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自治网络中配置组播链路的方法和相关设备
本申请涉及通信
,特别是涉及一种在自治网络中配置组播链路的方法、一种主控服务器和一种自治网络。
技术介绍
网络(包括互联网)使得不同的个人和机构之间能够交换信息和其他信息资源。网络通常包括通路、传输、信令以及网络管理等技术。这些技术已广泛地见诸于各类文献。连接终端到一个广域传输网络的通路技术(如终端装置和网络边缘的局域环路)已经从14.4、28.8和56K的调制解调器发展到包括ISDN、T1、线缆调制解调器、DSL、以太网和无线连接在内的技术。现今用在广域网中的传输技术包括:同步光纤网(SONET)、密集波分复用(DWDM)、帧中继、异步传输模式(ATM)和弹性分组环(RPR)。在所有不同的信令技术中(如在网络中用来建立、维持和终结通信的协议和方法),以互联网协议(IP)的应用最为广泛。事实上,几乎所有的通信和网络专家都认为集声音(如电话)、视频和数据网于一体的一个基于IP协议的网络(如互联网)将是不可避免的。就像一位作者所阐述的那样:“有一件事是清楚的,那就是以IP为基础的整合各类网络于一体的列车已经驶离了车站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自治网络中配置组播链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自治网络中包括多个按层分布的自治云,每个自治云包括主控服务器、微云服务器、终端和交换网络,微云服务器包括边界路由器、终端分控服务器和边界分控服务器,相邻两层自治云复用同一个边界路由器连接;在每个自治云中,主控服务器与微云服务器接入交换网络,终端分控服务器与终端接入另一交换网络,边界分控服务器和级联服务器接入再一交换网络;所述方法包括:本自治云中的主控服务器接收添加数据汇请求;依据所述添加数据汇请求查询自治网络中的全局数据源与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判断本自治云中是否存在所述添加数据汇请求对应的组播数据流;如果存在所述组播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自治网络中配置组播链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自治网络中包括多个按层分布的自治云,每个自治云包括主控服务器、微云服务器、终端和交换网络,微云服务器包括边界路由器、终端分控服务器和边界分控服务器,相邻两层自治云复用同一个边界路由器连接;在每个自治云中,主控服务器与微云服务器接入交换网络,终端分控服务器与终端接入另一交换网络,边界分控服务器和级联服务器接入再一交换网络;所述方法包括:本自治云中的主控服务器接收添加数据汇请求;依据所述添加数据汇请求查询自治网络中的全局数据源与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判断本自治云中是否存在所述添加数据汇请求对应的组播数据流;如果存在所述组播数据流,则依据所述全局数据源与所述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在本自治云中确定本地数据源与本地数据汇;在本自治云中组建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本地数据源传输至所述本地数据汇的本地组播链路,以组建至少部分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全局数据源传输至所述全局数据汇的全局组播链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全局数据源与所述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在本自治云中确定本地数据源与本地数据汇,包括:若所述全局数据源属于本自治云、则确定所述全局数据源为本自治云中的本地数据源;若所述全局数据源不属于本自治云,则查询可路由至所述全局数据源归属的自治云、且属于本自治云的边界路由器,作为本自治云中的本地数据源;若所述全局数据汇属于本自治云,则确定所述全局数据汇为本自治云中的本地数据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本自治云中组建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本地数据源传输至所述本地数据汇的本地组播链路,以组建至少部分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全局数据源传输至所述全局数据汇的全局组播链路,包括:在本自治云中计算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本地数据源经数据转发节点传输至所述本地数据汇的本地组播链路;向所述本地组播链路上的设备发送组播链路组建命令、以开启所述本地组播链路;接收所述本地组播链路上的设备返回的组播链路组建响应;其中,所述数据转发节点为终端分控服务器和/或边界分控服务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播链路组建命令包括数据源状态控制命令、组播链路控制命令;所述向所述本地组播链路上的设备发送组播链路组建命令、以开启所述本地组播链路,包括:若所述本地组播链路上的设备为所述本地数据源且为终端,则向所述设备发送所述数据源状态控制命令、以开始发送所述组播数据流;若所述本地组播链路上的设备为所述本地数据源且为终端分控服务器或边界分控服务器,则向所述设备发送所述组播链路控制命令、以打开所述组播数据流的传输通道;若所述本地组播链路上的设备为所述本地数据源且为边界路由器,则向所述设备发送所述组播链路控制命令、以打开所述组播数据流的传输通道;若所述本地组播链路上的设备为所述数据转发节点,则向所述设备发送所述组播链路控制命令、以打开所述组播数据流的传输通道;若所述本地组播链路上的设备为所述本地数据汇且为终端分控服务器或边界分控服务器,则判断所述组播数据流是否服务指定的组播业务;如果服务指定的组播业务,则向所述设备发送组播链路控制命令、以开始将所述组播数据流的组播地址替换为指定的组播地址。