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慧明专利>正文

一种分层向下排水的吹填场地地基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02671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层向下排水的吹填场地地基处理方法,出水口布置在围堰底部,其排水路径为自上而下,可充分利用重力作用排水;本方法的排水通道为三维设置,竖向排水通道在吹填施工前设置好,横向排水通道随着施工逐步铺设,在吹填施工的同时,排水通道即开始发挥其排水作用;本方法中最后一层吹填土中不设任何排水通道,最后一层吹填土作为隔气层保证真空排水的效果。本方法吹填完成后无需静置,施工的同时即开始排水,从根本上解决了吹填场地地基处理工期长的难题,自上而下的排水路径辅以三维的排水通道在极大提高排水效率的同时,吹填土中的固相部分在重力和水力的双重作用下得以充分密实,可有效降低工后沉降。

A Method for Ground Treatment of Drainage Filling Site with Layered Downward Drainag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oundation treatment method for a dredger filling site with layered downward drainage. The outlet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cofferdam, and its drainage path is top-down, which can make full use of gravity to drain water. The drainage channel of the method is three-dimensional, and the vertical drainage channel is set before the dredger filling construction, and the horizontal drainage channel is laid step by step with the construction, while the dredger filling construction, the drainage is carried out. The last layer of dredger filling in this method does not have any drainage channel, and the last layer of dredger filling is used as an air barrier to ensure the effect of vacuum drainage. This method does not need to be stationary after filling. Drainage begins at the same time of construction, which fundamentally solves the problem of long time limit for foundation treatment of dredged fill site. The top-down drainage path supplemented by three-dimensional drainage channel can greatly improve drainage efficiency, while the solid part of dredged fill can be fully compacted under the dual effects of gravity and water,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post-construction settl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层向下排水的吹填场地地基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岩土工程
涉及一种地基处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分层向下排水的吹填场地地基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吹填造地的一般步骤为围堰→吹填→地基处理→造地使用。在围海造地过程中,对工期和经济影响较大的环节是地基处理,这一环节也决定着造地后期的使用功能能否满足要求。由于吹填常采用水力进行,吹填后整个场地中土体含水量高,承载力低,土体多呈流态、流塑,施工人员、设备无法进入,导致吹填形成的场地无法立即投入使用产生经济价值。目前常规的做法是要晾晒排水数月甚至数年,再采用铺设竹排、荆芭、土工织物等材料使土体具有一定的承载力,使施工人员能够进入作业,再用浅层真空预压等浅表层地基预处理方法进行一次处理,使大型机械设备能够进入作业,再采用深层真空预压、堆载预压或动力排水固结等方法进行二次处理,吹填场地达到具备使用的条件。从场地吹填完成到场地可以投入使用往往需要等待一年以上甚至几年,还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进行地基处理方能使场地交付使用。因此,急需开发一种吹填土快速固结的施工方法,使吹填淤泥可以在短期内快速固结,达到较高的承载力,并有效减小工后沉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层向下排水的吹填场地地基处理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吹填土地基处理技术工期长、功效低的不足等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分层向下排水的吹填场地地基处理方法,将吹填泥面设计标高下不少于1m的不设置任何排水通道的范围内的吹填泥体及泥面渗出水层作为隔气层以保证真空排水效果,通过竖向及横向设置的塑料排水板(3)作为排水通道,并充分利用重力作用,在围堰(2)外侧底部利用真空机(7)向下排水。一种分层向下排水的吹填场地地基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施工预处理:将需要处理的区域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中的要求进行测量放线,确定处理面积,整平场地并铺设不少于50cm的砂垫层;所述砂垫层应分两层铺设,第一层铺填厚度应不小于20cm,第二层应在步骤D竖向塑料排水板插设完毕后再行填筑。B.填筑围堰:沿围堰长度方向在围堰底部每隔5~10m铺设5~10m宽的砂垫层,堰底砂垫层填至与场地内的砂垫层平齐,并将围堰填筑至设计标高;围堰设计及填筑施工应符合现行规范《疏浚与吹填工程设计规范》JTS181及《吹填土地基处理技术规范》GB/T51064的相关要求C.铺设汇水砂层:在围堰迎泥侧填筑30~50cm的汇水砂层,汇水砂层顶标高不高于吹填设计泥面标高,且汇水砂层顶标高距吹填泥面设计标高不小于100cm;D.