带体的上方,且所述第三分支带体与所述第四分支带体的左端与所述主带体的右侧相连,所述第三分支带体与所述第四分支带体的纵向间隙为用于容纳左耳的空间;所述第一分支带体的左端与所述第三分支带体的右端可拆卸相连围成环状结构;所述第三分支带体的左端与所述第四分支带体的右端可拆卸相连围成环状结构。本专利通过将传统的3M胶带对鼻胃管固定的方式改良为通过鼻胃管夹持机构以及松紧带的结合,便于了鼻胃管固定装置的重复使用的同时,避免了传统3M胶带固定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四个分支带体便于实现在头部的固定效果。所述松紧带是弹性棉质材料制成的松紧带;所述第一分支带体的左端与所述第三分支带体的右端通过魔术贴或者搭扣结构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分支带体的左端与所述第四分支带体的右端通过魔术贴或者搭扣结构可拆卸连接。通过松紧带选取为弹性棉质材料,便于保证透气性。通过魔术贴或者搭扣结构,便于实现可拆卸的同时,实现松紧度的调整。所述鼻胃管夹持机构可以是管扣,所述管扣上开设有用于穿过棉线的通孔,所述管扣与所述松紧带通过穿过通孔的棉线相连,所述管扣的内壁粘附有气凝胶制成的环状突起,所述环状突起的外壁粘附有双面胶。通过环状突起增加与鼻胃管接触时的摩擦力,保证管扣与鼻胃管的相对固定,通过双面胶进一步提高固定效果。所述管扣是一设有缺口的环状体,以所述缺口作为用于卡入鼻胃管的开口。便于将鼻胃管卡入管扣,进行固定。所述松紧带不接触人体皮肤侧涂覆有呈条状的负离子涂层,所述负离子涂层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松紧带的长度方向。便于通过负离子涂层进而实现理疗的效果,负离子涂层释放的负离子具有延缓衰老、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改善睡眠效果、增强免疫力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鼻胃管夹持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鼻胃管夹持机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接触人体皮肤侧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主带体,2为鼻胃管夹持机构,3为第一分支带体,4为第二分支带体,5为第四分支带体,6为第三分支带体,7为双面胶,8为环状突起,9为纱布,10为缝纫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1、图2、图3、图4,成人鼻胃管固定装置,包括一鼻胃管夹持机构2,鼻胃管夹持机构2上接触鼻胃管的接触面上粘附有一双面胶7;还包括一用于固定在用户头部的松紧带;松紧带包括用于覆盖在用户人中处的主带体1,鼻胃管夹持机构2固定在主带体1的中央;松紧带还包括四个分支带体,四个分支带体分别为第一分支带体3、第二分支带体4、第三分支带体6以及第四分支带体5;第一分支带体3设置在第二分支带体4的上方,且第一分支带体3与第二分支带体4的右端与主带体1的左侧相连,第一分支带体3与第二分支带体4的纵向间隙为用于容纳左耳的空间;第三分支带体6设置在第四分支带体5的上方,且第三分支带体6与第四分支带体5的左端与主带体1的右侧相连,第三分支带体6与第四分支带体5的纵向间隙为用于容纳左耳的空间;第一分支带体3的左端与第三分支带体6的右端可拆卸相连围成环状结构;第三分支带体6的左端与第四分支带体5的右端可拆卸相连围成环状结构。本专利通过将传统的3M胶带对鼻胃管固定的方式改良为通过鼻胃管夹持机构2以及松紧带的结合,便于了鼻胃管固定装置的重复使用的同时,避免了传统3M胶带固定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四个分支带体便于实现在头部的固定效果。第一分支带体的左端部为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的左端部,第一分支带体的右端部的长度方向与左端部的长度方向构成一135°~150°夹角。第一分支带体与第二分支带体呈上下镜面对称结构。第一分支带体与第三分支带体呈左右镜面对称结构,第三分支带体与第四分支带体呈上下镜面对称结构。