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本自治云中组建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本地数据源传输至所述本地数据汇的本地组播链路,以组建至少部分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全局数据源传输至所述全局数据汇的全局组播链路,还包括:查询所述组播数据流的流量信息、所述本地组播链路上的设备的剩余带宽信息;判断所述本地组播链路上的设备的剩余带宽信息是否满足所述组播数据流的流量信息;若是,则允许组建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本地数据源传输至所述本地数据汇的本地组播链路;若否,则禁止组建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本地数据源传输至所述本地数据汇的本地组播链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在本自治云中组建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本地数据源传输至所述本地数据汇的本地组播链路,以组建至少部分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全局数据源传输至所述全局数据汇的全局组播链路之后,还包括:生成添加数据汇响应、以通知完成创建所述全局组播链路。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果不存在所述组播数据流,且所述全局数据源属于本自治云,则生成添加数据汇响应、以通知发生错误。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果不存在所述组播数据流,且所述全局数据源不属于本自治云,则查询可路由至所述全局数据源归属的自治云、且与本自治云相连的自治云,获得前一跳自治云;向前一跳自治云中的主控服务器发送添加异地数据汇命令,以通知前一跳自治云中的主控服务器在前一跳自治云中组建至少部分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全局数据源传输至所述全局数据汇的全局组播链路;等待前一跳自治云的主控服务器发送的添加异地数据汇响应。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依据所述添加数据汇请求查询自治网络中的全局数据源与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之后,还包括:若所述全局数据源属于本自治云,则判断所述全局数据源是否为终端或终端分控服务器或边界分控服务器;若否,则生成添加数据汇响应、以通知发生错误。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依据所述添加数据汇请求查询自治网络中的全局数据源与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之后,还包括:若所述全局数据汇属于本自治云,则判断所述全局数据汇是否为终端或终端分控服务器或边界分控服务器;若否,则生成添加数据汇响应、以通知发生错误。11.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依据所述添加数据汇请求查询自治网络中的全局数据源与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之后,还包括:若所述全局数据汇不属于本自治云,则生成添加数据汇响应、以通知发生错误。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本自治云中的主控服务器接收添加异地数据汇命令;依据所述添加异地数据汇命令查询自治网络中的全局数据源与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判断本自治云中是否存在所述异地添加数据汇命令对应的组播数据流;如果存在所述组播数据流,则依据所述全局数据源与所述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在本自治云中确定本地数据源与本地数据汇;在本自治云中组建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本地数据源传输至所述本地数据汇的本地组播链路,以组建至少部分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全局数据源传输至所述全局数据汇的全局组播链路。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全局数据源与所述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在本自治云中确定本地数据源与本地数据汇,包括:若所述全局数据源属于本自治云、则确定所述全局数据源为本自治云中的本地数据源;若所述全局数据源不属于本自治云,则查询可路由至所述全局数据源归属的自治云、且属于本自治云的边界路由器,作为本自治云中的本地数据源;查询可路由至所述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且属于本自治云的边界路由器,作为本自治云中的本地数据汇。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本自治云中组建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本地数据源传输至所述本地数据汇的本地组播链路,以组建至少部分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全局数据源传输至所述全局数据汇的全局组播链路,包括:在本自治云中计算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本地数据源经数据转发节点传输至所述本地数据汇的本地组播链路;向所述本地组播链路上的设备发送组播链路组建命令、以开启所述本地组播链路;接收所述本地组播链路上的设备返回的组播链路组建响应;其中,所述数据转发节点为终端分控服务器和/或边界分控服务器。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播链路组建命令包括数据源状态控制命令、组播链路控制命令;所述向所述本地组播链路上的设备发送组播链路组建命令、以开启所述本地组播链路,包括:若所述本地组播链路上的设备为所述本地数据源且为终端,则向所述设备发送所述数据源状态控制命令、以开始发送所述组播数据流;若所述本地组播链路上的设备为所述本地数据源且为终端分控服务器或边界分控服务器,则向所述设备发送所述组播链路控制命令、以打开所述组播数据流的传输通道;若所述本地组播链路上的设备为所述本地数据源且为边界路由器,则向所述设备发送所述组播链路控制命令、以打开所述组播数据流的传输通道;若所述本地组播链路上的设备为所述数据转发节点,则向所述设备发送所述组播链路控制命令、以打开所述组播数据流的传输通道。