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流板及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6513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均流板及设置有均流板的空调室内机,均流板包括均流板主体和与所述均流板主体相连接的遮挡结构,所述均流板主体包括位于迎风侧的均流面和位于背风侧的过风面,在所述均流板主体上设置有由所述均流面延伸到所述过风面的通孔,使得气流能够从所述均流面流通到所述过风面,所述遮挡结构用于避免流体从所述均流板主体之外的区域流入所述过风面所在侧,当该均流板安装到空调室内机上时,通过均流板的整流,使得气流风向角度改变,可降低空调室内机的噪音,提升空调室内机的音质,提升用户体验。

Equalizer and indoor air conditio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均流板及空调室内机
本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是一种均流板及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空调器室内机结构,根据风机的出风方式分为吹风式和吸风式,从风机风口吹出的风先经过换热器(实现冷/热量交换的部件)再从机组出风口出去的方式为吹风式,从风机风口吹出的风不经过换热器,直接从机组出风口出去的方式为吸风式。吹风式出风方式的机组由于风直接拍打在换热器上,换热器上存在局部风速大,且换热器的摆放方式如果与机组成一定角度安装,则风通过换热器时的风向与换热器上的翅片方向不是水平的,容易刮擦翅片,引起风吹翅片异常声,特别是商用天井机,风向与翅片方向是有一定角度的,且由于空间的限制,换热器与风机之间的距离较近,当换热器上出现局部风速大的情况,更容易产生音质异常。该异常声的出现容易分散人的注意力,使人烦躁,客户感受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均流板及设置有均流板的空调室内机,当该均流板安装到空调室内机上时,通过均流板的整流,使得气流风向角度改变,一定程度上降低空调室内机的噪音,提升空调室内机的音质,提升用户体验。为达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均流板,包括均流板主体和与所述均流板主体相连接的遮挡结构,所述均流板主体包括位于迎风侧的均流面和位于背风侧的过风面,在所述均流板主体上设置有由所述均流面延伸到所述过风面的通孔,使得气流能够从所述均流面流通到所述过风面,所述遮挡结构用于避免流体从所述均流板主体之外的区域流入所述过风面所在侧。优选地,所述遮挡结构包括遮挡板,设置在所述均流板本体的至少一侧。优选地,还包括固定结构,用于固定所述均流板,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遮挡板的远离所述均流面的一侧的卡接结构和/或设置在所述均流板主体上的螺接结构。优选地,所述遮挡结构构造为,不同位置的所述遮挡结构的迎风面在与所述均流板主体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距离不相同。优选地,所述遮挡结构的迎风面构造为梯形。优选地,所述通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通孔在所述均流板主体上规律排列。优选地,所述通孔为长形孔、圆形孔、方孔或者多边形孔,所述通孔在轴向上的尺寸≥2mm。优选地,所述长形孔的长轴沿着与气流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延伸。优选地,所述均流面为平面或者曲面;和/或,在所述均流面上设置有凹坑或者凸起。另一方面,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叶轮和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叶轮的径向外侧,在所述换热器面向所述叶轮的一侧上设置有上述的均流板,所述均流面面对所述叶轮设置。优选地,所述均流板为如上所述的均流板,所述卡接结构卡接到所述换热器上和/或所述螺接结构固定到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壳体上。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均流板及设置有均流板的空调室内机,当该均流板安装到空调室内机上时,通过均流板的整流,使得气流风向角度改变,可一定程度降低空调室内机的噪音,提升空调室内机的音质,提升用户体验。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图1示出本技术提供的均流板装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本技术提供的均流板装配状态的主视图;图3示出本技术提供的均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本技术提供的均流板的具体实施例的侧视图;图5示出本技术提供的均流板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中,1、换热器;2、叶轮;3、壳体;4、均流板;41、均流板主体;42、遮挡结构;421、遮挡板;43、通孔;44、卡接结构;441、卡槽;442、卡臂;45、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技术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为了避免混淆本技术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并没有详细叙述。