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炉水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8956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2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炉水泵,包括水泵本体,所述水泵本体的顶部设置有泵盖,所述泵盖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头一,所述泵盖的底部呈环状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固定块一,所述固定块一与设置于所述水泵本体上的固定块二匹配,所述水泵本体的上部一侧设置有连接头二,所述水泵本体的内侧中部设置有放置壳体,所述放置壳体的底部设置有防水板,所述放置壳体通过所述防水板与所述水泵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放置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杆,所述水泵本体的内侧设置有永磁导套,所述永磁导套为底面开口结构,所述永磁导套套设于所述放置壳体上。有益效果:使得水泵的结构简化,功耗降低,能量利用率高,有利于推广使用。

A High Efficiency Furnace Water Pump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fficient furnace water pump, which comprises a pump body. The top of the pump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pump cover, and the top of the pump cover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head. The bottom of the pump cover is circularly uniformly arranged with several fixed blocks. The fixed block matches the fixed block set on the pump body, and the upper side of the pump body is connected. Joint 2: The inner middle part of the pump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placing shell, and the bottom of the placing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proof plate, which is fixed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pump body through the waterproof plate. The top of the placing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fixed rod, and the inner side of the pump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permanent magnet guide sleeve. The permanent magnet guide sleeve is a bottom opening structure. The permanent magnet guide sleeve is arranged on the positioning housing. Beneficial effect: The structure of the pump is simplified, the power consumption is reduced, and the energy utilization rate is high, which is conducive to popularization and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炉水泵
本技术涉及炉水泵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高效炉水泵。
技术介绍
传统的电机都是采用铜线进行绕制,分别制作定子和转子,从而驱动转轴转动做工,从而使得电能转换为动能,由于电流经过导线之后容易产生大量的热量,从而使得电机容易发热发烫,然后又需要通过外部的冷却装置进行,使得整个炉水泵的结构复杂,功耗大,效率低,不利于推广使用。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高效炉水泵,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效炉水泵,包括水泵本体,所述水泵本体的顶部设置有泵盖,所述泵盖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头一,所述泵盖的底部呈环状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固定块一,所述固定块一与设置于所述水泵本体上的固定块二匹配,所述水泵本体的上部一侧设置有连接头二,所述水泵本体的内侧中部设置有放置壳体,所述放置壳体的底部设置有防水板,所述放置壳体通过所述防水板与所述水泵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放置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杆,所述水泵本体的内侧设置有永磁导套,所述永磁导套为底面开口结构,所述永磁导套套设于所述放置壳体上,所述固定杆的顶端贯穿所述永磁导套且延伸至所述永磁导套的上方,所述固定杆的顶部设置有锁紧螺母,所述永磁导套通过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放置壳体的内侧设置有定子,所述水泵本体的底端设置有盖体,所述盖体的上部设置有连接法兰一,所述连接法兰一与设置于所述水泵本体底部的连接法兰二匹配,所述盖体的内侧上部设置有集成电路板,所述集成电路板的底部设置有控制盒,所述盖体且远离所述连接头二的一侧设置有接线盒。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头一和所述连接头二上均设置有限位环。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块一和所述连接法兰一上均设置有锁紧螺丝,所述固定块一通过所述锁紧螺丝与所述固定块二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法兰一通过所述锁紧螺丝与所述连接法兰二。进一步的,所述永磁导套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叶片。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的下部设置有轴承,所述永磁导套通过所述轴承与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轴承与所述锁紧螺母之间设置有垫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把水泵本体、泵盖和盖体做成分体式通过定子驱动永磁导套转动从而驱动流体运动,由于泵体运行时,放置壳体大部分位于流体的内侧,使得定子的热量被带走,从而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避免了温度过高,导致水泵性能下降的情况,从而使得水泵的结构简化,功耗降低,能量利用率高,有利于推广使用。