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本自治云中组建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本地数据源传输至所述本地数据汇的本地组播链路,以组建至少部分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全局数据源传输至所述全局数据汇的全局组播链路,还包括:查询所述组播数据流的流量信息、所述本地组播链路上的设备的剩余带宽信息;判断所述本地组播链路上的设备的剩余带宽信息是否满足所述组播数据流的流量信息;若是,则允许组建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本地数据源传输至所述本地数据汇的本地组播链路;若否,则禁止组建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本地数据源传输至所述本地数据汇的本地组播链路。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在本自治云中组建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本地数据源传输至所述本地数据汇的本地组播链路,以组建至少部分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全局数据源传输至所述全局数据汇的全局组播链路之后,还包括:查询可路由至所述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且与本自治云相连的自治云,获得后一跳自治云;向后一跳自治云中的主控服务器发送添加异地数据汇响应,以通知后一跳自治云中的主控服务器在后一跳自治云中组建至少部分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全局数据源传输至所述全局数据汇的全局组播链路。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果不存在所述组播数据流,且所述全局数据源属于本自治云,则查询可路由至所述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且与本自治云相连的自治云,获得后一跳自治云;向后一跳自治云中的主控服务器发送添加异地数据汇响应,以通知发生错误。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果不存在所述组播数据流,且所述全局数据源不属于本自治云,则查询可路由至所述全局数据源归属的自治云、且与本自治云相连的自治云,获得前一跳自治云;向前一跳自治云中的主控服务器发送添加异地数据汇命令,以通知前一跳自治云中的主控服务器在前一跳自治云中组建至少部分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全局数据源传输至所述全局数据汇的全局组播链路;等待前一跳自治云的主控服务器发送的添加异地数据汇响应。20.根据权利要求12-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依据所述添加异地数据汇命令查询自治网络中的全局数据源与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之后,还包括:若所述全局数据源属于本自治云,则判断所述全局数据源是否为终端或终端分控服务器或边界分控服务器;若否,则查询可路由至所述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且与本自治云相连的自治云,获得后一跳自治云;向后一跳自治云中的主控服务器发送添加异地数据汇响应,以通知发生错误。21.根据权利要求12-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依据所述添加异地数据汇命令查询自治网络中的全局数据源与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之后,还包括:若所述全局数据汇属于本自治云,则查询可路由至所述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且与本自治云相连的自治云,获得后一跳自治云;向后一跳自治云中的主控服务器发送添加异地数据汇响应,以通知发生错误。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本自治云中的主控服务器接收添加异地数据汇响应;依据所述添加异地数据汇响应查询自治网络中的全局数据源与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判断本自治云中是否存在所述异地添加数据汇响应对应的组播数据流;如果不存在所述组播数据流,则依据所述全局数据源与所述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在本自治云中确定本地数据源与本地数据汇;在本自治云中组建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本地数据源传输至所述本地数据汇的本地组播链路,以组建至少部分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全局数据源传输至所述全局数据汇的全局组播链路。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全局数据源与所述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在本自治云中确定本地数据源与本地数据汇,包括:查询可路由至所述全局数据源归属的自治云、且属于本自治云的边界路由器,作为本自治云中的本地数据源;若所述全局数据汇属于本自治云,则确定所述全局数据汇为本自治云中的本地数据汇;若所述全局数据汇不属于本自治云,则查询可路由至所述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且属于本自治云的边界路由器,作为本自治云中的本地数据汇。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本自治云中组建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本地数据源传输至所述本地数据汇的本地组播链路,以组建至少部分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全局数据源传输至所述全局数据汇的全局组播链路,包括:在本自治云中计算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本地数据源经数据转发节点传输至所述本地数据汇的本地组播链路;向所述本地组播链路上的设备发送组播链路组建命令、以开启所述本地组播链路;接收所述本地组播链路上的设备返回的组播链路组建响应;其中,所述数据转发节点为终端分控服务器和/或边界分控服务器。