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卸煤沟粉尘控制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97432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8:04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地下卸煤沟粉尘控制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送风竖井、送风管、排风口、回风管和排风竖井,送风竖井将地面上的新风引入送风管,所述送风管连接送风竖井,并在卸煤沟上端延伸,所述送风管的下端间隔设置有送风口,所述卸煤沟的边壁下侧间隔设置有多个排风口,在卸煤沟内形成由上至下流动的气流,所述排风口处设置有回风管,所述回风管与排风竖井连通,排出的气体被引入除尘设备,本公开可确保通道行人区域空气洁净度要求。

A Dust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Underground Coal Unloading Ditch

The present disclosure provides a dust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 underground coal unloading ditch. The system comprises a supply shaft, a supply duct, an exhaust outlet, a return duct and an exhaust shaft. The supply duct introduces fresh air from the ground into the supply duct. The supply duct connects the supply duct and extends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coal unloading ditch. The lower end of the supply duct is spaced with an air outlet, and the lower side of the coal unloading ditch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outlet. A plurality of air outlets are arranged separately to form an air flow flowing from top to bottom in the coal unloading ditch. The air outlet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return pipe,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exhaust shaft, and the exhaust gas is introduced into the dust removal equipment. The present disclosure can ensure the air cleanliness requirement in the pedestrian area of the pass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卸煤沟粉尘控制系统及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地下卸煤沟粉尘控制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目前,关于地下长廊(卸煤沟)粉尘控制的设计一直是业内的难点,由于粉尘污染源为移动式污染源,治理难度较大,目前为止未出现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案,行业内曾经采用过的设计方案有如下几种:1.机械进风,机械排风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风机箱机械送风,屋顶风机通过通风竖井机械排风的通风方式。由于采用的是屋顶风机机械排风,该方案无法解决地下封闭空间的抑尘、除尘问题;而且地下廊道长度较大时,总通风量就大,会使得廊道断面风速过大,产生二次扬尘。2.跟踪除尘方案,该方案是指除采用风机箱机械送风,屋顶风机通过通风竖井机械排风的通风方式外,在叶轮给煤机的侧面方沿缝式煤槽布置安装一列相互连接的吸尘罩,对叶轮给煤机扬尘进行自动跟踪除尘。该系统的独立模块很多,风管的衔接件很多,活动部件也很多,方案实施起来较为复杂,维护量大;同时由于风道很长,漏风较多,吸尘点处无风压、风量,效果甚微,目前已很少使用。3.喷雾抑尘的方案,这种方案有两种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是喷雾抑尘,一种是高压微雾抑尘。喷水除尘法比较简单,也有一定的除尘效果,这两种方式都有一定的问题,首先,这两种方式实际上是抑尘而不能除尘,微雾为正压方案,不能保证细尘外溢,仍会危害人员健康。喷入煤中的水分最终都要进入炉膛,最后随烟气排出锅炉。水分过多将影响锅炉效率。若后续除尘设备为布袋除尘器,易引发布袋除尘器板结,影响布袋除尘器除尘效果。水质要求高,喷嘴易堵和磨损,喷水系统需要围护,喷嘴需要更换。同时,从电厂安全经济运行的角度考虑是非常不利的,因为煤中含水过多会影响制粉系统地干燥出力和导致原煤仓起拱、篷煤等现象的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地下卸煤沟粉尘控制系统及方法,本公开充分考虑卸煤沟设置于地下的特点,对其提供针对性的设计,具有良好的除尘效果。根据一些实施例,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卸煤沟粉尘控制系统,包括送风竖井、送风管、排风口、回风管和排风竖井,其中,所述送风竖井将地面上的新风引入送风管,所述送风管连接送风竖井,并在卸煤沟上端延伸,所述送风管的下端间隔设置有送风口,所述卸煤沟的边壁下侧间隔设置有多个排风口,在卸煤沟内形成由上至下流动的气流,所述排风口处设置有回风管,所述回风管与排风竖井连通,排出的气体被引入除尘设备。通过这种设计,使得卸煤沟全程均是从上部向下流动的气流,不管叶轮给煤机运行到何处,产生的粉尘都被压送到下部排走,卸煤沟所有区域运行人员都处在清洁空气之中。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所述送风口为多个,沿所述送风管均匀分布。相邻两送风口的送风气流的交叉点不低于人员工作区的上沿。保证人员在工作室始终处在新鲜空气之中。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所述排风口沿所述卸煤沟均匀分布。