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邢晓霞专利>正文

一种医疗护理用助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9600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1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疗护理用助行装置,其中支撑管呈直管状,支撑管的上端嵌套有连块,连块呈柱状且其上端固定设置有前臂托,前臂托的左右两侧向上卷曲且其横截面呈半圆形,前臂托的后部向后延伸呈悬臂状结构,连块的前侧设置有手握杆,手握杆的上部呈竖直状结构且其下部向后弯曲为呈水平状的第一水平嵌入杆部,第一水平嵌入杆部嵌入连块内且其与连块以螺纹连接的方式相连,连块的前侧设置有弯钩,弯钩的后部呈开口朝上的钩状结构且其前部水平向前延伸呈直杆状结构的第二水平嵌入杆部,第二水平嵌入杆部嵌入连块内且其与连块以螺纹连接的方式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在一定程度上保留手杖优点,且又能减小老年人使用手杖时耗力较大的助行装置。

A Walking Aid Device for Medical Nurs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alking aid device for medical care, in which the supporting tube is straight, the upper end of the supporting tube is nested with connecting blocks, the connecting blocks are columnar and the upper end is fixed with a forearm bracket,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forearm bracket are curled upward and its cross section is semi-circular, the rear part of the forearm bracket extends backward in a cantilever structure, the front side of the connecting block is provided with a hand grip rod,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hand grip rod is fixed. The first horizontal embedded rod is embedded in the connecting block and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block by threads. The front side of the connecting block is provided with a hook. The rear part of the hook is a hook-like structure with an opening facing upward, and the front part extends horizontally to the second horizontal embedded rod of the straight rod-like structure, and the second horizontal embedded rod. The entry rod part is embedded in the connecting block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block by thread connection. The utility model retains the advantages of the walking stick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can reduce the walking aid device which consumes more energy when the elderly use the walking sti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疗护理用助行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护理的
,尤其涉及一种医疗护理用助行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重,中国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所占人口比例也越来越高,同时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加,老年人面临着养老、医疗以及精神赡养等诸多社会问题,值得各界关注。而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身体素质也日渐变差,尤其是在病后痊愈的康复阶段,为了移动而需要借助助行杖,目前老年人的助行装置一般采用手杖、拐杖、助行椅等,各有优缺点,其中现有的手杖在使用时,一般依靠使用者臂部上拉的力量将手杖提起,但当移动距离较远时,对病后痊愈的老年人不多的体力消耗甚大,但相比其他助行装置,手杖的优点为较为小巧,质量较轻,携带方便,故需要一种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手杖优点,且又能减小老年人使用手杖时耗力较大的助行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现有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医疗护理用助行装置,是一种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手杖优点,且又能减小老年人使用手杖时耗力较大的助行装置,基于老年人弯腰驼背的生理特点,在弯腰驼背状态下,老年人使用手杖时前臂一般呈水平状态,提拉手杖时需要摆动前臂,相比于年轻人更为费力,设置前臂托承载前臂,单手握住手握杆,然后可以以手握杆提拉,以前臂后部与前臂托的接触后部为支点,利用臂力翻动提拉整个装置,与普通手杖相比较为省力,同时在支撑杆的下端设置中心凸球,使得支撑杆可以与地面形成点接触,减小摩擦,便于移动,而为了解决点接触在非垂直受力状态下,容易滑移的特点,在中心凸球的四周设置呈矩形分布的侧凸球。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本技术提供一种医疗护理用助行装置,包括支撑管,所述支撑管呈直管状,所述支撑管的上端嵌套有连块,所述连块呈柱状且其上端固定设置有前臂托,所述前臂托的左右两侧向上卷曲且其横截面呈半圆形,所述前臂托的后部向后延伸呈悬臂状结构,所述连块的前侧设置有手握杆,所述手握杆的上部呈竖直状结构且其下部向后弯曲为呈水平状的第一水平嵌入杆部,所述第一水平嵌入杆部嵌入所述连块内且其与所述连块以螺纹连接的方式相连,所述连块的前侧设置有弯钩,所述弯钩的后部呈开口朝上的钩状结构且其前部水平向前延伸呈直杆状结构的第二水平嵌入杆部,所述第二水平嵌入杆部嵌入所述连块内且其与所述连块以螺纹连接的方式相连。