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播链路组建命令包括组播链路控制命令;所述向所述本地组播链路上的设备发送组播链路组建命令、以开启所述本地组播链路,包括:若所述本地组播链路上的设备为所述本地数据源,则向所述设备发送所述组播链路控制命令、以开始发送所述组播数据流;若所述本地组播链路上的设备为所述数据转发节点,则向所述设备发送所述组播链路控制命令、以打开所述组播数据流的传输通道;若所述本地组播链路上的设备为所述本地数据汇且为终端分控服务器或边界分控服务器,则判断所述组播数据流是否服务指定的组播业务;如果服务指定的组播业务,则向所述设备发送组播链路控制命令、以将所述组播数据流的组播地址替换为指定的组播地址。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本自治云中组建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本地数据源传输至所述本地数据汇的本地组播链路,以组建至少部分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全局数据源传输至所述全局数据汇的全局组播链路,还包括:查询所述组播数据流的流量信息、所述本地组播链路上的设备的剩余带宽信息;判断所述本地组播链路上的设备的剩余带宽信息是否满足所述组播数据流的流量信息;若是,则允许组建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本地数据源传输至所述本地数据汇的本地组播链路;若否,则禁止组建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本地数据源传输至所述本地数据汇的本地组播链路。2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不存在所述组播数据流,还包括:在所述本地数据源中创建组播数据流;向所述本地数据源发送组播链路控制命令,以将所述组播数据流从前一跳自治云的组播地址替换为本自治云的组播地址。28.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在本自治云中组建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本地数据源传输至所述本地数据汇的本地组播链路,以组建至少部分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全局数据源传输至所述全局数据汇的全局组播链路之后,还包括:若所述全局数据汇属于本自治云,则生成添加数据汇响应、以通知完成组建所述全局组播链路。29.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在本自治云中组建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本地数据源传输至所述本地数据汇的本地组播链路,以组建至少部分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全局数据源传输至所述全局数据汇的全局组播链路之后,还包括:若所述全局数据汇不属于本自治云,则查询可路由至所述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且与本自治云相连的自治云,获得后一跳自治云;向后一跳自治云中的主控服务器发送添加异地数据汇响应,以通知后一跳自治云中的主控服务器在后一跳自治云中组建至少部分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全局数据源传输至所述全局数据汇的全局组播链路。30.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果存在所述组播数据流,则确定发生错误。31.根据权利要求22-3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依据所述添加异地数据汇响应查询自治网络中的全局数据源与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之后,还包括:若所述全局数据源属于本自治云,则确定发生错误。32.根据权利要求22-3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依据所述添加异地数据汇响应查询自治网络中的全局数据源与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之后,还包括:若所述全局数据汇属于本自治云,则判断所述全局数据汇是否为终端或终端分控服务器或边界分控服务器;若否,则确定发生错误。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本自治云中的主控服务器接收删除数据汇请求;依据所述删除数据汇请求查询自治网络中的全局数据源与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判断本自治云中是否存在所述删除数据汇请求对应的组播数据流;如果存在所述组播数据流,则依据所述全局数据源与所述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在本自治云中确定本地数据源与本地数据汇;在本自治云中关闭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本地数据源传输至所述本地数据汇的本地组播链路、以关闭至少部分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全局数据源传输至所述全局数据汇的全局组播链路。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全局数据源与所述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在本自治云中确定本地数据源与本地数据汇,包括:若所述全局数据源属于本自治云、则确定所述全局数据源为本自治云中的本地数据源;若所述全局数据源不属于本自治云,则查询可路由至所述全局数据源归属的自治云、且属于本自治云的边界路由器,作为本自治云中的本地数据源;若所述全局数据汇属于本自治云,则确定所述全局数据汇为本自治云中的本地数据汇。