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两级级联电压转换的升降压电源电路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06486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源领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两级级联电压转换的升降压电源电路及方法。该方法采用的升降压电源电路,是采用源变换器通过滤波器与负载变换器相连组成的LLC+Buck‑Boost两级级联电路,所述的半桥LLC电路为开环工作,Buck‑Boost电路为闭环工作,Buck降压和Boost升压是具有双重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解决宽范围输入电压情况下电路效率低、MOSFET等功率器件较难选型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两级级联电压转换的升降压电源电路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两级级联电压转换的升降压电源电路及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电力电子器件的不断升级、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各种新电路拓扑的专利技术使得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成本大幅降低并且适用场合也得到了深度拓展。经典的Buck、Boost及隔离型的桥式电路、反激、正激变换器等能够满足大部分系统下的正常应用。但是在一些比较特殊的场合,通常的单级功率变换器无法满足性能指标。比如一些需要高功率因数电源的场合,通常都是BoostPFC+Flyback电路级联组成。如今,在越来越多的场合,使用单一的电力电子变换器来满足各种要求已经显得十分困难,因此对级联式变换器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两级级联电压转换的升降压电源电路及方法。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两级级联电压转换的升降压电源电路,包括直流输入电压VIN,输入电压信号地GND,输出直流电压VOUT,输出电压信号地SGND,电阻器R1、R2,电容器C1~C6,电感器L1、L2,MO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两级级联电压转换的升降压电源电路,其特征是:包括直流输入电压VIN,输入电压信号地GND,输出直流电压VOUT,输出电压信号地SGND,电阻器R1、R2,电容器C1~C6,电感器L1、L2,MOS管Q1~Q8,单片机U1,MOS驱动器U2~U8,变压器T1~T4;直流输入电压VIN接电阻器R1、电容器C1、C3和MOS管Q1的一端;电阻器R1另一端接电阻器R2、电容器C1、C2、变压器T1初级一端;MOS管Q1的另一端接电感器L1和MOS管Q2的一端;电感器L1另一端接变压器T1初级另一端;电阻器R2、电容器C2、C3和MOS管Q2另一端接输入电压信号地GND;变压器T1次级一端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两级级联电压转换的升降压电源电路,其特征是:包括直流输入电压VIN,输入电压信号地GND,输出直流电压VOUT,输出电压信号地SGND,电阻器R1、R2,电容器C1~C6,电感器L1、L2,MOS管Q1~Q8,单片机U1,MOS驱动器U2~U8,变压器T1~T4;直流输入电压VIN接电阻器R1、电容器C1、C3和MOS管Q1的一端;电阻器R1另一端接电阻器R2、电容器C1、C2、变压器T1初级一端;MOS管Q1的另一端接电感器L1和MOS管Q2的一端;电感器L1另一端接变压器T1初级另一端;电阻器R2、电容器C2、C3和MOS管Q2另一端接输入电压信号地GND;变压器T1次级一端接MOS管Q3一端;变压器T1次级另一端接MOS管Q4一端;变压器T1次级中心抽头一端接MOS管Q5、电容器C4、C5一端;MOS管Q5另一端接电感器L2和MOS管Q6的一端;电感器L2的另一端接MOS管Q7、Q8的一端;MOS管Q7另一端接电容器C6;MOS管Q3、Q4、Q6、Q8、电容器C4、C5、C6的另一端接输出电压信号地SGND。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两级级联电压转换的升降压电源电路,其特征是:LLC电路为开环控制,BUCK-BOOST电路为闭环控制。3.一种基于两级级联电压转换的升降压电源方法,其特征是:采用LLC+Buck-Boost两级级联,半桥LLC电路为开环工作,Buck-Boost电路为闭环工作,其步骤如下:1)、制作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由两个串联的开关管Q1、Q2通过串联的二极管D1、D2与串联的寄生电容C1、C2相连构成开关电路,谐振电容Cr通过谐振电感Lr与励磁电感Lm连接构成谐振回路,采用中心抽头结构变压器的次级通过同步整流二极管与滤波电容Co相连;LLC谐振变换器采取的是的调频控制方式,即开关管Q1和Q2的导通占空比都约为50%,交替工作;为防止开关管Q1和Q2的同时导通,在两个开关管的驱动信号之间加入设置的死区时间;2)、制作Buck-Boost变换器电路拓扑结构,极性反转型变换器电路Buck-Boost具有Buck降压和Boost升压的双重作用;由开关管VT1一端与储能电感L1、整流二极管VD1的一端连接,整流二极管VD1的另一端与滤波电容、负载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舟李洁张贯强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隆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