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截污弃流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95732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1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雨水截污弃流过滤装置,包括壳体、沉淀隔板、去污隔板、过滤栏栅、进水管、出水管,所述去污隔板的两端分别壳体连接;所述沉淀隔板一端与去污隔板连接,另一端与壳体连接;所述沉淀隔板的高度低于去污隔板的高度;所述沉淀隔板的高度不高于进水管、出水管的管底;所述沉淀隔板、去污隔板将壳体分割成沉淀腔、过滤排水腔和排污腔;所述进水管与沉淀腔侧的壳体连接;所述过滤栏栅安装在过滤排水腔的底部,所述出水管与壳体连接;所述去污隔板上设置有弃流口向排污腔设置浮球弃流阀;所述排污腔的壳体上设置有溢流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生产、制造、使用施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

Rainwater sewage interception and discarding flow filtr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雨水截污弃流过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雨水处理设备领域,特别涉及雨水截污弃流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的缺水,对地表水的收集使用得到了大量的推广。但是,现有对地表水的收集使用的截流、排污、弃流设备,都是采用独立功能的设备,需要占用较大的面积。存在生产、制造、施工安装成本高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产、制造、施工成本低的雨水截污弃流过滤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雨水截污弃流过滤装置,包括壳体、沉淀隔板、去污隔板、过滤栏栅、进水管、出水管,所述去污隔板的两端分别壳体连接;所述沉淀隔板垂直于去污隔板一端与去污隔板连接,另一端与壳体连接;所述沉淀隔板的高度低于去污隔板的高度;所述沉淀隔板的高度不高于进水管、出水管的管底;所述沉淀隔板、去污隔板将壳体分割成沉淀隔板左侧、去污隔板和壳体合围的沉淀腔,沉淀隔板右侧、去污隔板和壳体合围的过滤排水腔,去污隔板和壳体合围的排污腔;所述进水管与沉淀腔侧的壳体连接;所述过滤栏栅安装在过滤排水腔的底部,所述出水管一端伸入过滤排水腔、另一端与壳体连接;所述过滤排水腔侧的去污隔板上设置有浮球弃流阀;且所述浮球弃流阀的弃流口向排污腔设置;所述排污腔的壳体上设置有溢流口,且所述溢流口底部高度低于浮球弃流阀的弃流口底部高度。进一步地,所述沉淀隔板高度与进水管的管底、出水管的管底高度相同。进一步地,所述去污隔板的高度高于进水管的管底、出水管的管底40mm~300mm。进一步地,所述去污隔板的高度高于进水管的管底、出水管的管底150mm。进一步地,所述沉淀腔的底部还安装有排污泵。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壳体、沉淀隔板、去污隔板、过滤栏栅、进水管、出水管等技术特征。通过将去污隔板的两端分别壳体连接,沉淀隔板垂直于去污隔板一端与去污隔板连接,另一端与壳体连接,分别形成沉淀腔、过滤排水腔和排污腔。通过沉淀隔板的高度低于去污隔板的高度;沉淀隔板的高度不高于进水管、出水管的管底;过滤排水腔侧的壳体上还安装有浮球弃流阀。雨水首先进入到沉淀腔进行初步沉淀,将雨水中较多的泥沙等在沉淀腔内进行沉淀,当雨水高度达到一定高度时,将从沉淀隔板上漫过流入到过滤排水腔。由于初期雨水的质量比较差,雨水流入到过滤排水腔后将进行过滤以及弃流处理,将初期的雨水排除。当雨水进行了较好的沉淀,以及过滤后,随着水量的增加,浮球弃流阀的浮球将上浮,将弃流阀的阀门关闭,雨水将从出水管排出进行后续的处理实现利用。当雨水量较大时,雨水的高度高于去污隔板高度时,雨水中的漂浮物将从去污隔板上漫过流入到排污腔内排出,提高雨水收集的质量。