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挡风玻璃、汽车尾门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5511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4:11
一种挡风玻璃,包括:玻璃本体、加热丝、加热线束和连接端口;加热丝设置于玻璃本体内;加热丝通过加热线束和连接端口电连接;加热线束与加热丝的连接端位于玻璃本体的底部边缘。一种汽车尾门,包括挡风玻璃,还包括:外板和内饰板;挡风玻璃安装在外板上;挡风玻璃的加热线束和连接端口设置于内饰板和玻璃本体之间;或挡风玻璃的加热线束和连接端口设置于内饰板和外板之间。通过将挡风玻璃加热丝的引出端及加热线束设置于挡风玻璃的底部边缘,使用现有的内饰板来对挡风玻璃加热丝的引出端及加热线束进行遮盖,避免了增加额外的内饰板,降低了车辆的成本和重量;同时,提高了用户观察车辆周围的视野,提高了车辆驾驶的安全性。

A windshield, automobile tail door and automobile

A windshield comprises a glass body, a heating wire, a heating wire harness and a connecting port; a heating wire is arranged in the glass body; a heating wire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hrough a heating wire harness and a connecting port; and a connecting end of the heating wire harness and the heating wire is located at the bottom edge of the glass body. The rear door of an automobile includes a windshield and also includes an outer panel and an inner trim panel; the windshield is installed on the outer panel; the heating wire harness and connection port of the windshield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 inner trim panel and the glass body; or the heating wire harness and connection port of the windshield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 inner panel and the outer panel. By setting the leading end and heating wire harness of the windshield heating wire at the bottom edge of the windshield, using the existing interior panel to cover the leading end and heating wire harness of the windshield heating wire, the additional interior panel is avoided, the cost and weight of the vehicle are reduced, and the visual field around the vehicle is improved, and the driving safety of the vehicle is improved. \u300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挡风玻璃、汽车尾门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挡风玻璃、汽车尾门及汽车。
技术介绍
电加热玻璃可以在冰雪天气下,消除玻璃上的雾气和冰雪,保持清晰的驾驶视野,提高驾驶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在极端寒冷的冰雪天气下,无需手动清除堆积在玻璃上的冰雪,电加热玻璃可以在五分钟之内消除冰雪和雾气。目前,汽车挡风玻璃的加热丝的引出端通常设置于挡风玻璃的侧面中间位置或者顶部边缘,为了保持车内的整洁和美观,挡风玻璃的加热丝的引出端及加热线束通常需要加装额外的内饰板进行遮盖。这种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车内的整洁程度,但加装额外的内饰板来遮盖玻璃内加热丝和引出的加热线束的方法存在如下缺点:1、额外的内饰板占用了更多的车内空间,降低了车内空间利用率,减少了用户通过挡风玻璃观察车辆周围环境的视野,降低了车辆驾驶的安全性;2、额外的内饰板增加了车辆的成本和重量,提高了车辆行驶的能耗,加重了用户购车和使用的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挡风玻璃,通过将挡风玻璃加热丝的引出端及加热线束设置于挡风玻璃的底部边缘,使用现有的内饰板来对挡风玻璃加热丝的引出端及加热线束进行遮盖,避免了增加额外的内饰板来对加热丝引出端和加热线束进行遮盖,降低了车辆的成本和重量,降低了车辆的能耗;同时,提高了用户通过挡风玻璃观察车辆周围环境的视野,提高了车辆驾驶的安全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挡风玻璃,包括:玻璃本体、加热丝、加热线束和连接端口;所述加热丝设置于所述玻璃本体内;所述加热丝通过所述加热线束和所述连接端口电连接;所述加热线束与所述加热丝的连接端位于所述玻璃本体的底部边缘。进一步地,所述加热丝为一条,其端部与所述加热线束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加热丝为多条,且按照下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设置:多条所述加热丝彼此并联,且各加热丝的端部与所述加热线束电连接;或者,所述加热丝中的部分彼此并联,部分彼此串联,且所述串联加热丝的端部与所述并联加热丝的端部分别与所述加热线束电连接;或者,所述加热丝依次串联后形成一条串联加热丝,该串联加热丝的端部与所述加热线束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挡风玻璃为后挡风玻璃。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尾门,包括挡风玻璃,还包括:外板和内饰板;所述挡风玻璃安装在所述外板上;所述挡风玻璃的加热线束和连接端口设置于所述内饰板和所述玻璃本体之间;或所述挡风玻璃的加热线束和连接端口设置于所述内饰板和所述外板之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端口预设于靠近所述玻璃本体的所述外板上。