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组件、电池组件以及电池换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06418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板组件、电池组件以及电池换热系统,包括第一集流部、扁平主体部和第二集流部,第一集流部与第二集流部分设于扁平主体部两侧,第一集流部包括第一块体部、第一集流子部和第二集流子部,第一集流子部包括第一腔室,第二集流子部包括第二腔室,第一块体部连接第一集流子部和第二集流子部;扁平主体部包括两个及两个流体通道,流体通道的一部分与第一腔室连通,流体通道的一部分与第二腔室连通;板组件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一接口能与第一腔室连通,第一接口能与流体通道连通,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上述方案结构紧凑小巧,扁平主体部可用于对外部零件的冷却。

Plate assembly, battery assembly and battery heat exchang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组件、电池组件以及电池换热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流体换热领域。
技术介绍
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在车辆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电池温度升高,电池温度的升高不利于电池的使用且容易降低电池寿命。一般情况下,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中都会设置有用于电池冷却的系统。电池冷却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采用冷却液来冷却,另一种是采用制冷剂来冷却。采用冷却液来冷却,系统中需要先对冷却液降温,再让其对电池冷却,工序相对多。采用制冷剂来冷却,系统中需要借助膨胀阀,制冷剂会有相态或工作状态的改变,且因为系统中需要连接膨胀阀,在很多情况需要借助管路来连接,结构相对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组件、电池组件以及电池换热系统,结构简单紧凑,且可用于电池冷却。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板组件,所述板组件包括第一集流部、两个及两个以上扁平主体部和第二集流部,所述第一集流部与所述第二集流部分设于所述扁平主体部两侧,所述第一集流部包括第一块体部、第一集流子部和第二集流子部,所述第一集流子部包括第一腔室,所述第二集流子部包括第二腔室,所述第一块体部连接所述第一集流子部和所述第二集流子部;所述扁平主体部包括两个及以上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流体通道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流体通道的通道当量直径在10-1000μm的范围内;各所述扁平主体部包括外侧部,所述外侧部与所述第一集流部/第二集流部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板组件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能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一接口能与所述流体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为实现上述目的,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包括板组件和电池部,所述板组件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所述板组件包括扁平主体部,所述电池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扁平主体部接触设置或通过导热元件接触设置;所述电池部与所述扁平主体部组装固定。为实现上述目的,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换热系统,所述电池换热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所述电池组件包括板组件和电池部,所述板组件与所述电池部固定设置,所述板组件包括扁平主体部,所述电池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扁平主体部接触设置或通过设置导热元件接触设置,所述板组件还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连通,所述冷凝器与所述第一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连通。上述技术方案包括第一集流部、两个及两个以上扁平主体部和第二集流部,第一集流部包括至少一个腔室,扁平主体部包括两个及两个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流体通道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板组件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能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板组件的第一接口能与流体通道连通,如此使得流体通道与第一接口之间无须额外设置管路连接,结构紧凑。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板组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第一块体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第一块体部的侧面示意图;图4为沿图3中A-A线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去除第一块体部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第一集流子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b、c示意出第一集流子部的不同面结构示意;图7为图1所示第二集流部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扁平主体部的三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其中a、b、c各示意出一种实施方式;图9为图1所示隔板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板组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所示第一块体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正面示意图;图13为沿图12中C-C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14为图11的俯视示意图;图15为沿图14中D-D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的板组件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图16所示第一块体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图17的正面示意图;图19为沿图18的E-E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20为本专利技术的板组件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1为图20所示第一块体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2为图21的右侧示意图;图23为沿图22中F-F线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24为图21的左侧示意图;图25为沿图24中G-G线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26为图20所示第一集流子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7为本专利技术的板组件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8为本专利技术的板组件的第六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9为图27、图28所示第一块体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0为图29的右侧示意图;图31为沿图30的H-H线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32为图27、图28所示第二块体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3为图32的右侧示意图;图34为沿图33的I-I线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35为本专利技术的板组件的第七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6为图35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7为本专利技术的板组件的第八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8为图37