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灰叶斑病抗性玉蜀黍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98091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9:03
本文提供了在鉴定和选择具有增加的灰叶斑病抗性的玉蜀黍植物中有用的组合物和方法。所述方法使用位于4号染色体上QTL区域内的分子遗传标记来鉴定和选择具有增加的灰叶斑病抗性的植物,并且可以将包含与增加的灰叶斑病抗性相关联的QTL等位基因的植物与其他玉蜀黍植物杂交从而将增加的抗性掺入到其他玉蜀黍品系或品种中。

Method of Producing Resistance to Gray Leaf Spot in Maize

This paper provides useful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and selecting maize plants with increased resistance to gray leaf spot. The method uses molecular genetic markers located in the QTL region on chromosome 4 to identify and select plants with increased resistance to gray leaf spot, and can cross plants containing the QTL allele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esistance to gray leaf spot with other maize plants, thereby incorporating increased resistance into other maize lines or varieti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产生灰叶斑病抗性玉蜀黍的方法
本公开涉及在玉蜀黍植物中增强对灰叶斑病的抗性中有用的组合物和方法。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是2016年7月1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2/360,585的继续申请,将其内容通过引用以其全文并入本文。对通过EFS-Web以文本文件提交的序列表的引用按照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ASCII),该序列表的官方副本经由EFS-Web作为文本文件与本说明书同时提交,其中文件名为BB2457WOPCT_SequenceListing_ST25.txt,创建日期为2017年5月22日,并且大小为14.1Kb。经由EFS-Web提交的该序列表是说明书的一部分并通过引用以其全文并入本文。
技术介绍
玉蜀黍是人类和动物最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许多环境压力因素影响玉蜀黍植物,影响玉蜀黍生产和可用性。例如,玉蜀黍作物通常受到由真菌性病原体玉米灰斑病菌(Cercosporazeae-maydis)或玉米尾孢菌(Cercosporazeina)(本文中被称为尾孢菌属物种(Cercosporaspp.))引起的灰叶斑病(GLS)的严重影响。GLS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普遍存在于非洲;北美洲、中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鉴定和/或选择具有增加的灰叶斑病抗性的玉蜀黍植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a.筛选具有位于4号染色体上的包含并侧接PHM6764‑7和PHM289‑1的区间内的标记的群体,以确定来自该群体的一个或多个玉蜀黍植物是否包含QTL等位基因,该QTL等位基因包含在PHM1963‑15处的“C”以及由以下组成的组中的成员:i.在PHM521‑8处的“T”;ii.在PHM12024‑9处的“G”;iii.在PHM199‑23处的“T”;iv.在PHMGLS_01处的“T”;v.在PHMGLS_07处的“C”;vi.在PHMGLS_14处的“G”;vii.在PHMGLS_19处的“C”;viii.在PH...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7.11 US 62/3605851.一种鉴定和/或选择具有增加的灰叶斑病抗性的玉蜀黍植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a.筛选具有位于4号染色体上的包含并侧接PHM6764-7和PHM289-1的区间内的标记的群体,以确定来自该群体的一个或多个玉蜀黍植物是否包含QTL等位基因,该QTL等位基因包含在PHM1963-15处的“C”以及由以下组成的组中的成员:i.在PHM521-8处的“T”;ii.在PHM12024-9处的“G”;iii.在PHM199-23处的“T”;iv.在PHMGLS_01处的“T”;v.在PHMGLS_07处的“C”;vi.在PHMGLS_14处的“G”;vii.在PHMGLS_19处的“C”;viii.在PHMGLS_21处的“C”;ix.在PHMGLS_45处的“C”;x.在PHMC001YAR处的“A”;xi.在PHM5013-12处的“C”;xii.在PHM586-10处的“T”;xiii.在PHM15534-13处的“A”;xiv.在PHM18451-2处的“G”;和xv.在PHM289-20处的“C”;以及b.从所述群体中选择包含所述QTL等位基因的至少一个玉蜀黍植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标记位于4号染色体上的包含并侧接PHM521-8和PHM18451-2的区间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c.将(b)的玉蜀黍植物与第二玉蜀黍植物杂交;以及d.获得具有所述QTL等位基因的后代植物。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与增加的灰叶斑病抗性相关联的所述QTL等位基因包含:在PHM521-8处的“T”;在PHM12024-9处的“G”;在PHM199-23处的“T”;在PHMGLS_01处的“T”;在PHMGLS_07处的“C”;在PHMGLS_14处的“G”;在PHMGLS_19处的“C”;在PHMGLS_21处的“C”;在PHMGLS_45处的“C”;在PHMC001YAR处的“A”;在PHM5013-12处的“C”;在PHM586-10处的“T”;在PHM1963-15处的“C”;在PHM15534-13处的“A”;在PHM18451-2处的“G”;和在PHM289-20处的“C”。5.一种鉴定和/或选择展示出增加的灰叶斑病抗性的玉蜀黍植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a.在玉蜀黍植物中检测标记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其中所述标记基因座位于4号染色体上的包含并侧接PHM6764-7和PHM289-1的染色体区间内,并且所述等位基因与包含以下的单倍型相关联:在PHM521-8处的“T”;在PHM12024-9处的“G”;在PHM199-23处的“T”;在PHMGLS_01处的“T”;在PHMGLS_07处的“C”;在PHMGLS_14处的“G”;在PHMGLS_19处的“C”;在PHMGLS_21处的“C”;在PHMGLS_45处的“C”;在PHMC001YAR处的“A”;在PHM5013-12处的“C”;在PHM586-10处的“T”;在PHM1963-15处的“C”;在PHM15534-13处的“A”;在PHM18451-2处的“G”;和在PHM289-20处的“C”;以及b.选择具有所述与单倍型相关联的标记基因座的等位基因的玉蜀黍植物,该单倍型包含:在PHM521-8处的“T”;在PHM12024-9处的“G”;在PHM199-23处的“T”;在PHMGLS_01处的“T”;在PHMGLS_07处的“C”;在PHMGLS_14处的“G”;在PHMGLS_19处的“C”;在PHMGLS_21处的“C”;在PHMGLS_45处的“C”;在PHMC001YAR处的“A”;在PHM5013-12处的“C”;在PHM586-10处的“T”;在PHM1963-15处的“C”;在PHM15534-13处的“A”;在PHM18451-2处的“G”;和在PHM289-20处的“C”。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标记基因座位于4号染色体上的包含并侧接PHM521-8和PHM18451-2的染色体区间内。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c.将(b)的玉蜀黍植物与第二玉蜀黍植物杂交;以及d.获得具有所述与单倍型相关联的等位基因的后代植物,该单倍型包含:在PHM521-8处的“T”;在PHM12024-9处的“G”;在PHM199-23处的“T”;在PHMGLS_01处的“T”;在PHMGLS_07处的“C”;在PHMGLS_14处的“G”;在PHMGLS_19处的“C”;在PHMGLS_21处的“C”;在PHMGLS_45处的“C”;在PHMC001YAR处的“A”;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T郑LD佩鲁吉尼PJ沃特斯
申请(专利权)人:先锋国际良种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