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卷线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5479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卷线充电桩,包括桩体、控制模组、供电模组、电缆、电动卷线组件、充电插头组件以及用于检测待充电的车辆的距离的距离检测传感器,所述供电模组、所述控制模组以及所述电动卷线组件均设置于所述桩体内,所述距离检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桩体上;所述供电模组通过所述电缆与所述充电插头组件连接,所述电缆的卷绕在所述电动卷线组件上,所述控制模组分别与所述供电模组、所述电动卷线组件以及所述距离检测传感器通信连接。

Automatic coiled charging pi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utomatic winding charging pile, which comprises a pile body, a control module, a power supply module, a cable, an electric winding component, a charging plug component and a distance detection sensor for detecting the distance of a vehicle to be charged. The power supply module, the control module and the electric winding component are all arranged in the pile body, and the distance detection sensor is arranged. On the pile body, the power supply modu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charging plug assembly through the cable, and the cable is wound on the electric winding assembly. The control modul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power supply module, the electric winding assembly and the distance detection sensor, respective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卷线充电桩
本技术涉及充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桩。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的应用,有利于缓解能源与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结构优化和消费升级。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题。《指导意见》提出在建设目标方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建立较完善的标准规范和市场监管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充电服务市场。在这一大环境下,作为充电基础设施中与用户接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充电桩必然会得到大量的生产应用。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充电桩的电缆过长会导致在地面拖曳,被踩踏出现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桩,具有自动收放电缆从而保护该电缆的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卷线充电桩,包括桩体、控制模组、供电模组、电缆、电动卷线组件、充电插头组件以及用于检测待充电的车辆的距离的距离检测传感器,所述供电模组、所述控制模组以及所述电动卷线组件均设置于所述桩体内,所述距离检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桩体上;所述供电模组通过所述电缆与所述充电插头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卷线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桩体、控制模组、供电模组、电缆、电动卷线组件、充电插头组件以及用于检测待充电的车辆的距离的距离检测传感器,所述供电模组、所述控制模组以及所述电动卷线组件均设置于所述桩体内,所述距离检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桩体上;所述供电模组通过所述电缆与所述充电插头组件连接,所述电缆的卷绕在所述电动卷线组件上,所述控制模组分别与所述供电模组、所述电动卷线组件以及所述距离检测传感器通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卷线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桩体、控制模组、供电模组、电缆、电动卷线组件、充电插头组件以及用于检测待充电的车辆的距离的距离检测传感器,所述供电模组、所述控制模组以及所述电动卷线组件均设置于所述桩体内,所述距离检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桩体上;所述供电模组通过所述电缆与所述充电插头组件连接,所述电缆的卷绕在所述电动卷线组件上,所述控制模组分别与所述供电模组、所述电动卷线组件以及所述距离检测传感器通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卷线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插头组件包括外壳、压力传感器、第一弹性件、第一安全套管以及充电电极结构,所述电缆包括相互电隔离的通信层以及电能传输层,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所述通信层与所述控制模组通信连接,所述充电电极结构通过所述电能传输层与所述供电模组电连接;所述外壳的一端设置有开孔,该压力传感器设置于该外壳内的与该开孔相对的底壁上,所述充电电极结构的尾端设置于该外壳内,所述充电电极结构的首端通过所述开孔伸出于所述外壳,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晓军李志义张林灿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微晟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