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仪器电接地的接地结构及具备该接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9167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2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将仪器电接地的接地结构及具备该接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接地结构具备设于相对配置的仪器侧的第一构件与由金属板构件形成的接地侧的第二构件之间且一端压接于该第一构件而另一端压接于该第二构件的螺旋弹簧。在所述第二构件中与所述螺旋弹簧相接的位置形成有刻印沟,所述刻印沟以沿该刻印沟的端部边缘生成的凸状毛边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另一端抵接的方式形成。由此,可通过低价的构成消除螺旋弹簧与金属板构件的导通不良。

Grounding structure for electrical grounding of instrument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with the grounding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grounding structure for electrically grounding the instrument and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with the grounding structure. The grounding structure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has a helical spring between the first component on the instrument side and the second component on the grounding side formed by a metal plate member, one end of which is pressed to the first component and the other end of which is pressed to the second component. A notch groove is formed in the position where the second memb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spiral spring, and the notch groove is formed by joining at least one part of the convex hairy edge generated along the end edge of the notch groove with the other end of the spiral spring. \u7531\u6b64\uff0c\u53ef\u901a\u8fc7\u4f4e\u4ef7\u7684\u6784\u6210\u6d88\u9664\u87ba\u65cb\u5f39\u7c27\u4e0e\u91d1\u5c5e\u677f\u6784\u4ef6\u7684\u5bfc\u901a\u4e0d\u826f\u300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将仪器电接地的接地结构及具备该接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仪器电接地的接地结构及具备该接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已知将搭载于图像形成装置等的仪器通过金属制的螺旋弹簧电接地的接地结构。作为接地结构的一例,提出了在仪器侧的第一构件与由金属板构件形成的接地侧的第二构件之间配置螺旋弹簧,使螺旋弹簧的一端压接于第一构件且使另一端压接于第二构件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使螺旋弹簧的端部压接于金属板构件的上述接地结构中,由于金属板构件的层间电阻,螺旋弹簧和金属板之间的电阻不稳定,存在产生导通不良的问题。于是,考虑研磨除去金属板构件的表面的保护被膜。但是,该情况下,存在因需要高价的研磨装置而导致成本增加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所述问题而完成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通过低价的构成消除螺旋弹簧与金属板构件的导通不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接地结构具备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设于相对配置的仪器侧的第一构件与由金属板构件形成的接地侧的第二构件之间。并且,螺旋弹簧的一端压接于第一构件。螺旋弹簧的另一端压接于第二构件。并且,第二构件中与螺旋弹簧相接的位置形成有刻印沟。该刻印沟中以沿该刻印沟的端部边缘生成的凸状毛边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螺旋弹簧的上述另一端抵接的方式形成。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实施方式中的包含图像读取装置(仪器)的接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简略结构图。图2是示出了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接地结构的简略侧视图。图3是从斜上方观察设置于主体壳体的上壁金属板的螺旋弹簧的立体图。图4是图3的IV-IV线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了实施方式2的与图3相对应的图。图6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接地结构中组装螺旋弹簧时,通过螺旋弹簧的弯折部磨削金属板构件的保护被膜的原理的说明图,(a)示出了组装螺旋弹簧前的状态的图,(b)示出了组装螺旋弹簧后的状态的图。图7示出了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中的螺旋弹簧的弯折部的大致形状的侧视图,为与图6(a)相对应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详细说明。另外,本专利技术并不仅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实施方式中的具备具有原稿输送装置100的图像读取装置200(仪器的一例)的图像形成装置X。图像形成装置X采用印刷通过图像读取装置200读取的原稿图像的复印机。另外,图像形成装置X不仅限于复印机,还可以是传真机和能够执行多种任务的复合机(MFP)等。