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顶灯包装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4923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顶灯包装盒,包括外箱上主体、外箱下底座和内部缓冲结构,外箱下底座为正六边形结构外箱下底座,外箱上主体的底部安装在外箱下底座上,外箱上主体和外箱下底座扣合在一起,外箱上主体内置有内部缓冲结构,内部缓冲结构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放置吸顶灯的腔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吸顶灯包装盒,为具有灯座和六个灯瓣的吸顶灯具专门设计的,具体具有如下优点:1、强度高,保护缓冲性好。2、占地小,运输堆码方便。3、展示方式独特,促销性极佳:在展示的时候,我们打破了传统吸顶灯悬挂展示的方式,最终呈现出一朵盛开的花朵的状态,能够不失掉产品本身的形状,造型吸人眼球。4、环保经济,可二次利用。

Ceiling lamp packing box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eiling lamp packaging box,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body of an outer box, a lower base of an outer box and an internal buffer structure. The lower base of an outer box is a regular hexagonal structure, and the bottom of the main body of an outer box is installed on the lower base of an outer box. The upper body of an outer box and the lower base of an outer box are buckled together. The main body of the outer box has an internal buffer structure, and the internal buffer structure has at least one use. Place the cavity of the ceiling lamp. The invention has the following beneficial effects: the ceiling lamp packing box of the invention i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ceiling lamp with lamp holder and six lamp petals, and ha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1. high strength and good protection buffer. 2. It occupies a small area and is convenient to transport and stack. 3. The exhibition mode is unique and the promotion is excellent: during the exhibition, we broke the traditional way of ceiling lamp hanging display, and eventually presented a blooming flower state, which can not lose the shape of the product itself and attract people's attention. 4.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y can be reus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顶灯包装盒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顶灯包装盒,属于灯具包装盒

技术介绍
灯具是指能透光、分配和改变光源光分布的器具,为防止灯具破碎需要使用灯具包装盒将灯具包装起来。本申请中被包装产品如图8所述,该具有灯座和六个灯瓣,对应着大灯的一大特点-灯瓣和灯座可拆卸,特点亦难点,灯座较为坚硬,无需过多保护,但灯瓣的灯面易磨损、易磕碰,需要格外注意,因此对每瓣灯的防护也显得尤为重要。在运输过程中,一定要保证灯瓣能够安放的牢固,并且不能让灯面受到磨损。普通的包装盒所能起到的保护效果较差,无法有效的保护灯面受到磨损,且展示方式为悬挂展示,包装在包装盒的灯具必须取出后组装在一起进行展示,展示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上述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吸顶灯包装盒。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吸顶灯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箱上主体、外箱下底座和内部缓冲结构,外箱下底座为正六边形结构外箱下底座,外箱上主体的底部安装在外箱下底座上,外箱上主体和外箱下底座扣合在一起,外箱上主体内置有内部缓冲结构,内部缓冲结构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放置吸顶灯的腔体。