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5558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4:26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包括:座体;第一本体,与座体的第一部分铰接;第二本体,与座体的第二部分铰接;滑动件;第一限位结构,设置于第一本体和滑动件之间;第二限位结构,设置于第二本体和滑动件之间;在外力作用下第一本体相对于座体旋转时,滑动件和第二本体均随着第一本体旋转而相对于座体旋转,滑动件在旋转过程中相对于第一本体沿第二表面移动,第二本体在旋转过程中相对于滑动件沿第三表面移动;在外力撤销时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的抵接摩擦力能够维持第一本体相对于座体的旋转角度。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由于第一表面设置于滑动件上,第二表面设置于第一本体上,不受铰接处的空间限制,使用更灵活。

Supporting device

The embodiment of this application discloses a support device, which includes: a seat body; a first body, articulated with the first part of the seat body; a second body, articulated with the second part of the seat body; a slider; a first limit structure, between the first body and the slider; a second limit structure, between the second body and the slider; and a first body relative to the slider under external forces. When the pedestal rotates, the slider and the second body rotate relative to the pedestal as the first body rotates, the slider moves along the second surface relative to the first body in the course of rotation, and the second body moves along the third surface relative to the slider in the course of rotation; when the external force revokes, the friction force between the first surface and the second surface can maintain the first body relative to the pedestal. The rotation angle of the body. The support device according to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is more flexible because the first surface is arranged on the slider and the second surface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body, which is not limited by the space of the articu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撑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支撑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支撑装置是人们经常使用的设备,支撑装置一般设置有第一本体和座体,第一本体与座体铰接,第一本体相对于座体能够旋转,第一本体和座体的铰接处还设置有阻尼结构,通过阻尼结构维持第一本体相对于座体的旋转角度。然而,阻尼结构提供的阻尼力受第一本体和座体铰接处的空间限制,使用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支撑装置。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座体;第一本体,与所述座体的第一部分铰接;第二本体,与所述座体的第二部分铰接;滑动件;第一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滑动件之间;所述滑动件的第一表面通过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二表面抵接;第二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和所述滑动件之间;所述滑动件的第三表面通过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四表面抵接;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座体旋转时,所述滑动件和所述第二本体均随着所述第一本体旋转而相对于所述座体旋转,所述滑动件在旋转过程中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沿所述第二表面移动,所述第二本体在旋转过程中相对于所述滑动件沿所述第三表面移动;在所述外力撤销时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抵接摩擦力能够维持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座体的旋转角度。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容置腔,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上;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限位容置腔内;所述滑动件设置于所述限位容置腔内,所述滑动件的第一表面通过所述限位容置腔与所述第二表面抵接;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座体旋转时,所述滑动件在所述限位容置腔内随着所述第一本体旋转而相对于所述座体旋转。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容置腔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内,所述第一本体还包括:开口,与所述限位容置腔连通;所述滑动件通过所述开口能够显露;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槽,设置于所述滑动件上,与所述开口的位置对应;所述限位槽的槽口位于所述滑动件通过所述开口能够显露的第五表面上,所述限位槽的相对两侧面形成所述第三表面;所述第二本体的至少部分结构的相对两侧面形成所述第四表面,所述第二本体的至少部分结构通过所述开口位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第二本体的至少部分结构的相对两侧面分别与所述限位槽的相对两侧面一一抵接;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座体旋转时,所述第二本体随着所述第一本体旋转而相对于所述座体旋转,所述第二本体在旋转过程中相对于所述滑动件沿所述限位槽的相对两侧面移动。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本体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限位容置腔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内,所述开口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摩擦件,固定于所述限位容置腔内,在所述开口处与所述座体的第一部分铰接;所述摩擦件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二本体的相对两侧面形成所述第四表面,所述第二本体通过所述开口位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第二本体的相对两侧面分别与所述限位槽的相对两侧面一一抵接;所述座体的第二部分通过所述开口在所述限位槽内与所述第二本体铰接。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连接件带动所述摩擦件相对于所述座体以第一方向旋转的过程中,当所述第一连接件旋转至第一旋转位置时,所述滑动件沿所述摩擦件的表面移动至第一移动位置,所述第二本体沿所述限位槽的相对两侧面移动至与所述摩擦件之间形成第一间隙;当所述第一连接件从所述第一旋转位置向第二旋转极限位置旋转时,所述滑动件体沿所述摩擦件的表面以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本体沿所述限位槽的相对两侧面向靠近所述限位槽的槽口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摩擦件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当所述第一连接件旋转至所述第二旋转极限位置时,所述滑动件沿所述摩擦件的表面以第二方向移动至第二移动极限位置,所述第二本体沿所述限位槽的相对两侧面向靠近所述限位槽的槽口方向移动至与所述摩擦件抵接。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连接件带动所述摩擦件相对于所述座体以第三方向旋转的过程中;当所述第一连接件从所述第一旋转位置向第三旋转极限位置旋转时,所述滑动件体沿所述摩擦件的表面以第四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本体沿所述限位槽的相对两侧面向靠近所述限位槽的槽口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摩擦件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当所述第一连接件旋转至所述第三旋转极限位置时,所述滑动件体沿所述摩擦件的表面以所述第四方向移动至所述第三移动极限位置,所述第二本体沿所述限位槽的相对两侧面向靠近所述限位槽的槽口方向移动至与所述摩擦件抵接;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所述第四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为条型结构,所述限位容置腔为沿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条型腔体;所述摩擦件为与所述限位容置腔形状匹配的条型结构,所述摩擦件的长度方向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二表面;所述滑动件为与所述限位容置腔形状匹配的条型结构,所述滑动件的长度方向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一表面;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连接件带动所述摩擦件相对于所述座体旋转时,所述滑动件沿所述摩擦件的长度方向的表面以限位容置腔的长度方向移动。