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污泥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7298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污泥沉淀池,其可以通过增设污泥沉淀剂控制装置来减小污泥沉淀池对外界装置的依赖度;并且通过灵活的将污泥沉淀剂均匀分散到污水中来降低污泥沉淀剂水溶液与污水充分混合的难度;包括沉淀池和排污机构,沉淀池设置有工作腔,排污机构设置有输送管、螺旋杆和电机;还包括支撑板、滑动板、两组伸缩杆、两组支撑弹簧、挡板、控制板、限位螺纹杆和盛放箱,控制板的顶端中部区域贯穿设置有限位螺纹孔;还包括定位板、放置箱、转动板、卡环、固定板、转轴、控制轴承、主动轮、从动轮、皮带、带动管、喷洒管和多组喷头,放置箱的内部设置有放置腔。

A High Efficiency Sludge Sedimentation Tank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uxiliary devices of sewage treatment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n efficient sludge sedimentation tank, which can reduce the dependence of sludge sedimentation tank on external devices by adding a sludge Precipitator Control device, and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fully mixing sludge precipitator aqueous solution with sewage by flexibly dispersing sludge precipitator evenly into sewage. The sediment tank and the sewage discharge mechanism are provided with working chamber, and the sewage discharge mechanism is provided with conveyor pipe, screw rod and motor; the supporting plate, sliding plate, two sets of expansion rods, two sets of support springs, baffles, control plate, limit screw rod and container are also included; the middle area of the top of the control plate is penetrated with limited threaded holes; and the positioning plate, placing box, rotating plate, clip ring and holding box are also included. Fixed plates, rotating shafts, control bearings, driving wheels, driven wheels, belts, driving pipes, spraying pipes and multiple groups of sprinklers are arranged in the inner part of the placing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污泥沉淀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污泥沉淀池。