图像读取装置200配置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的上侧。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具有矩形箱状的主体壳体20,主体壳体20内收纳有送纸部2、图像形成部3、固定部4。主体壳体20通过例如SGCC等的金属构件构成。SGCC是熔融镀锌钢板中以冷轧钢板为基础的材料。送纸部2具有收纳呈捆状层叠的多张纸张P的送纸盒5和将送纸盒5内的纸张P一张张抽出供给至规定的纸张输送路径T的拾取辊6。纸张输送路径T从送纸部2向上侧延伸后向水平方向延伸而与原稿出纸托盘7连接。图像形成部3具备感光体鼓8、带电装置9、显影装置10、墨粉容器11、转印辊12和除电装置13。并且,图像形成部3中,按照以下的步骤在从送纸部2供给的纸张P上形成图像。具体来说,首先带电装置9使感光体鼓8带电至规定的电位。接着,通过未图示的激光扫描单元(LSU)对感光体鼓8的表面照射基于图像数据的光。由此,在感光体鼓8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然后,显影装置10向感光体鼓8上的静电潜像供给墨粉而显影。转印辊12夹着与感光体鼓8的表面压接旋转。这时,在转印辊12上施加转印电压,所以感光体鼓8的表面的墨粉像被转印于纸张P。除电装置13对将墨粉像转印至纸张P后的感光体鼓8的表面的电荷进行除去。固定部4具有互相压接的固定辊15和加压辊16。固定辊15中内藏有加热器。固定部4通过固定辊15和加压辊16夹着纸张P输送的同时进行加热和加压而使墨粉像固定于该纸张。图像读取装置200具有承载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的上侧的矩形箱状的扫描器壳体18和安装于扫描器壳体18的上表面的原稿输送装置100。扫描器壳体18通过金属构件构成。作为金属板构件,可与主体壳体20同样采用SGCC等。在扫描器壳体18的上表面安装有接触玻璃19。扫描器壳体18内收纳有具有光源且可沿副扫描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移动的读取单元(图示省略)。读取单元通过光源向承载于接触玻璃19上的原稿D或由原稿输送装置100输送至接触玻璃上的原稿D照射光。读取单元通过影像传感器读取其反射光而读取原稿D的一侧面的图像,生成其图像数据。如图2所示,扫描器壳体18的底壁金属板18a(仪器侧的第一构件的一例)与主体壳体20的上壁金属板20a(接地侧的第二构件的一例)相对配置。并且,底壁金属板18a通过螺旋弹簧21电接地于上壁金属板20a。螺旋弹簧21夹于底壁金属板18a与上壁金属板20a之间被压缩。像这样,螺旋弹簧21的上端压接于底壁金属板18a,螺旋弹簧21的下端压接于上壁金属板20a。螺旋弹簧2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采用非研磨加工面(表面未被研磨的面)。图3是从斜上方观察螺旋弹簧21与主体壳体20的上壁金属板20a的接触位置的图。上壁金属板20a如上所述由金属板构件(例如SGCC)构成。在上壁金属板20a中与螺旋弹簧21的接触位置形成有刻印沟20b。刻印沟20b从上侧观察(从扫描器壳体18观察)时呈从螺旋弹簧21的中心附近向螺旋弹簧21的径向外侧扩散的放射状。刻印沟20b由自螺旋弹簧21的中心附近延伸的多条(本实施方式中为8条)沟部20c形成。刻印沟20b优选地通过作业者用锤子等敲击刻印冲头而形成。由此,不需要使用高价的装置来形成刻印沟20b,所以可以降低制品成本。另外,虽然未图示,在扫描器壳体18的底壁金属板18a中与螺旋弹簧21的接触位置也形成有具有同样结构的刻印沟。图4是刻印沟20b的沟部20c的横剖视图。如该图所示,由于形成沟部20c,沟部20c的两侧边缘部呈凸状隆起而形成毛边部20d。该毛边部20d突破上壁金属板20a的表面的保护被膜露出于外部。因此,如果采用本实施方式中的接地结构,则螺旋弹簧21的下端与从上壁金属板20a的表面露出的毛边部20d相接。因此,可防止由于上壁金属板20a的层间电阻,螺旋弹簧21和上壁金属板20a之间的电阻变得不稳定而产生导通不良。因而不需要通过研磨等除去上壁金属板20a的表面的保护被膜。因而不需要使用高价的研磨装置,所以可以降低制品成本。此外,本实施方式中,螺旋弹簧21的下端面采用非研磨加工面。由此,可进一步降低制品成本。即,本实施方式中,螺旋弹簧21与上壁金属板20a的导电性提高,所以可在不用研磨除去螺旋弹簧21的端部的保护被膜的情况下消除导通不良。因而与研磨螺旋弹簧21的另一端面的情况相比,可降低制品成本。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刻印沟20b从上侧观察时呈从螺旋弹簧21的中心附近向螺旋弹簧21的径向外侧扩散的放射状。如果采用该构成,即使螺旋弹簧21的位置在径向稍有偏移,也可维持螺旋弹簧21与刻印沟20b的毛边部20d的相接状态。因而可抑制螺旋弹簧21与上壁金属板20a的导通不良。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扫描器壳体18的底壁金属板18a中与螺旋弹簧21的上端的接触位置也形成有同样的刻印。因此,还可防止螺旋弹簧21与底壁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仪器的接地结构,该接地结构是具备设于相对配置的仪器侧的第一构件与由金属板构件形成的接地侧的第二构件之间且一端压接于该第一构件而另一端压接于该第二构件的螺旋弹簧的仪器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构件中与所述螺旋弹簧相接的位置形成有刻印沟,所述刻印沟以沿该刻印沟的端部边缘生成的凸状毛边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另一端抵接的方式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0.18 JP 2017-2020551.一种仪器的接地结构,该接地结构是具备设于相对配置的仪器侧的第一构件与由金属板构件形成的接地侧的第二构件之间且一端压接于该第一构件而另一端压接于该第二构件的螺旋弹簧的仪器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构件中与所述螺旋弹簧相接的位置形成有刻印沟,所述刻印沟以沿该刻印沟的端部边缘生成的凸状毛边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另一端抵接的方式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器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另一端侧的面为非研磨加工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仪器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弹簧的另一端侧的端部具有将该螺旋弹簧的原材料呈Z字状弯折而成的弯折部,以如下方式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服部美月冈内庆文平原一尚
申请(专利权)人: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