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生态微生物吸附处理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00376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2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生态微生物吸附处理膜系统,属于市政环境治理的技术领域,包括生态浮床,所述生态浮床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生物膜处理组件,所述生物膜处理组件包括调节框架和驱动齿轮组,生态浮床上开设有矩形槽孔,且矩形槽孔与河道的河岸相平行;所述调节框架的一端与矩形槽孔的内壁相滑动设置,另一端设有齿条且齿条与所述驱动齿轮组传动连接,驱动齿轮组通过蜗杆涡轮机构传动连接有把手环;所述调节框架的内部均匀排布有多个填料筒,填料筒的两端均可拆卸装配于调节框架的内壁上,填料筒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且其内部填充有生物填料,以达到能够根据河道的河床形状变化作出适应性的调整以满足对河道的污水处理能力的目的。

A Membrane System for Adsorption Treatment of River Eco-microorganism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iver ecological microbial adsorption treatment membrane system,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unicipal environmental treatment, including an ecological floating bed, which is equipped with a plurality of uniformly distributed biofilm treatment components, including a regulating frame and a driving gear group, a rectangular groove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ecological floating bed, and rectangular groove hole and river bank are arranged on the ecological floating bed. Parallel to each other; one end of the regulating frame slides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rectangular groove hole; the other end is provided with rack and rack, which are connected with the driving gear set, and the driving gear set is connected with a handle ring through worm turbine mechanism; the inner of the regulating frame is evenly arranged with multiple packing barrels, and both ends of the packing barrel can be disassembled and assembl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regulating frame, and the packing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regulating frame. There are several through holes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cylinder and biological fillers are filled in the inner wall of the cylin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adapting to the change of river bed shape to meet the sewage treatment capacity of the ri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生态微生物吸附处理膜系统
本技术属于市政环境治理的
,具体涉及一种河道生态微生物吸附处理膜系统。
技术介绍
河流作为水资源的重要载体,承担着防洪抗洪、饮用水源、农田灌溉、交通航运以及景观等多多重功能,是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随着近年来广场活动的加剧以及对河流水资源的不合理使用,致使大量污染物进入河道水体,已经远远超过河道的自净能力,从而出现河道退化、水质变差,河道的部分或者全部功能丧失等问题,河道的治理已经成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河道净化技术主要采用物理法、化学法或者生物法来达到水体净化的效果。其中,物理法主要利用物理作用分离污水中的非溶解性物质,在处理过程中不改变化学性质,常用的有重力分离、离心分离、反渗透、气浮等。生物法为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将污水中呈溶解或胶体状态的有机物分解氧化为稳定的无机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作用来处理或回收污水的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的方法,多用于工业废水,常用的有混凝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离子交换法等。生物法的处理效果好,且对环境影响小,在现有的河道治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生物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现有的生物膜系统对环境适应的局限性很大,难以适应自然河道种不规则形状的河床,无法与河床之间进行适应性的匹配,导致无法满足河道中对污水处理能力的要求,故只能根据实际测量的河床尺寸进行定制,导致操作难度大,制作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生态微生物吸附处理膜系统以达到能够根据河道的河床形状变化作出适应性的调整以满足对河道的污水处理能力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河道生态微生物吸附处理膜系统,包括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浮床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于河道两侧之间的生物膜处理组件,所述生物膜处理组件包括调节框架和驱动齿轮组,所述生态浮床上开设有与调节框架相匹配的矩形槽孔,且矩形槽孔与河道的河岸相平行;所述调节框架的一端与矩形槽孔的内壁相滑动设置,另一端设有齿条且齿条与所述驱动齿轮组传动连接,驱动齿轮组通过蜗杆涡轮机构传动连接有把手环;所述调节框架的内部沿齿条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布有多个填料筒,填料筒的两端均可拆卸装配于调节框架的内壁上;所述填料筒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且其内部填充有生物填料。进一步地,所述生态浮床朝向水流流向一侧设有多个均匀分布于河道两侧之间的分流隔板,且分流隔板与水流流向呈倾斜设置;所述生物膜处理组件位于相邻两分流隔板之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齿轮组包括驱动齿轮和传动齿轮,所述齿条与驱动齿轮相啮合传动,驱动齿轮与传动齿轮相啮合传动,传动齿轮连接有转动轴且转动轴通过轴承座连接于生态浮床上。