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万胜专利>正文

一种血液透析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1395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3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液透析导管,血液透析导管的管腔内设有柔性盲管,柔性盲管的外侧壁相背两处或多处分别沿一条轴向直线与主导管的内侧壁密闭连接,将主导管的管腔分隔为独立间隔的导入管腔、导出管腔和填充管腔,导入管腔、导出管腔和填充管腔的后部分别通过独立的管路分支为导入管、导出管和填充管。填充管可连接双向施压装置,在进行透析操作前,设置双向施压装置为抽吸模式,抽空填充管内容物后,再进行透析操作;在透析操作完成后,设置双向施压装置为填充模式,将填充管腔填满,之后拆卸连接透析器和双向施压装置的外部管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防止置管内部血栓的形成。

A hemodialysis cathet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emodialysis catheter. A flexible blind tube is arranged in the lumen of the hemodialysis catheter. The outer wall of the flexible blind tube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main tube in two or more places along an axial straight line, respectively. The lumen of the main tube is separated into an independent interval leading lumen, leading lumen and filling lumen, leading lumen, leading lumen and filling lumen. In the latter part, the inlet pipe, the outlet pipe and the filling pipe are separately branched by independent pipelines. The filling tube can be connected with two-way pressure device. Before dialysis operation, the two-way pressure device is set as suction mode, after emptying and filling the contents of the tube, the dialysis operation is carried out. After dialysis operation, the two-way pressure device is set as filling mode to fill the filling tube cavity, and then the external pipeline connecting the dialyzer and the two-way pressure device is dismantled.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formation of thrombus inside the cathe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液透析导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具体说是一种血液透析导管。
技术介绍
血液透析对于患者而言,是一项长期的治疗过程,需要每周定期反复进行。因此为了避免反复开创置管,血液透析管相对长期地被置于患者血管中,常用手臂部的动静脉内瘘置管。但是人体对于异物有主动排异、在异物表面形成沉积物的特性,在血管内的异物表面会快速产生沉积物,导致血液透析导管内部在进行透析治疗之后的置管期间形成栓塞。现有技术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在血液透析治疗之后将主导管内注入抗凝药物,如肝素、凝血酶抑制剂等,由于主导管的前端开口于血管内,导致在血液循环过程中,抗凝药物被逐步扩散和流入循环系统,主导管内从主导管前端开始逐渐渗入血液,之后同样会在主导管壁上形成血栓沉积。由于血液对于异物的血栓形成速度较快,在下一次血液透析治疗时有可能将沉积的血栓冲入血管中并进入血液循环,也有可能不被冲走,未被冲走的血栓在之后会继续变大,较大的血栓进入循环系统会引起血液循环梗塞,带来严重的后果。目前对于这一现象并无更好的解决办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血液透析导管,杜绝血液透析治疗之后在主导管内形成栓塞的现象,排出由此带来的隐患。所述的血液透析导管作为长期部分置入血管的血液透析部件,主体为管状的主导管,其特征在于:在主导管的管腔内设有柔性盲管,柔性盲管的外侧壁两处或多处分别沿一条轴向直线与主导管的内侧壁密闭连接,所述轴向直线延伸到主导管的前端开口,将主导管的管腔分隔为独立间隔的导流管腔和填充管腔;导流管腔的前端为主导管前端的前端端孔,填充管腔为隔离在柔性盲管内的管腔,所述柔性盲管的前端封闭且伸出前端端孔0.8~3cm;导流管腔和填充管腔的后端分别通过独立的管路分支为导流管和填充管。一种实施例为,所述柔性盲管为薄膜与部分主导管内壁围成,主导管后端连接导入管或导出管。另一种实施例为,所述柔性盲管为两侧与主导管内侧壁分离的独立管,所述导流管腔被柔性盲管分隔为柔性盲管两侧的导入管腔和导出管腔;导入管腔和导出管腔的前端分别为主导管前端被分隔开的各一个前端端孔,导入管腔和导出管腔的后端分别通过独立的管路分支为导入管和导出管。进一步地,在填充管腔的前端部设有前端填充管固定部,前端填充管固定部伸出前端端孔,前端填充管固定部的一侧或两侧与填充管腔固定连接,柔性盲管与主导管的轴向直线连接处部分重合于前端填充管固定部的两侧与柔性盲管的连接处。优选地,在填充管腔的中部设有中部隔离片,中部隔离片的两侧与填充管腔的内壁固定连接,中部隔离片的设置方向与前端填充管固定部的设置方向相同。优选地,主导管的前部每一导流管腔侧设有前端侧孔,前端侧孔位于导流管腔的侧壁。优选地,前端侧孔位于导流管腔的侧壁外侧面横向中部位置。优选地,导流管腔和填充管的尾端分别密闭固定连接有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导入管和导出管的无针密闭输液接头用于连接透析器,填充管的无针密闭输液接头用于连接双向施压装置。