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所述送风口与排风口的设置位置相错。这种设置方式,能够保证气流在卸煤沟内部充分流动后排出,能够起到充分除尘的作用。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每个排风口设置于两个相邻的送风口的中间位置。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送风口设置有散流器,以便在散流器下方形成向下的、面积较大、流速均匀的气流,从而可以把叶轮给煤机产生的粉尘压送到卸煤沟底部。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所述送风竖井和排风竖井分别设置于卸煤沟的不同端部,各个风口流出的空气其从进风处到排风处走过的流程是相同的,因而,依靠合理的管径和风口尺寸设计,可以使各个风口的流量是相同的,也就保证了全沟长内从上向下的风量是均匀的。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所述新风经过送风机箱处理后送入送风竖井,送风机箱、回风的除尘设备均布置在地上。送风机箱可采用普通非防爆设备即可满足要求,减少了地下施工的工程量及投资,同时减少了消防、防爆的投入。一种地下卸煤沟粉尘控制方法,通过送风竖井及沿卸煤沟上部布置的送风管送到卸煤沟内,送风管下边均布送风口送风,在边壁下侧均布排风口,形成良好的气流组织,带有煤尘的空气通过排风口引入回风管后进行除尘过滤后排出至地面室外。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排风量大于送风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的有益效果为:本公开的新风经过送风机箱处理,通过送风竖井及沿卸煤沟上部通长布置的风管送到卸煤沟内,送风管下边均布送风口送风,在边壁下侧均布排风口,相邻两送风口的送风气流的交叉点控制在不低于人员工作区的上沿,形成良好的气流组织。卸煤沟全程均是从上部均匀向下流动的气流,不管叶轮给煤机运行到何处,产生的粉尘都被压送到下部排走,卸煤沟所有区域运行人员都处在清洁空气之中。本公开的送风口的形式以散流器为主,以便在散流器下方形成向下的、面积全覆盖的、流速均匀的气流,从而可以把叶轮给煤机产生的粉尘压送到卸煤沟底部;本公开的进风和排风从卸煤沟的两端进入,各个风口流出的空气其从进风设备到排风设备走过的流程是相同的,因而,依靠合理的管径和风口尺寸设计,可以使各个风口的流量是相同的,也就保证了全沟长内从上向下的风量是均匀的;本公开的送风机箱、回风的除尘设备均布置在地上,送风机箱可采用普通非防爆设备即可满足要求,减少了地下施工的工程量及投资,同时减少了消防、防爆的投入,同时,送风机箱可对进风做过滤、加热、干燥去湿等处理,即可满足运行人员的健康要求,又可减少地下卸煤沟内设备的锈蚀;本公开的排风量略大于送风量,使地下卸煤沟内处于微负压状态,以防煤尘和可能产生的甲烷气体外逸。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图1是本公开的回风管布置在上方气流组织纵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的回风管布置在上方气流组织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的回风管布置在下方气流组织示意图;其中,1、地面,2、送风管,3、回风管,4、送风口,5、排风口;A、接送风机箱,B、接除尘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公开作进一步说明。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在本公开中,术语如“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侧”、“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公开各部件或元件结构关系而确定的关系词,并非特指本公开中任一部件或元件,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本公开中,术语如“固接”、“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表示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相关科研或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本实施例基于卸煤沟的粉尘控制应充分考虑其在地面1以下的特点,重点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卸煤沟粉尘控制系统,其特征是:包括送风竖井、送风管、排风口、回风管和排风竖井,其中,所述送风竖井将地面上的新风引入送风管,所述送风管连接送风竖井,并在卸煤沟上端延伸,所述送风管的下端间隔设置有送风口,所述卸煤沟的边壁下侧间隔设置有多个排风口,在卸煤沟内形成由上至下流动的气流,所述排风口处设置有回风管,所述回风管与排风竖井连通,排出的气体被引入除尘设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卸煤沟粉尘控制系统,其特征是:包括送风竖井、送风管、排风口、回风管和排风竖井,其中,所述送风竖井将地面上的新风引入送风管,所述送风管连接送风竖井,并在卸煤沟上端延伸,所述送风管的下端间隔设置有送风口,所述卸煤沟的边壁下侧间隔设置有多个排风口,在卸煤沟内形成由上至下流动的气流,所述排风口处设置有回风管,所述回风管与排风竖井连通,排出的气体被引入除尘设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卸煤沟粉尘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送风口为多个,沿所述送风管均匀分布;或,相邻两送风口的送风气流的交叉点不低于人员工作区的上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卸煤沟粉尘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排风口沿所述卸煤沟均匀分布。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卸煤沟粉尘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送风口与排风口的设置位置相错。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地下卸煤沟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禄明秦伟高鲁锋唐亮霍猛杨晓华王宏伟孙德锋潘家鹏祝心愿吴彩霞孙培福谢忠泉生韵姿张龙单文豪程静张鹏蒋乐舟刘智马宁包民业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