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注胶角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8663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2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注胶角码,包括两个支臂,两个支臂的交叉处设有导流槽,支臂的内外两侧均设有注胶腔,导流槽和注胶腔相互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将门窗铝型材组装过程通过可以注胶的角码有效的连接,并将连接处拼接缝隙在完善的注胶饱满情况下不再出现漏水;当现场遇到相对较大尺寸的窗型不方便运输时,可通过组装螺钉进行现场组装成型,满足工程特殊要求。

A New Type of Glue Injection Corner Cod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new type of injection angle code, which comprises two arms. A guide groove is arranged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two arms. The inner and outer sides of the support arm are provided with a injection cavity, and the guide groove and the injection cavity are interconnected. The invention effectively connects the assembly process of door and window aluminium profiles through the glue-injectable corner codes, and the splicing gap at the joint does not leak when the perfect glue-injected condition is full; when the relatively large size window is inconvenient to transport at the scene, the on-site assembly and forming can be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assembly screw to meet the special requirements of the proj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注胶角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系统窗加工组装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注胶角码。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门窗不光是追求外观,对其节能性能、安全性能、隔音降噪、舒适度、防盗越来越多的受到重视,在购买建筑门窗产品时除了注重门窗明显部位如铝材、玻璃、配件等的质量外,相对更注重门窗细部组件——注胶角码。传统的隔热铝合金角码组装形式,需要有导流板的辅助进行注胶过程的导向,由于腔体内需要导流板及角码配合插入边框腔体内,角码尺寸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致使边框组装后出现不在一个平面内。主要导流板只有一个导流槽,不能有效的将组角胶导入铝型材腔体内,致使影响其角部强度和漏水现象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新型注胶角码,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注胶角码,包括相互插接组合的上角码和下角码,插接后形成角码本体,角码本体呈L型结构,包括两个支臂,两个支臂的交叉处设有导流槽,支臂的内外两侧均设有注胶腔,导流槽和注胶腔相互连通,两个支臂向外伸展的端部分别设有安装孔。进一步,所述导流槽包括相互贯通并形成环路的上导流槽、下导流槽、外导流槽和内导流槽,上导流槽位于上角码的上端面,下导流槽位于下角码的下端面,外导流槽位于两个支臂相接处的外边角处,内导流槽位于两个支臂相接处的内边角处,上导流槽和下导流槽相互平行,外导流槽垂直于上导流槽或下导流槽。进一步,所述注胶腔包括内注胶腔和外注胶腔,外注胶腔设有两个,分别位于两个支臂上,两个外注胶腔与外导流槽之间均通过过渡槽连通,两个内注胶腔与内导流槽相通。进一步,所述上角码和下角码之间通过相互配合的凸点和凹槽相互插接。进一步,所述安装孔与外注胶腔之间设有定位槽。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注胶角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将门窗铝型材组装过程通过可以注胶的角码有效的连接,系统窗在组装过程中控制组角注胶的流向及饱满度,并将连接处拼接缝隙在完善的注胶饱满情况下,不再出现漏水情况;当现场遇到相对较大尺寸的窗型不方便运输时,可通过组装螺钉进行现场组装成型,满足工程特殊要求;适用各种铝合金窗组装使用。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内注胶腔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安装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A-A面剖视图;图5为图3的左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上角码;2-下角码;3-安装孔;4-定位槽;5-外注胶腔;6-上导流槽;7-外导流槽;8-过渡槽;9-内注胶腔;10-内导流槽;11-组装螺钉;12-注胶孔;13-隔热条;14-环形注胶区域。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5所示,一种新型注胶角码,包括相互插接组合的上角码1和下角码2,插接后形成角码本体,角码本体呈L型结构,包括两个支臂,两个支臂的交叉处设有导流槽,支臂的内外两侧均设有注胶腔,导流槽和注胶腔相互连通,两个支臂向外伸展的端部分别设有安装孔3。所述导流槽包括相互贯通并形成环路的上导流槽6、下导流槽、外导流槽7和内导流槽10,上导流槽6位于上角码1的上端面,下导流槽位于下角码2的下端面,外导流槽7位于两个支臂相接处的外边角处,内导流槽10位于两个支臂相接处的内边角处,上导流槽6和下导流槽相互平行,外导流槽7垂直于上导流槽6或下导流槽。所述注胶腔包括内注胶腔9和外注胶腔5,外注胶腔5设有两个,分别位于两个支臂上,两个外注胶腔5与外导流槽7之间均通过过渡槽8连通,两个内注胶腔9与内导流槽10相通。所述上角码1和下角码2之间通过相互配合的凸点和凹槽相互插接。所述安装孔3与外注胶腔5之间设有定位槽4。通过导流槽将组角胶有效的导流到内外注胶腔,使型材内壁与组角角码饱满的贴合,达到注胶工艺的设计要求。本专利技术的注胶角码,通过多点位的导流槽有效的将组角胶导入到注胶腔,使角码与型材内腔有效的结合,满足规范要求的角强度,拼接处的密封不再从拼接缝处出现漏水现象。注胶角码在满足角强度的同时,将注胶角码铸造成凹、凸磨,在不受力位置设置凹槽减少注胶角码的材料使用量,节约社会资源。图4为将型材切剖后,组角胶通过导流槽与型材实现饱满的环形注胶效果,达到注胶工艺的设计完善要求。其中图4为2组注胶角码之间连接隔热条13,标注14的阴影部分为环形注胶区域。在实际组装时,将本装置的上角码和下角码相互插接,装入型材中,从安装孔3内打入组装螺钉11进行紧固,通过注胶孔12注胶,胶随着导流槽流入到内外注胶腔,使角码与型材内腔有效的结合。图3-5的阴影部分为胶的流动区域。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注胶角码,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插接组合的上角码(1)和下角码(2),插接后形成角码本体,角码本体呈L型结构,包括两个支臂,两个支臂的交叉处设有导流槽,支臂的内外两侧均设有注胶腔,导流槽和注胶腔相互连通,两个支臂向外伸展的端部分别设有安装孔(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注胶角码,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插接组合的上角码(1)和下角码(2),插接后形成角码本体,角码本体呈L型结构,包括两个支臂,两个支臂的交叉处设有导流槽,支臂的内外两侧均设有注胶腔,导流槽和注胶腔相互连通,两个支臂向外伸展的端部分别设有安装孔(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注胶角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包括相互贯通并形成环路的上导流槽(6)、下导流槽、外导流槽(7)和内导流槽(10),上导流槽(6)位于上角码(1)的上端面,下导流槽位于下角码(2)的下端面,外导流槽(7)位于两个支臂相接处的外边角处,内导流槽(10)位于两个支臂相接处的内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震秋白建强魏水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住宅集团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