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钝叶榕制种与快速育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01033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3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钝叶榕的制种与快速育苗方法,该方法包括制种、播种育苗、盆栽或袋栽移苗及地栽成苗步骤,其中,制种按(1)母树、榕果的选择;(2)榕果预处理;(3)制种:将预处理后的榕果,用布袋包裹后用手揉,充分将榕果挤破粉碎,用50℃左右温水浸泡24小时,再用5%的盐酸中浸泡10~30分钟(或用30%~40%的稀硫酸浸泡15~30分钟)后,立即用清水冲洗滤干后与细沙按体积1∶1比例进行混合拌种,借助外力充分拌匀,晒干,过筛而获得。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榕果在自然状态下不萌发的难题,种子育苗比常规无性育苗繁殖系数提高了数万倍,育苗价格低廉,解决了钝叶榕种苗稀缺的问题。可在我国南方榕树适生地区推广应用。

A Method for Seed Production and Rapid Seedling Raising of Ficus obtusifolia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eed production and rapid seedling cultivation method of Ficus obtusifolia. The method includes seed production, seeding, pot or bag transplanting and ground seedling formation steps, in which seed production is based on (1) selection of mother trees and figs; (2) pretreatment of figs; (3) seed production: the pretreated figs are wrapped in bags and kneaded by hand, and the figs are fully crushed and soaked in warm water at about 50 degrees C for 24 hours. After soaking in 5% hydrochloric acid for 10-30 minutes (or soaking in 30%-40% dilute sulfuric acid for 15-30 minutes), the seeds were immediately washed and dried with clean water, then mixed with fine sand in a volume ratio of 1:1. The seeds were obtained by fully mixing, drying and sieving with the help of external forces. The invention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figs do not germinate in natural state, improves the reproductive coefficient of seed seedling by tens of thousands of times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asexual seedling raising, and has low seedling raising price, and solves the problem of scarcity of blunt-leaf fig seedlings. It can 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in suitable areas of banyan trees in southern Chin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钝叶榕制种与快速育苗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林木育苗