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9为本专利技术的板组件的第九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0图39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1为图1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2为图10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3为图16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4为图20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5为图27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6为图28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7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池组件的第七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8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池组件的第八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9为图40中第一块体部的剖面示意图;图50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池组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1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池组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2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池组件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3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池组件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4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池组件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5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池组件的第六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6为本专利技术的膨胀部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7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池换热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58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池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控制示意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板组件可用于车辆电池的冷却与加热,在板组件内部流动流体为制冷剂的情况下,板组件可以用于电池的冷却与加热,经过节流降压的制冷剂在板组件的扁平主体部流动,吸收与板组件的扁平主体部接触外部结构(例如电池)的热量,从而使得外部结构(例如电池)的温度降低。或者板组件可用作冷凝器,对外部结构(例如电池)加热。应当了解,下文所述的流量特指为质量流量。实施例1参照图1和图41,图1示意出板组件10的结构,图41示意出板组件10’的结构,板组件10、10’包括第一集流部11、两个及两个以上扁平主体部13和第二集流部12,第一集流部11和第二集流部12分设于扁平主体部13两侧,且扁平主体部13连接第一集流部11与第二集流部12。所述扁平主体部13内部设置有两个及两个以上流体通道131。所述流体通道的通道当量直径在10-1000μm的范围内。流体通道的通道当量直径在10-1000μm范围内,有助于使流体自第一集流部/第二集流部分配进入流体通道内,有助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组件,所述板组件包括第一集流部、两个及两个以上扁平主体部和第二集流部,所述第一集流部与所述第二集流部分设于所述扁平主体部两侧,所述第一集流部包括第一块体部、第一集流子部和第二集流子部,所述第一集流子部包括第一腔室,所述第二集流子部包括第二腔室,所述第一块体部连接所述第一集流子部和所述第二集流子部;所述扁平主体部包括两个及以上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流体通道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流体通道的通道当量直径在10‑1000μm的范围内;各所述扁平主体部包括外侧部,所述外侧部与所述第一集流部/第二集流部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板组件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能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一接口能与所述流体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组件,所述板组件包括第一集流部、两个及两个以上扁平主体部和第二集流部,所述第一集流部与所述第二集流部分设于所述扁平主体部两侧,所述第一集流部包括第一块体部、第一集流子部和第二集流子部,所述第一集流子部包括第一腔室,所述第二集流子部包括第二腔室,所述第一块体部连接所述第一集流子部和所述第二集流子部;所述扁平主体部包括两个及以上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流体通道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流体通道的通道当量直径在10-1000μm的范围内;各所述扁平主体部包括外侧部,所述外侧部与所述第一集流部/第二集流部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板组件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能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一接口能与所述流体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块体部包括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一集流子部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一块体部形成所述第一连通口的壁部焊接固定,所述第二集流子部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一块体部形成所述第二连通口的壁部焊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子部侧部设置有第一槽,所述第二集流子部侧部设置有第一槽,所述第二集流部侧部设置有第二槽,其中所述侧部是指所述第一集流子部、第二集流子部、第二集流部周侧位置;所述第一集流子部的第一槽朝着所述第一集流子部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集流子部的第一槽朝着所述第二集流子部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集流子部的所述第一槽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集流子部的所述第一槽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槽朝着所述第二集流部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槽间隔设置;所述多个扁平主体部大致平行设置,且所述多个扁平主体部间隔设置,所述扁平主体部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集流子部形成所述第一槽的壁部配合固定,或者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集流子部形成所述第一槽的壁部配合固定;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集流部形成所述第二槽的壁部配合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平主体部的长度远大于所述扁平主体部的高度,所述扁平主体部的宽度远大于所述扁平主体部的高度,所述流体通道沿着所述扁平主体部的长度方向设置;各所述扁平主体部设置有多个所述流体通道,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所述流体通道的数量和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所述流体通道的数量基本一致。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块体部包括安装孔道、第一连接通道、第二连接通道、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一连接通道与所述安装孔道连通,所述第二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