设置竖向排水通道:将塑料排水板与毛竹进行绑扎,根据确定的塑料排水板数量及间距向砂垫层内插设捆扎有塑料排水板的毛竹;所述毛竹应穿透砂垫层并深入地下至少1m;所述竖向塑料排水板下端应深入砂垫层不少于30cm,竖向塑料排水板底端应有不少于50cm的横向弯折,弯折部分平铺于步骤A所述两层砂垫层之间,弯折方向朝向排水方向;进一步地,竖向塑料排水板呈三角形排列或者呈正方形排列,各排水板之间的距离为0.7-1.5m;进一步地,毛竹及竖向塑料排水板顶端不应超出吹填泥面设计标高,且毛竹及竖向塑料排水板顶端距吹填泥面设计标高不少于100cm,以便于形成隔气层;E.吹填并设置横向排水通道:吹填施工分层进行,每层吹填结束即在当前吹填泥面横向铺设塑料排水板作为横向排水通道,重复此过程直至吹填至设计标高;所述每层吹填厚度宜为1~2m,每层吹填厚度太大则排水效果不佳,厚度太小则造成排水板的浪费;所述横向塑料排水板应按其截面惯性矩较大方向铺设,以此保证其抗弯性能及排水性能;进一步地,横向塑料排水板端部应插入围堰迎泥侧的汇水砂层;进一步地,横向塑料排水板水平间距0.7-1.5m;进一步地,层吹填完毕在安设横向塑料排水板的同时应查看竖向塑料排水板的垂直度并及时纠偏。F.抽真空排水作业:在围堰背泥侧底部砂垫层处铺设密封膜,利用真空机并进行真空排水作业。所述密封膜采用聚乙烯或聚氯乙烯密封膜,密封膜的技术指标及性能应符合《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施工技术规程》HGT20578-2013的相关规定;所述抽真空作业可选择在吹填至设计标高后开始进行或同吹填施工同时进行;进一步地,为加快排水固结,待吹填场地达到一定强度后,可通过静力碾压或动力碾压进一步辅助排水。本专利技术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以下优点:该方法通过竖向及横向设置的塑料排水板作为排水通道,并充分利用重力作用,在围堰外侧底部利用真空机向下排水,可以有效加快吹填场地土体固结。(1)工期短:在吹填施工的同时设置排水通道,相比较于传统的吹填场地地基处理方法,本方法无需长时间的静置,在吹填施工的同时或吹填完后才能后可立即开始排水作业,大大缩短了工期。(2)排水效率高、能耗低:相比较于传统的吹填场地地基处理方法(真空法或堆载法)在静置结束后自地表向下插设一维的竖向排水通道,再自下而上向外排水,本方法中横竖交错的排水板形成三维的排水通道,大大提高了排水效率,同时真空机被设置在围堰背泥侧的底部,排水方向为自上而下,充分利用重力作用,在提高排水效率的同时可有效降低能耗。(3)工后沉降小:自上而下的排水方式使吹填土中的固相部分在重力和水力的双重作用下更加密实,可有效降低工后沉降。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分层向下排水的吹填场地地基处理方法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截面视图。图中编号:1-砂垫层;2-围堰;3-汇水砂层;4-毛竹;5-隔气层;6-密封膜;7-真空机;8-汇水砂层。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分层向下排水的吹填场地地基处理方法,将吹填泥面设计标高下不少于1m的不设置任何排水通道的范围内的吹填泥体及泥面渗出水层作为隔气层以保证真空排水效果,通过竖向及横向设置的塑料排水板(3)作为排水通道,并充分利用重力作用,在围堰(2)外侧底部利用真空机(7)向下排水。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A..施工预处理:将需要处理的区域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中的要求进行测量放线,确定处理面积,整平场地并铺设不少于50cm的砂垫层;所述砂垫层应分两层铺设,第一层铺填厚度应不小于20cm,第二层应在步骤D竖向塑料排水板插设完毕后再行填筑。B.填筑围堰:沿围堰长度方向在围堰底部每隔5~10m铺设5~10m宽的砂垫层,堰底砂垫层填至与场地内的砂垫层平齐,并将围堰填筑至设计标高;围堰设计及填筑施工应符合现行规范《疏浚与吹填工程设计规范》JTS181及《吹填土地基处理技术规范》GB/T51064的相关要求C.铺设汇水砂层:在围堰迎泥侧填筑30~50cm的汇水砂层,汇水砂层顶标高不高于吹填设计泥面标高,且汇水砂层顶标高距吹填泥面设计标高不小于100cm;D.设置竖向排水通道:将塑料排水板与毛竹进行绑扎,根据确定的塑料排水板数量及间距向砂垫层内插设捆扎有塑料排水板的毛竹;所述毛竹应穿透砂垫层并深入地下至少1m;所述竖向塑料排水板下端应深入砂垫层不少于30cm,竖向塑料排水板底端应有不少于50cm的横向弯折,弯折部分平铺于步骤A所述两层砂垫层之间,弯折方向朝向排水方向;进一步地,竖向塑料排水板呈三角形排列或者呈正方形排列,各排水板之间的距离为0.7-1.5m;进一步地,毛竹及竖向塑料排水板顶端不应超出吹填泥面设计标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层向下排水的吹填场地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吹填泥面设计标高下不少于1m的不设置任何排水通道的范围内的吹填泥体及泥面渗出水层作为隔气层以保证真空排水效果,通过竖向及横向设置的塑料排水板(3)作为排水通道,并充分利用重力作用,在围堰(2)外侧底部利用真空机(7)向下排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层向下排水的吹填场地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吹填泥面设计标高下不少于1m的不设置任何排水通道的范围内的吹填泥体及泥面渗出水层作为隔气层以保证真空排水效果,通过竖向及横向设置的塑料排水板(3)作为排水通道,并充分利用重力作用,在围堰(2)外侧底部利用真空机(7)向下排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层向下排水的吹填场地地基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施工预处理:将需要处理的区域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中的要求进行测量放线,确定处理面积,整平场地并铺设不少于50cm的砂垫层(1);B.填筑围堰:沿围堰长度方向在围堰底部每隔5~10m铺设5~10m宽的砂垫层,堰底砂垫层填至与场地内的砂垫层平齐,并将围堰填筑至设计标高;C.铺设汇水砂层:在围堰迎泥侧填筑30~50cm的汇水砂层(8),汇水砂层顶标高不高于吹填设计泥面标高,且汇水砂层顶标高距吹填泥面设计标高不小于100cm;D.设置竖向排水通道:将塑料排水板(3)与毛竹(4)进行绑扎,根据确定的塑料排水板(3)数量及间距向砂垫层(1)内插设捆扎有塑料排水板(3)的毛竹(4),作为竖向排水通道;E.吹填并设置横向排水通道:吹填施工分层进行,每层吹填结束即在当前吹填泥面横向铺设塑料排水板(3)作为横向排水通道,重复此过程直至吹填至设计标高;F.抽真空排水作业:在围堰背泥侧底部砂垫层处铺设密封膜(6),利用真空机(7)并进行真空排水作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层向下排水的吹填场地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砂垫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慧明
申请(专利权)人:吴慧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