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复合菌种发酵制备淡豆豉的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0964911 阅读:3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5:50
一种利用复合菌种发酵制备淡豆豉的方法和应用,它属于中药炮制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传统淡豆豉炮制方法,可能会带入有毒、有害微生物,使淡豆豉存在致病菌污染风险影响其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且淡豆豉色泽不佳的问题。以及目前没有一种采用淡豆豉制备治疗口腔溃疡药物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淡豆豉用于制备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制备方法为:将大豆发芽处理后与青蒿和桑叶煎煮液混合,加入青矾后蒸煮,再接种枯草芽孢杆菌、伞枝梨头霉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的混合液发酵,干燥后,得淡豆豉。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于淡豆豉炮制及应用领域。

A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Fermentation with Compound Strains to Prepare Lobster Sauce

The invention aim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oxic and harmful microorganisms that may be brought into the traditional processing method of light soybean sauce at present, so that the risk of pathogenic bacteria contamination may affect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its use, and the color and luster of light soybean sauce is not good. At present, there is no problem of preparing oral ulcer drugs with mild soybean sauce. The light soybean sauce of the invention is used to prepare medicine for treating oral ulcer. The preparation method comprises: mixing the soybean germination treatment with the decoction of Artemisia annua and mulberry leaves, adding alum and cooking, then inoculating the mixture of Bacillus subtilis, Cephalosporium umbellatus and 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to ferment, and drying the light soybean sauce. The invention is applied to the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 field of light soybean sau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复合菌种发酵制备淡豆豉的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炮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利用复合菌种发酵制备淡豆豉的方法。
技术介绍
淡豆豉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max(L.)Merr.成熟种子与青蒿、桑叶共同发酵加工而成,是《中国药典》自1963年版至2015年版一直收载的品种,具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的功效,用于感冒,寒热头痛,烦躁胸闷,虚烦不眠。现代研究证实,淡豆豉含有异黄酮、低聚糖、大豆皂苷、豆豉纤溶酶、γ-氨基丁酸等多种生理活性成分,具有降低三高、抗氧化、抗癌、溶解血栓及类雌激素样作用,对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质疏松、乳腺癌及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有较好的作用。由于淡豆豉各地炮制规范中记载的制作方法各有不同,存在一药数法、各地各法或法同质异的现象,以致于市场上销售的淡豆豉发酵程度不一,使淡豆豉质量不可控从而直接影响临床疗效。