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俊琦专利>正文

一种可折叠枕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9482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1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折叠枕头,包括折叠装置和枕垫;折叠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以及底板,第一连接板周侧的一端与底板周侧的一端可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板周侧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板周侧的一端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板周侧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板周侧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底板上设置有卡钩;第三连接板周侧的另一端卡接在卡钩中时,形成一方筒状结构;第三连接板周侧的另一端从卡钩中脱离时,形成一折叠板状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折叠枕头,通过对多个板结构进行连接组装,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折叠枕头可以折叠成方筒结构,支撑用户头部。用户可对枕头进行折叠,便于用户对枕头进行存放以及携带,减小枕头占用的空间。

A Foldable Pillow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oldable pillow, which comprises a folding device and a pillow pad; the folding device comprises a first connecting plate, a second connecting plate, a third connecting plate and a bottom plate; one end of the peripheral side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plate can be rotatably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peripheral side of the bottom plate; the other end of the peripheral side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plate can be rotatably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peripheral side of the second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other side of the peripheral side of the second connecting plate. The end can be rotatably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peripheral side of the third connecting plate; a clasp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plate; when the other end of the peripheral side of the third connecting plate is clamped in the clasp, a square cylindrical structure is formed; when the other end of the peripheral side of the third connecting plate is detached from the clasp, a folding plate structure is formed.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foldable pillow, which can be folded into a square cylinder structure to support the head of the user by connecting and assembling a plurality of plate structures. The user can fold the pillow,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the user to store and carry the pillow, and reduces the space occupied by the pil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叠枕头
本技术涉及枕头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枕头。
技术介绍
在学校紧张学习的环境下,用户在学校的课间以及午休时间会休息一段时间,现有技术中,用户通常用胳膊垫在课桌上,然后趴在胳膊上休息,在休息半小时至一小时之后,用户会因胳膊长期受到压力而感到麻木以及酸痛,并且用户脖子也会因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而感到酸痛,导致用户不能很好的休息,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折叠枕头,以便于用户休息以及对枕头进行存放,提高用户休息时的舒适度,提高用户睡眠质量。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折叠枕头,包括折叠装置和枕垫,所述枕垫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折叠装置上;所述折叠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以及底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周侧的一端与所述底板周侧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周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周侧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周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板周侧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卡钩;所述第三连接板周侧的另一端卡接在卡钩中时,形成一方筒状结构;所述第三连接板周侧的另一端从所述卡钩中脱离时,形成一折叠板状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多个板结构进行连接组装,使得本技术的可折叠枕头可以折叠成方筒结构,从而支撑用户头部,提高用户休息时的舒适度,提高用户睡眠质量,提高用户的学习以及工作效率。此外,本技术的枕头为可折叠式结构,在用户使用完毕之后,用户可以对枕头进行折叠,使得本技术的可折叠枕头折叠成折叠板状结构,便于用户对本技术的可折叠枕头进行存放以及携带,减小了枕头占用的空间,提高用户体验。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方筒状结构内侧壁上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进行支撑定位的支撑部。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所述第三连接板周侧的另一端卡接在卡钩中时,形成一方筒状结构,通过在方筒状结构内壁上设置支撑部,使得方筒状结构在支撑部的支撑定位作用下不会发生晃动以及移动,从而使得第二连接板处于水平状态,进而使得第二连接板平稳地支撑用户的头部,防止连接板之间发生晃动以及相互移动,提高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可折叠枕头的稳定性。此外,支撑部的设置增加了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的强度,提高可折叠枕头的承载能力。进一步,所述支撑部包括若干对第一支撑块和若干对第二支撑块,每对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两个第一支撑块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每对所述第二支撑块的两个第二支撑块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上;所述第三连接板周侧的另一端卡接在卡钩中时,每对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两个第一支撑块相互抵接,每对所述第二支撑块的两个第二支撑块相互抵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所述第三连接板周侧的另一端卡接在卡钩中时,形成一方筒状结构,通过在方筒状结构内壁上设置若干对第一支撑块和若干对第二支撑块,使得方筒状结构在若干对第一支撑块和若干对第二支撑块的支撑定位作用下不会发生晃动以及移动,从而使得第二连接板处于水平状态,进而使得第二连接板平稳地支撑用户的头部,防止连接板之间发生晃动以及相互移动,提高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可折叠枕头的稳定性。此外,若干对第一支撑块和若干对第二支撑块的设置增加了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的强度,提高可折叠枕头的承载能力。