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压电力电缆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03751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6: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电力电缆技术领域的一种中压电力电缆,包括铜导体,铜导体的外壁从内至外依次包裹有半导体内屏蔽层、交联聚乙烯绝缘层和半导体外屏蔽层,半导体外屏蔽层的外壁缠绕有金属屏蔽层,金属屏蔽层的外壁缠绕有玻璃纤维缠绕树脂层,玻璃纤维缠绕树脂层的外壁套接有保护套,本装置采用玻璃纤维缠绕树脂层替代现有的钢丝铠装,降低了电缆整体直径,降低了电缆整体重量,玻璃纤维缠绕树脂层机械强度高,绝缘性优异,电缆上升时,作用力集中在玻璃纤维缠绕树脂层上,动力线芯承受压力小,降低电缆发生击穿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压电力电缆及其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压电力电缆及其生产方法,具体为电力电缆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建筑高度也在不断上升。目前已有建筑突破600米高度,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攀升,高层建筑容积率和用电量以及传输功率也在不断增大,这就需要能够安全有效传输动力的大容量中压垂直安装电缆以满足高层建筑动力传输的需求,从高层建筑的经济性能出发,作为电力的传输的载体,安装在高层建筑的顶层最为经济。这就需要用一根中压电缆垂直敷设在高层建筑中,作为高层建筑的主干电缆,电缆重量要求越轻越好,现有的技术工艺是采用钢丝铠装电缆以满足高层建筑的需求,具体是采用成缆后的隔离套外螺旋排列钢丝,以增强电缆的纵向抗拉能力,该结构电缆存在重量大,外径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压电力电缆及其生产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技术工艺是采用钢丝铠装电缆以满足高层建筑的需求,具体是采用成缆后的隔离套外螺旋排列钢丝,以增强电缆的纵向抗拉能力,该结构电缆存在重量大,外径较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压电力电缆,包括铜导体,所述铜导体的外壁从内至外依次包裹有半导体内屏蔽层、交联聚乙烯绝缘层和半导体外屏蔽层,所述半导体外屏蔽层的外壁缠绕有金属屏蔽层,所述金属屏蔽层的外壁缠绕有玻璃纤维缠绕树脂层,所述玻璃纤维缠绕树脂层的外壁套接有保护套。优选的,所述玻璃纤维缠绕树脂层的前后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法兰。优选的,所述保护套位于两组法兰之间。优选的,所述铜导体、半导体内屏蔽层、交联聚乙烯绝缘层、半导体外屏蔽层和金属屏蔽层的长度均大于玻璃纤维缠绕树脂层的长度。优选的,所述玻璃纤维缠绕树脂层的一端法兰外壁粘结有密封垫。一种中压电力电缆的生产方法,该生产方法的步骤如下:步骤一:铜线绞合:将软铜丝绞合成铜导体;步骤二:三层共挤:将步骤一中的铜导体用半导体内屏蔽层、交联聚乙烯绝缘层和半导体外屏蔽层通过挤压模具三层共挤,得动力线芯;步骤三:金属屏蔽:将铜带通过缠绕机缠绕步骤二中动力线芯的外壁;步骤四:浸胶:玻璃纤维从纱架引出,经过张力控制机后进入浸胶槽进行浸胶;步骤五:均胶:浸胶后的玻璃纤维引入胶辊组,通过胶辊组对玻璃纤维进行均胶;步骤六:玻璃纤维缠绕:将均胶后的玻璃纤维通过缠绕机缠绕在金属屏蔽层的外壁;步骤七:固化:将步骤六中的缠绕后的动力线芯送入固化烘箱,抽真空加热固化;步骤八:挤包外护:将固化后的玻璃纤维缠绕树脂层的外壁进行挤包护套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采用玻璃纤维缠绕树脂层替代现有的钢丝铠装,降低了电缆整体直径,降低了电缆整体重量,玻璃纤维缠绕树脂层机械强度高,绝缘性优异,电缆上升时,作用力集中在玻璃纤维缠绕树脂层上,动力线芯承受压力小,降低电缆发生击穿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缆正视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电缆右视剖视局部示意图。图中:1铜导体、2半导体内屏蔽层、3交联聚乙烯绝缘层、4半导体外屏蔽层、5金属屏蔽层、6玻璃纤维缠绕树脂层、7保护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中压电力电缆,包括铜导体1,铜导体1的外壁从内至外依次包裹有半导体内屏蔽层2、交联聚乙烯绝缘层3和半导体外屏蔽层4,半导体外屏蔽层4的外壁缠绕有金属屏蔽层5,金属屏蔽层5的外壁缠绕有玻璃纤维缠绕树脂层6,玻璃纤维缠绕树脂层6的外壁套接有保护套7。