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容置腔为通腔,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中部;所述摩擦件和所述滑动件设置于所述限位容置腔的第一端;所述座体包括:支承件;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有容置通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承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容置通腔的第一端口对应;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容置通腔的第二端口侧,所述第三连接件的第二端的第一部分与所述摩擦件铰接;所述第三连接件的第二端的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本体铰接;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容置通腔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容置通道;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灯组件,设置于所述限位容置腔的第二端口处;电线;所述电线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支承件内,所述电线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容置通腔的第一端口、所述容置通道、所述开口、以及所述限位容置腔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灯组件电连接。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调节件,能够调整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抵接摩擦力的大小;所述调节件通过调整所述抵接摩擦力的大小能够锁定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座体旋转的位置。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所述限位容置腔时,所述调节件套设于所述第一本体外与所述限位容置腔对应的位置,所述调节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移动;当所述调节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移动时,所述限位容置腔的内壁向所述滑动件移动而调整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抵接摩擦力的大小。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滑动件的第一表面通过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二表面抵接;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座体旋转时,所述滑动件和所述第二本体均随着所述第一本体旋转而相对于所述座体旋转,所述滑动件在旋转过程中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沿所述第二表面移动,所述第二本体在旋转过程中相对于所述滑动件沿所述第三表面移动;在所述外力撤销时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抵接摩擦力能够维持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座体的旋转角度;由于所述第一表面设置于滑动件上,所述第二表面设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座体;第一本体,与所述座体的第一部分铰接;第二本体,与所述座体的第二部分铰接;滑动件;第一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滑动件之间;所述滑动件的第一表面通过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二表面抵接;第二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和所述滑动件之间;所述滑动件的第三表面通过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四表面抵接;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座体旋转时,所述滑动件和所述第二本体均随着所述第一本体旋转而相对于所述座体旋转,所述滑动件在旋转过程中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沿所述第二表面移动,所述第二本体在旋转过程中相对于所述滑动件沿所述第三表面移动;在所述外力撤销时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抵接摩擦力能够维持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座体的旋转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座体;第一本体,与所述座体的第一部分铰接;第二本体,与所述座体的第二部分铰接;滑动件;第一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滑动件之间;所述滑动件的第一表面通过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二表面抵接;第二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和所述滑动件之间;所述滑动件的第三表面通过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四表面抵接;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座体旋转时,所述滑动件和所述第二本体均随着所述第一本体旋转而相对于所述座体旋转,所述滑动件在旋转过程中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沿所述第二表面移动,所述第二本体在旋转过程中相对于所述滑动件沿所述第三表面移动;在所述外力撤销时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抵接摩擦力能够维持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座体的旋转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容置腔,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上;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限位容置腔内;所述滑动件设置于所述限位容置腔内,所述滑动件的第一表面通过所述限位容置腔与所述第二表面抵接;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座体旋转时,所述滑动件在所述限位容置腔内随着所述第一本体旋转而相对于所述座体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容置腔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内,所述第一本体还包括:开口,与所述限位容置腔连通;所述滑动件通过所述开口能够显露;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槽,设置于所述滑动件上,与所述开口的位置对应;所述限位槽的槽口位于所述滑动件通过所述开口能够显露的第五表面上,所述限位槽的相对两侧面形成所述第三表面;所述第二本体的至少部分结构的相对两侧面形成所述第四表面,所述第二本体的至少部分结构通过所述开口位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第二本体的至少部分结构的相对两侧面分别与所述限位槽的相对两侧面一一抵接;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座体旋转时,所述第二本体随着所述第一本体旋转而相对于所述座体旋转,所述第二本体在旋转过程中相对于所述滑动件沿所述限位槽的相对两侧面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限位容置腔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内,所述开口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摩擦件,固定于所述限位容置腔内,在所述开口处与所述座体的第一部分铰接;所述摩擦件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二本体的相对两侧面形成所述第四表面,所述第二本体通过所述开口位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第二本体的相对两侧面分别与所述限位槽的相对两侧面一一抵接;所述座体的第二部分通过所述开口在所述限位槽内与所述第二本体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连接件带动所述摩擦件相对于所述座体以第一方向旋转的过程中,当所述第一连接件旋转至第一旋转位置时,所述滑动件沿所述摩擦件的表面移动至第一移动位置,所述第二本体沿所述限位槽的相对两侧面移动至与所述摩擦件之间形成第一间隙;当所述第一连接件从所述第一旋转位置向第二旋转极限位置旋转时,所述滑动件体沿所述摩擦件的表面以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本体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小利元向飞杨润
申请(专利权)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