便于实现分支带体之间设有耳部的空间。第一分支带体3与第二分支带体4的右端相连构成一左侧固定单元,左侧固定单元的右端与主带体1的左端相连。第三分支带体6与第四分支带体5的左端相连构成一右侧固定单元,右侧固定单元的左端与主带体1的右端相连。可以是将第一分支带体3、第二分支带体4以及主带体1三者的相连,保证连接固定效果。或者,松紧带可以通过将弹性棉质布料剪裁构成的松紧带。松紧带是弹性棉质材料制成的松紧带;第一分支带体3的左端与第三分支带体6的右端通过魔术贴或者搭扣结构可拆卸连接;第三分支带体6的左端与第四分支带体5的右端通过魔术贴或者搭扣结构可拆卸连接。通过松紧带选取为弹性棉质材料,便于保证透气性。通过魔术贴或者搭扣结构,便于实现可拆卸的同时,实现松紧度的调整。参见图4,松紧带接触人体侧可拆卸的连接有至少三个纱布9,纱布的排布方向为松紧带的长度方向。可以是,纱布通过缝纫线10设置在松紧带上,且缝纫线设置在纱布的中央。通过纱布接触人体,便于保证接触人体时的舒适度。参见图3,鼻胃管夹持机构2可以是管扣,管扣上开设有用于穿过棉线的通孔,管扣与松紧带通过穿过通孔的棉线相连,管扣的内壁粘附有气凝胶制成的环状突起8,环状突起8的外壁粘附有双面胶7。通过环状突起增加与鼻胃管接触时的摩擦力,保证管扣与鼻胃管的相对固定,通过双面胶进一步提高固定效果。管扣是一设有缺口的环状体,以缺口作为用于卡入鼻胃管的开口。便于将鼻胃管卡入管扣,进行固定。双面胶的两侧包覆在环状突起以及管扣的连接处。便于通过双面胶,实现环状突起的固定效果。或者,环状突起设置在双面胶以及管扣的内壁之间。便于通过双面胶保证对环状突起的固定效果。鼻胃管加持机构也可以是一管夹。鼻胃管夹持机构旁固定有用于检测人体鼻腔内温度的红外温度传感器。便于通过红外温度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成人鼻胃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鼻胃管夹持机构,所述鼻胃管夹持机构上接触鼻胃管的接触面上粘附有一双面胶;还包括一用于固定在用户头部的松紧带;所述松紧带包括用于覆盖在用户人中处的主带体,所述鼻胃管夹持机构固定在所述主带体的中央;所述松紧带还包括四个分支带体,四个分支带体分别为第一分支带体、第二分支带体、第三分支带体以及第四分支带体;所述第一分支带体设置在第二分支带体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分支带体与所述第二分支带体的右端与所述主带体的左侧相连,所述第一分支带体与所述第二分支带体的纵向间隙为用于容纳左耳的空间;所述第三分支带体设置在第四分支带体的上方,且所述第三分支带体与所述第四分支带体的左端与所述主带体的右侧相连,所述第三分支带体与所述第四分支带体的纵向间隙为用于容纳左耳的空间;所述第一分支带体的左端与所述第三分支带体的右端可拆卸相连围成环状结构;所述第三分支带体的左端与所述第四分支带体的右端可拆卸相连围成环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成人鼻胃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鼻胃管夹持机构,所述鼻胃管夹持机构上接触鼻胃管的接触面上粘附有一双面胶;还包括一用于固定在用户头部的松紧带;所述松紧带包括用于覆盖在用户人中处的主带体,所述鼻胃管夹持机构固定在所述主带体的中央;所述松紧带还包括四个分支带体,四个分支带体分别为第一分支带体、第二分支带体、第三分支带体以及第四分支带体;所述第一分支带体设置在第二分支带体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分支带体与所述第二分支带体的右端与所述主带体的左侧相连,所述第一分支带体与所述第二分支带体的纵向间隙为用于容纳左耳的空间;所述第三分支带体设置在第四分支带体的上方,且所述第三分支带体与所述第四分支带体的左端与所述主带体的右侧相连,所述第三分支带体与所述第四分支带体的纵向间隙为用于容纳左耳的空间;所述第一分支带体的左端与所述第三分支带体的右端可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卜明焦剑慧袁媛王艳李萍袁旭君余燕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