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块以及所述第二支撑块均为三棱柱,所述第三连接板周侧的另一端卡接在卡钩中时,两个第一支撑块的侧面相互抵接,两个第二支撑块的侧面相互抵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三棱柱的侧面进行相互抵接,使得用户对第二连接板的压力分担在两个第一支撑块以及两个第二支撑块上,第二连接板的两端受力均衡,并将用户对第二连接板的压力平均分配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从而使得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以及第三连接板均处于受力均衡的状态,从而提高了方筒状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所述三棱柱底面的三个边长的长度范围分别为5.5-6.5mm、3.5-4.5mm以及4.5-5.5mm,其中,所述三棱柱底面的边长分别为6mm、4mm以及5mm。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三棱柱底面的边长分别为6mm、4mm以及5mm时,三棱柱处于最佳支撑状态,三棱柱的受力中心位于三棱柱的重心位置,提高三棱柱的强度。此外,在前述情况下,三棱柱对连接板的压力不会损坏连接板。进一步,所述底板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第三连接板周侧的另一端从所述卡钩中脱离并形成一折叠板状结构时,若干对所述第一支撑块一一对应的适配插接在所述第一通孔中;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卡钩相适配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三连接板周侧的另一端从所述卡钩中脱离并形成一折叠板状结构时,所述卡钩的弯曲侧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中。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孔的设置,使得在所述第三连接板周侧的另一端从所述卡钩中脱离时,形成一折叠板状结构;防止第一支撑块与卡钩支撑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使得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的内壁面贴合在底座的顶端端面上,便于可折叠枕头的存放。上述第一通孔的设置,用于防止当本技术实施例的可折叠枕头成折叠状结构时,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上的三棱柱顶压底板,使得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与底板吻合,从而使得可折叠枕头在存储状态下,形成一个平整的模型。进一步,还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一端端面铰接,其铰接位置临近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另一侧;所述底板周侧的另一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滑动插接在所述安装孔中。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伸缩杆的设置,一方面,使得在变换可折叠枕头的状态时,第三连接板周侧的另一端可以在同一平面上进行移动,对第三连接板的移动具有引导作用。另一方面,伸缩杆的设置,伸缩杆辅助卡钩对第三连接板周侧的另一端进行支撑,分担卡钩受到的压力,防止卡钩过载损坏,同时防止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以及第三连接板左右晃动,对连接板具有定位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可折叠枕头的稳定性。进一步,所述卡钩的弯曲侧朝向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方向弯曲。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卡钩的弯曲侧朝向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方向弯曲,一方面,弯曲侧具有阻挡第三连接板的另一侧向远离底板的方向移动。另一方面,卡钩的弯曲侧朝向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方向弯曲,减小可折叠枕头的占用空间,使得可折叠枕头便于存放,同时提高可折叠枕头的美观性。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以及底板均为长方形,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以及底板的厚度范围为4-6mm;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以及底板的长度范围为200-300mm,所述底板的宽度范围为100-200mm,所述第一连接板以及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宽度范围为70-90mm,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宽度范围为110-130mm;所述卡钩弯曲侧的高度值的范围为2mm-8mm,所述卡钩的宽度值的范围为25mm-40mm。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得可折叠枕头的大小与课本的大小相当,便于用户对可折叠枕头进行存放、携带以及使用。进一步,所述枕垫与所述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枕头,包括折叠装置和枕垫,所述枕垫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折叠装置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2)、第三连接板(3)以及底板(4),所述第一连接板(1)周侧的一端与所述底板(4)周侧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1)周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周侧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2)周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板(3)周侧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底板(4)上设置有卡钩(41);所述第三连接板(3)周侧的另一端卡接在卡钩(41)中时,形成一方筒状结构;所述方筒状结构内侧壁上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进行支撑定位的支撑部;所述第三连接板(3)周侧的另一端从所述卡钩(41)中脱离时,形成一折叠板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枕头,包括折叠装置和枕垫,所述枕垫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折叠装置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2)、第三连接板(3)以及底板(4),所述第一连接板(1)周侧的一端与所述底板(4)周侧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1)周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周侧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2)周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板(3)周侧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底板(4)上设置有卡钩(41);所述第三连接板(3)周侧的另一端卡接在卡钩(41)中时,形成一方筒状结构;所述方筒状结构内侧壁上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进行支撑定位的支撑部;所述第三连接板(3)周侧的另一端从所述卡钩(41)中脱离时,形成一折叠板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若干对第一支撑块和若干对第二支撑块,每对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两个第一支撑块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每对所述第二支撑块的两个第二支撑块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上;所述第三连接板(3)周侧的另一端卡接在卡钩(41)中时,每对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两个第一支撑块相互抵接,每对所述第二支撑块的两个第二支撑块相互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块以及所述第二支撑块均为三棱柱,所述第三连接板(3)周侧的另一端卡接在卡钩(41)中时,两个第一支撑块的侧面相互抵接,两个第二支撑块的侧面相互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棱柱底面的三个边长的长度范围分别为5.5-6.5mm、3.5-4.5mm以及4.5-5.5mm,其中,所述三棱柱底面的边长分别为6mm、4mm以及5m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42),所述第三连接板(3)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俊琦
申请(专利权)人:崔俊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