进一步地,所述手握杆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呈球状的限位球。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管的下端设置有呈矩形的底板。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下端面中央固定设置有呈半球状的中心凸球,所述中心凸球的向下凸起且其上端呈平面状。进一步地,所述中心凸球的周围设置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侧凸球,所述侧凸球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下端面上且其向下凸起且其上端呈平面状。进一步地,所述中心凸球半径比所述侧凸球的半径大5mm-15mm。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体的积极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是一种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手杖优点,且又能减小老年人使用手杖时耗力较大的助行装置。2、本技术基于老年人弯腰驼背的生理特点,在弯腰驼背状态下,老年人使用手杖时前臂一般呈水平状态,提拉手杖时需要摆动前臂,相比于年轻人更为费力,设置前臂托承载前臂,单手握住手握杆,然后可以以手握杆提拉,以前臂后部与前臂托的接触后部为支点,利用臂力翻动提拉整个装置,与普通手杖相比较为省力。3、本技术在支撑杆的下端设置中心凸球,使得支撑杆可以与地面形成点接触,减小摩擦,便于移动,而为了解决点接触在非垂直受力状态下,容易滑移的特点,在中心凸球的四周设置呈矩形分布的侧凸球。4、本技术结构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5、本技术产品性能好,使用寿命长6、本技术便于使用,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仰视图;图3是图2中A-A处的剖视图。图中:1-限位球,2-手握杆,21-第一水平嵌入杆部,3-前臂托,4-弯钩,41-第二水平嵌入杆部,5-连块,6-支撑管,7-下套管,8-底板,9-侧凸球,10-中心凸球。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技术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处理技术及工艺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技术。此外,需要说明的是,除非特别说明或者指出,否则说明书中的可能涉及的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等描述仅仅用于区分说明书中的各个组件、元素、步骤等,而不是用于表示各个组件、元素、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者顺序关系等。如附图1-附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医疗护理用助行装置,包括支撑管6,支撑管6呈直管状,支撑管6的上端嵌套有连块5,连块5呈柱状且其上端固定设置有前臂托3,前臂托3的左右两侧向上卷曲且其横截面呈半圆形,前臂托3的后部向后延伸呈悬臂状结构,连块5的前侧设置有手握杆2,手握杆2的上部呈竖直状结构且其下部向后弯曲为呈水平状的第一水平嵌入杆部21,第一水平嵌入杆部21嵌入连块5内且其与连块5以螺纹连接的方式相连,连块5的前侧设置有弯钩4,弯钩4的后部呈开口朝上的钩状结构且其前部水平向前延伸呈直杆状结构的第二水平嵌入杆部41,第二水平嵌入杆部41嵌入连块5内且其与连块5以螺纹连接的方式相连。手握杆2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呈球状的限位球1,防止手部抓握手握杆2时向上滑脱。支撑管6的下端设置有呈矩形的底板8。底板8的下端面中央固定设置有呈半球状的中心凸球10,中心凸球10的向下凸起且其上端呈平面状。中心凸球10的周围设置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侧凸球9,侧凸球9设置在底板8的下端面上且其向下凸起且其上端呈平面状。中心凸球10半径比侧凸球9的半径大5mm-15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构造出一种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手杖优点,且又能减小老年人使用手杖时耗力较大的助行装置,基于老年人弯腰驼背的生理特点,在弯腰驼背状态下,老年人使用手杖时前臂一般呈水平状态,提拉手杖时需要摆动前臂,相比于年轻人更为费力,设置前臂托3承载前臂,单手握住手握杆2,然后可以以手握杆提拉,以前臂后部与前臂托3的接触后部为支点,利用臂力翻动提拉整个装置,与普通手杖相比较为省力,同时在支撑杆6的下端设置中心凸球,使得支撑杆6可以与地面形成点接触,减小摩擦,便于移动,而为了解决点接触在非垂直受力状态下,容易滑移的特点,在中心凸球10的四周设置呈矩形分布的侧凸球9;而弯钩4可以悬挂老年人盛放药品、水杯等的包。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而在本技术各个零部件所采用的材质方面,如果带有“弹性”术语描述的零部件,可以采用的是弹簧钢材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疗护理用助行装置,包括支撑管,所述支撑管呈直管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的上端嵌套有连块,所述连块呈柱状且其上端固定设置有前臂托,所述前臂托的左右两侧向上卷曲且其横截面呈半圆形,所述前臂托的后部向后延伸呈悬臂状结构,所述连块的前侧设置有手握杆,所述手握杆的上部呈竖直状结构且其下部向后弯曲为呈水平状的第一水平嵌入杆部,所述第一水平嵌入杆部嵌入所述连块内且其与所述连块以螺纹连接的方式相连,所述连块的前侧设置有弯钩,所述弯钩的后部呈开口朝上的钩状结构且其前部水平向前延伸呈直杆状结构的第二水平嵌入杆部,所述第二水平嵌入杆部嵌入所述连块内且其与所述连块以螺纹连接的方式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疗护理用助行装置,包括支撑管,所述支撑管呈直管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的上端嵌套有连块,所述连块呈柱状且其上端固定设置有前臂托,所述前臂托的左右两侧向上卷曲且其横截面呈半圆形,所述前臂托的后部向后延伸呈悬臂状结构,所述连块的前侧设置有手握杆,所述手握杆的上部呈竖直状结构且其下部向后弯曲为呈水平状的第一水平嵌入杆部,所述第一水平嵌入杆部嵌入所述连块内且其与所述连块以螺纹连接的方式相连,所述连块的前侧设置有弯钩,所述弯钩的后部呈开口朝上的钩状结构且其前部水平向前延伸呈直杆状结构的第二水平嵌入杆部,所述第二水平嵌入杆部嵌入所述连块内且其与所述连块以螺纹连接的方式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晓霞
申请(专利权)人:邢晓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