本技术彻底解决了血液透析导管内部可能出现的血栓问题,在主导管的非使用状态下,将管腔完全填塞,杜绝了主导管内产生血栓的可能;在主导管的使用状态下,又可保持主导管的畅通,并且便于透析所需要的输出和输入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剖面工作状态视图,图3是图1中A-A剖面非工作状态视图,图4是本技术工作状态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工作状态剖面示意图。图中:1-双向施压装置,2-血透泵,3-透析器,4-导出管,5-柔性盲管,6-导入管,7-导入管腔,8-外管,9-皮肤,10-导出管腔,11-中部隔离片,12-前端侧孔,13-前端填充管固定部,14-前端端孔,15-外管壁,16-填充管腔,17-填充管,18-主导管,19-导流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中所示血液透析导管,作为长期部分置入血管的血液透析部件,主体为管状,可由聚四氟乙烯或聚氨酯材料制作,聚四氟乙烯具有化学稳定性好,无毒害、抗老化、抗氧化、摩擦系数小,质地致密、不易粘附、不吸水的优点,非常适宜作为血液透析用人工主导管。在主导管的管腔内设有柔性的柔性盲管5,厚度不超过0.5mm,围成密闭腔体,如果主导管内设单支柔性盲管5,柔性盲管5的直径等于或大于主导管的内径;如果主导管内设多支柔性盲管,多支柔性盲管被填充后可完全填满主导管内腔。总之,当柔性盲管被填充后,主导管内腔被填满。图1为实施例一的导管结构,其中,柔性盲管的外侧壁相背两处分别沿一条轴向直线与主导管的内侧壁密闭连接,因此,柔性盲管将主导管的管腔分隔为独立间隔的导入管腔7、导出管腔10和填充管腔16。血液透析导管的横截面为圆形,优化选择为,导入管腔7和导出管腔10等容积,柔性盲管与主导管内壁的两连接处的连线经过主导管的圆心,使导入管腔7和导出管腔10的空间一样大,导入管腔7和导出管腔10可以互换使用。导入管腔7和导出管腔10的前端分别设有前端端孔14,所述柔性盲管5的前端封闭且伸出前端端孔0.8~3cm。导入管腔7、导出管腔10和填充管腔16的后部分别通过独立的管路分支为导入管6、导出管4和填充管17。导入管6、导出管4和填充管17的尾端分别密闭固定连接有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如图4,导入管6和导出管4的无针密闭输液接头用于连接透析器3,填充管17的无针密闭输液接头用于连接双向施压装置1。在填充管腔16的前端部设有前端填充管固定部13,前端填充管固定部13的轴向长度为伸出前端端孔14部分的柔性盲管部分长度;或前端填充管固定部13的轴向长度略长于伸出前端端孔14部分的柔性盲管部分长度,此时,部分前端填充管固定部13的后部位于主导管内;或前端填充管固定部13的轴向长度略短于伸出前端端孔14部分的柔性盲管部分长度,此时,前端填充管固定部13完全位于主导管外部。如果前端填充管固定部13的轴向长度略长于或等于伸出前端端孔14部分的柔性盲管部分长度,前端填充管固定部13后部的两侧与填充管腔16的内壁固定连接,柔性盲管5的两侧与主导管的连接处作为前端填充管固定部13的两侧与柔性盲管5的连接处。因此,当柔性盲管被抽空时,柔性盲管的前端部被贴合在前端填充管固定部13的两侧,同时,主导管内腔变得畅通,由于柔性盲管5和前端填充管固定部13伸出导入管腔7和导出管腔10的前端端孔14,可以防止从导入管腔7的前端端孔输入的血液被大部分立即从导出管腔10的前端端孔抽出。前端填充管固定部13为片状或球状,一种实施例为,前端填充管固定部13与前端填充管固定部位置的柔性盲管合为一体。主导管的前部两侧分别设有前端侧孔12,一对前端侧孔12分别位于导入管腔7和导出管腔10的侧壁。一对前端侧孔12分别位于导入管腔7和导出管腔10的侧壁外侧面横向中部。前端侧孔12进一步加强分离输入血液和输出血液的作用。一种优化的实施例为,一对前端侧孔12的轴向距离为1~5cm。以使输入的血液尽量进入身体循环系统。如图2、3,在填充管腔16的中部设有中部隔离片11,中部隔离片11的两侧与填充管腔16的内壁固定连接,中部隔离片11的设置方向与前端填充管固定部13的设置方向相同。中部隔离片11起到当填充管腔16被抽空时,柔性盲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液透析导管,作为长期部分置入血管的血液透析部件,主体为管状的主导管(18),其特征在于:在主导管的管腔内设有柔性盲管(5),柔性盲管的外侧壁两处或多处分别沿一条轴向直线与主导管的内侧壁密闭连接,所述轴向直线延伸到主导管的前端开口,将主导管的管腔分隔为独立间隔的导流管腔和填充管腔(16);导流管腔的前端为主导管前端的前端端孔(14),填充管腔(16)为隔离在柔性盲管(5)内的管腔,所述柔性盲管(5)的前端封闭且伸出前端端孔(14)0.8~3cm;导流管腔和填充管腔(16)的后端分别通过独立的管路分支为导流管和填充管(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液透析导管,作为长期部分置入血管的血液透析部件,主体为管状的主导管(18),其特征在于:在主导管的管腔内设有柔性盲管(5),柔性盲管的外侧壁两处或多处分别沿一条轴向直线与主导管的内侧壁密闭连接,所述轴向直线延伸到主导管的前端开口,将主导管的管腔分隔为独立间隔的导流管腔和填充管腔(16);导流管腔的前端为主导管前端的前端端孔(14),填充管腔(16)为隔离在柔性盲管(5)内的管腔,所述柔性盲管(5)的前端封闭且伸出前端端孔(14)0.8~3cm;导流管腔和填充管腔(16)的后端分别通过独立的管路分支为导流管和填充管(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透析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盲管(5)为薄膜与部分主导管内壁围成,主导管后端连接导入管(6)或导出管(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透析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盲管(5)为两侧与主导管内侧壁分离的独立管,所述导流管腔被柔性盲管(5)分隔为柔性盲管(5)两侧的导入管腔(7)和导出管腔(10);导入管腔(7)和导出管腔(10)的前端分别为主导管前端被分隔开的各一个前端端孔(14),导入管腔(7)和导出管腔(10)的后端分别通过独立的管路分支为导入管(6)和导出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胜
申请(专利权)人:万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