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支架角连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8076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工程建设中机电管线的综合排布支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综合支架角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包括相连的第一连接板和翻折板,第一连接板和翻折板共用侧边,第一连接板和翻折板均呈“L”形,第一连接件的横截面也呈“L”形,第一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设有螺栓,螺栓配合第一螺母进行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件包括呈“L”形的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还通过第三连接件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实现综合支架中横向槽钢和竖向槽钢之间的稳定连接。

Composite bracket angle connector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integrated arrangement brackets for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ipelines i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specifically discloses the angle connectors of integrated brackets, including the first connector and the second connector. The first connector includes the first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folding plate, the first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folding plate share side edges, the first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folding plate are both L-shaped, and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first connector is also presented. \L\ shape, the first connect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through hole, a bolt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through hole, and the bolt is fixed with the first nut; the second connecting piece includes a second connecting plate in the shape of \L\, and the first connecting piece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piece are also connected by a third connecting piece.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alize the stabl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ransverse channel steel and the vertical channel steel in the comprehensive sup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综合支架角连接件
本技术涉及工程建设中机电管线的综合排布支架
,具体涉及综合支架角连接件。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的提高,各类大型建筑物和超高建筑越来越多,随着人们对超高或者大型建筑物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物功能随之增多,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机电管线布置也愈加复杂化,集中表现于地下室共同沟内、能源中心管廊及地下室走廊吊顶内的管线排布上,由于空间、面积有限,管线安装过于集中,铺设难度大。在以往施工过程中,各管线安装队以自我为中心,管线安装无序、层次混乱,为满足局部标高、位置要求,经常停工整改,相互耽误工期,严重的会造成质量与安全隐患,给后期使用和维修带来诸多不便。要合理解决上述矛盾,就需要通过使用综合管线支架对机电管线进行综合布置,特别是管线集中的地下室共同沟等部位,管线分布集中,对其管线进行综合布置铺设,有利于施工进度的提高和施工质量的保证,有利于后期使用维修。现有的综合支架中通常采用C型槽钢作为管线的承载机构,横向槽钢与竖向槽钢之间的连接是通过在槽钢的背面开跑道孔,再通过一块“L”形的连接板与跑道孔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此种连接方式具有以下缺陷:1、扭紧其中一个螺栓时,连接板容易与槽钢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位移,各个螺栓与跑道孔之间不能全部对齐,使得与槽钢之间连接失败;2、当横向槽钢承受荷载较大,或者受力点距横向槽钢与竖向槽钢拼接处过远时,连接件强度不足,导致力矩超过现有连接件承受范围,连接件发生变形甚至破坏,因此横向槽钢与竖向槽钢之间的连接安全性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综合支架角连接件,以实现综合支架中横向槽钢和竖向槽钢之间的稳定连接。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综合支架角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包括相连的第一连接板和翻折板,第一连接板和翻折板共用侧边,第一连接板和翻折板均呈“L”形,第一连接件的横截面也呈“L”形,第一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设有螺栓,螺栓配合有第一螺母;第二连接件包括呈“L”形的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还通过第三连接件连接,以实现横向槽钢和竖向槽钢之间的固定。本方案的原理在于:第一连接件用于对横向槽钢和竖向槽钢连接处的阴角进行连接固定,第二连接件用于对横向槽钢和竖向槽钢连接处的阳角进行外包,第三连接件用于实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的连接固定,从而使得横向槽钢、竖向槽钢、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形成一个受力整体。第一连接件中,螺栓穿过第一通孔,通过扭紧螺栓,螺栓与螺母的配合实现第一连接板与横向槽钢和竖向槽钢之间的连接固定,第一螺母将外力传导到螺栓,螺栓再传导到横向槽钢和竖向槽钢上,第一连接板与槽钢连接时,翻折板抵在槽钢的侧壁上,槽钢对翻折板进行限位,由于翻折板与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即槽钢的侧壁对第一连接板有一个限位和阻挡的作用,在扭紧第一连接板上的螺栓时,螺栓给予第一连接板的旋转力矩不会使得第一连接板发生转动。