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金伦专利>正文

一种防烫塑料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43782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7 2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烫塑料碗,所述塑料碗包括碗壁和碗底,所述碗壁的上沿设置有上防烫圈;所述碗底的外周与所述碗壁的下沿之间设置有下防烫圈,所述下防烫圈包括与所述碗壁的下沿邻接的向下延伸的外周壁、与所述碗底的外周邻接的向下延伸的内周壁;所述下防烫圈的外周壁和内周壁在自碗底向下延伸预定距离处结合;所述下防烫圈自上而下地向外倾斜。该塑料碗设置上防烫圈和下防烫圈,防烫效果较好,方便消费者使用。该塑料碗的碗底及下防烫圈的构造也加强了稳定性。

A kind of anti-scalding plastic bowl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nti-scalding plastic bowl, the plastic bowl comprises a bowl wall and a bowl bottom, and the upper edge of the bowl wall is provided with an upper anti-scalding ring; the outer edge of the bowl bottom and the lower edge of the bowl wall are provided with a lower anti-scaling ring, and the lower anti-scaling ring includes a downward extending peripheral wall adjacent to the lower edge of the bowl wall and a downward extending peripheral wall adjacent to the outer edge of the bowl bottom. The outer wall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lower anti-scalding ring are combined at a predetermined distance extending downward from the bottom of the bowl, and the lower anti-scalding ring is inclined from top to bottom to outward. The plastic bowl is provided with an anti-scalding ring and a lower anti-scalding ring, which has better anti-scalding effect and is convenient for consumers to use. The structure of the bottom of the plastic bowl and the lower anti-scalding ring also strengthens the st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烫塑料碗
本技术涉及一次性餐饮用品,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烫塑料碗。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为了满足人们对卫生的要求,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很多一次性塑料碗,这些一次性餐具有利于快餐外卖打包的便捷,但是大多塑料碗较薄,且不具备防烫的形式或结构,在盛装较热食物时,容易烫伤使用者,使用不便。而且很多塑料碗也不稳定,配送或使用过程中也容易倾洒食物。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塑料碗的碗底都是大致平面的,由于所用的材料通常比较薄,在盛放沸水或者比较热的食品时,使用者接触碗底时很容易被烫伤或者由于太烫而脱手,造成内盛物品的洒落。对于一次性塑料碗而言,由于体积比较大,单个的造价比较低,目前市场上的产品都很难低成本地解决这个问题。此外,现有一次性塑料碗一般是由薄型材料制成,现有的碗底通常也比较滑,也给使用造成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不防烫和不稳定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烫塑料碗,所述塑料碗包括碗壁和碗底,所述碗壁的上沿设置有上防烫圈;所述碗底的外周与所述碗壁的下沿之间设置有下防烫圈,所述下防烫圈包括与所述碗壁的下沿邻接的向下延伸的外周壁、与所述碗底的外周邻接的向下延伸的内周壁;所述下防烫圈的外周壁和内周壁在自碗底向下延伸预定距离处结合;所述下防烫圈自上而下地向外倾斜。优选地,所述下防烫圈的所述外周壁与所述内周壁之间具有间隙。优选地,所述下防烫圈的高度为2到5毫米。优选地,所述碗底和上防烫圈的厚度大于所述碗壁的厚度。优选地,所述碗壁的直径从下至上逐渐增大。优选地,所述下防烫圈向外倾斜,与竖直方向所形成的角度为10-20°。优选地,所述上防烫圈包括外圆最外周的卷边和至少一个阶梯变径部。优选地,所述下防烫圈与所述的碗壁的下沿之间设置有一个阶梯变径部。优选地,所述碗底设置有高度逐渐上升的环形构造。优选地,所述碗壁、碗壁上的上防烫圈、所述碗底以及所述碗底的下防烫圈一体成型。据本技术中的防烫塑料碗,可获得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1)该塑料碗设置上防烫圈和下防烫圈,防烫效果较好,方便消费者使用。2)该塑料碗的碗底及下防烫圈的构造加强了稳定性。应当理解,前述大体的描述和后续详尽的描述均为示例性说明和解释,并不应当用作对本技术所要求保护内容的限制。