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区控温的供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02960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区控温的供暖系统,包括至少三层楼房,每层楼房设有多个散热器组,每层楼房包括多个房间,每个房间对应设有一组散热器组,还包括电加热装置、供水泵、主管路电磁阀、散热器电磁阀及供暖管路,供暖管路包括主供水管路、主回水管路及次供水管路,每个散热器组通过对应的次供水管路并联接于主供水管路与主回水管路之间。改变了传统的串联的供暖结构方式,将每栋楼分区或分楼层并联,并根据不同室内环境温度的要求,进行差别性控制温度、差别性控制流量的供暖结构;采用低装机容量、小功率电加热器的供暖装置,不但保证室内要求的供暖温度,最终还可实现大面积、低能耗、环保供暖。

A heating system with zonal temperature control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heating system with zonal temperature control, including at least three floor buildings, each floor building has multiple radiator groups, each floor building includes multiple rooms, each room correspondingly has a set of radiator groups, including electric heating device, water supply pump, main circuit solenoid valve, radiator solenoid valve and heating pipeline, heating pipeline includes main water supply pipeline, main return pipeline. And the secondary water supply pipeline, each radiator group is connected to the main water supply pipeline and the main return water pipeline through the corresponding secondary water supply pipeline. The traditional series heating structure is changed, each building is divided into zones or floors in parallel, an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indoor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requirements, the heating structure with differential temperature control and flow control is carried out. The heating device with low installed capacity and low power electric heater not only ensures the indoor heating temperature, but also realizes large area, low energy consumption, and so on. Environmental Hea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区控温的供暖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供暖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分区控温的供暖系统,属于环保采暖装备

技术介绍
当今采暖方式一般均采用管网直供,按单栋楼为每个供暖、供热单位,进行各室内的散热器进行串联供暖方式,造成各室内温度不均衡,先供的室温高,后供的室温低,公共管网能量损失也较大,并且回水管内的水温低,回水再加热时加热时间长、能耗消耗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串联式直供暖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分区控温的供暖系统,其改变了传统的散热器串联式直供暖的方式,而将大面积供暖进行分区或分层的进行并联,并根据不同室内环境温度的要求,进行差别性控制温度、差别性控制流量的供暖的结构系统。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分区控温的供暖系统,包括至少三层楼房,每层楼房设有多个散热器组,每层楼房包括多个房间,每个房间对应设有一组所述散热器组,还包括电加热装置、供水泵、主管路电磁阀、散热器电磁阀及供暖管路,所述供暖管路包括供给每层楼房的主供水管路、主回水管路及供给每组散热器组的次供水管路,每个散热器组通过对应的次供水管路并联接于所述主供水管路与所述主回水管路之间,所述主供水管路的一端与电加热装置的供水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次供水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主回水管路的一端与电加热装置的回水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次供水管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供水泵及主管路电磁阀设置在所述主供水管路上,所述散热器电磁阀设置在所述次供水管路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一栋楼或一套别墅为供暖单元工程,通过供暖管路划分成多个供热小区块,可根据各个房间使用温度和不同功能等的要求,对各个管路的温度、流量及供热时间等指标进行控制,基本均有独立的供暖小系统,实现并联供暖,解决了传统串联供暖方式造成的各室内温度不均衡,先供的室温高,后供的室温低,并且回水管内的水温低等问题,实现了各小区块内的室温在不同的时间段均可平衡控制和合理控制。改变了传统的串联的供暖结构方式,将每栋楼分区或分楼层并联,并根据不同室内环境温度的要求,进行差别性控制温度、差别性控制流量的供暖结构;采用低装机容量、小功率电加热器的供暖装置,不但保证室内要求的供暖温度,最终还可实现大面积、低能耗、环保供暖。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器组包括至少一个散热器。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根据房间大小配备合适数量的散热器,多个散热器串联在次供水管路上,次供水管路上设有散热器电磁阀,用于控制该房间散热器的供暖情况,从而实现为每个房间供暖在不同的时间段均可平衡控制和合理控制。进一步的,所述主供水管路通过供水汇总管路与所述电加热装置的供水口连接,所述供水泵设置在所述供水汇总管路上。