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高效污泥沉淀池是一种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用于将污水中的固定悬浮物快速沉淀为污泥的装置,其在污水处理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高效污泥沉淀池包括沉淀池和排污机构,沉淀池设置有工作腔,工作腔的顶端连通设置有加料口,工作腔的左端和右端顶部区域分别连通设置有进液管和排液管,工作腔的底端连通设置排泥管,排污机构设置有输送管、螺旋杆和电机,排泥管的下侧输出端与输送管的顶端右侧连通,沉淀池的底端设置有四组支腿;现有的高效污泥沉淀池使用时,首先在市场上购买到污水处理专用的污泥沉淀剂,然后通过进液管向沉淀池内输送污水,然后根据沉淀池内的实际污水量,来控制向沉淀池内加入污泥沉淀剂的量,当按照实际情况沉重完毕污泥沉淀剂之后,将污泥沉淀剂与清水混合充分制备成水溶液,然后制备好的污泥沉淀剂水溶液倒入至污泥沉淀池内,这时污水中的悬浮物在污泥沉淀剂的作用下迅速形成凝聚粒子,同时这些絮块在沉降的过程中又会捕捉到新的泥浆粒子,并通过碰撞后成为机构紧密的大絮块,最后大絮块落入到池底便是污泥,电动机的输出端带动螺旋杆转动,使的池底的污泥通过输送管排出污泥沉淀池;现有的高效污泥沉淀池使用中发现,污泥沉淀剂的量需要更具实际污水的量和污水的种类来灵活调控,污泥沉淀剂添加少了则会使得污水中的悬浮物沉淀不够彻底,而污泥沉淀剂的量添加的多了则污水中的悬浮物絮凝成的絮块右开始分散,然而现有的污泥沉淀池没有污泥沉淀剂控制装置,只能通过外界装置来对污泥沉淀剂的量进行控制,因而使得污泥沉淀池对外界装置的依赖度较高,从而导致使用局限性较高;并且在将污泥沉淀剂水溶液加入到污水内的时候,将污泥沉淀剂水溶液均匀分散的加入到污水中的难度较大,因而使的污泥沉淀剂水溶液与污水充分混合的难度较大,从而导致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通过增设污泥沉淀剂控制装置来减小污泥沉淀池对外界装置的依赖度,从而降低使用局限性;并且通过灵活的将污泥沉淀剂均匀分散到污水中来降低污泥沉淀剂水溶液与污水充分混合的难度,从而增强实用性的高效污泥沉淀池。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效污泥沉淀池,包括沉淀池和排污机构,沉淀池设置有工作腔,工作腔的顶端连通设置有加料口,工作腔的左端和右端顶部区域分别连通设置有进液管和排液管,工作腔的底端连通设置排泥管,排污机构设置有输送管、螺旋杆和电机,排泥管的下侧输出端与输送管的顶端右侧连通,沉淀池的底端设置有四组支腿;还包括支撑板、滑动板、两组伸缩杆、两组支撑弹簧、挡板、控制板、限位螺纹杆和盛放箱,所述支撑板的底端与沉淀池的顶端左侧连接,所述支撑板的顶端与挡板的底端中部区域连接,所述滑动板的顶端左侧贯穿设置有滑动孔,所述滑动板与支撑板滑动卡装,所述挡板的顶端左侧和右侧分别贯穿设置有两组伸缩孔,所述两组伸缩杆的底端均自挡板的上侧分别穿过两组伸缩孔并且均伸出至挡板的下侧,所述两组伸缩杆的底端均与滑动板的顶端左侧连接,所述两组伸缩杆的顶端分别与控制板的底端左侧和右侧连接,所述两组支撑弹簧分别与两组伸缩杆活动套装,所述两组支撑弹簧的顶端均与控制板的底端紧贴,所述两组支持弹簧的底端均与挡板的顶端连接,所述控制板的顶端中部区域贯穿设置有限位螺纹孔,所述限位螺纹杆的底端自控制板的上侧螺装穿过限位螺纹孔并且伸出至控制板的下侧,所述盛放箱的底端与滑动板的顶端右侧紧贴,所述盛放箱的内部设置有盛放腔,所述盛放腔的顶端连通设置有放入口;还包括定位板、放置箱、转动板、卡环、固定板、转轴、控制轴承、主动轮、从动轮、皮带、带动管、喷洒管和多组喷头,所述定位板的左端与支撑板的右端底部区域连接,所述定位板的顶端右侧贯穿设置有转动孔,所述转动板与转动孔转动卡装,所述转动孔的圆周侧壁连通设置有卡槽,所述卡环与转动板固定套装,所述卡环与卡槽转动卡装,所述转动板的顶端贯穿设置有伸出孔,所述放置箱的底端与转动板的顶端连接,所述放置箱的内部设置有放置腔,放置腔的底端与带动管的顶端连通,所述伸出孔与带动管固定套装,所述带动管的底端与喷洒管的顶端中部区域连通,所述固定板的左端与定位板的右端中部区域连接,所述固定板的顶端贯穿设置有控制孔,所述控制孔与控制轴承固定套装,所述控制轴承与转轴固定套装,所述转轴的底端与主动轮的顶端中部区域连接,所述从动轮与带动管固定套装,所述皮带的右部区域和左部区域分别与主动轮和从动轮转动套装,所述多组喷头的上侧输入端均与喷洒管的底端连通,所述多组喷头均位于沉淀池的加料口的正上侧。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效污泥沉淀池,还包括过滤箱和过滤板,所述过滤箱的内部设置有过滤腔,所述过滤腔的右端中部区域与进液管的左侧输入端连通,所述过滤板的前端、后端和底端分别与过滤腔的前端、后端和底端中部区域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板的左端贯穿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腔的左端顶部区域连通设置有输入管。