附图说明参考随附的附图,本技术更多的目的、功能和优点将通过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如下描述得以阐明,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中塑料碗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塑料碗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塑料碗一实施方式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图3中B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3中C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通过参考示范性实施例,本技术的目的和功能以及用于实现这些目的和功能的方法将得以阐明。然而,本技术并不受限于以下所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可以通过不同形式来对其加以实现。说明书的实质仅仅是帮助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综合理解本技术的具体细节。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者相同或类似的步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烫塑料碗,整体结构可如图1中的立体图、图2中的俯视图所示。在图3中,该塑料碗可包括碗壁20和碗底41,所述碗壁20的上沿21设置有上防烫圈10,结构如图3中C部和图5所示。所述碗底41的外周与碗壁的下沿22之间设置有下防烫圈32,下防烫圈32可包括外周壁321和内周壁322,结构如图3中B部和图4所示。外周壁321与碗壁的下沿23邻接并向下延伸,内周壁322与碗底41的外周邻接并向下延伸。所述下防烫圈32的外周壁321和内周壁322大致等高并且在自碗底41向下延伸预定距离处结合。该预定距离即为支脚的高度。优选地,下防烫圈32自上而下地向外倾斜。所述碗壁20、碗壁上的上防烫圈10、所述碗底41以及碗底的下防烫圈32可一体成型,便于加工。本技术中的塑料碗具有上防烫圈10和下防烫圈32,在盛装较热的食物时具有较好的防烫性能,使用者可以手持上防烫圈将塑料碗拿起,也可手托下防烫圈,方便进食。根据本技术中防烫塑料碗的一方面,下防烫圈32的所述外周壁321与所述内周壁322之间可具有间隙。由于该塑料碗的碗壁、上防烫圈10、碗底41、下防烫圈32等等可一体成型,碗底41可由正压热成型工艺压入内部,外周壁321与内周壁322在一定空间内可具有间隙。优选地,所述下防烫圈的高度可为2到5毫米。该高度过小,不易起到防烫作用;该高度过大,容易浪费原料和包装空间。优选地,所述下防烫圈32可自上而下地向外倾斜,与竖直方向所形成的角度为10-20°。便于加强塑料碗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碗底41和上防烫圈10的厚度大于所述碗壁20的厚度。上防烫圈10也具备加强、支撑的作用;碗底41在盛装食物时,受到的压力较大,可具备较大的厚度。根据本技术中防烫塑料碗的其他方面,所述碗壁20的直径从下至上逐渐增大,如图3所示,碗壁可包括弧形的过渡部和锥部。优选地,所述上防烫圈10可包括外圆最外周的卷边11和至少一个阶梯变径部12。进一步优选地,如图4所示,阶梯变径部12可设置为两个,分别为121和122。起到加强作用,也使得碗口外扩,方便消费者使用。另一方面,所述下防烫圈32与所述的碗壁20的下沿23之间设置有一个阶梯变径部31,该阶梯变径部31也起到加强作用。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碗底41可设置有高度逐渐上升的环形构造,如图3中所示结构,碗底41也可设置加强筋,高度逐渐上升的环形构造具有加强碗底的作用,各个阶梯环形构造具有斜面或倒角,将压力对称倾斜,加强塑料碗的稳定性。根据本技术中的防烫塑料碗,可获得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1)该塑料碗设置上防烫圈和下防烫圈,防烫效果较好,方便消费者使用。2)该塑料碗的碗底及下防烫圈的构造加强了稳定性。结合这里披露的本技术的说明和实践,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易于想到和理解的。说明和实施例仅被认为是示例性的,本技术的真正范围和主旨均由权利要求所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烫塑料碗,所述塑料碗包括碗壁和碗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碗壁的上沿设置有上防烫圈;所述碗底的外周与所述碗壁的下沿之间设置有下防烫圈,所述下防烫圈包括与所述碗壁的下沿邻接的向下延伸的外周壁以及与所述碗底的外周邻接的向下延伸的内周壁;所述下防烫圈的外周壁和内周壁大致等高并且在自碗底向下延伸预定距离处结合;所述下防烫圈自上而下地向外倾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烫塑料碗,所述塑料碗包括碗壁和碗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碗壁的上沿设置有上防烫圈;所述碗底的外周与所述碗壁的下沿之间设置有下防烫圈,所述下防烫圈包括与所述碗壁的下沿邻接的向下延伸的外周壁以及与所述碗底的外周邻接的向下延伸的内周壁;所述下防烫圈的外周壁和内周壁大致等高并且在自碗底向下延伸预定距离处结合;所述下防烫圈自上而下地向外倾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防烫圈的所述外周壁与所述内周壁之间具有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防烫圈的高度为2到5毫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碗,其特征在于,所述碗底和上防烫圈的厚度大于所述碗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金伦
申请(专利权)人:杨金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