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磷光主体化合物及其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9897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2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磷光主体化合物和其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一种磷光主体化合物,其结构式如I所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磷光主体化合物及其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磷光主体化合物和其使用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介绍
近来,对于平板显示器(例如液晶显示器和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需求在增加。但是,这些平板显示器与阴极射线管(CRT)相比具有较低的响应时间和较窄的视角。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器件是能够解决以上问题并占地较小的下一代平板显示器之一。0LED器件的元件可以在柔性基板(例如塑料基板)上形成。另外,OLED器件在视角、驱动电压、能耗和色纯度方面具有优势。侧外,OLED器件足以产生全色图像。通常,OLED器件的发光二极管包括阳极、空穴注入层(HIL)、空穴输送层(HTL)、发光材料层(EML)、电子输送层(ETL)、电子注入层(EIL)和阴极。OLED器件通过以下方式发光:由作为电子注入电极的阴极和由作为空穴注入电极的阳极分别将电子和空穴注入发光化合物层中,从而使电子与空穴复合以产生激子,并使激子由激发态跃迁至基态。发光原理可以分为荧光发光和磷光发光。在荧光发光中,单线态激发状态的有机分子跃迁至基态,由此发出光。另一方面,在磷光发光中,三线态激发状态的有机分子跃迁至基态,由此发出光。当发光材料层发射对应于能带隙的光时,具有0自旋的单线态激子和具有1自旋的三线态激子以1:3的比例产生。有机材料的基态为单线态,这使单线态激子可以跃迁至基态并伴随发光。但是,由于三线态激子不能发生伴随发光的跃迁,因此使用荧光材料的OLED器件的内量子效率被限制在25%以内。另一方面,如果自旋轨道耦合动量很高,则单线态和三线态混合以使得在单线态和三线态之间产生系间跨越,并且三线态激子也可以跃迁至基态并伴随发光。磷光材料可以使用三线态激子和单线态激子,以使得使用磷光材料的OLED器件可以具有100%的内量子效率。近来,已将铱络合物,例如双(2-苯基喹啉)(乙酰丙酮)铱(Ⅲ)(Ir(2-phq)2(acac))、双(2-苯并[b]噻吩-2-基吡啶)(乙酰丙酮)铱(Ⅲ)(Ir(btp)2(acac))和三(2-苯基喹啉)铱(Ⅲ)Ir(2-phq)3掺杂剂引入。为了利用磷光材料获得高电流发光效率(Cd/A),需要优异的内部量子效率、高的色纯度和长寿命。特别是,参照图1,色纯度越高,即,CIE(X)越高,颜色灵敏度越差。结果,在高内量子效率下,非常难获得发光效率。因此,需要具有优异色纯度(CIE(X)≥0.65)和高发光效率的新型红色磷光化合物。另一方面,除了上述的铱络合物之外,例如,4,4-N,N咔唑联苯(CBP)或其他金属络合物用作红色磷光化合物。然而,这些化合物在溶剂中不具有理想的溶解度,因而不能通过溶液工艺来形成发光层。发光层应当通过沉积工艺形成,因此,制造过程极为复杂,工艺效率也极低。另外,沉积工艺中的废料非常多,导致生产成本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一种磷光主体化合物和一种使用该化合物的OLED器件,它们基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局限和缺陷带来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磷光主体化合物,所述主体磷光化合物具有优异的纯色度、高亮度和优异的发光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具有改进的发光效率的OLED。下文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部分特征和优点将从描述中变得明显易懂,或者可以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获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将凭借说明书和其权利要求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或达到。为了实现这些及其他优点以及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如本文所具体表达和概括描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下式的磷光主体化合物: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磷光主体化合物,其结构式如I所示,上述的结构式I中,Z独立地选自以下结构:其中,Ar独立地选自C6-C30芳基、C2-C30杂芳基中。