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研磨式螺旋藻破壁装置及其破壁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8250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研磨式螺旋藻破壁装置及其破壁方法,包括两个支腿、盛液槽和混合桶,所述盛液槽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两个所述支腿的上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板固定相连,所述混合桶固定插设在盛液槽内,所述混合桶的上表面居中位置处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内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内插设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侧壁与轴承的内圈固定相连,所述转杆的下端穿过轴承向下延伸至混合桶内并等间距地固定安装有多对搅拌浆叶,所述混合桶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生物反应与物理处理的双重作用大大提高了螺旋藻中藻蓝蛋白的提取利用效率,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A Grinding Wall Breaking Device for Spirulina and Its Wall Break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brasive Spirulina wall-breaking device and a wall-breaking method, comprising two legs, a liquid-filling tank and a mixing barrel. The two sides of the liquid-filling tank are symmetrically and fixedly connected with connecting plates, and the upper ends of the two legs are respectively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two connecting plates. The mixing barrel is fixed and inserted in the liquid-filling tank, and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mixing barrel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liquid-filling tank. A bearing is installed in the installation port, and a rotary rod is inserted in the bearing. The outer wall of the rotary ro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ring of the bearing. The lower end of the rotary rod extends downward through the bearing to the mixing barrel and fixedly installs a plurality of pairs of mixing slurry blades at equal intervals. The upper end of the mixing barrel is fixedly installed with a mounting seat, and the mounting seat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driving motor. The method greatly improves the extraction and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phycocyanin in Spirulina platensis by the dual functions of biological reaction and physical treatment, and greatly improves the economic benef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研磨式螺旋藻破壁装置及其破壁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螺旋藻深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研磨式螺旋藻破壁装置及其破壁方法。
技术介绍
螺旋藻,亦称“节旋藻”。蓝藻纲,颤藻科。藻体为单列细胞组成的不分枝丝状体,胶质鞘无或只有极薄的鞘,并有规则螺旋状,以形成藻殖段繁殖,多数生长在碱性盐湖。目前国内外均有大规模人工培育,主要为钝顶螺旋藻、极大螺旋藻和印度螺旋藻三种。可食用,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达60%-70%。在自然水域,其大量繁殖会形成水华。螺旋藻的最佳生长温度是35-37℃,具有较好的耐热性。最佳生长pH范围是3-11.0,当pH高于11.0时将不利于生长。在营养和温度正常的情况下,光照就成为影响螺旋藻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室外培养,光源主要是太阳;在实验中,一般使用冷白光源,生长培养所需光强度约为3700-4000lx,维持培养时为1100lx左右。螺旋藻的生长不仅受到光强度的影响,而且因光的色值不同,反应各异。“破壁技术”的全称为细胞破壁技术,细胞破壁技术是利用酶解法,化学方法、物理方法或几种方法配合使用使细菌细胞壁破裂的方法。