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本自治云中关闭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本地数据源传输至所述本地数据汇的本地组播链路、以关闭至少部分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全局数据源传输至所述全局数据汇的全局组播链路,包括:在本自治云中计算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本地数据源经数据转发节点传输至所述本地数据汇的本地组播链路;向所述本地组播链路上的设备发送组播链路关闭命令、以关闭所述本地组播链路;接收所述本地组播链路上的设备返回的组播链路关闭响应;其中,所述数据转发节点为终端分控服务器和/或边界分控服务器。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播链路关闭命令包括数据源状态控制命令、组播链路控制命令;所述向所述本地组播链路上的设备发送组播链路关闭命令、以关闭所述本地组播链路,包括:若所述本地组播链路上的设备为所述本地数据源且为终端,则向所述设备发送所述数据源状态控制命令、以停止发送所述组播数据流;若所述本地组播链路上的设备为所述本地数据源且为终端分控服务器或边界分控服务器,则向所述设备发送所述组播链路控制命令、以关闭所述组播数据流的传输通道;若所述本地组播链路上的设备为所述本地数据源且为边界路由器,则向所述设备发送所述组播链路控制命令、以关闭所述组播数据流的传输通道;若所述本地组播链路上的设备为所述数据转发节点,则向所述设备发送所述组播链路控制命令、以关闭所述组播数据流的传输通道;若所述本地组播链路上的设备为所述本地数据汇且为终端分控服务器或边界分控服务器,则判断所述组播数据流是否服务指定的组播业务;如果服务指定的组播业务,则向所述设备发送组播链路控制命令、以停止将所述组播数据流的组播地址替换为指定的组播地址。37.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在本自治云中关闭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本地数据源传输至所述本地数据汇的本地组播链路,以关闭至少部分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全局数据源传输至所述全局数据汇的全局组播链路之后,还包括:若所述全局数据源属于本自治云,则生成删除数据汇响应,以通知完成关闭所述全局组播链路。38.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在本自治云中关闭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本地数据源传输至所述本地数据汇的本地组播链路,以关闭至少部分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全局数据源传输至所述全局数据汇的全局组播链路之后,还包括:若所述全局数据源不属于本自治云,则判断在本自治云中除所述本地数据汇外、是否具有其他数据汇接收所述组播数据流;若是,则生成删除数据汇响应,以通知完成关闭所述全局组播链路;若否,则查询可路由至所述全局数据源归属的自治云、且与本自治云相连的自治云,获得前一跳自治云;向前一跳自治云中的主控服务器发送删除异地数据汇命令,以通知前一跳自治云中的主控服务器在前一跳自治云中关闭至少部分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全局数据源传输至所述全局数据汇的全局组播链路;等待前一跳自治云的主控服务器发送的删除异地数据汇响应。39.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果不存在所述组播数据流,则生成删除数据汇响应,以通知发生错误。40.根据权利要求33-3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依据所述删除数据汇请求查询自治网络中的全局数据源与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之后,还包括:若所述全局数据源属于本自治云,则判断所述全局数据源是否为终端或终端分控服务器或边界分控服务器;若否,则生成删除数据汇响应、以通知发生错误。41.根据权利要求33-3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依据所述删除数据汇请求查询自治网络中的全局数据源与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之后,还包括:若所述全局数据汇属于本自治云,则判断所述全局数据源是否为终端或终端分控服务器或边界分控服务器;若否,则生成删除数据汇响应、以通知发生错误。42.根据权利要求33-3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依据所述删除数据汇请求查询自治网络中的全局数据源与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之后,还包括:若所述全局数据汇不属于本自治云,则生成删除数据汇响应、以通知发生错误。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本自治云中的主控服务器接收删除异地数据汇命令;依据所述删除异地数据汇命令查询自治网络中的全局数据源与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判断本自治云中是否存在所述删除异地数据汇命令对应的组播数据流;如果存在所述组播数据流,则依据所述全局数据源与所述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在本自治云中确定本地数据源与本地数据汇;在本自治云中关闭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本地数据源传输至所述本地数据汇的本地组播链路、以关闭至少部分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全局数据源传输至所述全局数据汇的全局组播链路。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全局数据源与所述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在本自治云中确定本地数据源与本地数据汇,包括:若所述全局数据源属于本自治云、则确定所述全局数据源为本自治云中的本地数据源;若所述全局数据源不属于本自治云,则查询可路由至所述全局数据源归属的自治云、且属于本自治云的边界路由器,作为本自治云中的本地数据源;若所述全局数据汇不属于本自治云,则查询可路由至所述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且属于本自治云的边界路由器,作为本自治云中的本地数据汇。