,具体涉及桑科Moraceae榕属Ficus钝叶榕Ficuscurtipes的种子制种与育苗方法。技术背景:钝叶榕为榕属常绿大乔木,幼时多附生,茎下部多分枝,高5-15米。产云南南部至西南部,贵州(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常生于海拔530-1350米,石灰岩山地或村寨附近,偶有栽培于庭园。尼泊尔、锡金、不丹、孟加拉国、缅甸、泰国、越南、印度西北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也有分布。榕果在植物学上称为隐头花序,也称无花果,钝叶榕的榕果球形至扁球形,直径1-1.5厘米,秋末冬初榕果成熟,成熟时黄色,极为美丽。这种小榕果小鸟十分爱吃,昆虫、鸟类、蝙蝠、鼠、猴等动物长年提供食物,并与榕小蜂形成了高度专性的互惠共生系统,为众多的树栖动物、附生植物提供栖息场所,构成了森林生态系统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也是热带雨林重要特征“绞杀”现象中重要的绞杀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其具有树姿雄伟,浓荫蔽地,长寿常绿等的独特景观效果,是庭园优良的观赏树,是城市绿化、美化和亚热带山地植被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树种。钝叶榕几乎全年都结果,但集中结果期有1-2次,4-5月份和9-11月份为主要集中结果期,结果数量较多,平均单果重约0.1g,每果含良好的种子量约100-300粒,种子黄色,瘦果,长卵形,细小,大小约1000μ×500μ。但由于在榕果内含有大量粘性很强的乳胶,细小的种子被乳胶所包裹而难以从中分离、脱落出来,在自然状态下既不能萌发,又无法采集而不能进行播种育苗。因此,经文献检索目前还没有钝叶榕的快速育苗方法,民间多采用大树上截枝进行大杆或硬枝扦插繁殖等,但这些方法均存在有繁殖系数低、苗木供不应求、价格昂贵、且种苗生长势差、树型缺乏自然形态等弊病,最致命的是该方法对幸存至今,数量本已稀少的大树进一步造成了对资源的破坏。但随着城市化建设和生态环境的需要,对钝叶榕种苗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导致该种苗存在严重的亏缺现象。因此,生产上迫切希望有一种能将种子从榕果中分离、采集起来的制种技术;并进而形成一种快速、优质、低成本,利用种子繁育钝叶榕种苗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针对钝叶榕民间传统的大树枝进行无性繁殖方法中存在的繁殖系数低、苗木供不应求,价格昂贵,且种苗生长势差、树型缺乏自然形态等弊病,提供一种繁殖系数高,生长快,价格便宜,且种苗生长势强,树型优美的钝叶榕的制种与育苗方法。本专利技术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钝叶榕制种与快速育苗方法,该方法包括制种、播种育苗、盆栽或袋栽移苗及地栽成苗,其中,所述的制种按以下步骤进行:(1)母树、榕果的选择:在9-11月份,选择生长高大、健壮的母树;并从母树上选取、采集黄色或紫红色、质软、成熟期一致的榕果;(2)榕果预处理:将采集的榕果装入塑料袋内、把口扎紧,在常温下储存1~2d,以使榕果充分成熟与软化;清水洗净、风干。(3)制种:将预处理后的榕果,用布袋包裹后用手揉,充分将榕果挤破粉碎,用50℃左右温水浸泡24小时,再用5%的盐酸中浸泡10~30分钟(或用30%~40%的稀硫酸浸泡15~30分钟)后,立即用清水冲洗滤干后与细沙按体积1∶1比例进行混合拌种,将榕果粉碎物与细沙充分拌匀;晒干、搓碎后,过20-30目筛获得沙粒种,直接用于播种或在2-5℃下密封保存。所述的沙粒种其每克重量中含有钝叶榕种子2000-3000粒。根据所述的一种钝叶榕制种与快速育苗方法,其中所述的播种育苗步骤是采用:苗床设在大棚或温室内,床的四周用砖砌成10cm高,床底垫上塑料薄膜后,倒入由70%红壤土和30%细沙混配而成的细红土的基质至5-10cm厚,用喷壶浇水使基质达到饱和状态;待水渗下后将制备好的沙粒种子按10-15g/M2撒播于基质表面,再用木板轻拍苗床表面,播种后不盖土,使种子与基质紧密结合;搭拱型支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苗床,直至出苗;出苗后揭开覆盖薄膜,小苗在苗床期每周喷0.3-0.5%的复合肥,N∶P∶K=15∶15∶15一次,直到播后30-70d、榕苗长至5-7张真叶时移苗。根据所述的一种钝叶榕制种与快速育苗方法,其中所述的盆栽或袋栽移苗步骤是采用:将5-7张真叶的榕苗,移栽到5×5cm2的塑料钵基质中,基质是由腐殖土20%、生红土50%和细河沙30%混配而成;幼苗在钵内或容器内,调节光照强度,避免强光直射,搭建50%~60%透光度的荫棚;在大晴天要注意控制温度低于35℃,并保持基质湿度达85%以上,每7天施0.5%~0.7%浓度复合肥N∶P∶K=15∶15∶15一次。根据所述的一种钝叶榕制种与快速育苗方法,其中所述的地栽成苗步骤是:选择交通方便,排灌水条件好,土壤肥沃的地块,将塑料钵苗脱钵后进行地栽,地栽期在雨季之前1-2个月,也就是4-6月份,密度60×60cm2;榕苗地栽后进行施肥、防治病虫害,地栽苗生长2-3年,地径达3-5cm后出圃、定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的制种方法解决了榕果种子在自然状态下被果内乳胶所包裹,而不能从中分离、采集、萌发的难题,从而使钝叶榕的种子育种成为可能;2、用本专利技术制种方法提供种子进行的种子育苗,比常规无性育苗方法的繁殖系数提高了数万倍,且其种源充足,繁殖系数高,育苗价格低廉,迅速扩大了钝叶榕种苗的生产,解决了钝叶榕种苗稀缺的问题;3、用种子育成的钝叶榕苗木其长势强健,树龄长,树型形态自然优美,能迅速用于我国南方地区城乡的园林绿化与生态环境建设,沿海防护林带建设,及低山绿化建设。