目前对于螺旋藻中藻蓝蛋白的提取方法有很多,但对藻蓝蛋白的损失太多,提取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目前对于螺旋藻中藻蓝蛋白的提取方法有很多,但对藻蓝蛋白的损失太多,提取率较低,而提出的一种研磨式螺旋藻破壁装置及其破壁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研磨式螺旋藻破壁装置,包括两个支腿、盛液槽和混合桶,所述盛液槽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两个所述支腿的上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板固定相连,所述混合桶固定插设在盛液槽内,所述混合桶的上表面居中位置处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内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内插设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侧壁与轴承的内圈固定相连,所述转杆的下端穿过轴承向下延伸至混合桶内并等间距地固定安装有多对搅拌浆叶,所述混合桶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转杆的上端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混合桶的下端面居中位置处安装有连通管;所述盛液槽内设置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前端与盛液槽的内侧壁相抵设置,所述固定管的后端贯穿盛液槽的外侧壁后与动力泵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固定管的外侧壁上周向开设有多个与固定管内部连通的通孔,所述盛液槽内设置有两个转轴,两个所述转轴关于固定管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转轴上均固定套设有碾辊,位于左侧的所述转轴的后端固定套设有主齿轮,位于右侧的所述转轴的后端固定套设有从齿轮,所述主齿轮与从齿轮啮合连接,位于左侧的所述转轴的后端贯穿盛液槽的外侧壁后与研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相连。优选的,所述连通管上安装有电磁阀。优选的,所述固定管的外径大于连通管的外径设置,所述通孔设置在连通管的正下方位置处。优选的,所述盛液槽呈漏斗状,所述盛液槽的底部安装有出料管。优选的,所述混合桶的上表面自左往右依次安装有左进料管、右进料管,且所述左进料管与右进料管关于转杆对称设置。优选的,所述支腿远离连接板的一端安装有防滑胶垫,所述防滑胶垫通过环氧树脂胶粘剂与支腿固定连接。一种研磨式螺旋藻破壁方法,包括步骤如下:S1、将加工好的螺旋藻粉状物质经由左进料管投入到混合桶内,然后通过右进料管往混合桶内加水,之后启动驱动电机带动搅拌浆叶转动对混合桶内的物质进行充分搅拌混合;S2、控制电磁阀打开,使得混合桶内的混合液体能经由连通管落入盛液槽内,与此同时通过动力泵将混合有溶菌酶的水泵入固定管内,使其透过固定管外侧壁上周向开设的通孔溢出,这样混合液体内又掺杂上了溶菌酶;S3、启动研磨电机带动两个碾辊相对转动对即将通过出料管流出的掺杂有溶菌酶的混合液体进行碾压破壁;S4、对经由出料管流出的液体进行收集后,通过过滤、分离、干燥等一系列流程得到藻蓝蛋白优选的,所述混合液体经由连通管流出的流速与通孔处溢出的混合有溶菌酶的水的流速大体相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溶菌酶与混合液体进行生物反应处理,再通过碾辊对混合液体的物理方法处理,这样通过生物反应与物理处理的双重作用大大提高了螺旋藻中藻蓝蛋白的提取利用效率,经济效益大大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研磨式螺旋藻破壁装置及其破壁方法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研磨式螺旋藻破壁装置及其破壁方法中两个转轴之间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腿、2连接板、3盛液槽、4混合桶、5安装座、6驱动电机、7轴承、8转杆、9搅拌浆叶、10连通管、11电磁阀、12固定管、13通孔、14出料管、15转轴、16碾辊、17左进料管、18右进料管、19主齿轮、20从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2,一种研磨式螺旋藻破壁装置,包括两个支腿1、盛液槽3和混合桶4,支腿1远离连接板2的一端安装有防滑胶垫,防滑胶垫通过环氧树脂胶粘剂与支腿1固定连接,混合桶4的上表面自左往右依次安装有左进料管17、右进料管18,且左进料管17与右进料管18关于转杆8对称设置,盛液槽3呈漏斗状,盛液槽3的底部安装有出料管14,盛液槽3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两个支腿1的上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板2固定相连,混合桶4固定插设在盛液槽3内,混合桶4的上表面居中位置处开设有安装口,安装口内安装有轴承7,轴承7内插设有转杆8,转杆8的外侧壁与轴承7的内圈固定相连,转杆8的下端穿过轴承7向下延伸至混合桶4内并等间距地固定安装有多对搅拌浆叶9,混合桶4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安装座5,安装座5内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6,转杆8的上端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混合桶4的下端面居中位置处安装有连通管10,连通管10上安装有电磁阀11;盛液槽3内设置有固定管12,固定管12的前端与盛液槽3的内侧壁相抵设置,固定管12的后端贯穿盛液槽3的外侧壁后与动力泵的输出端相连接,固定管12的外侧壁上周向开设有多个与固定管12内部连通的通孔13,固定管12的外径大于连通管10的外径设置,通孔13设置在连通管10的正下方位置处,盛液槽3内设置有两个转轴15,两个转轴15关于固定管12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且两个转轴15上均固定套设有碾辊16,位于左侧的转轴15的后端固定套设有主齿轮19,位于右侧的转轴15的后端固定套设有从齿轮20,主齿轮19与从齿轮20啮合连接,位于左侧的转轴15的后端贯穿盛液槽3的外侧壁后与研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相连。