45.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本自治云中关闭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本地数据源传输至所述本地数据汇的本地组播链路、以关闭至少部分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全局数据源传输至所述全局数据汇的全局组播链路,包括:在本自治云中计算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本地数据源经数据转发节点传输至所述本地数据汇的本地组播链路;向所述本地组播链路上的设备发送组播链路关闭命令、以关闭所述本地组播链路;接收所述本地组播链路上的设备返回的组播链路关闭响应;其中,所述数据转发节点为终端分控服务器和/或边界分控服务器。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播链路关闭命令包括数据源状态控制命令、组播链路控制命令;所述向所述本地组播链路上的设备发送组播链路关闭命令、以关闭所述本地组播链路,包括:若所述本地组播链路上的设备为所述本地数据源且为终端,则向所述设备发送所述数据源状态控制命令、以停止发送所述组播数据流;若所述本地组播链路上的设备为所述本地数据源且为终端分控服务器或边界分控服务器,则向所述设备发送所述组播链路控制命令、以关闭所述组播数据流的传输通道;若所述本地组播链路上的设备为所述本地数据源且为边界路由器,则向所述设备发送所述组播链路控制命令、以关闭所述组播数据流的传输通道;若所述本地组播链路上的设备为所述数据转发节点,则向所述设备发送所述组播链路控制命令、以关闭所述组播数据流的传输通道。47.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在本自治云中关闭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本地数据源传输至所述本地数据汇的本地组播链路,以关闭至少部分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全局数据源传输至所述全局数据汇的全局组播链路之后,还包括:若所述全局数据源属于本自治云,则查询可路由至所述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且与本自治云相连的自治云,获得后一跳自治云;向后一跳自治云中的主控服务器发送删除异地数据汇响应,以通知后一跳自治云中的主控服务器在后一跳自治云中关闭所述组播数据流。48.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在本自治云中关闭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本地数据源传输至所述本地数据汇的本地组播链路,以关闭至少部分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全局数据源传输至所述全局数据汇的全局组播链路之后,还包括:若所述全局数据源属于其他本自治云,则判断在本自治云中除所述本地数据汇外、是否具有其他数据汇接收所述组播数据流;若是,则查询可路由至所述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且与本自治云相连的自治云,获得后一跳自治云;向后一跳自治云中的主控服务器发送删除异地数据汇响应,以通知后一跳自治云中的主控服务器在后一跳自治云中关闭所述组播数据流;若否,则查询可路由至所述全局数据源归属的自治云、且与本自治云相连的自治云,获得前一跳自治云;向前一跳自治云中的主控服务器发送删除异地数据汇命令,以通知前一跳自治云中的主控服务器在前一跳自治云中关闭至少部分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全局数据源传输至所述全局数据汇的全局组播链路;等待前一跳自治云的主控服务器发送的删除异地数据汇响应。49.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果不存在所述组播数据流,则查询可路由至所述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且与本自治云相连的自治云,获得后一跳自治云;向后一跳自治云中的主控服务器发送删除异地数据汇响应,以通知发生错误。50.根据权利要求43-4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依据所述删除异地数据汇命令查询自治网络中的全局数据源与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之后,还包括:若所述全局数据源属于本自治云,则判断所述全局数据源是否为终端或终端分控服务器或边界分控服务器;若否,则查询可路由至所述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且与本自治云相连的自治云,获得后一跳自治云;向后一跳自治云中的主控服务器发送删除异地数据汇响应,以通知发生错误。51.根据权利要求43-4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依据所述删除异地数据汇命令查询自治网络中的全局数据源与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之后,还包括:若所述全局数据汇属于本自治云,则查询可路由至所述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且与本自治云相连的自治云,获得后一跳自治云;向后一跳自治云中的主控服务器发送删除异地数据汇响应,以通知发生错误。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本自治云中的主控服务器接收删除异地数据汇响应;依据所述删除异地数据汇响应查询自治网络中的全局数据源归属的自治云;判断本自治云中是否存在所述删除异地数据汇响应对应的组播数据流;如果存在所述组播数据流,则判断在本自治云中是否具有数据汇接收所述组播数据流;若是,则忽略所述删除异地数据汇响应;若否,则依据所述全局数据源归属的自治云在本自治云中确定本地数据源;在所述本地数据源中关闭所述组播数据流。