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生产制造成本低,效果好,有效集成了雨水收集的截流、排污、弃流的功能,降低了使用的施工成本以及维护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视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雨水截污弃流过滤装置,包括壳体1、沉淀隔板2、去污隔板3、过滤栏栅4、进水管5、出水管6。去污隔板3的两端分别壳体1连接;沉淀隔板2垂直于去污隔板3一端与去污隔板3连接,另一端与壳体1连接。沉淀隔板2的高度低于去污隔板3的高度;沉淀隔板2的高度不高于进水管5、出水管6的管底。沉淀隔板2、去污隔板3将壳体1分割成沉淀隔板2左侧、去污隔板3和壳体1合围的沉淀腔7,沉淀隔板2右侧、去污隔板3和壳体1合围的过滤排水腔8,去污隔板3和壳体1合围的排污腔9。进水管5与沉淀腔7侧的壳体1连接;过滤栏栅4安装在过滤排水腔8的底部,出水管6的一端伸入过滤排水腔8,另一端与壳体1连接;过滤排水腔8侧的去污隔板3上设置有浮球弃流阀(图中未视出);且浮球弃流阀的弃流口向排污腔9设置;排污腔9的壳体上设置有溢流口(图中未视出),且溢流口底部高度低于浮球弃流阀的弃流口底部高度。具体应用过程中,雨水通过进水管5流入到沉淀腔7中,雨水先在沉淀腔7内进行沉淀。随着收集的雨水越来越多,雨水的高度将漫过沉淀隔板2流入到过滤排水腔8,雨水将在过滤排水腔8内通过过滤栏栅4进行过滤。初期当雨水的高度没有达到预定高度时,初期质量较差的雨水将通过浮球弃流阀排出。随着收集的雨水质量越来越好,雨水高度越来越高,在浮球的作用下将把浮球弃流阀关闭,由于出水管6是与过滤栏栅4连接的,通过过滤栏栅4过滤后的雨水将通过出水管6排出。当进入到沉淀腔7中的雨水逐渐上升,且进水管5的进水量大于出水管6的出水量时,雨水的高度将会高于去污隔板3的高度,此时雨水上表面的漂浮物将会从去污隔板3的上表面排出,进一步提高收集雨水的质量。本专利技术将雨水收集的截流、排污、弃流等功能集成在一起,有效降低了雨水收集的设备使用成本、也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进一步提高收集雨水质量,具体实施中沉淀隔板2的高度与进水管5的管底、出水管6的管底高度相同。去污隔板3的高度高于进水管5的管底、出水管6的管底40mm~300mm。具体实施中采用了去污隔板3的高度高于进水管5的管底、出水管6的管底150mm。同时,为了提高雨水在沉淀腔7中沉淀的效果,降低沉淀腔中的污泥等影响水质的杂物,在沉淀腔7的底部还安装有排污泵10;具体实施中排污泵10可安装在沉淀腔7的外侧,也可以安装在沉淀腔7的内部。以上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雨水截污弃流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沉淀隔板、去污隔板、过滤栏栅、进水管、出水管,所述去污隔板的两端分别壳体连接;所述沉淀隔板垂直于去污隔板,所述沉淀隔板一端与去污隔板连接,另一端与壳体连接;所述沉淀隔板的高度低于去污隔板的高度;所述沉淀隔板的高度不高于进水管、出水管的管底;所述沉淀隔板、去污隔板将壳体分割成沉淀隔板左侧、去污隔板和壳体合围的沉淀腔,沉淀隔板右侧、去污隔板和壳体合围的过滤排水腔,去污隔板和壳体合围的排污腔;所述进水管与沉淀腔侧的壳体连接;所述过滤栏栅安装在过滤排水腔的底部,所述出水管一端伸入过滤排水腔、另一端与壳体连接;所述过滤排水腔侧的去污隔板上设置有浮球弃流阀;且所述浮球弃流阀的弃流口向排污腔设置;所述排污腔的壳体上设置有溢流口,且所述溢流口底部高度低于浮球弃流阀的弃流口底部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雨水截污弃流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沉淀隔板、去污隔板、过滤栏栅、进水管、出水管,所述去污隔板的两端分别壳体连接;所述沉淀隔板垂直于去污隔板,所述沉淀隔板一端与去污隔板连接,另一端与壳体连接;所述沉淀隔板的高度低于去污隔板的高度;所述沉淀隔板的高度不高于进水管、出水管的管底;所述沉淀隔板、去污隔板将壳体分割成沉淀隔板左侧、去污隔板和壳体合围的沉淀腔,沉淀隔板右侧、去污隔板和壳体合围的过滤排水腔,去污隔板和壳体合围的排污腔;所述进水管与沉淀腔侧的壳体连接;所述过滤栏栅安装在过滤排水腔的底部,所述出水管一端伸入过滤排水腔、另一端与壳体连接;所述过滤排水腔侧的去污隔板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术均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清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