一种研磨式螺旋藻破壁方法,包括步骤如下:S1、将加工好的螺旋藻粉状物质经由左进料管17投入到混合桶4内,然后通过右进料管18往混合桶4内加水,之后启动驱动电机6带动搅拌浆叶9转动对混合桶4内的物质进行充分搅拌混合;S2、控制电磁阀11打开,使得混合桶4内的混合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研磨式螺旋藻破壁装置,包括两个支腿(1)、盛液槽(3)和混合桶(4),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液槽(3)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两个所述支腿(1)的上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板(2)固定相连,所述混合桶(4)固定插设在盛液槽(3)内,所述混合桶(4)的上表面居中位置处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内安装有轴承(7),所述轴承(7)内插设有转杆(8),所述转杆(8)的外侧壁与轴承(7)的内圈固定相连,所述转杆(8)的下端穿过轴承(7)向下延伸至混合桶(4)内并等间距地固定安装有多对搅拌浆叶(9),所述混合桶(4)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安装座(5),所述安装座(5)内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6),所述转杆(8)的上端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混合桶(4)的下端面居中位置处安装有连通管(10);所述盛液槽(3)内设置有固定管(12),所述固定管(12)的前端与盛液槽(3)的内侧壁相抵设置,所述固定管(12)的后端贯穿盛液槽(3)的外侧壁后与动力泵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固定管(12)的外侧壁上周向开设有多个与固定管(12)内部连通的通孔(13),所述盛液槽(3)内设置有两个转轴(15),两个所述转轴(15)关于固定管(12)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转轴(15)上均固定套设有碾辊(16),位于左侧的所述转轴(15)的后端固定套设有主齿轮(19),位于右侧的所述转轴(15)的后端固定套设有从齿轮(20),所述主齿轮(19)与从齿轮(20)啮合连接,位于左侧的所述转轴(15)的后端贯穿盛液槽(3)的外侧壁后与研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研磨式螺旋藻破壁装置,包括两个支腿(1)、盛液槽(3)和混合桶(4),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液槽(3)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两个所述支腿(1)的上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板(2)固定相连,所述混合桶(4)固定插设在盛液槽(3)内,所述混合桶(4)的上表面居中位置处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内安装有轴承(7),所述轴承(7)内插设有转杆(8),所述转杆(8)的外侧壁与轴承(7)的内圈固定相连,所述转杆(8)的下端穿过轴承(7)向下延伸至混合桶(4)内并等间距地固定安装有多对搅拌浆叶(9),所述混合桶(4)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安装座(5),所述安装座(5)内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6),所述转杆(8)的上端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混合桶(4)的下端面居中位置处安装有连通管(10);所述盛液槽(3)内设置有固定管(12),所述固定管(12)的前端与盛液槽(3)的内侧壁相抵设置,所述固定管(12)的后端贯穿盛液槽(3)的外侧壁后与动力泵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固定管(12)的外侧壁上周向开设有多个与固定管(12)内部连通的通孔(13),所述盛液槽(3)内设置有两个转轴(15),两个所述转轴(15)关于固定管(12)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转轴(15)上均固定套设有碾辊(16),位于左侧的所述转轴(15)的后端固定套设有主齿轮(19),位于右侧的所述转轴(15)的后端固定套设有从齿轮(20),所述主齿轮(19)与从齿轮(20)啮合连接,位于左侧的所述转轴(15)的后端贯穿盛液槽(3)的外侧壁后与研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研磨式螺旋藻破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10)上安装有电磁阀(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研磨式螺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行李林声杨祎
申请(专利权)人:福清市新大泽螺旋藻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