具体实施方式通过以下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不受这些内容所限制。实施例1:钝叶榕的制种与快速育苗:按以下步骤进行:(1)制种:1)母树、榕果的选择:在90-11月选择生长高大、健壮,产果量大,成熟期一致,萌发率高的钝叶榕植株为母树;并从母树上选取采集黄色或紫红色、质软、成熟期一致的榕果;2)榕果预处理:将采集的榕果装入塑料袋内、把口扎紧,在常温下储存2-3d,以使榕果充分成熟与软化;3)制种:将预处理后的榕果,用布袋包裹后用手揉,充分将榕果挤破粉碎,用50℃左右温水浸泡24小时,再用5%的盐酸中浸泡10~30分钟(或用30%~40%的稀硫酸浸泡15~30分钟)后,立即用清水冲洗滤干后与粒径为0.25-0.50mm的细沙按体积1∶1比例进行混合拌种,将榕果破碎物与细沙充分拌匀;晒干、搓碎后,过20-30目筛获得沙粒种,所述的沙粒种其每克重量中含有钝叶榕种子2000-3000粒;该沙粒种可直接用于播种或在2-5℃下密封保存,备用;(2)苗床、基质准备及播种育苗:苗床设在大棚或温室内,床的四周用砖砌成10cm高,床底垫上塑料薄膜后,倒入基质——由70%红壤土和30%细沙混配而成的细红土至5-10cm厚,用喷壶浇水使基质达到饱和状态;待水渗下后将步骤(1)制备的沙粒种子按10-15g/M2撒播于基质表面,再用木板轻拍苗床表面(播种后不盖土),使种子与基质紧密结合;搭拱型支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苗床,直至出苗;出苗后揭开覆盖薄膜,小苗在苗床期每周喷0.3-0.5%的复合肥(N∶P∶K=15∶15∶15)(山东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一次,直到播后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钝叶榕制种与快速育苗方法,包括制种、播种育苗、盆栽或袋栽移苗、地栽成苗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种按以下步骤进行:(1)母树、榕果的选择:在9‑11月份选择生长高大、健壮的母树;并从母树上选取采集黄色色或紫红色、质软、成熟期一致的榕果;(2)榕果预处理:将采集的榕果装入塑料袋内、把口扎紧,在常温下储存2‑3d,以使榕果充分成熟与软化;(3)制种:将预处理后的榕果,用布袋包裹后用手揉,充分将榕果挤破粉碎,用50℃左右温水浸泡24小时,再用5%的盐酸中浸泡10~30分钟,或用30%~40%的稀硫酸浸泡15~30分钟后,立即用清水冲洗滤干后与细沙按体积1∶1比例进行混合拌种,充分将榕果粉碎物与细沙充分拌匀;晒干、搓碎后,过20‑30目筛获得沙粒种,直接用于播种或在2‑5℃下密封保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钝叶榕制种与快速育苗方法,包括制种、播种育苗、盆栽或袋栽移苗、地栽成苗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种按以下步骤进行:(1)母树、榕果的选择:在9-11月份选择生长高大、健壮的母树;并从母树上选取采集黄色色或紫红色、质软、成熟期一致的榕果;(2)榕果预处理:将采集的榕果装入塑料袋内、把口扎紧,在常温下储存2-3d,以使榕果充分成熟与软化;(3)制种:将预处理后的榕果,用布袋包裹后用手揉,充分将榕果挤破粉碎,用50℃左右温水浸泡24小时,再用5%的盐酸中浸泡10~30分钟,或用30%~40%的稀硫酸浸泡15~30分钟后,立即用清水冲洗滤干后与细沙按体积1∶1比例进行混合拌种,充分将榕果粉碎物与细沙充分拌匀;晒干、搓碎后,过20-30目筛获得沙粒种,直接用于播种或在2-5℃下密封保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钝叶榕制种与快速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沙粒种其每克重量中含有钝叶榕种子2500-3000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钝叶榕制种与快速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播种育苗步骤是采用:苗床设在大棚或温室内,床的四周用砖砌成10cm高,床底垫上塑料薄膜后,倒入由70%红壤土和30%细沙混配而成的细红土的基质至5-10cm厚,用喷壶浇水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清何明霞郗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