采用本方案能达到如下技术效果:1、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对横向槽钢和竖向槽钢进行连接,提高了横向槽钢和竖向槽钢的连接稳定性,并且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还通过第三连接件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受力整体,能承受的力矩更大,强度更高,当横向槽钢承受荷载较大,或者受力点距横向槽钢与竖向槽钢拼接处过远时,横向槽钢和竖向槽钢之间的连接不容易发生变形和破坏,因此能实现横向槽钢和竖向槽钢之间的稳定连接,提高了横向槽钢与竖向槽钢之间的连接安全性。2、第一连接件通过第一连接板和翻折板的配合,在第一连接板通过扭紧螺栓固定在竖向槽钢和横向槽钢上时,翻折板通过槽钢侧壁的限位作用能够使第一连接板固定不动,避免第一连接板与槽钢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位移,从而实现第一连接板与槽钢之间的有效连接。3、翻折板也能加强第一连接件的强度,在第一连接件承受冲击荷载时,能避免第一连接件发生剪切或者弯折破坏。进一步,第一螺母为塑翼螺母。槽钢内卷边设置槽齿,通过塑翼螺母与槽齿之间的卡合,能避免槽钢内卷边与传统的卡扣等连接件之间发生滑移破坏。进一步,第三连接件包括固定在第二连接板上的螺杆和开设在第一连接板上的第二通孔,螺杆穿过第二通孔配合第二螺母进行固定连接。在连接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时,先在槽钢的槽底上开孔,第二连接板上的螺杆穿过此开孔并穿过第一连接板上的第二通孔,再将第二螺母扭紧在螺杆上,从而实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的连接。进一步,第三连接件还包括“L”形的第三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固定在第一连接板端部,第二通孔开设在第三连接板上。第三连接板能与槽钢的槽底相贴,相比之前的螺杆与第一连接板对穿连接,减小了螺杆的受力长度,提高了螺杆的受力稳定性,即提高了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第三连接件包括固定在第一连接板上的螺杆和开设在第二连接板上的第二通孔,螺杆穿过第二通孔配合第二螺母进行固定连接。在连接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时,先在槽钢的槽底上开孔,第一连接板上的螺杆穿过此开孔并穿过第二连接板上的第二通孔,再将第二螺母扭紧在螺杆上,从而实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的连接。进一步,第三连接件还包括“L”形的第三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固定在第一连接板端部,螺杆固定在第三连接板上。第三连接板能与槽钢的槽底相贴,相比之前的螺杆与第二连接板对穿连接,减小了螺杆的受力长度,提高了螺杆的受力稳定性,即提高了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第三连接件还包括“L”形的第三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固定在第一连接板端部,螺杆固定在第三连接板上。第三连接板能与槽钢的槽底相贴,相比之前的螺杆与第二连接板对穿连接,减小了螺杆的受力长度,提高了螺杆的受力稳定性,即提高了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翻折板的阳角处设有切角。采用此结构能够节省第一连接板中翻折板的材料,节约成本。进一步,第二连接板设有包边。包边能够紧贴槽钢的两个侧壁,使得第二连接板与槽钢之间不容易发生横向上的转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槽钢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除去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除去第二连接件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爆炸侧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竖向槽钢1、横向槽钢2、第一连接板31、螺栓311、第一螺母312、翻折板32、第三连接板4、第二螺母41、螺杆42、第二连接板5、槽底6、侧壁7、内卷边8、安装孔9。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的槽钢的立体图,包括槽底6、侧壁7和内卷边8,内卷边8设有槽齿,在槽钢的槽底6开设有安装孔9。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综合支架角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通过第三连接件连接。结合图2和图3所示,第一连接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接板31和翻折板32,第一连接板31和翻折板32共用侧边,第一连接板31和翻折板32均呈“L”形,第一连接件的横截面也呈“L”,第一连接板3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设有螺栓311,螺栓311配合第一螺母312进行固定连接,第一螺母312为塑翼螺母,本实施例的塑翼螺母从重庆筑天誉城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购买,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综合支架角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相连的第一连接板和翻折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翻折板共用侧边,第一连接板和翻折板均呈“L”形,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横截面也呈“L”形,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有螺栓,所述螺栓配合第一螺母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呈“L”形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还通过第三连接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综合支架角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相连的第一连接板和翻折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翻折板共用侧边,第一连接板和翻折板均呈“L”形,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横截面也呈“L”形,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有螺栓,所述螺栓配合第一螺母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呈“L”形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还通过第三连接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支架角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母为塑翼螺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综合支架角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固定在第二连接板上的螺杆和开设在第一连接板上的第二通孔,所述螺杆穿过所述第二通孔配合第二螺母进行固定连接。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绪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尔安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