目前,淡豆豉的制备工艺仍采用传统自然发酵方法,发酵菌种、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工艺参数在药典中均未明确,由于各地环境、气候、发酵方法差异而导致淡豆豉质量不稳定而出现伪劣混杂等问题,成品质量参差不齐、伪劣混杂,色泽不佳等,特别是自然发酵过程中可能会带入有毒、有害微生物,使淡豆豉存在致病菌污染风险,影响其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传统发酵周期长,采用菌种发酵虽然能缩短周期,在酶活方面并没有相关深入研究,复合菌株发酵制备淡豆豉报道较少。而且,随着对淡豆豉的有效成分分析逐渐深入,对其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淡豆豉具有新的功效,还需要科技人员深入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传统淡豆豉炮制方法,可能会带入有毒、有害微生物,使淡豆豉存在致病菌污染风险影响其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且淡豆豉色泽不佳的问题。以及目前没有一种采用淡豆豉制备治疗口腔溃疡药物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利用复合菌种发酵制备淡豆豉的方法,以及利用该淡豆豉制备治疗口腔溃疡药物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利用复合菌种发酵制备淡豆豉的方法,它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步骤一、取大豆用清水清洗后,加入2~3倍重量的水浸泡12~16h,沥干,避光放置,进行发芽处理24~48h;步骤二、向青蒿和桑叶中加水共同煎煮2次,每次1h,合并滤液,浓缩待用;步骤三、将步骤二的浓缩液加入到步骤一发芽处理后的大豆中,并加入占大豆重量0.02%的青矾进行浸泡10~14h;于121℃、0.105Mpa的条件下灭菌蒸煮30~40min;取出置于室温冷却,得到发酵基质;步骤四、在无菌条件下,取步骤三蒸煮后的发酵基质按照质量体积比为100g:1~2mL的比例接种枯草芽孢杆菌、伞枝梨头霉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的混合液,先于25~28℃培养7d,再于40~45℃培养3d,然后50℃以下干燥,即得淡豆豉;其中,大豆、青蒿和桑叶的质量比100g:7-10g:7-10g。本专利技术的淡豆豉用于制备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该药物是将淡豆豉研磨成粉末制成。本专利技术的淡豆豉用于制备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所述的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按重量份数是由10~12份的栀子、25~35份的连翘、25~35份的桑白皮、10~15份的党参、10~15份的黄芪、25~35份的神曲、25~35份的山楂、45~55份的麦芽、10~15份的枳壳、10~15份的苍术、10~12份的草豆蔻、25~35份的淡豆豉、25~35份的锦鸡儿和8~10份的甘草组成。本专利技术的淡豆豉用于制备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所述的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分为内服药和外用药;所述的外用药为淡豆豉粉末;内服药按重量份数是由10~15份的党参、10~15份的茯苓、10~15份的白术、8~10份的小茴香、10~15份的山药、10~15份的山楂、10~15份的神曲、10~15份的淡豆豉、10~12份的黄柏和4~6份的甘草组成。本专利技术的淡豆豉用于制备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所述的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分为内服药和外用药;所述的外用药为淡豆豉粉末;内服药按重量份数是由30~50份的核桃内壳和30~50份的女贞叶制成。本专利技术包含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研究发现将淡豆豉研磨成末,外敷溃疡面局部后,能够能让口腔溃疡(尤其是复发性口腔溃疡)快速好转,尤其是在睡前使用,敷在局部,一晚过后疼痛就会明显好转,多用几日溃疡几近痊愈。若辅佐以淡豆豉制备的内服用药,能够治愈口腔溃疡。可以说,淡豆豉单独作为药物使用治疗口腔溃疡是本专利技术的新发现。本专利技术的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可以为淡豆豉外用药,也可以联合内服药一起使用,效果更佳。淡豆豉制备的内服药物,其方解为:口腔溃疡为湿热症,因此,本专利技术以栀子、桑白皮作为清热解表药物,枳壳、苍术、草豆蔻健脾胃,助消化,去除燥湿,口腔溃疡久病而虚,因此,以淡豆豉、草豆蔻、锦鸡儿补虚,增强体质;气虚者辅佐以党参、黄芪;豆豉,气味苦寒,入肺胃两经,善开发上焦之郁热,宜泄阴浊之留着,其药理作用与治疗口腔溃疡颇合,淡豆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族、菸酸及钙、铁、磷盐等物质,其作用不但利于溃疡之发作期,还能有效地制止复发。在治疗口腔溃疡一段时间后,虽然溃疡症状减轻,但是脾虚纳运未复,应当调和脾胃;因此采用党参、茯苓、白术、小茴香、山药、山楂、神曲、淡豆豉、黄柏和甘草组成的内服药。而核桃内壳和女贞叶的内服药,煎汤后作茶饮,连服1~2周,并配合淡豆豉涂抹于口腔溃疡病患处,口腔溃疡能够得到有效治疗。