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均流板4以及设置有该均流板4的空调室内机,如图1和2所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叶轮2和换热器1,所述换热器1设置在所述叶轮2的径向外侧,在所述换热器1面向所述叶轮2的一侧上设置有所述的均流板4,所述均流面面对所述叶轮2设置,如图3所示,均流板4包括均流板主体41和与所述均流板主体41相连接的遮挡结构42,所述均流板主体41包括位于迎风侧的均流面和位于背风侧的过风面,在所述均流板主体41上设置有由所述均流面延伸到所述过风面的通孔43,使得气流能够从所述均流面流通到所述过风面,需要说明的是,均流面可以平面,也可以是非平面,例如为曲面,或者在均流面上设置有凸起或凹坑等,并不影响均流面的均流效果,所述遮挡结构42用于避免流体从所述均流板主体41之外的区域流入所述过风面所在侧,通过在叶轮2和换热器1之间设置有靠近换热器1表面的均流板4结构,均流板4改变吹打在换热器1表面的风速和风向,均流面与换热器1表面有一定的距离,当叶轮2吹出的风拍打在均流面上,气流要经过通孔43整流后才能与换热器1表面接触,整流后的气流风向角度改变,风速减小,从而防止气流刮擦换热器1上的翅片,达到消除风吹翅片声的目的。在制造该空调室内机时,如图2所示,首先确定换热器1靠近叶轮2一侧的流场分析,例如通过仿真模拟确定流场分析,然后将均流板4设置在流体流动速度大的区域,并根据流场分析确定均流板4的具体结构。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3-5所示,遮挡结构42包括遮挡板421,设置在所述均流板4本体的至少一侧,优选在均流板4本体的两侧均设置有遮挡板421,以起到更好地遮挡效果,并且,设置两个遮挡板421一定程度上也可加强均流板4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另外,该均流板4还包括固定结构,用于固定均流板4,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遮挡板421的远离所述均流面的一侧的卡接结构44,如图1和3所示,换热器1包括管道结构,优选为铜管,以起到更好的换热效果,卡接结构44包括卡槽441,卡槽441的包括两个卡臂442,两个卡臂442构成所述卡槽441,通过将铜管卡入到卡槽441内,使得铜管与两个卡臂442紧密接触,实现均流板4与换热器1的卡接固定,并且,设置两个遮挡板421一定程度上也可加强均流板4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同时在每个遮挡板421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卡接结构44,即通过四个卡接结构44将均流板4固定到换热器1上,进一步保证均流板4与换热器1的连接的可靠性,更加优选,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均流板主体41上的螺接结构,具体的,在均流板主体41的下部设置有连接板45,通过螺栓组件或螺钉或铆钉穿过连接板45与空调室内机的壳体3实现均流板主体41与壳体3的螺接固定,使得均流板4的安装更加可靠,更好地保障空调室内机的正常使用,满足用户需求。如图2和3所示,优选地,所述遮挡结构42构造为,不同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均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均流板主体和与所述均流板主体相连接的遮挡结构,所述均流板主体包括位于迎风侧的均流面和位于背风侧的过风面,在所述均流板主体上设置有由所述均流面延伸到所述过风面的通孔,使得气流能够从所述均流面流通到所述过风面,所述遮挡结构用于避免流体从所述均流板主体之外的区域流入所述过风面所在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均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均流板主体和与所述均流板主体相连接的遮挡结构,所述均流板主体包括位于迎风侧的均流面和位于背风侧的过风面,在所述均流板主体上设置有由所述均流面延伸到所述过风面的通孔,使得气流能够从所述均流面流通到所述过风面,所述遮挡结构用于避免流体从所述均流板主体之外的区域流入所述过风面所在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结构包括遮挡板,设置在所述均流板本体的至少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流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结构,用于固定所述均流板,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遮挡板的远离所述均流面的一侧的卡接结构和/或设置在所述均流板主体上的螺接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均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结构构造为,不同位置的所述遮挡结构的迎风面在与所述均流板主体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距离不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均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结构的迎风面构造为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华刘伯春汪俊勇胡知耀龚立选曾锦国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