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用于智能办公的废纸压缩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9805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2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用于智能办公的废纸压缩设备,包括第一底座、门板、第一舱壁、第一顶板、第二舱壁、第二顶板、第三舱壁、第二底座、推动机构、下压机构和传输机构,门板和第三舱壁均固定在第一底座的上方,第二顶板水平设置,第三舱壁的顶端通过第二顶板与第二舱壁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一舱壁的底端固定在门板的顶端,第一顶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舱壁的顶端和第二舱壁的顶端固定连接,该基于物联网的用于智能办公的废纸压缩设备,大部分采用手动操控,节能环保,不仅如此,而且设备体积小,重量轻,成本较低,适用于办公场所的废纸处理,从而大幅度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和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用于智能办公的废纸压缩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用于智能办公的废纸压缩设备。
技术介绍
废纸打包机用于在常态下将废纸及类似的产品挤压结实,并用专用包装带打包成形,使其体积大大减小,从而达到减少运输体积、节约运费,为企业增加效益的目的。目前的废纸打包机主要用于废纸集中后处理,这些废纸打包机将废纸占用的空间大大压缩,且包装成型,为了一次性处理更多废纸,这些打包机往往体型庞大,成本较高,并且这些废纸打包机大部分采用液压驱动,功率较高,能耗较高,造成现有的废纸压缩设备市场竞争力低下且实用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用于智能办公的废纸压缩设备。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用于智能办公的废纸压缩设备,包括第一底座、门板、第一舱壁、第一顶板、第二舱壁、第二顶板、第三舱壁、第二底座、推动机构、下压机构和传输机构,所述门板和第三舱壁均固定在第一底座的上方,所述第二顶板水平设置,所述第三舱壁的顶端通过第二顶板与第二舱壁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舱壁的底端固定在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用于智能办公的废纸压缩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座(1)、门板(2)、第一舱壁(3)、第一顶板(4)、第二舱壁(5)、第二顶板(6)、第三舱壁(7)、第二底座(22)、推动机构(23)、下压机构(24)和传输机构(25),所述门板(2)和第三舱壁(7)均固定在第一底座(1)的上方,所述第二顶板(6)水平设置,所述第三舱壁(7)的顶端通过第二顶板(6)与第二舱壁(5)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舱壁(3)的底端固定在门板(2)的顶端,所述第一顶板(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舱壁(3)的顶端和第二舱壁(5)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机构(23)设置在第二顶板(6)的下方,所述下压机构(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用于智能办公的废纸压缩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座(1)、门板(2)、第一舱壁(3)、第一顶板(4)、第二舱壁(5)、第二顶板(6)、第三舱壁(7)、第二底座(22)、推动机构(23)、下压机构(24)和传输机构(25),所述门板(2)和第三舱壁(7)均固定在第一底座(1)的上方,所述第二顶板(6)水平设置,所述第三舱壁(7)的顶端通过第二顶板(6)与第二舱壁(5)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舱壁(3)的底端固定在门板(2)的顶端,所述第一顶板(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舱壁(3)的顶端和第二舱壁(5)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机构(23)设置在第二顶板(6)的下方,所述下压机构(24)设置在第一顶板的下方,所述第二底座(22)设置在第一底座(21)的一侧,所述第二底座(22)与第一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底座(22)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传输机构(25)设置在第一凹槽内;所述推动机构(23)包括踏板(10)、第二连杆(11)、飞轮(12)、第一蜗杆(13)、第一蜗轮(14)、第一齿条(15)、推板(16)、两个固定杆(8)和两个第一连杆(9),两个所述第一连杆(9)分别设置在踏板(10)的两侧,所述踏板(10)与第一连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9)的另一端与固定杆(8)的顶端铰接,所述固定杆(8)的底端与第一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舱壁(7)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蜗杆(13)穿过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蜗轮(14)竖向设置,所述第一蜗轮(14)与第一蜗杆(13)啮合,所述飞轮(12)与第一蜗杆(13)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11)设置在飞轮(12)的一侧且远离第一蜗杆(13),所述第二连杆(11)的顶端与飞轮(12)铰接,所述第二连杆(11)的底端与踏板(10)的一侧铰接,所述第一齿条(15)的一端与推板(16)连接,所述第一齿条(15)与第一蜗轮(14)啮合,所述第一底座(1)的顶部设有滑道,所述推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青芸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菱亚汽车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