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装式隔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申请涉及轻钢龙骨隔墙
,尤其涉及一种组装式隔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建造龙骨隔墙时,通常需要现场对龙骨、墙板等材料进行手工裁切,施工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废料、废渣,并伴有噪声、粉尘污染,并且龙骨隔墙的质量易受施工人员手工作业水平和作业环境的影响。当隔墙位置需要改动时,原有的隔墙必须进行破坏性拆除,无法重复利用,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需要一种组装式隔墙,无需现场裁切,现有的组装式隔墙通常为一体化平面结构,在室内装修布置管线时,需要墙体上开槽、布置管线、再回填。一方面工程量比较大,降低了装修效率,不利于节能环保;另一方面,如果墙体开槽施工不规范的话,不仅仅会影响墙体开槽效果,还会损坏墙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申请旨在解决上面描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装式隔墙及其制备方法,无需现场对龙骨、墙板进行裁切、无需现场对墙体开槽、布置管线再回填。根据本专利技术申请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申请提供了一种组装式隔墙,包括N个依次拼接的隔墙模块,其中,N为正整数,所述隔墙模块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装式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式隔墙包括N个依次拼接的隔墙模块,其中,N为正整数,所述隔墙模块包括相互拼接的第一隔墙单元(100)和第二隔墙单元(200),所述隔墙模块的中部内设有至少一条贯通的管线通道(30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装式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式隔墙包括N个依次拼接的隔墙模块,其中,N为正整数,所述隔墙模块包括相互拼接的第一隔墙单元(100)和第二隔墙单元(200),所述隔墙模块的中部内设有至少一条贯通的管线通道(30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墙单元(100)包括第一板(101)、第二板(102)、第一竖龙骨(111)、第一保温层(121)和第二保温层(122),其中,所述第一板(10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板(102)的宽度,所述第一板(101)与所述第二板(102)互相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板(10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板(102)的第一端平齐设置、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龙骨(111)与所述第二板(102)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板(102)的第二端边缘与所述第一竖龙骨(111)的腹板的中心线对齐;所述第一保温层(121)填充在所述第一板(101)与所述第二板(102)之间,所述第二保温层(122)与所述第一保温层(121)相邻设置、且与所述第一板(101)连接;所述管线通道(300)位于所述第二保温层(122)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式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墙单元(200)包括第三板(203)、第四板(204)、第二竖龙骨(212)和第三保温层(223),其中,所述第三板(203)的宽度小于所述第四板(204)的宽度,所述第三板(203)与所述第四板(204)平行设置,所述第三板(20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板(204)的第一端平齐设置、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龙骨(212)与所述第三板(203)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板(203)的第二端边缘与所述第二竖龙骨(212)的腹板的中心线对齐;所述第三保温层(223)填充在所述第三板(203)与所述第四板(204)之间,且所述第三板(203)和所述第四板(204)之间的间隔与所述第一板(101)和所述第二板(102)之间的间隔相等;所述第一板(10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板(203)的第二端对齐、且与所述第二竖龙骨(212)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板(20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板(102)的第二端对齐、且与所述第一竖龙骨(1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保温层(122)位于所述第一板(101)与所述第四板(204)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装式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温层(122)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保温层(121)的厚度,且所述管线通道(300)位于所述第二保温层(122)的一侧;所述第二隔墙单元(200)还包括第四保温层(224),所述第四保温层(224)填充在所述第一板(101)与所述第四板(204)之间,且所述第四保温层(224)与所述第二保温层(122)之间形成所述管线通道(300);所述第四保温层(224)的厚度与所述第二保温层(122)的厚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一保温层(121)的厚度。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装式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101)的宽度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起,尹东杰,何亮,武发德,
申请(专利权)人: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