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循环利用的进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8755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2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循环利用的进水结构,包括:蓄水井口处设置的进水过滤结构,所述进水过滤结构包括设置于蓄水井口的进水过滤装置,所述进水过滤装置包括:桶状的过滤本体,所述过滤本体底部具有过滤多孔板,能够使蓄水井的进水无固体杂质,能够实现蓄水模块的自然进水,而又能无动力消耗地对雨水进行回用,节约能源;蓄水模块的缓慢释水不仅能实现水分的就地涵养,而且能较长提供可供过植物根系的吸收的地下水,节约地表植物的灌溉用水。

A Recyclable Intake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cyclable water inlet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water inlet filtering structure arranged at the water storage wellhead. The water inlet filtering structure comprises a water inlet filtering device arranged at the water storage wellhead. The water inlet filtering device comprises a barrel-shaped filtering body with a filter porous plate at the bottom of the filtering body, which can make the water inlet of the water storage well free of solid impurities and can be used as a filter body. Realize the natural water intake of the water storage module, and reuse the rainwater without power consumption to save energy. Slow release of the water storage module can not only realize the local conservation of water, but also provide groundwater that can be absorbed by plant roots for a long time, and save irrigation water for surface pla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循环利用的进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循环利用的进水结构。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通过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市面上常用的雨水蓄水模块基本通过水泵提升回用所调蓄的雨水,而这样的结构不仅需要能源消耗,而且造成维护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可循环利用的进水结构,能够使蓄水井的进水无固体杂质,能够实现蓄水模块的自然进水,而又能无动力消耗地对雨水进行回用,节约能源;蓄水模块的缓慢释水不仅能实现水分的就地涵养,而且能较长提供可供过植物根系的吸收的地下水,节约地表植物的灌溉用水。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循环利用的进水结构,包括:蓄水井口处设置的进水过滤结构,所述进水过滤结构包括设置于蓄水井口的进水过滤装置,所述进水过滤装置包括:桶状的过滤本体,所述过滤本体底部具有过滤多孔板。本技术的一种可循环利用的进水结构,所述过滤本体通过卡接结构与蓄水井口连接,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设置于过滤本体外侧的过滤支撑块和设置于蓄水井口内侧的进口支撑块。本技术的一种可循环利用的进水结构,所述过滤支撑块和进口支撑块为相互配合锲形块结构。本技术的一种可循环利用的进水结构,所述过滤多孔板上部设置有过滤填料层,所述过滤填料层包括骨料层和细砂层。本技术的一种可循环利用的进水结构,所述过滤本体顶部边缘具有若干提环.本技术的一种可循环利用的进水结构,所述过滤本体顶部边缘外侧具有向上延伸的锥状导流凸缘。本技术的一种可循环利用的进水结构,所述导流凸缘的材质为橡胶材质。本技术的一种可循环利用的进水结构,所述蓄水井口顶部设置有进水篦板。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出一种可循环利用的进水结构,能够使蓄水井的进水无固体杂质,能够实现蓄水模块的自然进水,而又能无动力消耗地对雨水进行回用,节约能源;蓄水模块的缓慢释水不仅能实现水分的就地涵养,而且能较长提供可供过植物根系的吸收的地下水,节约地表植物的灌溉用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应用于一种无动力消耗的雨水蓄水回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可循环利用的进水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应用于一种无动力消耗的雨水蓄水回用结构的透水装置局部视图;图4是本技术应用于一种无动力消耗的雨水蓄水回用结构的取水中心管局部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4为本技术应用于一种无动力消耗的雨水蓄水回用结构的实施例,一种无动力消耗的雨水蓄水回用结构,包括:地面1,所述地面1以下具有土壤层3,所述土壤层3中的含水层分为:地下水饱和水位线5和稳定地下水位线2,所述土壤层3中设置有蓄水回用装置4,所述蓄水回用装置4包括:蓄水井41,所述蓄水井41顶部的蓄水井口42贯穿地面1,所述蓄水井41侧面具有若干透水装置7,所述透水装置7设置于地下水饱和水位线5和稳定地下水位线2之间,所述蓄水井口42处设置有进水过滤结构,所述进水过滤结构包括设置于蓄水井口42的进水过滤装置6,所述进水过滤装置6包括:桶状的过滤本体61,所述过滤本体61底部具有过滤多孔板62,所述过滤本体61通过卡接结构与蓄水井口42连接,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设置于过滤本体61外侧的过滤支撑块65和设置于蓄水井口42内侧的进口支撑块44,所述过滤支撑块65和进口支撑块44为相互配合锲形块结构,所述过滤多孔板62上部设置有过滤填料层66,所述过滤填料层66包括骨料层和细砂层,所述过滤本体61顶部边缘具有若干提环63,所述过滤本体61顶部边缘外侧具有向上延伸的锥状导流凸缘64,所述导流凸缘64的材质为橡胶材质,所述蓄水井口42顶部设置有进水篦板43,所述透水装置7具有管状结构的取水中心管51,所述取水中心管51一端设置有若干取水孔52,所述取水中心管51具有取水孔52一侧外部套装有内层网格筒53,所述内层网格筒53和取水中心管51之间设置有内填料层56,所述内层网格筒53两端设置有下底板58和上底板59,所述内层网格筒53外套装有外层网格筒54,所述外层网格筒54两端部分别与下底板58和上底板59相连接,所述内层网格筒53与外层网格筒54之间设置有外填料层57,所述内填料层56和外填料层57均为砾石层,所述内填料层56的砾石粒径大于外填料层57的砾石料径。一般城市道路或广场等建设用地的常年地下水位在地面高程2~3m以下,地面产流过程指流域上降水经过植物截留、填洼、下渗、蒸发等损失而产生净雨过程,随着降雨时间的延长,地面和地下水位之间的土壤逐渐达到饱和状态。降雨停止后,常年地下水位以上因降雨而引起的临时饱和水位会逐步下降至常年地下水位,这里就有可利用的水头差。降雨时,雨水通过地表径流经蓄水井口42进入蓄水井41,蓄水井41内迅速存满雨水,降雨停止后,随着地下饱和水位的下降,在虹吸作用下,蓄水井41内的存水通过透水装置7逐渐释放,从而完成水分就地涵养和对植物根系的补水作用,而其工作原理为自然界中普遍存在虹吸现象,虹吸是利用液面高度差的作用力现象,将液体充满一根倒U形的管状结构内后,将开口高的一端置于装满液体的容器中,容器内的液体会持续通过虹吸管向更低的位置流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循环利用的进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井口(42)处设置的进水过滤结构,所述进水过滤结构包括设置于蓄水井口(42)的进水过滤装置(6),所述进水过滤装置(6)包括:桶状的过滤本体(61),所述过滤本体(61)底部具有过滤多孔板(6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循环利用的进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井口(42)处设置的进水过滤结构,所述进水过滤结构包括设置于蓄水井口(42)的进水过滤装置(6),所述进水过滤装置(6)包括:桶状的过滤本体(61),所述过滤本体(61)底部具有过滤多孔板(6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利用的进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本体(61)通过卡接结构与蓄水井口(42)连接,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设置于过滤本体(61)外侧的过滤支撑块(65)和设置于蓄水井口(42)内侧的进口支撑块(4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循环利用的进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支撑块(65)和进口支撑块(44)为相互配合锲形块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刘伟王建刚许敬龙海云徐东赵方超唐嘉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