其中,玻璃纤维缠绕树脂层6的前后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法兰,便于通过玻璃纤维缠绕树脂层6进行电缆转弯连接,保护套7位于两组法兰之间,铜导体1、半导体内屏蔽层2、交联聚乙烯绝缘层3、半导体外屏蔽层4和金属屏蔽层5的长度均大于玻璃纤维缠绕树脂层6的长度,便于动力线芯与动力线芯间的连接,玻璃纤维缠绕树脂层6的一端法兰外壁粘结有密封垫,提高玻璃纤维缠绕树脂层6间的密封性。一种中压电力电缆的生产方法,该生产方法的步骤如下:步骤一:铜线绞合:将软铜丝绞合成铜导体1;步骤二:三层共挤:将步骤一中的铜导体1用半导体内屏蔽层2、交联聚乙烯绝缘层3和半导体外屏蔽层4通过挤压模具三层共挤,得动力线芯;步骤三:金属屏蔽:将铜带通过缠绕机缠绕步骤二中动力线芯的外壁;步骤四:浸胶:玻璃纤维从纱架引出,经过张力控制机后进入浸胶槽进行浸胶;步骤五:均胶:浸胶后的玻璃纤维引入胶辊组,通过胶辊组对玻璃纤维进行均胶;步骤六:玻璃纤维缠绕:将均胶后的玻璃纤维通过缠绕机缠绕在金属屏蔽层5的外壁;步骤七:固化:将步骤六中的缠绕后的动力线芯送入固化烘箱,抽真空加热固化;步骤八:挤包外护:将固化后的玻璃纤维缠绕树脂层6的外壁进行挤包护套处理。实施例步骤一:铜线绞合:将直径为2.62mm的19组软铜丝绞合成直径为11.5mm的铜导体1;步骤二:三层共挤:将步骤一中的铜导体1用0.8mm的半导体内屏蔽层2、3.4mm的交联聚乙烯绝缘层3和0.7mm的半导体外屏蔽层4通过挤压模具三层共挤,得外径为21.3mm的动力线芯;步骤三:金属屏蔽:将铜带通过缠绕机缠绕步骤二中动力线芯的外壁,直至金属屏蔽层5的直径达到为21.6mm;步骤四:浸胶:玻璃纤维从纱架引出,经过张力控制机后进入浸胶槽进行浸胶;步骤五:均胶:浸胶后的玻璃纤维引入胶辊组,通过胶辊组对玻璃纤维进行均胶;步骤六:玻璃纤维缠绕:将均胶后的玻璃纤维通过缠绕机以55度的缠绕角缠绕在金属屏蔽层5的外壁,玻璃纤维缠绕树脂层6的壁厚为20mm;步骤七:固化:将步骤六中的缠绕后的动力线芯送入固化烘箱,抽真空加热固化;步骤八:挤包外护:将固化后的玻璃纤维缠绕树脂层6的外壁进行高阻燃聚烯烃制成的保护套7的挤包护套处理,厚度为2mm。缠绕角(°)55壁厚(mm)20环向强度:轴向强度2: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压电力电缆,包括铜导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导体(1)的外壁从内至外依次包裹有半导体内屏蔽层(2)、交联聚乙烯绝缘层(3)和半导体外屏蔽层(4),所述半导体外屏蔽层(4)的外壁缠绕有金属屏蔽层(5),所述金属屏蔽层(5)的外壁缠绕有玻璃纤维缠绕树脂层(6),所述玻璃纤维缠绕树脂层(6)的外壁套接有保护套(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压电力电缆,包括铜导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导体(1)的外壁从内至外依次包裹有半导体内屏蔽层(2)、交联聚乙烯绝缘层(3)和半导体外屏蔽层(4),所述半导体外屏蔽层(4)的外壁缠绕有金属屏蔽层(5),所述金属屏蔽层(5)的外壁缠绕有玻璃纤维缠绕树脂层(6),所述玻璃纤维缠绕树脂层(6)的外壁套接有保护套(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压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缠绕树脂层(6)的前后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法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压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7)位于两组法兰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压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导体(1)、半导体内屏蔽层(2)、交联聚乙烯绝缘层(3)、半导体外屏蔽层(4)和金属屏蔽层(5)的长度均大于玻璃纤维缠绕树脂层(6)的长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压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成业唐传文周兴宝王吉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天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