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型调整模块及使用X 型调整模块的合光装置与投影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5863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6: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X型调整模块,包括上盖、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一光传递元件、第二光传递元件、第一调整件及第二调整件。第一框架枢接于上盖,第二框架枢接于第一框架,并与第一框架交叉。第一光传递元件固定于第一框架内,第二光传递元件固定于第二框架内,并与第一光传递元件交叉。第一调整件穿过上盖并顶抵于第一框架,第一调整件用于驱动第一框架转动。第二调整件穿过上盖并顶抵于第二框架,第二调整件用于驱动第二框架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藉由调整第一光传递元件与第二光传递元件的摆设角度,来控制光束的传递路径,避免光能量过于集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X型调整模块及使用X型调整模块的合光装置与投影机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光学元件,且特别是关于一种X型调整模块及使用X型调整模块的合光装置以及投影机。
技术介绍
投影机所使用的光源种类随着市场对投影机亮度、色彩饱和度、使用寿命、无毒环保等等要求,从超高压汞灯(UHPlamp)、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进化到激光二极管(laserdiode,LD)。目前高亮度的红色激光二极管及绿色激光二极管的成本过高,为了降低成本,通常采用蓝色激光二极管激发荧光粉转轮上的荧光粉来产生黄光、绿光,再经由色轮(colorwheel)将所需的红光过滤(filter)出来,再搭配蓝色激光二极管发出的蓝光,而构成投影画面所需的红、绿、蓝三原色。现有技术中,为了要提高亮度,有些会采用三个蓝色激光二极管光源组,各蓝色激光二极管光源组包括多个蓝色激光二极管,并藉由X型合光元件合并这些蓝色激光二极管提供的蓝光。理想状况下,这些蓝色激光二极管提供的蓝光合并后应彼此不重叠,以避免照射在荧光粉转轮时会有能量过于集中而导致荧光粉烧毁的风险。因此,这样的合光方式,对于X型合光元件本身的精度以及X型合光元件组装定位的精度要求很高,导致组装效率较差。本「
技术介绍
」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在「
技术介绍
」中所公开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习知技术。此外,在「
技术介绍
」中所公开的内容并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专利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代表在本专利技术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X型调整模块,其两个框架的摆设角度可以个别调整第一光传递元件与第二光传递元件的摆设角度,来控制光束的传递路径,避免光能量过于集中。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合光装置以及一种投影机,以提升组装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达到上述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X型调整模块,包括上盖、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一光传递元件、第二光传递元件、第一调整件以及第二调整件。第一框架枢接于上盖,而第二框架枢接于第一框架,并与第一框架交叉。第一光传递元件固定于第一框架内,而第二光传递元件固定于第二框架内,并与第一光传递元件交叉。第一调整件穿过上盖并顶抵于第一框架,且第一调整件用于驱动第一框架转动。第二调整件穿过上盖并顶抵于第二框架,且第二调整件用于驱动第二框架转动。为达到上述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合光装置,包括基座以及X型调整模块。X型调整模块包括上盖、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一光传递元件、第二光传递元件、第一调整件以及第二调整件。基座具有底部与开口,其中开口与底部相对设置,而上盖固定于开口。第一框架枢接于基座的底部与上盖之间,而第二框架枢接于第一框架,并与第一框架交叉。第一光传递元件固定于第一框架内,而第二光传递元件固定于第二框架内,并与第一光传递元件交叉。第一调整件穿过上盖并顶抵于第一框架,且第一调整件用于驱动第一框架转动。第二调整件穿过上盖并顶抵于第二框架,且第二调整件用于驱动第二框架转动。为达到上述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投影机,包括照明系统、光阀以及投影镜头。照明系统用于提供照明光束,光阀配置于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以将照明光束转换成影像光束,而投影镜头配置于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以投影影像光束。照明系统包括上述合光装置以及三光源组,这些光源组配置于合光装置的三侧,各光源组包括多个点光源,各点光源用于提供子光束,而合光装置用于合并这些子光束。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合光装置因第一框架枢接于基座的底部与上盖之间,第二框架枢接于第一框架,所以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的摆设角度可以个别调整,而设置于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的第一光传递元件与第二光传递元件的摆设角度也可随之调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投影机因采用此合光装置,可藉由调整第一光传递元件与第二光传递元件的摆设角度,来控制光源组提供的子光束反射后的传递路径,如此有助于提升投影机的组装效率。为让本专利技术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合光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X型调整模块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局部元件的结合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光传递元件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调整件顶抵于第一框架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二调整件顶抵于第二框架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X型调整模块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8是图3上下颠倒后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第一调整件顶抵于第一框架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第二调整件顶抵于第二框架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投影机的方块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投影装置的照明系统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照明系统的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合光装置传递的光斑的对照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之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之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合光装置的立体示意图,而图2是X型调整模块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与图2,本实施例的合光装置100包括基座110以及X型调整模块101,其中X型调整模块101包括上盖120、第一框架130、第二框架140、第一光传递元件150、第二光传递元件160、第一调整件170以及第二调整件180。基座110具有底部111与开口112,其中开口112与底部111相对。X型调整模块101的上盖120固定于开口112。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10例如具有多个固定孔113,设置于开口112处,如此可藉由多个固定件230穿过上盖120并固定于这些固定孔113中,以将上盖120固定于开口112。固定孔113例如是螺孔,而固定件230例如是螺丝,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值得一提的是,X型调整模块101可由基座110的开口112放入基座110内而加以固定。图3是图2的局部元件的结合示意图,其中图3省略了图2的上盖120。请参照图2与图3,第一框架130枢接于图1的基座110的底部111与上盖120之间,而第二框架140枢接于第一框架130,并与第一框架130交叉。