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下沟槽复合回填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0050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20:41
一种路面下沟槽复合回填法,包括如下步骤:①待埋地管道安装完成后,首先检查桩机的平整度和桩管的垂直度,且使桩位紧贴埋地管道;②启动桩机使电机振动桩锤使桩管下沉入土;③每段施工作业长度为9‑12m,待桩管安装完成以后,回填土夹石至桩管管顶并夯实后即可进行下道工序;④当桩管插入到设计标高时,开始向桩管内灌砂,同时向桩管内通水或压缩空气;⑤拨管:在拔管时桩管按规定速度降落,振动挤压15~20s;沉桩过程中的振动挤密:每次提升桩管50cm,挤压时间为桩管难以下沉为宜,如此反复升降压拨桩管,直至所灌砂挤密压实,最后拔出桩管;⑥回填管顶以上剩余素土并压实。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保证埋地管道两侧砂石回填的压实质量,节约砂石成本。

Groove Compound Backfilling Method under Pav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路面下沟槽复合回填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市政道路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路面下沟槽复合回填法,该方法适用于所有路面下埋地管道管胸及管腔回填砂石的沟槽。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市政道路工程全面展开,“以人为本、方便出行”是新形势下新的设计理念,而如何保证施工质量,克服以往工程质量通病,成为摆在施工单位面前的一大课题。市政道路基础工程一般分为路基和雨污水管道两大部分,由于管沟回填作业条件限制,不能像路基施工那样采用压路机碾压,传统路基管沟回填后易产生不均匀沉降,从而引起裂缝,回填质量难以保证且浪费砂石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路面下沟槽复合回填法,该回填方法充分利用砂(石)桩成桩质量可靠的特性,从而可保证埋地管道两侧砂石回填的压实质量,避免产生不均匀沉降,提高回填质量且可节约路面下埋地管沟槽内充填的砂石料,节约砂石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路面下沟槽复合回填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①桩机就位:待埋地管道安装完成后,首先检查桩机的平整度和桩管的垂直度,且使桩位紧贴埋地管道;②启动桩机使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路面下沟槽复合回填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①桩机就位:待埋地管道安装完成后,首先检查桩机的平整度和桩管的垂直度,且使桩位紧贴埋地管道;②启动桩机使电机振动桩锤使桩管下沉入土,且控制桩管沉入深度,确保桩长;③回填土夹石:每段施工作业长度为9‑12m,待桩管安装完成以后,回填土夹石至桩管管顶并夯实后即可进行下道工序;④灌砂:当桩管插入到设计标高时,开始向桩管内灌砂,同时向桩管内通水或压缩空气;⑤拨管:在拔管时桩管按规定速度降落,振动挤压15~20s;沉桩过程中的振动挤密:每次提升桩管50cm,挤压时间为桩管难以下沉为宜,如此反复升降压拨桩管,直至所灌砂挤密压实,最后拔出桩管;⑥回填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面下沟槽复合回填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①桩机就位:待埋地管道安装完成后,首先检查桩机的平整度和桩管的垂直度,且使桩位紧贴埋地管道;②启动桩机使电机振动桩锤使桩管下沉入土,且控制桩管沉入深度,确保桩长;③回填土夹石:每段施工作业长度为9-12m,待桩管安装完成以后,回填土夹石至桩管管顶并夯实后即可进行下道工序;④灌砂:当桩管插入到设计标高时,开始向桩管内灌砂,同时向桩管内通水或压缩空气;⑤拨管:在拔管时桩管按规定速度降落,振动挤压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宪彩张宏健杨勇翁雪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