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效污泥沉淀池,还包括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旋钮的底端中部区域与限位螺纹杆的顶端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效污泥沉淀池,还包括刻度杆和指示杆,所述刻度杆的右端底部区域与控制板的左端连接,所述刻度杆的左端贯穿设置有位移滑孔,所述指示杆的右端自刻度杆的左侧穿过位移滑孔并且伸出至刻度杆的右侧,所述调节旋钮的圆周侧壁底部区域设置有环型槽,所述指示杆的右端与环型槽滑动卡装。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效污泥沉淀池,还包括转动把手,所述转动把手的底端右侧与转轴的顶端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效污泥沉淀池,还包括盖板,所述过滤腔的顶端连通设置有清理孔,所述盖板与过滤箱的顶端螺装。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效污泥沉淀池,还包括密封圈,所述盖板的底端边缘区域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圈与密封槽密封卡装,所述密封圈的底端与过滤箱的顶端密封紧贴。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效污泥沉淀池,还包括加固杆,所述加固杆的左端和右部区域底端分别与支撑板的右端和定位板的顶端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根据实际的污水的量来调节加入污泥沉淀剂的量,首先转动限位螺纹杆使限位螺纹杆在控制板上纵向移动,这时限位螺纹杆的底端与挡板的顶端的距离便改变了,待限位螺纹杆的底端与挡板的顶端的距离调节至计算宽度之后,这时在盛放箱内加入污泥沉淀剂,然后随着盛放箱内不断的加入污泥沉淀剂,盛放箱的重量不断增大,这时盛放箱便推动滑动板在支撑杆上下移,同时滑动板便同时带动两组伸缩杆拽动控制板压缩两组支撑弹簧而下移,这时限位螺纹杆便跟随控制板同步下移,直至限位螺纹杆的底端顶在挡板的顶端的时候,这时停止向盛放箱内加入污泥沉淀剂,这时盛放箱内加入的污泥沉淀剂的量即为要求添加量,然后向盛放箱内加入清水需要搅拌至污泥沉淀剂完全溶解在清水中即可,从而通过增设污泥沉淀剂控制装置减小了污泥沉淀池对外界装置的依赖度,因而降低了使用局限性;并且将调配完成的污泥沉淀剂水溶液完全倒入至放置箱内,与此同时转动转轴使转轴通过控制轴承在固定板上转动,同时转轴则带动主动轮转动,然后主动轮则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转动,然后从动轮则带动带动管通过转动板的卡环在定位板上转动,这时放置箱与带动管同步转动,同时带动管的底端的喷洒管则带动多组喷头同样与带动管同步转动,这时放置箱内的污泥沉淀剂的水溶液便通过带动管输送至喷洒管内,然后经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污泥沉淀池,包括沉淀池(1)和排污机构,沉淀池(1)设置有工作腔,工作腔的顶端连通设置有加料口,工作腔的左端和右端顶部区域分别连通设置有进液管和排液管,工作腔的底端连通设置排泥管,排污机构设置有输送管(3)、螺旋杆(4)和电机(5),排泥管的下侧输出端与输送管(3)的顶端右侧连通,沉淀池(1)的底端设置有四组支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板(6)、滑动板(7)、两组伸缩杆(8)、两组支撑弹簧(9)、挡板(10)、控制板(11)、限位螺纹杆(12)和盛放箱(13),所述支撑板(6)的底端与沉淀池(1)的顶端左侧连接,所述支撑板(6)的顶端与挡板(10)的底端中部区域连接,所述滑动板(7)的顶端左侧贯穿设置有滑动孔,所述滑动板(7)与支撑板(6)滑动卡装,所述挡板(10)的顶端左侧和右侧分别贯穿设置有两组伸缩孔,所述两组伸缩杆(8)的底端均自挡板(10)的上侧分别穿过两组伸缩孔并且均伸出至挡板(10)的下侧,所述两组伸缩杆(8)的底端均与滑动板(7)的顶端左侧连接,所述两组伸缩杆(8)的顶端分别与控制板(11)的底端左侧和右侧连接,所述两组支撑弹簧(9)分别与两组伸缩杆(8)活动套装,所述两组支撑弹