进一步的,所述的C6-C30芳基选自苯基、萘基、联苯基、三联苯基和菲基中的一种。进一步的,所述的C2-C30杂芳基选自吡啶基、联吡啶基、喹啉基、异喹啉基、菲咯啉基和三嗪基中的一种。进一步的,所述的Ar独立地选自以下基团之一:(可以取代以下基团任何一个原本有活性氢的位置)进一步的,所述的磷光化合物独立地选自下列化合物:进一步的,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顺次包括沉积的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所述磷光主体化合物作为发光层的主体材料。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使用I所示的化学式作为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发光层,具有优异的色纯度和亮度以及延长的耐久性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有机电发光二极管发光色度和可见度关系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由于结构式如I的红色磷光化合物均具有优异的纯色度、高亮度和优异的发光效率,现以RH-001、RH-007、RH-091和RH-097制备方法和测试结果为例,证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以下实施方案中,NPB为4,4’-双[N-(1-萘基)-N-苯氨基]联苯,CBP为4,4’-N,N’-二咔哇联苯,CuPc为酞菁铜,LiF氟化锂,ITO为氧化铟锡,Alq3为三(8-羟基喹啉)铝。L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M/Z:质子数/电荷数的比值。下式为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中使用的化合物铜(Ⅱ)酞菁(CuPc),NPB,(btp)2Ir(acac),Alq3和CBP的结构式。形成例1.中间体I-1的合成:在2000mL的烧瓶中将8-溴-2,4-二甲氧喹啉(40g,148.6mmol),乙基2-(4,4,5,5-四甲基-1,3,2-二氧基-2-基)苯甲酸(45.2g,163.5mmol),碳酸钾(51.4g,371.6mmol),四三苯基膦钯(5mol%)溶于1,4二氧六环(400mL)和水(200mL)。混合物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回流12小时。将得到的混合物加入750ml甲醇中,过滤其中析出的固体并溶于氯苯,用硅胶/硅藻土过滤,浓缩除去有机溶剂后,用甲醇重结晶得到中间体I-1(34.2g,收率68%)。LC-MS:M/Z339.4(M+H)+。2.中间体I-2的合成:在1000mL毫升的圆底烧瓶中将中间体I-1(34g,100.5mmol)溶于无水四氢呋喃(400mL)。在-70℃的条件下,缓慢滴加乙醚做溶剂的1.5M甲基锂溶液(140.7mL,211.0mmol))并保温在-70℃的温度下搅拌2小时。当反应完成时,加入150mL冰水和250mL饱和氯化铵溶液。萃取得到有机层,并用蒸馏水冲洗两次,将有机相浓缩干燥。由正庚烷/甲苯重结晶得到无色固体中间体I-2(26.1g,收率80%)。LC-MS:M/Z325.4(M+H)+。3.中间体I-3的合成:在1000mL的圆底烧瓶中用350mL无水二氯甲烷溶解中间体I-2(26g,80.2mmol),而后缓慢滴加三氟化硼乙醚(12.5g,88.2mmol)持续约十分钟。混合物加热到50℃,搅拌2小时。将合成物冷却至室温,加入蒸馏水,用乙醚萃取三次。用无水硫酸镁干燥从中得到的有机层。浓缩干燥,用硅胶柱提纯得到中间体-3(12.3g,收率50%)。LC-MS:M/Z307.4(M+H)+。4.中间体I-4的合成:在1000mL圆底烧瓶中将中间体I-3(12g,3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磷光主体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如I所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磷光主体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式如I所示,上述的结构式I中,Z独立地选自以下结构:其中,Ar独立地选自C6-C30芳基、C2-C30杂芳基中的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光主体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6-C30芳基选自苯基、萘基、联苯基、三联苯基和菲基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光主体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2-C30杂芳基选自吡啶基、联吡啶基、喹啉基、异喹啉基、菲咯啉基和三嗪基中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贤哲黄东华万鸣全美子赵晓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