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全局数据源归属的自治云在本自治云中确定本地数据源,包括:查询路由至所述全局数据源、且属于本自治云中的边界路由器,作为本自治云中的本地数据源。54.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本地数据源中关闭所述组播数据流,包括:向所述本地数据源发送组播链路控制命令,以停止将所述组播数据流从前一跳自治云的组播地址替换为本自治云的组播地址;接收所述本地数据源发送的组播链路控制响应;删除所述组播数据流。55.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依据所述删除异地数据汇响应查询自治网络中的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所述全局数据汇属于本自治云,则生成删除数据汇响应,以通知完成关闭所述全局组播链路。57.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所述全局数据汇不属于本自治云,则查询可路由至所述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且与本自治云相连的自治云,获得后一跳自治云;向后一跳自治云中的主控服务器发送删除异地数据汇响应,以通知后一跳自治云中的主控服务器在后一跳自治云中关闭所述组播数据流。58.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果不存在所述组播数据流,则确认发生错误。59.根据权利要求52-5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依据所述删除异地数据汇响应查询自治网络中的全局数据源归属的自治云之后,还包括:若所述全局数据源属于本自治云,则确认发生错误。60.根据权利要求55-5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依据所述删除异地数据汇响应查询自治网络中的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之后,还包括:若所述全局数据汇属于本自治云,则判断所述全局数据汇是否为终端或终端分控服务器或边界分控服务器;若否,则确认发生错误。61.根据权利要求1或12或22或33或43或5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本自治云中的主控服务器接收创建数据源请求;依据所述创建数据源请求查询自治网络中的全局数据源归属的自治云;若所述全局数据源属于本自治云,则判断本自治云中是否存在所述创建数据源请求对应的组播数据流;如果不存在所述组播数据流,则在所述全局数据源中创建组播数据流;生成创建数据源响应,以通知完成创建所述组播数据流。62.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果存在所述组播数据流,则生成创建数据源响应,以通知发生错误。63.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全局数据源属于本自治云,还包括:判断所述全局数据源是否为终端或终端分控服务器或边界分控服务器;若否,则生成创建数据源响应,以通知发生错误。64.根据权利要求1或12或22或33或43或5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本自治云中的主控服务器接收销毁数据源请求;依据所述销毁数据源请求查询自治网络中的全局数据源归属的自治云;若所述全局数据源属于本自治云,则判断本自治云中是否存在所述创建数据源请求对应的组播数据流;如果存在所述组播数据流,则判断在本自治云中是否具有数据汇接收所述组播数据流;若否,则在所述全局数据源中销毁所述组播数据流;生成销毁数据源响应,以通知完成销毁所述组播数据流。65.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果不存在所述组播数据流,则生成销毁数据源响应,以通知发生错误。66.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全局数据源属于本自治云,还包括:判断所述全局数据源是否为终端或终端分控服务器或边界分控服务器;若否,则生成销毁数据源响应,以通知发生错误。67.一种主控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在自治网络中包括多个按层分布的自治云,每个自治云包括主控服务器、微云服务器、终端和交换网络,微云服务器包括边界路由器、终端分控服务器和边界分控服务器,相邻两层自治云复用同一个边界路由器连接;在每个自治云中,主控服务器与微云服务器接入交换网络,终端分控服务器与终端接入另一交换网络,边界分控服务器和级联服务器接入再一交换网络;所述主控服务器包括:添加数据汇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添加数据汇请求;第一自治云归属查询模块,用于依据所述添加数据汇请求查询自治网络中的全局数据源与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第一组播数据流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本自治云中是否存在所述添加数据汇请求对应的组播数据流;第一本地源汇端确定模块,用于如果存在所述组播数据流,则依据所述全局数据源与所述全局数据汇归属的自治云在本自治云中确定本地数据源与本地数据汇;第一本地组播链路组建模块,用于在本自治云中组建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本地数据源传输至所述本地数据汇的本地组播链路,以组建至少部分所述组播数据流从所述全局数据源传输至所述全局数据汇的全局组播链路。68.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主控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地源汇端确定模块包括:第一本地数据源确定子模块,用于若所述全局数据源属于本自治云、则确定所述全局数据源为本自治云中的本地数据源;第二本地数据源确定子模块,用于若所述全局数据源不属于本自治云,则查询可路由至所述全局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宏成,杨春晖,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乾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