另外,通过把连接头一和连接头二上均设置有限位环,便于与管路或设备连接;通过把固定块一和连接法兰一上均设置有锁紧螺丝,固定块一通过锁紧螺丝与固定块二固定连接,连接法兰一通过锁紧螺丝与连接法兰二,使得连接更加牢固,便于后期维护;通过把永磁导套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叶片,便于流体运动;通过把固定杆的下部设置有轴承,永磁导套通过轴承与固定杆固定连接,轴承与锁紧螺母之间设置有垫片,使得永磁导套的转动效率更高,能量转化的效率更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高效炉水泵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水泵本体;2、泵盖;3、连接头一;4、固定块一;5、固定块二;6、连接头二;7、放置壳体;8、防水板;9、固定杆;10、永磁导套;11、锁紧螺母;12、定子;13、盖体;14、连接法兰一;15、连接法兰二;16、集成电路板;17、控制盒;18、接线盒;19、限位环;20、叶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效炉水泵。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高效炉水泵,包括水泵本体1,所述水泵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泵盖2,所述泵盖2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头一3,所述泵盖2的底部呈环状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固定块一4,所述固定块一4与设置于所述水泵本体1上的固定块二5匹配,所述水泵本体1的上部一侧设置有连接头二6,所述水泵本体1的内侧中部设置有放置壳体7,所述放置壳体7的底部设置有防水板8,所述放置壳体7通过所述防水板8与所述水泵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放置壳体7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杆9,所述水泵本体1的内侧设置有永磁导套10,所述永磁导套10为底面开口结构,所述永磁导套10套设于所述放置壳体7上,所述固定杆9的顶端贯穿所述永磁导套10且延伸至所述永磁导套10的上方,所述固定杆9的顶部设置有锁紧螺母11,所述永磁导套10通过所述锁紧螺母11与所述固定杆9固定连接,所述放置壳体7的内侧设置有定子12,所述水泵本体1的底端设置有盖体13,所述盖体13的上部设置有连接法兰一14,所述连接法兰一14与设置于所述水泵本体1底部的连接法兰二15匹配,所述盖体13的内侧上部设置有集成电路板16,所述集成电路板16的底部设置有控制盒17,所述盖体13且远离所述连接头二6的一侧设置有接线盒18。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把水泵本体1、泵盖2和盖体13做成分体式通过定子12驱动永磁导套10转动从而驱动流体运动,由于泵体运行时,放置壳体7大部分位于流体的内侧,使得定子12的热量被带走,从而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避免了温度过高,导致水泵性能下降的情况,从而使得水泵的结构简化,功耗降低,能量利用率高,有利于推广使用。另外,通过把连接头一3和连接头二6上均设置有限位环19,便于与管路或设备连接;通过把固定块一4和连接法兰一14上均设置有锁紧螺丝,固定块一4通过锁紧螺丝与固定块二5固定连接,连接法兰一14通过锁紧螺丝与连接法兰二15,使得连接更加牢固,便于后期维护;通过把永磁导套10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叶片20,便于流体运动;通过把固定杆9的下部设置有轴承,永磁导套10通过轴承与固定杆9固定连接,轴承与锁紧螺母11之间设置有垫片,使得永磁导套10的转动效率更高,能量转化的效率更高。综上所述,借助于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通过把水泵本体1、泵盖2和盖体13做成分体式通过定子12驱动永磁导套10转动从而驱动流体运动,由于泵体运行时,放置壳体7大部分位于流体的内侧,使得定子12的热量被带走,从而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避免了温度过高,导致水泵性能下降的情况,从而使得水泵的结构简化,功耗降低,能量利用率高,有利于推广使用。此外,通过把连接头一3和连接头二6上均设置有限位环19,便于与管路或设备连接;通过把固定块一4和连接法兰一14上均设置有锁紧螺丝,固定块一4通过锁紧螺丝与固定块二5固定连接,连接法兰一14通过锁紧螺丝与连接法兰二15,使得连接更加牢固,便于后期维护;通过把永磁导套10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叶片20,便于流体运动;通过把固定杆9的下部设置有轴承,永磁导套10通过轴承与固定杆9固定连接,轴承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炉水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泵本体(1),所述水泵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泵盖(2),所述泵盖(2)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头一(3),所述泵盖(2)的底部呈环状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固定块一(4),所述固定块一(4)与设置于所述水泵本体(1)上的固定块二(5)匹配,所述水泵本体(1)的上部一侧设置有连接头二(6),所述水泵本体(1)的内侧中部设置有放置壳体(7),所述放置壳体(7)的底部设置有防水板(8),所述放置壳体(7)通过所述防水板(8)与所述水泵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放置壳体(7)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杆(9),所述水泵本体(1)的内侧设置有永磁导套(10),所述永磁导套(10)为底面开口结构,所述永磁导套(10)套设于所述放置壳体(7)上,所述固定杆(9)的顶端贯穿所述永磁导套(10)且延伸至所述永磁导套(10)的上方,所述固定杆(9)的顶部设置有锁紧螺母(11),所述永磁导套(10)通过所述锁紧螺母(11)与所述固定杆(9)固定连接,所述放置壳体(7)的内侧设置有定子(12),所述水泵本体(1)的底端设置有盖体(13),所述盖体(13)的上部设置有连接法兰一(14),所述连接法兰一(14)与设置于所述水泵本体(1)底部的连接法兰二(15)匹配,所述盖体(13)的内侧上部设置有集成电路板(16),所述集成电路板(16)的底部设置有控制盒(17),所述盖体(13)且远离所述连接头二(6)的一侧设置有接线盒(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炉水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泵本体(1),所述水泵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泵盖(2),所述泵盖(2)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头一(3),所述泵盖(2)的底部呈环状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固定块一(4),所述固定块一(4)与设置于所述水泵本体(1)上的固定块二(5)匹配,所述水泵本体(1)的上部一侧设置有连接头二(6),所述水泵本体(1)的内侧中部设置有放置壳体(7),所述放置壳体(7)的底部设置有防水板(8),所述放置壳体(7)通过所述防水板(8)与所述水泵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放置壳体(7)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杆(9),所述水泵本体(1)的内侧设置有永磁导套(10),所述永磁导套(10)为底面开口结构,所述永磁导套(10)套设于所述放置壳体(7)上,所述固定杆(9)的顶端贯穿所述永磁导套(10)且延伸至所述永磁导套(10)的上方,所述固定杆(9)的顶部设置有锁紧螺母(11),所述永磁导套(10)通过所述锁紧螺母(11)与所述固定杆(9)固定连接,所述放置壳体(7)的内侧设置有定子(12),所述水泵本体(1)的底端设置有盖体(1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成姚荣祥周巧霞张晓燕陈林丁孟良黄玉梅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皖化电机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