进一步地,所述蜗轮蜗杆机构包括蜗轮和与蜗轮相啮合的蜗杆,所述蜗轮与所述转动轴连接;所述蜗杆的一端转动设置于生态浮床上,另一端与所述把手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框架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填料筒相匹配的通槽,且通槽的内部卡入有橡胶塞;所述通槽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填料筒相匹配的挂槽,挂槽的底部设为半圆形。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塞的两端均设有凸条;所述通槽的两相对内壁上设有与凸条相匹配的卡槽。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框架的端部侧壁上设有呈燕尾型的滑条;所述矩形槽孔的内壁上设有与滑条相匹配的滑槽。进一步地,所述矩形槽孔的两相对内侧壁上分别安装有相对应的滚轮,且滚轮与所述调节框架的表面相接触。进一步地,所述填料筒的外部套有轴承,轴承装配至所述挂槽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采用本技术所公开的河道生态微生物吸附处理膜系统,将生态浮床漂浮于河道的水面上,生态浮床上沿河道两侧之间的距离均匀分布有多个生物处理组件,生物处理组件中的调节框架在拧动把手环的情况能够进行高度位置的调节,以良好适应不同形状规格的河床;由于位于调节框架上的填料筒是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安装,有利于在填料筒的内部实时装入生物填料,以保证对河道污水进行高效的吸附处理,起到了资源合理化应用的效果;2.在生态浮床迎击水流的一侧设置多个分流隔板,分流隔板能够将水流的流向改变,使其能够流向位于调节框架上的各个填料筒的表面,有利于增加生物处理效率;3.本技术中的把手环通过蜗轮蜗杆机构带动驱动齿轮组运转,而蜗轮蜗杆机构具备良好的自锁性能,能够通过驱动齿轮组实现对调节框架的高低位置进行灵活调节,提升了操作便捷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河道生态微生物吸附处理膜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河道生态微生物吸附处理膜系统中生态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河道生态微生物吸附处理膜系统中调节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的A-A向剖视示意图;图5是图4的B-B向剖视示意图;图6是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C);图7是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D)。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如图1-图7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河道生态微生物吸附处理膜系统,包括生态浮床1,本实施例中的生态浮床1由不锈钢框架和嵌入在不锈钢框架内部的发泡聚苯乙烯构成,所述生态浮床1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于河道两侧之间的生物膜处理组件,即沿河道的一侧向另一侧依次排布,所述生物膜处理组件包括调节框架2和驱动齿轮组,所述生态浮床1上开设有与调节框架2相匹配的矩形槽孔3,调节框架2能够在矩形槽孔3的内部进行自由滑动以调整调节框架2相对于河床表面的距离,且矩形槽孔3与河道的河岸18相平行;所述调节框架2的一端与矩形槽孔3的内壁相滑动设置,另一端设有齿条4且齿条4与所述驱动齿轮组传动连接,驱动齿轮能够与齿条4相啮合传动且驱动齿条4运动,驱动齿轮组的输入轴通过蜗杆涡轮机构传动连接有把手环5,需要调整调节框架2的高度位置时,只需拧动把手环5,把手环5通过蜗轮蜗杆机构带动驱动齿轮组运行,驱动齿轮组则带动齿条4运动,且利用蜗轮蜗杆机构本身具备的自锁性能,能够实现对调节框架2的高度位置进行任意调节,无需外界的限位元件;所述调节框架2的内部沿齿条4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布有多个填料筒6,填料筒6的两端均可拆卸装配于调节框架2的内壁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安装填料筒6的数量,以达到对资源的合理化利用;所述填料筒6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7且其内部填充有生物填料16,所述生物填料16用于在其表面形成与水体中的有机物反应的生物膜,且生物填料16的体积大小应以不会从通孔7中流出为准。作为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在河道的两侧河岸18设有多个曝气管,各个曝气管均连通有供氧设备,以能够向水体内提供更多的氧气,促进生物填料16进行生物吸附处理。所述生态浮床1朝向水流流向一侧设有多个均匀分布于河道两侧之间的分流隔板8,分流隔板8与所述生态浮床1的表面相垂直,且分流隔板8与水流流向呈倾斜设置,倾斜夹角为30°~45°;所述生物膜处理组件位于相邻两分流隔板8之间,分流隔板8可改变水流的流向,使其能够将水流引向各个对应的调节框架2,以保证调节框架2上的生物填料16能够充分与水流进行充分接触,而且分流隔板8对水流也会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防止水流直接对填料筒6进行冲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生态微生物吸附处理膜系统,包括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浮床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于河道两侧之间的生物膜处理组件,所述生物膜处理组件包括调节框架和驱动齿轮组,所述生态浮床上开设有与调节框架相匹配的矩形槽孔,且矩形槽孔与河道的河岸相平行;所述调节框架的一端与矩形槽孔的内壁相滑动设置,另一端设有齿条且齿条与所述驱动齿轮组传动连接,驱动齿轮组通过蜗轮蜗杆机构传动连接有把手环;所述调节框架的内部沿齿条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布有多个填料筒,填料筒的两端均可拆卸装配于调节框架的内壁上;所述填料筒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且其内部填充有生物填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生态微生物吸附处理膜系统,包括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浮床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于河道两侧之间的生物膜处理组件,所述生物膜处理组件包括调节框架和驱动齿轮组,所述生态浮床上开设有与调节框架相匹配的矩形槽孔,且矩形槽孔与河道的河岸相平行;所述调节框架的一端与矩形槽孔的内壁相滑动设置,另一端设有齿条且齿条与所述驱动齿轮组传动连接,驱动齿轮组通过蜗轮蜗杆机构传动连接有把手环;所述调节框架的内部沿齿条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布有多个填料筒,填料筒的两端均可拆卸装配于调节框架的内壁上;所述填料筒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且其内部填充有生物填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生态微生物吸附处理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浮床朝向水流流向一侧设有多个均匀分布于河道两侧之间的分流隔板,且分流隔板与水流流向呈倾斜设置;所述生物膜处理组件位于相邻两分流隔板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生态微生物吸附处理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轮组包括驱动齿轮和传动齿轮,所述齿条与驱动齿轮相啮合传动,驱动齿轮与传动齿轮相啮合传动,传动齿轮连接有转动轴且转动轴通过轴承座连接于生态浮床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继贤吴兴国王云
申请(专利权)人:中晟华兴国际建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