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及用电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2106400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9: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二次领域,具体而言,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及用电设备。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包括正极活性物质和包覆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表面的导电聚合物和磷酸盐。该正极材料通过采用导电聚合物和磷酸盐复合包覆改性,充分发挥了导电聚合物和磷酸盐各自的优势,二者协同作用,共同使得正极材料不但结构稳定性好、不易于电解液反应、循环性能好,而且电子电导率和离子电导率均较高,从而使得材料的放电容量高、倍率性能好,该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远远优于单独采用导电聚合物改性或单独采用磷酸盐改性的正极材料,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正极材料。

Lithium-ion battery cathode material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lithium-ion battery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及用电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二次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具有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循环性好、无记忆效应等诸多优点,在移动电源、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高端数码、电动汽车等领域应用广泛。镍钴锰/镍钴铝三元正极材料凭借其高比容量和低成本优势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在制备过程中,为了补偿高温下锂元素的挥发损失,通常会加入超过化学计量比的锂盐,但过量的锂盐并不会在高温固相反应中完全挥发,部分锂盐会与空气中的水分及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LiOH、LiHCO3和Li2CO3,这易造成涂布过程中浆料呈果冻状,难以完成涂布制片,且吸水后产生的碳酸锂与电解液中微量的氢氟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造成高温气胀和循环性能下降。为了消除残锂带来的不利影响,表面包覆作为一种常见改性手段被大量使用,中国专利CN105958054A报道了“一种磷酸镧包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镍钴锰酸锂的方法”,其在镍钴锰酸锂材料表面包覆了一层磷酸镧以提高材料的循环性能,然而,由于磷酸镧自身较低的电子电导率,导致改性后正极材料的放电容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活性物质和包覆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表面的导电聚合物和磷酸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活性物质和包覆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表面的导电聚合物和磷酸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聚合物包括聚乙炔、聚噻吩、聚吡咯、聚苯胺、聚苯撑、聚苯撑乙烯或聚双炔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聚合物的含量为1%-10%,优选为6%-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盐包括金属磷酸盐;优选地,所述金属磷酸盐包括磷酸钴、磷酸镍、磷酸锰、磷酸铝或磷酸钛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盐的含量为0.1%-5%,优选为2%-4%。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包括镍钴锰三元材料和/或镍钴铝三元材料;优选地,镍钴锰三元材料中镍钴锰的摩尔比包括1:1:1、4:4:2、5:2:3、6:2:2或8:1:1中的任意一种;优选地,镍钴铝三元材料中镍钴铝的摩尔比包括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依伟吴剑杨幸郑江峰尚国志
申请(专利权)人:清远佳致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