所述内部缓冲结构为正六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顶灯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箱上主体(1)、外箱下底座(2)和内部缓冲结构(3),外箱下底座(2)为正六边形结构外箱下底座,外箱上主体(1)的底部安装在外箱下底座(2)上,外箱上主体(1)和外箱下底座(2)扣合在一起,外箱上主体(1)内置有内部缓冲结构(3),内部缓冲结构(3)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放置吸顶灯的腔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顶灯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箱上主体(1)、外箱下底座(2)和内部缓冲结构(3),外箱下底座(2)为正六边形结构外箱下底座,外箱上主体(1)的底部安装在外箱下底座(2)上,外箱上主体(1)和外箱下底座(2)扣合在一起,外箱上主体(1)内置有内部缓冲结构(3),内部缓冲结构(3)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放置吸顶灯的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顶灯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缓冲结构(3)为正六边形结构内部缓冲结构,包括六个缓冲独立单体,六个缓冲独立单体靠接在一起,所述缓冲独立单体为等边三角形缓冲独立单体,每个缓冲独立单体具有一个用于放置吸顶灯的腔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顶灯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上主体(1)由通过冲压线条裁剪后的一张纸质件经折叠和拼接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顶灯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上主体(1)包括上主体第一侧板(1.1)、上主体第二侧板(1.2)、上主体第三侧板(1.3)、上主体第四侧板(1.4)、上主体第五侧板(1.5)、上主体第六侧板(1.6)、上主体顶板(1.7)和侧板翻边(1.13),上主体第一侧板(1.1)的左侧边连接侧板翻边(1.13),上主体第一侧板(1.1)的右侧边与主体第二侧板(1.2)的左侧边连接,上主体第二侧板(1.2)的右侧边与主体第三侧板(1.3)的左侧边连接,上主体第三侧板(1.3)的右侧边与主体第四侧板(1.4)的左侧边连接,上主体第四侧板(1.4)的右侧边与主体第五侧板(1.5)的左侧边连接,上主体第五侧板(1.5)的右侧边与主体第六侧板(1.6)的左侧边连接,上主体第一侧板(1.1)的顶边与上主体顶板(1.7)的第一侧边连接,上主体第一侧板(1.1)与侧板翻边(1.13)之间、上主体第一侧板(1.1)与上主体顶板(1.7)之间、上主体第一侧板(1.1)与上主体第二侧板(1.2)之间、上主体第二侧板(1.2)与上主体第三侧板(1.3)之间、上主体第三侧板(1.3)与上主体第四侧板(1.4)之间、上主体第四侧板(1.4)与上主体第五侧板(1.5)之间、上主体第五侧板(1.5)与上主体第六侧板(1.6)之间均具有用于折叠的压痕线,侧板翻边(1.13)与上主体第六侧板(1.6)的右侧边粘接或靠接,上主体顶板(1.7)为正六边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顶灯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下底座(2)由通过冲压线条裁剪后的一张纸质件经折叠和拼接而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顶灯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下底座(2)包括下底座第一侧板(2.1)、下底座第二侧板(2.2)、下底座第三侧板(2.3)、下底座第四侧板(2.4)、下底座第五侧板(2.5)、下底座第六侧板(2.6)和下底座底板(2.7),下底座底板(2.7)的第一侧边上连接有下底座第一侧板(2.1),下底座底板(2.7)的第二侧边上连接有下底座第二侧板(2.2),下底座底板(2.7)的第三侧边上连接有下底座第三侧板(2.3),下底座底板(2.7)的第四侧边上连接有下底座第四侧板(2.4),下底座底板(2.7)的第五侧边上连接有下底座第五侧板(2.5),下底座底板(2.7)的第六侧边上连接有下底座第六侧板(2.6),下底座第一侧板(2.1)与下底座底板(2.7)之间、下底座第二侧板(2.2)与下底座底板(2.7)之间、下底座第三侧板(2.3)与下底座底板(2.7)之间、下底座第四侧板(2.4)与下底座底板(2.7)之间、下底座第五侧板(2.5)与下底座底板(2.7)之间、下底座第六侧板(2.6)与下底座底板(2.7)之间均具有用于折叠的压痕线。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顶灯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主体第一侧板(1.1)与侧板翻边(1.13)的连接处、上主体第一侧板(1.1)与上主体顶板(1.7)的连接处、上主体第一侧板(1.1)与上主体第二侧板(1.2)的连接处、上主体第二侧板(1.2)与上主体第三侧板(1.3)的连接处、上主体第三侧板(1.3)与上主体第四侧板(1.4)的连接处、上主体第四侧板(1.4)与上主体第五侧板(1.5)的连接处、上主体第五侧板(1.5)与上主体第六侧板(1.6)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一个顶板插孔(1.14),下底座第一侧板(2.1)、下底座第二侧板(2.2)、下底座第三侧板(2.3)、下底座第四侧板(2.4)、下底座第五侧板(2.5)、下底座第六侧板(2.6)的顶部两侧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晨夏征陈姿含李婉莹
申请(专利权)人:曲阜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