具体而言,第一框架130例如具有第一枢轴131(以虚线表示轴线),枢接于图1的基座110的底部111与上盖120之间,而第二框架140例如具有第二枢轴141(以虚线表示轴线),枢接于第一框架13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枢轴131例如是偏离第一框架130的中心,第二枢轴141例如是偏离第二框架140的中心,且在第二框架140枢接于第一框架130时,第一枢轴131与第二枢轴141不共轴。第一光传递元件150固定于第一框架130内,而第二光传递元件160固定于第二框架140内,并与第一光传递元件150交叉。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传递元件150例如分成第一部分151与第二部分152,而第二框架140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X型调整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一光传递元件、第二光传递元件、第一调整件以及第二调整件,所述第一框架枢接于所述上盖;所述第二框架枢接于所述第一框架,并与所述第一框架交叉;所述第一光传递元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框架内;所述第二光传递元件固定于所述第二框架内,并与所述第一光传递元件交叉;所述第一调整件穿过所述上盖并顶抵于所述第一框架,所述第一调整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框架转动;所述第二调整件穿过所述上盖并顶抵于所述第二框架,所述第二调整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框架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X型调整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一光传递元件、第二光传递元件、第一调整件以及第二调整件,所述第一框架枢接于所述上盖;所述第二框架枢接于所述第一框架,并与所述第一框架交叉;所述第一光传递元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框架内;所述第二光传递元件固定于所述第二框架内,并与所述第一光传递元件交叉;所述第一调整件穿过所述上盖并顶抵于所述第一框架,所述第一调整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框架转动;所述第二调整件穿过所述上盖并顶抵于所述第二框架,所述第二调整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框架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X型调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X型调整模块还包括第一弹片以及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弹片连接于所述上盖,并顶抵于第一框架,且所述第一弹片与所述第一调整件顶抵于所述第一框架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弹片连接于所述上盖,并顶抵于第二框架,且所述第二弹片与所述第二调整件顶抵于所述第二框架的相对两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X型调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片及所述第二弹片是冲压所述上盖而形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X型调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具有第一楔型结构,所述第一楔型结构具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框架具有第二楔型结构,第二楔型结构具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调整件及所述第二调整件分别包括调整杆,这些所述调整杆分别顶抵于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X型调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整件包括第一凸轮及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凸轮顶抵于所述第一框架,所述第一转动杆穿过所述上盖而连接于所述第一凸轮,所述第二调整件包括第二凸轮及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凸轮顶抵于所述第二框架,所述第二转动杆穿过所述上盖而连接于所述第二凸轮。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X型调整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固定件以及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穿过所述上盖并固定于所述第一框架,以及所述第二固定件穿过所述上盖并固定于所述第二框架。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X型调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具有第一枢轴,枢接于所述上盖,所述第二框架具有第二枢轴,枢接于所述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枢轴偏离所述第一框架的中心,所述第二枢轴偏离所述第二框架的中心,且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第二枢轴不共轴。8.一种合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以及X型调整模块,所述基座具有底部与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底部相对设置;所述X型调整模块包括上盖、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一光传递元件、第二光传递元件、第一调整件以及第二调整件,所述上盖固定于所述开口;所述第一框架枢接于所述基座的所述底部与所述上盖之间;所述第二框架枢接于所述第一框架,并与所述第一框架交叉;所述第一光传递元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框架内;所述第二光传递元件固定于所述第二框架内,并与所述第一光传递元件交叉;所述第一调整件穿过所述上盖并顶抵于所述第一框架,所述第一调整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框架转动;所述第二调整件穿过所述上盖并顶抵于所述第二框架,所述第二调整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框架转动。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合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光装置还包括第一弹片以及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弹片连接于所述上盖,并顶抵于第一框架,且所述第一弹片与所述第一调整件顶抵于所述第一框架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弹片连接于所述上盖,并顶抵于第二框架,且所述第二弹片与所述第二调整件顶抵于所述第二框架的相对两侧。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合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片及所述第二弹片是冲压所述上盖而形成。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合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具有第一楔型结构,所述第一楔型结构具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框架具有第二楔型结构,第二楔型结构具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调整件及所述第二调整件分别包括调整杆,这些所述调整杆分别顶抵于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合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整件包括第一凸轮及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凸轮顶抵于所述第一框架,所述第一转动杆穿过所述上盖而连接于所述第一凸轮,所述第二调整件包括第二凸轮及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凸轮顶抵于所述第二框架,所述第二转动杆穿过所述上盖而连接于所述第二凸轮。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合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光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件以及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穿过所述上盖并固定于所述第一框架,所述第二固定件穿过所述上盖并固定于所述第二框架。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合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伟沈建基
申请(专利权)人: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