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电芯及锂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3443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电池电芯及锂电池。所述锂电池电芯包括第一卷芯结构,第一卷芯结构包括对应设置并卷绕的正极片和负极片;第二卷芯结构,第二卷芯结构包括对应设置并卷绕的正极片和负极片;其中,第一卷芯结构中的正极片和负极片采用正极收尾或负极收尾,第二卷芯结构中的正极片和负极片采用正极收尾或采用负极收尾,第一卷芯结构和第二卷芯结构并联设置,且第一卷芯结构中收尾的一侧与第二卷芯结构中收尾的一侧相对设置,进而使得收尾的极片也能够提供容量,避免了极片的浪费,在厚度受限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升了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相对设置的第一卷芯结构和第二卷芯结构避免了多余的锂离子游离产生安全隐患。

Lithium Battery Core and Lithium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电池电芯及锂电池
本技术涉及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锂电池电芯及锂电池。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具有较高能量密度和良好环保性能的电池,具有能量高、可靠性高和加工性好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储能电站用电设备中。目前,对于现有的大容量方形电池,其主要是由电芯与外包装构成,电芯由正负极极片、隔膜卷绕而成。而现有技术中,为了电芯的安全性,避免多余的锂离子游离产生安全隐患,电芯在正负极极片对应卷绕后由负极将正极包裹,并通过隔膜使正负极极片与壳体隔开。而目前行业内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要求越来越高,而现有技术也很难通过对锂电池进行进一步优化来提高的能量密度,提升电池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电芯及锂电池,以进一步提升现有技术中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电芯,包括:第一卷芯结构,所述第一卷芯结构包括对应设置并卷绕的正极片和负极片;第二卷芯结构,所述第二卷芯结构包括对应设置并卷绕的正极片和负极片;其中,所述第一卷芯结构和所述第二卷芯结构二者之一采用正极收尾,所述第一卷芯结构和所述第二卷芯结构二者另一采用正极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电池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卷芯结构(10),所述第一卷芯结构(10)包括对应设置并卷绕的正极片(11)和负极片(13);第二卷芯结构(20),所述第二卷芯结构(20)包括对应设置并卷绕的正极片(11)和负极片(13);其中,所述第一卷芯结构(10)和所述第二卷芯结构(20)二者之一采用正极收尾,所述第一卷芯结构(10)和所述第二卷芯结构(20)二者另一采用正极收尾或采用负极收尾,所述第一卷芯结构(10)和所述第二卷芯结构(20)并联设置,且所述第一卷芯结构(10)中收尾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卷芯结构(20)中收尾的一侧相对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卷芯结构(10),所述第一卷芯结构(10)包括对应设置并卷绕的正极片(11)和负极片(13);第二卷芯结构(20),所述第二卷芯结构(20)包括对应设置并卷绕的正极片(11)和负极片(13);其中,所述第一卷芯结构(10)和所述第二卷芯结构(20)二者之一采用正极收尾,所述第一卷芯结构(10)和所述第二卷芯结构(20)二者另一采用正极收尾或采用负极收尾,所述第一卷芯结构(10)和所述第二卷芯结构(20)并联设置,且所述第一卷芯结构(10)中收尾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卷芯结构(20)中收尾的一侧相对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卷芯结构(10)采用正极收尾,所述第二卷芯结构(20)采用负极收尾。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卷芯结构(10)的正极末端在所述第一卷芯结构(10)的两弧形边缘(16)之间,所述第二卷芯结构(20)的负极末端在所述第二卷芯结构(20)的两弧形边缘(16)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卷芯结构(10)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纯蒋世用李乾乾魏文飞曾庆苑周志红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