簧(9)的顶端均与控制板(11)的底端紧贴,所述两组支持弹簧的底端均与挡板(10)的顶端连接,所述控制板(11)的顶端中部区域贯穿设置有限位螺纹孔,所述限位螺纹杆(12)的底端自控制板(11)的上侧螺装穿过限位螺纹孔并且伸出至控制板(11)的下侧,所述盛放箱(13)的底端与滑动板(7)的顶端右侧紧贴,所述盛放箱(13)的内部设置有盛放腔,所述盛放腔的顶端连通设置有放入口;还包括定位板(14)、放置箱(15)、转动板(16)、卡环(17)、固定板(18)、转轴(19)、控制轴承(20)、主动轮(21)、从动轮(22)、皮带(23)、带动管(24)、喷洒管(25)和多组喷头(26),所述定位板(14)的左端与支撑板(6)的右端底部区域连接,所述定位板(14)的顶端右侧贯穿设置有转动孔,所述转动板(16)与转动孔转动卡装,所述转动孔的圆周侧壁连通设置有卡槽,所述卡环(17)与转动板(16)固定套装,所述卡环(17)与卡槽转动卡装,所述转动板(16)的顶端贯穿设置有伸出孔,所述放置箱(15)的底端与转动板(16)的顶端连接,所述放置箱(15)的内部设置有放置腔,放置腔的底端与带动管(24)的顶端连通,所述伸出孔与带动管(24)固定套装,所述带动管(24)的底端与喷洒管(25)的顶端中部区域连通,所述固定板(18)的左端与定位板(14)的右端中部区域连接,所述固定板(18)的顶端贯穿设置有控制孔,所述控制孔与控制轴承(20)固定套装,所述控制轴承(20)与转轴(19)固定套装,所述转轴(19)的底端与主动轮(21)的顶端中部区域连接,所述从动轮(22)与带动管(24)固定套装,所述皮带(23)的右部区域和左部区域分别与主动轮(21)和从动轮(22)转动套装,所述多组喷头(26)的上侧输入端均与喷洒管(25)的底端连通,所述多组喷头(26)均位于沉淀池(1)的加料口的正上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污泥沉淀池,包括沉淀池(1)和排污机构,沉淀池(1)设置有工作腔,工作腔的顶端连通设置有加料口,工作腔的左端和右端顶部区域分别连通设置有进液管和排液管,工作腔的底端连通设置排泥管,排污机构设置有输送管(3)、螺旋杆(4)和电机(5),排泥管的下侧输出端与输送管(3)的顶端右侧连通,沉淀池(1)的底端设置有四组支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板(6)、滑动板(7)、两组伸缩杆(8)、两组支撑弹簧(9)、挡板(10)、控制板(11)、限位螺纹杆(12)和盛放箱(13),所述支撑板(6)的底端与沉淀池(1)的顶端左侧连接,所述支撑板(6)的顶端与挡板(10)的底端中部区域连接,所述滑动板(7)的顶端左侧贯穿设置有滑动孔,所述滑动板(7)与支撑板(6)滑动卡装,所述挡板(10)的顶端左侧和右侧分别贯穿设置有两组伸缩孔,所述两组伸缩杆(8)的底端均自挡板(10)的上侧分别穿过两组伸缩孔并且均伸出至挡板(10)的下侧,所述两组伸缩杆(8)的底端均与滑动板(7)的顶端左侧连接,所述两组伸缩杆(8)的顶端分别与控制板(11)的底端左侧和右侧连接,所述两组支撑弹簧(9)分别与两组伸缩杆(8)活动套装,所述两组支撑弹簧(9)的顶端均与控制板(11)的底端紧贴,所述两组支持弹簧的底端均与挡板(10)的顶端连接,所述控制板(11)的顶端中部区域贯穿设置有限位螺纹孔,所述限位螺纹杆(12)的底端自控制板(11)的上侧螺装穿过限位螺纹孔并且伸出至控制板(11)的下侧,所述盛放箱(13)的底端与滑动板(7)的顶端右侧紧贴,所述盛放箱(13)的内部设置有盛放腔,所述盛放腔的顶端连通设置有放入口;还包括定位板(14)、放置箱(15)、转动板(16)、卡环(17)、固定板(18)、转轴(19)、控制轴承(20)、主动轮(21)、从动轮(22)、皮带(23)、带动管(24)、喷洒管(25)和多组喷头(26),所述定位板(14)的左端与支撑板(6)的右端底部区域连接,所述定位板(14)的顶端右侧贯穿设置有转动孔,所述转动板(16)与转动孔转动卡装,所述转动孔的圆周侧壁连通设置有卡槽,所述卡环(17)与转动板(16)固定套装,所述卡环(17)与卡槽转动卡装,所述转动板(16)的顶端贯穿设置有伸出孔,所述放置箱(15)的底端与转动板(16)的顶端连接,所述放置箱(15)的内部设置有放置腔,放置腔的底端与带动管(24)的顶端连通,所述伸出孔与带动管(24)固定套装,所述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鹏陈亚印雯魏凡凯王昕竹张星星张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