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圈养沉水植物的生态浮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058309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5:55
一种圈养沉水植物的生态浮框系统,包括浮框装置和固定装置。所述浮框装置包括浮于水面的浮框和缝合在浮框上的种植浮网,所述浮框为由四根主浮管首尾相接而成的矩形框结构,所述浮框内设有多根加强筋浮管;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四根打入河底的固定杆和固定杆基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用于沉水植物的圈养,是一种适用于河湖水体面源污染、黑臭水体整治的生态浮床,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治污效果好、构造简单、建造成本低、运行维护方便等特点,适宜在中小河流面源污染的治理工程中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圈养沉水植物的生态浮框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河湖水体面源污染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圈养沉水植物的生态浮框系统。
技术介绍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水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洗涤污水和粪便,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工业污水未经处理和处理不够导致氮磷元素含量过高;农业污水来自于化肥和农药的滥用,并随着雨水冲刷流入地下最终汇入河流中。这一系列都会引发河湖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污染、生态破坏及资源浪费等水环境问题。近年来,生态浮床技术在我国河湖水体面源污染的治理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包括水体净化以及水景营造等。根据所种植的植物类型来分,生态浮床可分为挺水植物种植型生态浮床、浮水植物种植型生态浮床和沉水植物种植型生态浮床,目前应用较广的是挺水植物种植型生态浮床和浮水植物种植型生态浮床。相较于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的生长更加迅速,种植工序更加简单,污水治理效果更好,但是现有的沉水植物种植型生态浮床技术均存在设施占地面积大、前期投资高及后期运行维护繁琐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和缺陷,本技术提出一种治污效果好、构造简单、建造成本低、运行维护方便的圈养沉水植物的生态浮框系统,是一种适用于河湖水体面源污染、黑臭水体整治的生态浮床,适宜在中小河流面源污染的治理工程中推广应用。本技术的目的通过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圈养沉水植物的生态浮框系统,包括浮框装置和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底端固定在河底的多根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端伸出水面,所述浮框装置包括可浮在水面的浮框和固定在浮框内的、用于种植沉水植物的种植浮网,所述浮框滑动连接在固定杆上,使得所述浮框漂浮在水面上时可沿固定杆自由滑动。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的底端固定有可沉在水底的固定杆基座,所述固定杆通过埋在河底的固定杆基座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的顶端安装有防止浮框从固定杆顶端脱离的限位管帽。进一步的,所述种植浮网采用尼龙网。进一步的,所述浮框为上固定有与固定杆大小相匹配的环形套筒,所述浮框通过环形套筒安装在固定杆上。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设有多根,且所述固定杆设置的位置与浮框上环形套筒的位置相匹配。进一步的,所述浮框为由四根主浮管首尾相接而成的矩形框结构,所述浮框内在相对的主浮管之间设有多根加强筋浮管,所述加强筋浮管将浮框内分隔为多个独立的空间,每个空间内固定有种植浮网。进一步的,所述浮框内每隔1.0~1.5m设置一根加强筋浮管。进一步的,所述主浮管上套装有三通接头,所述加强筋浮管固定在相对的所述三通接头上,将相对的主浮管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主浮管和加强筋浮管均采用PVC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及优点在于:本技术可根据河道的实际地形条件和景观设计要求灵活布置生态浮框的位置和数量,在目标水域高密度圈养沉水植物以对水体的面源污染进行原位处理,并防止沉水植物的泛滥生长,能极大提升生态浮框的净水效应和景观功能;该技术制作所选材料均为常见的建筑材料,采购运输储存方便,安装简捷,可反复回收再利用,不污染水环境,且成品生产成本和后期运行维护费用低,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综上所述,本技术可用于沉水植物的圈养,是一种适用于河湖水体面源污染、黑臭水体整治的生态浮床,该技术具有治污效果好、构造简单、建造成本低、运行维护方便等特点,适宜在中小河流面源污染的治理工程中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1中:1-主浮管、2-环形套筒、3-加强筋浮管、4-三通接头、5-种植浮网、6-固定杆、7-固定杆基座、8-限位管帽、9-沉水植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来详细说明一种圈养沉水植物的生态浮框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在工程河段修筑土石围堰,清除河底松软土层后,浇筑固定杆基座7,固定杆基座7埋置深度需位于河床最大冲刷深度以下0.5m;固定杆6采用DN80镀锌钢管,固定杆6底部埋入砼基座70.3m,固定杆6顶部高出河道常水位0.5m,固定杆6顶部装有限位管帽8;采用环形套筒2将四根主浮管1首尾相接制作浮框的矩形外框,外框的尺寸为3.0m×1.5m长×宽;沿浮框的长度方向每隔1.0m设置一根加强筋浮管3,采用三通接头4将加强筋浮管3两端与主浮管1相接;采用尼龙绳或尼龙扎带将种植浮网5连接固定于由主浮管1和加强筋浮管3组装成的矩形浮框中;将制作完成的浮框运至工程河段,采用吊装的方式将矩形浮框四个角上的环形套筒2分别穿套在四根固定杆6上,完成生态浮框的安装;最后将沉水植物9定植在种植浮网5上的小孔中,每孔定植1株;沉水植物9的根系和叶片可以有效地吸收污染水体中的铵态氮等污染物,从而实现了对河湖水体面源污染的原位处理。圈养沉水植物的生态浮框系统工艺流程:将种植浮网5缝合在由主浮管1和加强筋浮管3组装成的矩形浮框中作为沉水植物生长的承托网;浮框装置与固定装置之间接触配合,浮框装置的环形套筒2穿套在固定装置的固定杆6上,浮框装置即可随水位的浮动沿固定杆上下滑动,由固定杆限位;再将狐尾藻、金鱼藻等具有净水作用的沉水植物圈养在目标水域以净化水质和亮化水景,并具有消浪抗风的作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此,其他的任何未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实质和原理下所作的改变或修饰,都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圈养沉水植物的生态浮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浮框装置和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底端固定在河底的多根固定杆(6),所述固定杆的顶端伸出水面,所述浮框装置包括可浮在水面的浮框和固定在浮框内的、用于种植沉水植物的种植浮网(5),所述浮框滑动连接在固定杆上,使得所述浮框漂浮在水面上时可沿固定杆自由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圈养沉水植物的生态浮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浮框装置和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底端固定在河底的多根固定杆(6),所述固定杆的顶端伸出水面,所述浮框装置包括可浮在水面的浮框和固定在浮框内的、用于种植沉水植物的种植浮网(5),所述浮框滑动连接在固定杆上,使得所述浮框漂浮在水面上时可沿固定杆自由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养沉水植物的生态浮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6)的底端固定有固定杆基座(7),所述固定杆(6)通过埋在河底的固定杆基座(7)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养沉水植物的生态浮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6)的顶端安装有防止浮框从固定杆(6)顶端脱离的限位管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圈养沉水植物的生态浮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浮网(5)采用尼龙网。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圈养沉水植物的生态浮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框为上固定有与固定杆(6)大小相匹配的环形套筒(2),所述浮框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黎明宋文杰何香建刘军邓仁贵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