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军专利>正文

一种包体上的附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961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包体上的附挂结构。包括由主包后片、后包、附挂带、长方环、固环带、子母扣组成,所述包体上的附挂结构:其主包、包盖、盖上包、前包、左包、右包、主包后片、后包以缝制的方式相连接共同构成包体,其主包后片与后包、后包的外侧面与竖向放置并穿装有长方环的固环带、主包后片上端与附挂带的一端均以缝制的方式相连接;固环带靠下端的位置与子母扣、附挂带的另一端与子母扣均以镶嵌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包体上的附挂结构中固环带上的子母扣与穿入长方环内的附挂带上的子母扣以相互卡扣的方式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巧妙、制作取材方便、使用行之有效,使用方便而利于推广应用的有益效果。(*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包体上的附挂结构。技术背景随着社会的发皿步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随身携带的物品越来越多, 统一放在一个大包里,使得物品放置凌乱而极不方便,而且一个统一的大包也 很笨重而不轻巧,虽然目前的腰包已经压縮了包体的体积,并将一长条带状布 的两端缝接在包体的背面,可使腰带穿置其中,但这种结构使得包体在腰带上 比较容易滑动,固定状态不佳,使用不方便。本技术就是在认真而充分的 调査、了解、分析、总结上述公知技术的弊端上,从方便人们生活的角度出发, 使其能稳固地附挂在腰带、大包挂载带或其他可挂载的物品上,为克服和解决 各种类型包体所存在的问题、不足、缺陷、弊端而研制成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体上的附挂结构,从而克服了现有包存在 的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包体上的附挂结构, 由主包后片、后包、附挂带、长方环、固环带、子母扣组成,所述包体上的附 挂结构其主包、包盖、盖上包、前包、左包、右包、主包后片、后包以缝制 的方式相连接共同构成包体,其主包后片与后包、后包的外侧面与竖向放置并 穿装有长方环的固环带、主包后片上端与附挂带的一端均以缝制的方式相连接; 固环带靠下端的位置与子母扣、附挂带的另一端与子母扣均以镶嵌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包体上的附挂结构中固环带上的子母扣与穿入长方环内的附挂带上的 子母扣以相互卡扣的方式相连接。所述附挂带、固环带均为长方片形的带状结构,所述长方环为长方形的环 状结构,所述子母扣为子凸圈与母凹圈相互扣合与分离的结构。所述其附挂带、固环带均为加厚的结构。所述其附挂带、固环带、子母扣均为两个,所述长方环为四个。 由于采用了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使得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 由于本技术设置有附挂带,从而获得了可在腰带上附挂、或在大包的 挂载带上附挂或其他物品上附挂的有益效果。2. 由于本技术设置有长方环、固环带,从而获得了可稳固附挂的有益效果。3. 由于本技术设置有子母扣,从而获得了使得消费者使用方便的有益效果。4. 由于本技术的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巧妙、制作取材方便、使用行 之有效,且子母扣可从市场上随时可购到的产品,从而获得了易于制作而成本低、使用方便而利于推广应用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 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在展开状态下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在使用状态下附挂在腰带上的示意图。 图中l.主包后片、2.后包、3.附挂带、4.长方环、5.固环带、6.子母扣具体实施方式在图中,包体上的附挂结构其主包、包盖、盖上包、前包、左包、右包、 主包后片(l)、后包(2)以缝制的方式相连接共同构成包体,其主包后片(l)与后包(2)、后包(2)的外侧面与竖向放置并穿装有长方环(4)的固环带(5)、主包后 片(1)上端与附挂带(3)的一端均以缝制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包体上的附挂结构 的固环带(5)靠下端的位置与子母扣(6)、附挂带(3)的另一端与子母扣均以镶嵌 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包体上的附挂结构中固环带(5)上的子母扣与穿入长方环(4) 内的附挂带(3)上的子母扣以相互卡扣的方式相连接。所述附挂带(3)、固环带(5)均为长方片形的带状结构,所述长方环(4)为长 方形的环状结构,所述子母扣(6)为子凸圈与母凹圈相互扣合与分离的结构所述其附挂带(3)、固环带(5)均为加厚的结构。所述其附挂带(3)、固环带(5)、子母扣均为两个,所述长方环(4)为四个。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最佳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 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 而顺畅地实施本技术;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 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而作出些许更动、修 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技术的等效施例;同时,凡依据本技术 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同等变化、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 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技术制作完毕后进行了试用性考核,经试用考核,获得了预期的良 好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包体上的附挂结构,由主包后片(1)、后包(2)、附挂带(3)、长方环(4)、固环带(5)、子母扣(6)组成,其特征在于包体上的附挂结构其主包、包盖、盖上包、前包、左包、右包、主包后片(1)、后包(2)以缝制的方式相连接共同构成包体,其主包后片(1)与后包(2)、后包(2)的外侧面与竖向放置并穿装有长方环(4)的固环带(5)、主包后片(1)上端与附挂带(3)的一端均以缝制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包体上的附挂结构的固环带(5)靠下端的位置与子母扣(6)、附挂带(3)的另一端与子母扣(6)均以镶嵌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包体上的附挂结构中固环带(5)上的子母扣(6)与穿入长方环(4)内的附挂带(3)上的子母扣(6)以相互卡扣的方式相连接。还设置有附挂带(3)、长方环(4)、固环带(5)、子母扣(6)。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体上的附挂结构,其特征在于附挂带(3)、 固环带(5)均为长方片形的带状结构,长方环(4)为长方形的环状结构,子 母扣(6)为子凸圈与母凹圈相互扣合与分离的结构。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体上的附挂结构,其特征在于附挂带(3)、 固环带(5)均为加厚的结构。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包体上的附挂结构,其特征在于附挂带(3)、 固环带(5)、子母扣(6)均为两个,所述长方环(4)为四个。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包体上的附挂结构。包括由主包后片、后包、附挂带、长方环、固环带、子母扣组成,所述包体上的附挂结构其主包、包盖、盖上包、前包、左包、右包、主包后片、后包以缝制的方式相连接共同构成包体,其主包后片与后包、后包的外侧面与竖向放置并穿装有长方环的固环带、主包后片上端与附挂带的一端均以缝制的方式相连接;固环带靠下端的位置与子母扣、附挂带的另一端与子母扣均以镶嵌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包体上的附挂结构中固环带上的子母扣与穿入长方环内的附挂带上的子母扣以相互卡扣的方式相连接。本技术的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巧妙、制作取材方便、使用行之有效,使用方便而利于推广应用的有益效果。文档编号A45F3/04GK201119535SQ20072004162公开日2008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26日专利技术者军 王 申请人:军 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体上的附挂结构,由主包后片(1)、后包(2)、附挂带(3)、长方环(4)、固环带(5)、子母扣(6)组成,其特征在于:包体上的附挂结构:其主包、包盖、盖上包、前包、左包、右包、主包后片(1)、后包(2)以缝制的方式相连接共同构成包体,其主包后片(1)与后包(2)、后包(2)的外侧面与竖向放置并穿装有长方环(4)的固环带(5)、主包后片(1)上端与附挂带(3)的一端均以缝制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包体上的附挂结构的固环带(5)靠下端的位置与子母扣(6)、附挂带(3)的另一端与子母扣(6)均以镶嵌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包体上的附挂结构中固环带(5)上的子母扣(6)与穿入长方环(4)内的附挂带(3)上的子母扣(6)以相互卡扣的方式相连接。还设置有附挂带(3)、长方环(4)、固环带(5)、子母扣(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
申请(专利权)人:王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