进一步地,所述汽车尾门还包括内板,所述内板设置于所述外板和内饰板之间,所述内板上设置有过孔,所述过孔的位置与所述连接端口的位置相对应。进一步地,所述过孔在所述外板上的最大投影面积大于所述连接端口在所述外板上的最大投影面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所述汽车尾门。本技术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1、通过将挡风玻璃加热丝的引出端及加热线束设置于挡风玻璃的底部边缘,使用现有的内饰板来对挡风玻璃加热丝的引出端及加热线束进行遮盖,避免了增加额外的内饰板来对加热丝引出端和加热线束进行遮盖,降低了车辆的成本和重量,减少了车辆的能耗。2、同时,提高了用户通过挡风玻璃观察车辆周围环境的视野,提高了车辆驾驶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挡风玻璃的加热丝串联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挡风玻璃的加热丝并联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未安装内板和内饰板的汽车尾门的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已安装内板的汽车尾门的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已安装内饰板的汽车尾门的结构图。附图标记:1、玻璃本体,21、加热丝,22、加热线束,23、连接端口,3、外板,4、内饰板,5、内板,51、过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挡风玻璃的加热丝串联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挡风玻璃的加热丝并联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挡风玻璃,包括:玻璃本体1、加热丝21、加热线束22和连接端口23;加热丝21设置于玻璃本体1内;加热丝21通过加热线束22和连接端口23电连接;加热线束22与加热丝21的连接端位于玻璃本体1的底部边缘。通过将加热丝21从玻璃本体1的引出端及加热线束22设置于玻璃本体1的底部边缘,使加热丝21的引出端和加热线束22可以实现从玻璃本体1底部与汽车电路主线束的连接,提高了线路连接的便捷性,避免了线路布局过长而额外增加内饰板的使用量。加热线束22及连接端口23均预设于玻璃本体1底部边缘,待挡风玻璃安装于汽车上后再与汽车的主线束的相应接口进行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加热丝21为一条,其端部与加热线束22电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加热丝21为多条,且按照下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设置:多条加热丝21彼此并联后与加热线束22电连接;或者,加热丝21中的部分彼此并联,部分彼此串联,且串联加热丝的端部与并联加热丝的端部分别与加热线束22电连接;或者,加热丝21依次串联后形成一条串联加热丝,该串联加热丝的端部与加热线束22电连接。当加热丝21中的一条或多条出现故障时,该支路断开,不影响其他支路的正常工作,降低了挡风玻璃部分加热丝故障对整体加热功能的影响,在极端条件下提高了挡风玻璃加热功能的可靠性,提高了用户用车时的安全性。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挡风玻璃为后挡风玻璃。下面,以挡风玻璃为汽车后挡风玻璃为例进行详细说明,但并不排除将挡风玻璃应用于汽车前挡风玻璃的情形。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未安装内板和内饰板的汽车尾门的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已安装内板的汽车尾门的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已安装内饰板的汽车尾门的结构图。请参照图3、图4和图5,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尾门,包括挡风玻璃,还包括:外板3和内饰板4;挡风玻璃安装在外板3上;挡风玻璃的加热线束22和连接端口23设置于内饰板4和玻璃本体1之间;或挡风玻璃的加热线束22和连接端口23设置于内饰板4和外板3之间。连接端口23预设于靠近玻璃本体1的外板3上。汽车尾门还包括:内板5,内板5设置于外板3和内饰板4之间,内板5上设置有过孔51,过孔51的位置与连接端口23的位置相对应。可选的,过孔51在外板3上的最大投影面积大于连接端口23在外板3上的最大投影面积。在汽车尾门的安装过程中,汽车尾门主线束中与连接端口23相对应的连接端口穿过内板5的过孔51,与连接端口23实现连接。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汽车尾门。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旨在保护一种挡风玻璃,包括:玻璃本体、加热丝、加热线束和连接端口;加热丝设置于玻璃本体内;加热丝通过加热线束和连接端口电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本体(1)、加热丝(21)、加热线束(22)和连接端口(23);所述加热丝(21)设置于所述玻璃本体(1)内;所述加热丝(21)通过所述加热线束(22)和所述连接端口(23)电连接;所述加热线束(22)与所述加热丝(21)的连接端位于所述玻璃本体(1)的底部边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本体(1)、加热丝(21)、加热线束(22)和连接端口(23);所述加热丝(21)设置于所述玻璃本体(1)内;所述加热丝(21)通过所述加热线束(22)和所述连接端口(23)电连接;所述加热线束(22)与所述加热丝(21)的连接端位于所述玻璃本体(1)的底部边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丝(21)为一条,其端部与所述加热线束(22)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丝(21)为多条,且按照下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设置:多条所述加热丝(21)彼此并联,且各加热丝的端部与所述加热线束(22)电连接;或者,所述加热丝(21)中的部分彼此并联,部分彼此串联,且所述串联加热丝的端部与所述并联加热丝的端部分别与所述加热线束(22)电连接;或者,所述加热丝(21)依次串联后形成为一条串联加热丝,该串联加热丝的端部与所述加热线束(22)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智千张翔蒋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