淡豆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族、菸酸及钙、铁、磷盐等物质,本专利技术经研究发现,在经枯草芽孢杆菌、伞枝梨头霉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复合发酵得到的淡豆豉,具有较高的蛋白酶、纤溶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可促进大豆蛋白充分降解为小肽和氨基酸,提高纤溶酶活性和大豆异黄酮苷类成分的转化率,进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伞枝梨头霉菌发酵产生的葡萄糖苷酶能够对大豆中的异黄酮苷类进行分解从而转化成能够被人体小肠吸收的游离型苷元,产生的大豆低聚糖能够具有改善肠道环境、降血压和胆固醇以及增强免疫力作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可以有效改善口味。经发芽处理后的大豆,尤其是黑豆,发芽处理后,黑豆能够产生更多氮磷物质,有利于伞枝梨头霉菌吸收利用,且黑豆之间所形成的间隙,更佳利于菌株发酵。本专利技术通过加入青矾能够提高淡豆豉的亮度,增强其成色;使其外观更佳。本专利技术采用复合菌种在无菌条件下发酵制备淡豆豉,可有效避免有害菌的污染,安全性高。本专利技术采用25-28℃先培养7d,再于40-42℃培养3d的发酵工艺,明确淡豆豉的发酵工艺参数,提高有效成分含量,使生物活性达到最佳。经本专利技术炮制得到的淡豆豉,尿激酶在20~100IU/mL,纤溶酶活性可达2204IU/g,苷元总量可达1335.23μg/g;而且,淡豆豉中不含有沙门菌、大肠埃烯菌、耐胆盐革兰氏阴性菌等致病菌。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利用复合菌种发酵制备淡豆豉的方法,它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步骤一、取大豆用清水清洗后,加入2~3倍重量的水浸泡12~16h,沥干,避光放置,进行发芽处理24~48h;步骤二、向青蒿和桑叶中加水共同煎煮2次,每次1h,合并滤液,浓缩待用;步骤三、将步骤二的浓缩液加入到步骤一发芽处理后的大豆中,并加入占大豆重量0.02%的青矾进行浸泡10~14h;于121℃、0.105Mpa的条件下灭菌蒸煮30~40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复合菌种发酵制备淡豆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步骤一、取大豆用清水清洗后,加入2~3倍重量的水浸泡12~16h,沥干,避光放置,进行发芽处理24~48h;步骤二、向青蒿和桑叶中加水共同煎煮2次,每次1h,合并滤液,浓缩待用;步骤三、将步骤二的浓缩液加入到步骤一发芽处理后的大豆中,并加入占大豆重量0.02%的青矾进行浸泡10~14h;于121℃、0.105Mpa的条件下灭菌蒸煮30~40min;取出置于室温冷却,得到发酵基质;步骤四、在无菌条件下,取步骤三蒸煮后的发酵基质按照质量体积比为100g:1~2mL的比例接种枯草芽孢杆菌、伞枝梨头霉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的混合液,先于25~28℃培养7d,再于40~45℃培养3d,然后50℃以下干燥,即得淡豆豉;其中,大豆、青蒿和桑叶的质量比100g:7‑10g:7‑10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复合菌种发酵制备淡豆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步骤一、取大豆用清水清洗后,加入2~3倍重量的水浸泡12~16h,沥干,避光放置,进行发芽处理24~48h;步骤二、向青蒿和桑叶中加水共同煎煮2次,每次1h,合并滤液,浓缩待用;步骤三、将步骤二的浓缩液加入到步骤一发芽处理后的大豆中,并加入占大豆重量0.02%的青矾进行浸泡10~14h;于121℃、0.105Mpa的条件下灭菌蒸煮30~40min;取出置于室温冷却,得到发酵基质;步骤四、在无菌条件下,取步骤三蒸煮后的发酵基质按照质量体积比为100g:1~2mL的比例接种枯草芽孢杆菌、伞枝梨头霉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的混合液,先于25~28℃培养7d,再于40~45℃培养3d,然后50℃以下干燥,即得淡豆豉;其中,大豆、青蒿和桑叶的质量比100g:7-10g:7-10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复合菌种发酵制备淡豆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大豆为黑豆或黄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复合菌种发酵制备淡豆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加水量为青蒿和桑叶18倍重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复合菌种发酵制备淡豆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伞枝梨头霉保加利亚乳杆菌株均分离自淡豆豉饮片;其中,枯草芽孢杆菌为(Bacillussubtilissubsp.subtilis),保藏于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编号为:CICC2471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复合菌种发酵制备淡豆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明陈丽艳方自若孙银玲王萍曹阳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