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壳体易插拔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68642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1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双壳体易插拔插头,包括插脚、电源线和插头本体,插脚凸出插头本体安装在插头本体的前端,各插脚的后端分别连接对应的电源线的支线,支线埋设于插头本体内部且支线在插头本体的后端汇总形成总线,总线伸出所述插头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本体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外壳体的中部呈圆台形结构且设置有圆形的指扣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内外壳体达到对电源线的双重保护功效,同时插拔手感好,具有省力、便捷、防滑落的插拔功效。

A Double-case Plug-in and Pull-out Plu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壳体易插拔插头
本技术涉及电源线插头插座
,尤其是一种双壳体易插拔插头。
技术介绍
插头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但生活中的电源插头由于结构较为简单,通过手指拿捏插头本体完成插拔过程,为了具有更好的电接触效果,插头的插脚被插座的夹片夹紧,因此插拔过程中插脚受到夹片的夹紧力而导致插头容易滑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专利“一种便携式省力插头”(专利号:201620259589.1)提出了一种技术方案:插头本体的表面中部贯穿设置圆形通孔,圆形通孔的直径为1.5cm,使用时手指可以扣住圆形通孔将插头拔下,同时该专利在插头本体的左右两侧均安装钩子,在插拔过程中可以手指扣住钩子达到进一步辅助插拔的功效,但仍然存在如下缺陷:一方面钩子突出插头本体设置,容易在使用过程中被挤压或者钩拉最终变形或者断裂,另一方面插头本体的外形结构以及通孔结构均不符合人手插拔插头过程中的指形曲线结构,手感差,如多次插拔容易造成手指疲酸,此外现有技术中的插头,电源线直接布设于插头本体内部,不利于电源线的固定、规整和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一种具有双壳体结构且易于插拔的插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双壳体易插拔插头,包括插脚、电源线和插头本体,插脚凸出插头本体安装在插头本体的前端,各插脚的后端分别连接对应的电源线的支线,支线埋设于插头本体内部且支线在插头本体的后端汇总形成总线,总线伸出所述插头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本体包括用于固定插脚和电源线的内壳体以及设置在内壳体外的外壳体。具体地,所述内壳体包括内上壳和内下壳,所述内下壳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卡孔,内上壳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卡孔对应配合的卡扣;所述内壳体内还设置有插脚固定套,内上壳和内下壳的前端对应设置有固定卡槽,插脚固定套安装在固定卡槽内,插脚的后端对应穿过插脚固定套上设置的固定孔;所述内下壳设置有凹槽,内上壳设置与凹槽对应配合的槽盖,电源线的支线分别埋设于凹槽内,所述凹槽的侧壁设置为齿状结构。所述外壳体的中部设有外形呈圆台形的握持结构。所述持握结构设置有圆形的指扣通孔,对应地,内壳体的中部设置有圆形通孔。所述指扣通孔的上部和下部设置为壶口形结构,便于将指头伸入指扣通孔中。所述插脚固定套的后端设置有绝缘板,绝缘板隔档在两插脚之间,绝缘板的长度大于插脚后端伸出插脚固定套的长度。所述外壳体的后段上设置有插孔,供顶针在注塑时插入以固定电源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设计了内、外壳体,内壳体主要用于安装和固定电源线、插脚、插脚固定套等部件,外壳体包裹在内壳体外部,形成对电源线的双重保护,同时插头的外壳体与人手直接接触,外壳体的结构优化能够增强插拔插头过程中手指的舒适感,本技术设置了指扣通孔,手指可以穿过指扣通孔钩扣指扣通孔,既解决了插头的滑落问题,又能够使插拔过程更加快捷、省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外壳体、11-指扣通孔、12-插孔、2-内下壳、21-卡孔、22-凹槽、3-插脚、4-插脚固定套、5-内上壳、51-卡扣、6-电源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2所示:一种双壳体易插拔插头,包括插脚3、电源线6和插头本体,插脚3凸出插头本体安装在插头本体的前端,各插脚3的后端分别连接对应的电源线6的支线,支线埋设于插头本体内部且支线在插头本体的后端汇总形成总线,总线伸出所述插头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本体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1,内壳体用于固定所述的插脚3和电源线6,外壳体1包覆在内壳体外层。具体地,所述内壳体包括内上壳5和内下壳2,所述内下壳2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卡孔21,内上壳5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卡孔21对应配合的卡扣51,通过卡孔21和卡扣51的配合实现内上壳5和内下壳2扣合;所述内壳体内还设置有插脚固定套4,内上壳5和内下壳2的前端对应设置有固定卡槽,插脚固定套4安装在固定卡槽内,插脚3的后端对应穿过插脚固定套4上设置的固定孔;内下壳2设置有凹槽22,内上壳5设置与凹槽22对应配合的槽盖,电源线6的支线分别埋设于凹槽22内,凹槽22的侧壁设置为齿状结构,便于电源线6的埋设或者取出。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1的中部设有外形呈圆台形的握持结构,插头外壳体1的中部为插拔插头时手指拿捏的部位,圆台形结构的设计更加符合人手插拔插头时的指形曲线,提高了插拔插头的过程中指头的舒适感。进一步地,所述握持结构的中部对应设置有圆形的指扣通孔11,对应地,内壳体的中部设置有圆形通孔,内下壳2的凹槽22以及内上壳5的槽盖呈相互配合的环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指扣通孔11的上部和下部设置为壶口形结构,便于将指头伸入指扣通孔11中。更进一步地,所述插脚固定套4的后端设置有绝缘板,绝缘板隔档在两插脚3之间,绝缘板的长度大于插脚3后端伸出插脚固定套4的长度,绝缘板能够防止电通过两插脚3导通而造成短路,有效地增强了插头的电安全性能。更进一步地,外壳体1的后段上设置有插孔12,在注塑外壳包胶时,模具顶针穿过插孔12顶住电源线6,防止电源线6的摆动,达到定位电源线6的作用。本技术具有内外双重壳体的设计,对电源线6具有双重保护作用,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两手指拿捏外壳体1两侧的同时另一个手指穿过指扣通孔11钩扣住指扣通孔11,可有效防止在插拔插头过程中插头滑落,同时钩扣指扣通孔11的手指在插插头时能够对插头具有一个辅助的推力,在拔插头时对插头具有一个辅助拉力,从而使插拔插头更加便捷、省力和快速,本技术中,插头外壳体1的中部为插拔插头时手指拿捏的部位,圆形结构的设计更加符合人手插拔插头时的指形曲线,提高了插拔插头的过程中指头的舒适感。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壳体易插拔插头,包括插脚、电源线和插头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本体包括用于固定插脚和电源线的内壳体以及设置在内壳体外的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中部设有外形呈圆台形的握持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壳体易插拔插头,包括插脚、电源线和插头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本体包括用于固定插脚和电源线的内壳体以及设置在内壳体外的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中部设有外形呈圆台形的握持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壳体易插拔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结构设置有圆形的指扣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壳体易插拔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结构的指扣通孔的上部和下部设置为壶口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壳体易插拔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包括内上壳和内下壳,所述内下壳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卡孔,内上壳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卡孔对应配合的卡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壳体易插拔插头,其特征在于:插脚凸出插头本体安装在插头本体的前端,各插脚的后端分别连接对应的电源线的支线,支线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远辉陈文化幸宗光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皇芝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