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配备一个供水汇总管路,还可根据楼层的数量设置多个供水汇总管路,可通过某一个供水汇总管路的供水泵控制某几层楼的供暖情况;如5层楼,3-5层主供水管路可通过一个供水汇总管路与电加热装置的供水口连接,一个供水泵设置在该供水汇总管路上,通过控制该供水泵可以控制3-5层楼房的供暖情况;1-2层主供水管路可通过另一个供水汇总管路与电加热装置的供水口连接,另一个供水泵设置在另一个供水汇总管路上,实现对1-2层楼房的供暖情况。进一步的,所述主回水管路通过回水汇总管路与所述电加热装置的回水口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供暖系统的回水及供暖循环,小区块单独供暖,回水温度高,利于加热器或蓄热水箱再加热的时间缩短、加热能耗也低。进一步的,所述电加热装置为电加热器、空气能热泵、电磁涡流加热器、电弧加热器、太阳能集热器、固体蓄热器或相变蓄热器。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选用现有的任何一种热水加热装置为一栋楼供暖,使得一栋楼具有独立的供暖小系统,实现了对该栋楼各个楼层各个房间的室温在不同的时间段均可平衡控制和合理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单层楼供暖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加热装置;2、供水泵;3、主管路电磁阀;4、散热器组;41、散热器;5、散热器电磁阀;6、主供水管路;7、主回水管路;8、次供水管路;9、供水汇总管路;10、回水汇总管路;11、房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分区控温的供暖系统,包括至少三层楼房,每层楼房设有多个散热器组,每层楼房包括多个房间,每个房间对应设有一组所述散热器组,还包括电加热装置1、供水泵2、主管路电磁阀3、散热器电磁阀5及供暖管路,所述供暖管路包括供给每层楼房的主供水管路6、主回水管路7及供给每组散热器组的次供水管路8,每个散热器组通过对应的次供水管路并联接于所述主供水管路与所述主回水管路之间,所述主供水管路的一端与电加热装置的供水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次供水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主回水管路的一端与电加热装置的回水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次供水管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供水泵2及主管路电磁阀3设置在所述主供水管路6上,所述散热器电磁阀5设置在所述次供水管路8上。所述散热器组4包括至少一个散热器41。可根据房间大小配备合适数量的散热器,多个散热器串联在次供水管路上,次供水管路上设有散热器电磁阀,用于控制该房间散热器的供暖情况,从而实现为每个房间供暖在不同的时间段均可平衡控制和合理控制。如图2所示,房间中散热器组可以是一个散热器也可以是两个散热器。所述主供水管路通过供水汇总管路9与所述电加热装置的供水口连接,所述供水泵设置在所述供水汇总管路上。可以配备一个供水汇总管路,还可根据楼层的数量设置多个供水汇总管路,可通过某一个供水汇总管路的供水泵控制某几层楼的供暖情况;如图1所示,5层楼,3-5层主供水管路可通过一个供水汇总管路与电加热装置的供水口连接,一个供水泵设置在该供水汇总管路上,通过控制该供水泵可以控制3-5层楼房的供暖情况;1-2层主供水管路可通过另一个供水汇总管路与电加热装置的供水口连接,另一个供水泵设置在另一个供水汇总管路上,实现对1-2层楼房的供暖情况。所述主回水管路通过回水汇总管路10与所述电加热装置的回水口连接。所述电加热装置为电加热器、空气能热泵、电磁涡流加热器、电弧加热器、太阳能集热器、固体蓄热器或相变蓄热器。可选用现有的任何一种热水加热装置为一栋楼供暖,使得一栋楼具有独立的供暖小系统,实现了对该栋楼各个楼层各个房间的室温在不同的时间段均可平衡控制和合理控制。改变了传统的散热器串联式直供暖方式,将大面积供暖进行分区、分单元或分层的进行并联,并根据不同室内环境温度的要求,进行差别性控制温度、差别性控制流量等的供暖结构,不但实现了大面积供暖,而且还可实现低装机容量、小功率电加热器的供暖装置,最终实现在保证室内供暖要求的温度前提下,还可大面积、低能耗、环保的一种供暖方式。供热结构科学本供暖系统在起始供暖时,会使每个房间11快速升温,而后,各房间均可满足设定的温度,不至于永远达不到设定的温度,送热温度可以达到55~65℃以上。各区块供暖温度灵活,智能化控制,节约能源:采用多条直供管路,将供暖工程划分成多个供暖区块或单元,可根据各房间使用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区控温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三层楼房,每层楼房设有多个散热器组,每层楼房包括多个房间,每个房间对应设有一组所述散热器组,还包括电加热装置、供水泵、主管路电磁阀、散热器电磁阀及供暖管路,所述供暖管路包括供给每层楼房的主供水管路、主回水管路及供给每组散热器组的次供水管路,每个散热器组通过对应的次供水管路并联接于所述主供水管路与所述主回水管路之间,所述主供水管路的一端与电加热装置的供水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次供水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主回水管路的一端与电加热装置的回水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次供水管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供水泵及主管路电磁阀设置在所述主供水管路上,所述散热器电磁阀设置在所述次供水管路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区控温的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三层楼房,每层楼房设有多个散热器组,每层楼房包括多个房间,每个房间对应设有一组所述散热器组,还包括电加热装置、供水泵、主管路电磁阀、散热器电磁阀及供暖管路,所述供暖管路包括供给每层楼房的主供水管路、主回水管路及供给每组散热器组的次供水管路,每个散热器组通过对应的次供水管路并联接于所述主供水管路与所述主回水管路之间,所述主供水管路的一端与电加热装置的供水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次供水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主回水管路的一端与电加热装置的回水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次供水管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供水泵及主管路电磁阀设置在所述主供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竹胜陶立群唐佳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博联特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